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75:戴宗東,把控武漢空中城門的守門人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 | 孫魁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

武漢天河機場航站區管理部

運控中心主任戴宗東

平時就是個幕後操控飛行者

這次抗疫期間更是無名英雄

在武漢封城的76個日夜裡

雖然離港航班停飛

但援鄂進港航班卻始終火紅

戴宗東帶領15人保障分隊

全程住進機場

精細協調各種空運對接

武漢封城期間

他們共調運保障4481架次航班

運輸8.69萬人、貨物1.6萬噸

不僅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而且為武漢抗疫立了大功

戴宗東團隊的英雄事跡

通過中央主流媒體報導後

贏得了全國人民的高度讚頌

為了用最短的時間

將援鄂醫務人員和物資

送到預定的抗疫一線

戴宗東制定了「一人盯一機

一機一方案」的工作思路

並不斷優化進港保障流程

使繁忙的空港始終忙而暢通

他們最忙的時候

日接打2000到3000通電話

一天只能睡4個鐘頭

有時中間還得隨時起來接機

就是在這樣的奔忙中

就是在這樣的節奏中

就是在這樣的辛勞中

他們還總是為他人著想

如2月中旬

海南醫療隊抵達武漢

馬上要趕往荊州支援

按照原定方案

他們需要換乘幾趟大巴車

看到醫療隊隊員衣著單薄

當時湖北天氣還十分寒冷

戴宗東便緊急調整運送方案

使醫療隊員們無不生發感動

還有3月31日

機場迎來防疫返程

保障壓力最大的一天

7000多名醫護人員離鄂返程

就在忙碌之中

新疆援鄂醫療隊一名隊員

登機前不慎扭傷了腳

戴宗東立即協調安檢

為其開啟專用通道

並用救護車將其送上飛機

使不少在場的人為之動容

當記者聞訊採訪戴宗東時

他卻平淡而堅定地說:

「我們只是盡了該盡的職責,

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和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要求,

我們必須繼續努力工作,

緊繃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相關焦點

  •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98:袁隆平,用抗疫微薄之力奉獻大愛之心
    作者 | 孫魁 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湖南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大喊三聲加油的視頻持續幾個月網絡爆棚這是「中國人的偶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人最為的巨星「泥腿子科學家」袁隆平為武漢抗疫捐款
  •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9:陳薇,站在鍾南山等大咖背後的女將軍-人民...
    她當年是浙大、清華學霸 抱著巾幗不讓鬚眉的家國情懷 毅然投筆從戎到了軍隊科研單位 如今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從大年初二開始 就一直戰鬥在武漢抗「疫」一線     作者簡介 孫魁,中共黨員,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中國人生科學學會黨支部書記兼副會長,甘肅省第 12 屆人大代表,中國軍事科學學會理事,武警知名人士,軍旅作家
  • 國家榮譽,英雄值得!致敬長沙抗疫英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山河無恙只因有「你」 張更姣:鄉鎮衛生院護士自告奮勇馳援武漢「您好,我是淳口鎮衛生院一名護士,想要支援武漢,請問有哪些方面要求?」
  •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13:林生斌,杭州保姆縱火案倖存者捐五千口罩
    作者 | 孫魁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 在這次抗疫戰鬥中 他的貢獻並不算多麼突出 無非5000個口罩而已
  • 《希望,在重啟中點亮》——武漢抗疫藝術作品頒獎大會 在武昌舉行
    徵集抗疫藝術作品活動啟動五個多月以來,來自全球的藝術工作者們展現出強烈的使命擔當,踴躍投稿,以多種形式,從多個維度反映「抗疫主題」的藝術作品,真實的記錄抗疫的點點滴滴,謳歌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和抗疫英雄,展現不朽的抗疫精神,凝聚人心,鼓舞人們奮發向上。幾個月來,組委會共徵集各類抗疫藝術作品400餘個。
  • 八位抗疫英雄動情講述抗疫經歷 他們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來自全市抗疫一線的八位英雄,用動人事跡講述抗疫經歷。他們以捨生忘死、無私無畏的高度敬業精神,成為無數抗疫英雄的優秀代表,他們更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武漢「出生入死」的75天  1月23日武漢已封城,鐘鳴坐高鐵到距離武漢最近的麻城北,由湖北省衛健委的小車接至武漢高速入口,再換另一輛能進武漢的車接至駐地。
  • 致敬武漢抗疫英雄 一線抗疫人員坐上「好聲音」決賽現場C位
    一線抗疫英雄坐在體育場最佳位置。武漢復甦,抗疫英雄居功至偉。在20日晚《中國好聲音》總決賽活動現場,主辦方邀請了武漢經開區76位抗擊新冠肺炎一線人員,組成「抗疫英雄方陣」,坐在體育場正對舞臺前方的最佳位置觀看演出。這76位一線抗疫英雄中,既有醫護、公安、社區工作者,也有環衛工人、公交司機、消防員。
  • 《在一起》開播特別節目在武漢錄製 致敬平民英雄 致敬抗疫精神 致敬偉大時代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分為《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等十個單元故事,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從普通人的視角、以單元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抗擊新冠疫情中一個又一個平實而感人的故事。
  • 《在一起》開播特別節目在武漢錄製致敬平民英雄 致敬抗疫精神 致敬偉大時代
    楊洋表示這次算挑戰很大的表演,「我不僅要演出醫生的專業,更要演出抗疫醫生的精神,因為我的原型是個了不起的逆行者: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朱彬。」晚會也有幸邀請到朱彬醫生來到現場,回憶起其自己一路從上海回武漢的坎坷經歷時,他說,「武漢實行交通管制後從上海到武漢的交通都停運了,所以選擇了從上海飛到長沙,從長沙再回武漢。
  • 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電影《武漢戰疫》劇本研討會成功舉行
    為展現英雄氣概的武漢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精神,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講述中國防疫故事,傳播中國聲音。7月23日下午由湖北影視人打造的抗疫電影劇本研討會在武漢舉行。,讚美英勇善良的湖北人民,致敬逆行在一線的抗疫英雄,將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和努力傳播到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再現中國人民與這場疫情鬥爭的偉大歷史事件,讓世界為中國點讚!
  • 《中國醫生》殺青:禮讚抗疫英雄,彰顯中國奇蹟
    作為中宣部國家電影局重點項目,同時也是建黨百年大慶的獻禮巨製,電影《中國醫生》自立項以來就得到了中宣部國家電影局、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中心、湖北省衛健委、湖北省疾控中心的監督指導和高度認可,得到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 我眼中的「抗疫」英雄——籲慧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籲慧娜主動請纓,前往武漢抗疫一線,此舉讓我很是感動,卻又在我意料之中。
  • 《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在武漢舉辦
    新華網武漢8月20日電(楊宇)記錄抗疫故事的《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19日在位於湖北武漢的卓爾書店舉辦。發布會正值中國醫師節,主辦方還將500本《武漢抗疫日記》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贈予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和麻醉科,以此向一直奮戰在武漢抗疫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 抗疫巨製《中國醫生》殺青,導演劉偉強:武漢不愧是英雄之城
    歷時近8個月的籌備拍攝,根據2020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醫生》於12月23日正式殺青。該片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式記錄「英雄之城」武漢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影片導演劉偉強表示,「我們拍攝這部電影,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武漢不愧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 抗疫巨製《中國醫生》殺青,導演劉偉強:武漢不愧是英雄之城
    歷時近8個月的籌備拍攝,根據2020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醫生》於12月23日正式殺青。該片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式記錄「英雄之城」武漢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影片導演劉偉強表示,「我們拍攝這部電影,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武漢不愧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 昨夜,英雄武漢萬眾矚目
    東音文化供圖現場觀眾合影留念。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今晚,我們希望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座英雄的城市,來見證它的浴火重生。」「我們與武漢在一起」這是《中國好聲音》舉辦9年以來,總決賽首次在上海、北京以外的城市舉行。夏天,大篷車從武漢出發,節目啟程。初冬,總決賽回到武漢,節目收官。這座英雄之城,成為巔峰之夜最濃墨重彩的圖景。從回顧戰疫瞬間的短片,到千架無人機在空中拼出的「好聲音唱響武漢,新未來致敬英雄」,一切都在昭示著,一個不忘過去、不懼未來、歷久彌新的武漢正在點亮。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32)英雄武漢 英雄人民
    為此,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95歲高齡的著名詩人劉徵先生攜詩友為抗疫的英雄武漢城點讚(上篇);為援鄂抗疫人員勝利撤離點讚(下篇)。 贊英雄武漢人民趙韻配合居家抗疫中,江城兒女鑄豐功。驅邪猶自驚心棄,歷險依然赤膽衷。
  • 致敬抗疫精神!《在一起》武漢錄製開播特別節目
    、最晚關閉的方艙醫院,共同參與錄製一場有著特殊意義的開播特別節目,以此向英雄的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向所有在抗疫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人表達最深的敬意和感恩。楊洋表示這次算挑戰很大的表演,「我不僅要演出醫生的專業,更要演出抗疫醫生的精神,因為我的原型是個了不起的逆行者: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朱彬。」晚會也有幸邀請到朱彬醫生來到現場,回憶起自己一路從上海回武漢的坎坷經歷時,他說,「武漢實行交通管制後從上海到武漢的交通都停運了,所以選擇了從上海飛到長沙,從長沙再回武漢。
  • 戰疫電影《中國醫生》殺青,禮讚抗疫英雄彰顯中國奇蹟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 武漢「封城」一周年:不負來之不易抗疫成果 | 新京報社論
    如今,儘管國內部分地方零星散發與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但經過一年多的抗疫,我們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決定性成效,也為控制眼下的散發疫情積累了豐富經驗。而多了一份從容淡定的我們,在回顧去年武漢抗疫歷程時,仍不免百感交集。    武漢是國內首個處於疫情風暴眼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