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年前,在湖南臨澧縣,一個普通的女孩誕生了,沒人想到,這個女孩會給中國文壇帶來怎樣的震撼,更沒人想到,她一生超越世俗的新潮愛情,帶給世界怎樣的傳奇故事。當時的婦女,思想在封建與民國新潮革命之間搖擺不定,在這些接受了新思想教育的時代婦女中,只有一個人,身體力行,表現出自己「任性」的一生。
在現代文學史上,被困獄中的丁玲,與叛徒嫌疑犯同床而生,成為現代著名女作家。
丁玲是個通透的人,勇敢而又放縱。小時候就喜歡讀書,父母的體貼,更是給了丁玲很好的教育,她的成長始終沉浸在無窮無盡的書海中,吸取著先進的思想,也塑造了他獨立的個性和文人的沉靜氣質。
十九歲時,她來到南京求學,在瞿秋白先生的薰陶下,文化素質更趨成熟,文化底蘊進一步升華。第二年,經瞿秋白先生推薦,丁玲北上求學,到北京大學聽課。她在那兒接受了最好的國文教育,真正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
她在那兒遇到了使她感到快樂和痛苦的人。愛在她身上,是嚴肅而又難以取捨的感情,她說,輕率地玩弄愛情就像玩火,隨時都有危險。假如愛情是甜酒,但隨便一飲,也會變成毒酒。但愛她的是酒漿還是毒汁,只有喝酒的人才知道。
她在北京讀書的時候,結識了她的初戀情人,京報編輯,胡也頻。胡也頻被丁玲颯爽的文採深深吸引,在丁玲的世界裡,沒有一個女人像丁玲一般讓人沉醉,她有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有花繁柳密,撥得開的手段與智慧;有忍制己情,恕制人情的通透。胡也頻深深醉倒在地,更是在丁玲回家後,四處借錢籌路費跟著去。
見胡也頻一路上狼狽不堪,丁玲的心卻如被清風吹散的霧氣,豁然看到了愛情美麗的樣子。愛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一見鍾情,一見鍾情,還有丁玲渴望愛。二人建立夫妻關係,規劃自己的人生,心靈的契合,是思想與眼界的升華。她們準備去日本留學。
馮雪峰並沒有以驚心動魄的形象出現在丁玲的視野裡,相反,他樸實如鄉下人般的衣著讓具有前衛思想的丁玲感到失望。對這個日語老師來說,丁玲如是個知音。
但對於一個人的覺知,永遠不會停留在表象上,本質的展現,才是真正的魅力之源。給丁玲帶來新鮮、博學、謙虛的馮雪峰,擊中了丁玲內心的柔軟之處。與胡也頻的追隨和無微不至不同,馮雪峰帶給人的是一種心靈震撼。他的思緒,帶她走出了心靈的荒涼和孤寂。沒有對錯之分的愛情,愛過就會愛上,丁玲更是如此,她超越世界的勇氣。
若非魅力超群,若非愛情深入骨髓,若非百倍珍惜,又怎能選擇被世人詬病的愛情方式。在杭州西湖邊,那三個人共同譜寫著感情生活的小屋,那是波折歲月的愛情故事。寧可飽受煎熬也要去追尋的愛情,令人嚮往,卻也無法前進。
丁女士的勇敢超越了一切。為了信仰和追求,她敢想敢為,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但扭曲的愛情最終無法長久,馮雪峰第一次選擇離開,三人的和睦被打破,那個擁有豐富靈魂,時刻感染丁玲的男人離開。丁玲很傷心,夢到枕邊心也去了,夢醒時心也沒有了。與馮雪峰同行的,只有丁玲的一半夢與心。
情不自禁地離開了,丁玲接受了他的離開,和胡也頻頻地過著正常的生活。兩口子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兩口子生了孩子,是個可愛的男孩,命運卻是又一次重創了丁玲,孩子才幾個月大,胡也頻遭逮捕。
丁玲兩次的愛情創傷,在馮達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慢慢癒合,與馮達在一起,她度過了一段寧靜的人生。同床異夢的三年裡,丁玲卻對身邊的人一無所知,她被逮捕入獄,馮達是頭號嫌犯,雖然馮達和她一起被捕,但還是不能消除她的疑慮。
一九三三年被捕入獄後,丁玲監獄裡亂成一團,丁玲幾乎崩潰,她想自殺,讓馮達幫忙救自己一命,馮達最終不忍,最後解開丁玲窒息的繩索。次年,丁玲懷孕了,生下一個女兒,丁玲生下一個女兒。她完全放棄了馮達,任馮達怎樣解釋,也不回頭。出賣嫌犯身份,丁玲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之後的餘生,她再也沒有聯繫過馮達,她是一個決斷決絕的女人。
一九三六年,丁玲被逮捕的第三年,她終於逃出監獄,又義無反顧地來到革命紅地陝北,成為第一個到延安來的文人。偉大的人物會評價它:昨天的小姐,今天的武將軍。
那一年,以《莎菲日記》震驚文壇的丁玲,為當時在抗日根據地弱小的文藝運動注入了新鮮血液。她在那兒遇見了陪伴她一生的人陳明。此情此景,再一次震驚世界。她選了個比自己小十三歲的人,任世人議論,我自輕狂,笑我一年,十年,百年,何其百年?
我們將快樂一生,只要你不在意。丁玲如是安慰陳明的,陳明也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選擇,1955年丁玲被流放到北大荒八年;五年後又被關進北京監獄,又被送到山西長治老山漳頭村。陳明與她在一起,直到1979年平反,二十多年的相伴,他陪著丁玲嘗盡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們的愛情經歷了最殘酷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