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個常用成語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意思,也曾經用過它,它象徵著美好,給人以嚮往和追求,人們都希望能象成語形容的一樣永遠幸福,這是什麼成語?為什麼這麼愛慕它?可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嗎?現在我們就一一回答。這個成語就是「天長地久」,它是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七章,那我們就先從源頭來學起。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告訴我們:天地為什麼能長而且久,是因為不自以為生,因而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懂道的人和德行高的人往往能幫助他人生,因為能幫助他人生反而自己身存。
天長地久,大概是世人想能想到的最長最久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天地只是我們生存的空間,如果說我們這個生存的空間沒有了,自然什麼都沒有了,也不存在了,而天地又是長久的。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就能認識到地為地球,天為地球之外的空間,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宇宙,然而,我們會很吃驚的發現,原來老子真正是參悟天地之人,他的天地其實就是我們宇宙,天地對於宇宙的解釋其實是當時最直白解說,我們在此不由感慨老子的智慧,把這麼一個難通的道理,說的這麼直白。
天長地久,原意指天地的存在最為長久。後被人們用以比喻情感、友誼等與天地共存。 漢代 張衡 《思玄賦》:「天長地久嵗不留,俟 河 之清祗懷憂。」 古今還有很名人對天長地久的感懷。大家在典籍裡隨處可見。這裡講一個關於天長地久傳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安徽天長縣有個張秀才應考科舉時,考了個第九名。張秀才的舅舅和主考官張大人乃是同窗老友,便去苦苦哀求張大人錄取張秀才。張大人在這種人情難卻的情況下,只好應允。張大人回朝後,向皇上呈上卷宗,皇上閱卷後大怒道:「原定天長縣取八名,你怎麼取了九名?」這位張大人連忙啟奏道:「這張某第九名一定要取。此乃大吉大利之兆,祝福我主江山『天長地久』(諧音第九)啊!」乾隆皇帝聽罷, 龍顏大悅,就欣然答應了。後來,人們便將「天長地久」作為成語而流傳下來。這畢竟是傳說,我們只可作為笑談罷了。
《漢語成語大詞典》對天長地久成語是這樣解釋的:天長地久:」反映天、地能永久存在。《老子》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後多比喻男女愛情象天地一樣長久,永無改變。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康有為《大同書》甲部:其既聯婚,連枝比翼,情意既洽。歡愛無窮,以為天長地久矣。「有時也指終應有個盡頭,。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則著你夜去明來,到有個天長地久。「也作:天長地久,。《文選.陸倕【石闕銘】》:暑來寒往,地久天長。」根據漢語成語大詞典的解釋,天地久大致有三層意思,一是天地永久存在,二是比喻男女愛情的象天地一樣長久,三是指終就有個盡頭。
寫到這裡我們把天長地久這個漢語成語作了較為詳細解釋,天長地久作為我們常用的一個美好的成語,大家是否對其了解的更多、理解的更透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