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7月9日電 題:美國攝影師福爾曼鏡頭再現70年前「中原大災難」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1942年,一段被「掩埋」的歷史,一個「飢餓」的中國,一份「還活著」的記憶。中國作家劉震雲曾用文字紀實的方式將這段歷史打撈出來;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也用電影將這段歷史記述;9日,美國攝影師哈裡森·福爾曼的鏡頭也再現了70餘年前的「中原大災難」。
福爾曼是美國合眾社、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其以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創作的《北行漫記》、《西行漫記》等作品了轟動中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人民不能忘記的朋友」。
河南大災難發生於1942年夏至1943年春,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據估計,人口1000萬的河南,有300萬人餓死,另有300萬人西出潼關做流民,沿途餓死、病死、扒火車擠踩摔軋而死者無數。
9日,「福爾曼鏡頭下的中國·中原大災難紀實影像」展覽暨新書發布會在歷史發生地河南鄭州舉行,是次展覽主要是通過美國攝影師的1942年前後中原饑荒紀實影像,客觀還原那個時代的歷史,再現於公眾。這也是國內首次以影像再現1942年河南大災難。
「讓這些影片回到歷史的發生地河南也是福爾曼先生的願望」,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的代表表示,1943年,福爾曼和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來到河南災區,目睹難民的慘狀,並拍攝了災區難民生活的畫面,後來這批照片被捐贈給了他的故鄉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現在將這些圖片中的127幅原版製作收藏片無償捐贈給河南博物院,並授權舉辦展覽,出版圖集。
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魯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真實的歷史照片毫不誇張、毫無掩飾,不帶任何色彩,真實的人物、真實的遭遇,這就是攝影的力量。
「饑民抱著樹木啃樹皮」、「饑荒中孩童的期盼眼神」、「火車上、路上的餓殍」……一幅幅觸目驚心、令人震撼的畫面呈現在親身經歷者常春峰眼前,頓時讓這位78歲的老人激動起來,「我親眼看到當時扒火車、吃榆樹的、吃觀音土的,慘的很。」
主辦方稱,「福爾曼鏡頭下的中國·中原大災難紀實影像」展,共分「環境篇」、「交通篇」、「人物篇」、「食物篇」四部分,全景式地展現1942年前後中原大地上真實環境、真實人物,以及他們真實的遭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