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攝影師福爾曼鏡頭再現70年前「中原大災難」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美國攝影師福爾曼鏡頭再現70年前「中原大災難」

  中新社鄭州7月9日電 題:美國攝影師福爾曼鏡頭再現70年前「中原大災難」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1942年,一段被「掩埋」的歷史,一個「飢餓」的中國,一份「還活著」的記憶。中國作家劉震雲曾用文字紀實的方式將這段歷史打撈出來;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也用電影將這段歷史記述;9日,美國攝影師哈裡森·福爾曼的鏡頭也再現了70餘年前的「中原大災難」。

  福爾曼是美國合眾社、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其以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創作的《北行漫記》、《西行漫記》等作品了轟動中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人民不能忘記的朋友」。

  河南大災難發生於1942年夏至1943年春,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據估計,人口1000萬的河南,有300萬人餓死,另有300萬人西出潼關做流民,沿途餓死、病死、扒火車擠踩摔軋而死者無數。

  9日,「福爾曼鏡頭下的中國·中原大災難紀實影像」展覽暨新書發布會在歷史發生地河南鄭州舉行,是次展覽主要是通過美國攝影師的1942年前後中原饑荒紀實影像,客觀還原那個時代的歷史,再現於公眾。這也是國內首次以影像再現1942年河南大災難。

  「讓這些影片回到歷史的發生地河南也是福爾曼先生的願望」,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的代表表示,1943年,福爾曼和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來到河南災區,目睹難民的慘狀,並拍攝了災區難民生活的畫面,後來這批照片被捐贈給了他的故鄉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現在將這些圖片中的127幅原版製作收藏片無償捐贈給河南博物院,並授權舉辦展覽,出版圖集。

  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魯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真實的歷史照片毫不誇張、毫無掩飾,不帶任何色彩,真實的人物、真實的遭遇,這就是攝影的力量。

  「饑民抱著樹木啃樹皮」、「饑荒中孩童的期盼眼神」、「火車上、路上的餓殍」……一幅幅觸目驚心、令人震撼的畫面呈現在親身經歷者常春峰眼前,頓時讓這位78歲的老人激動起來,「我親眼看到當時扒火車、吃榆樹的、吃觀音土的,慘的很。」

  主辦方稱,「福爾曼鏡頭下的中國·中原大災難紀實影像」展,共分「環境篇」、「交通篇」、「人物篇」、「食物篇」四部分,全景式地展現1942年前後中原大地上真實環境、真實人物,以及他們真實的遭遇。(完)

相關焦點

  • 在線影展:美國攝影師拍下戰時紅色延安,士兵臂章「18GA」
    在美國攝影記者福爾曼幾十年前的鏡頭裡,寶塔、清涼山、延河、窯洞、戰士、戰馬、城門、垛口、老街、瓦屋、高原、草木……還有延安的百姓,老人、孩子,尤其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那些充滿活力的年輕的血肉之軀。哈裡森·福爾曼是美國合眾社、倫敦泰晤士報的記者。在探訪延安以前,已經是個「中國通」了。他有多個身份標籤:探險家、作家,以及戰地記者。
  • 120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70年變遷
    最近,一部日本拍攝於40年前的紀錄片,在國內網絡上火了。今天,阿信帶來了120餘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攝影師的作品,70多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中國,記錄下了中國的變遷,集結成了《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一書。
  • 70年代的美國黑人攝影師,用相機發起藝術與社會的運動
    近日,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合作:Kamoinge工作室的攝影師們」,以百餘幅作品展現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的黑人攝影師團體的成果。「Kamoinge」意為「一群共同行動的人」,他們互相學習,用相機記錄了美國黑人的群像,並見證了黑人民權運動、藝術運動等事件。他們的照片不只是對於社會的紀實,有時還表現出抽象與超現實主義,這在攝影未被廣泛視為藝術形式的當時非常難得。
  • 《電影史話》(筆記)第九集:70年代的美國電影 1967—1979:新美國電影
    第九集:70年代的美國電影 1967—1979:新美國電影背景:六十年代,美國電影從如日中天走向衰敗,電影人的悲劇、越南戰爭、好萊塢片廠制度走向結束。個人化的電影、電影學校引入歐洲理念、和對電影史的重視,重新走向輝煌。1、新美國電影分為三類:諷刺電影——巴克-亨利,嘲笑社會和時代。
  • 央視紀錄片全景再現70年前解放海南島戰役
    70年前,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兵團跨越瓊州海峽,同國民黨軍展開登陸奪島之戰,解放了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創造了解放戰爭史上的經典成功戰例。 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 不只是《飛越瘋人院》《莫扎特》,福爾曼壓根就沒有一部爛片!
    時年26歲的福爾曼,也作為他的助手,在布魯塞爾度過整整半年的歡樂時光,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多年之後,他曾回憶起那段經歷,說他那六個月裡,每天只要有空,就往美國館跑,聽爵士樂,看美國電影。從此以後,他便成了美國流行文化的忠實擁躉,徹底愛上了那個國家。世博會結束,「捷克館」獲選當年最佳展館。但福爾曼的戲劇夢卻未能實現,幾經挫折,他最終還是決定以電影為職業。
  • 有人問福爾曼為何不和阿里二番戰,福爾曼的回答令人欽佩
    當時福爾曼保持著40戰全勝37場KO對手的恐怖戰績,KO率極高,而且漂亮地KO了諾頓和喬-弗雷澤,幾乎沒有人看好阿里,都一致看好福爾曼獲勝。遺憾的是,福爾曼被8回合KO出局,遭遇慘敗。對此,時隔多年的福爾曼表示,阿里是有我的電話號碼的,如果我當時追逐他,進行了二番戰或者三番戰,就不會有當初的「叢林之戰」享譽世界了。
  • 「預售」騰龍24-70mmF2.8 G2 中凱創攝影師上手體驗
    騰龍24-70mmF2.8 G2 鏡頭預售中歡迎垂詢:0532-83806060
  • 最受攝影師歡迎「一鏡走天下鏡頭」會是24-70嗎?你怎麼認為?
    大三元鏡頭當中的24-70鏡頭,雖然確實是挺受攝影師歡迎的,但是如果說到「一鏡走天下」的話,這個鏡頭是不夠的——別說走天下了,以這個鏡頭的焦距,可能最多也就只能走兩站地吧……還得是小城市的那種車站,像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公交車站的距離通常都會比較遠,用24-70鏡頭拍攝,可能也就只能走一站地吧?
  • 佳能鏡頭體系的「六個最佳」,多少攝影師的主力鏡頭置身其中!
    佳能70-200mm具有實用性非常強的焦距範圍,對於任何類型的攝影師都是有利的。體育,野生動物和活動攝影可將這支鏡頭的實用性充分的發揮了出來,我們甚至拍攝風景和人像也會經常使用它。70-200mm具有許多其他實用的功能,包括防塵防滴濺和圖像穩定。圖像穩定將減少相機抖動帶來的畫面模糊的風險,這無疑是遠攝鏡頭來說無非是至關重要的。防塵防滴濺和堅固的質量意味著鏡頭的經久耐用。
  • 16年前的科幻巨製《後天》,卻對「今天」的災難有著重要意義
    電影多次轉換鏡頭,在情節的推進中穿插展現了多個國家、不同地區的惡劣天氣,以網絡狀的形式將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國家共時性地納入到這場氣候災難中。使點狀分布的受災國最終連結成了一張全球性的「災難網」,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無處不在的可怕災難。
  • 紀錄片《大上海》《代號「221」》《彩色新中國》,用鏡頭講述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9月23日起,由SMG紀錄片中心製作的《大上海》《代號「221」》和《彩色新中國》三部紀錄片,將先後登陸東方衛視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
  • Layout artist-藏在鏡頭後面的攝影師
    哈哈,今天wuhu君請來了一位動畫大咖和大家分享一下「Layout artist---藏在鏡頭後面的攝影師」,讓小夥伴們系統的了解一下「lay out」。故事版負責原始創意,layout負責再現,調節和修繕,進行再創作。這樣layout師就需要同時具備視聽語言和三維製作的經驗,缺一不可。Layout師在再現故事版意圖的時候,有很多種選擇。除了景別和角度,攝像機的焦距選擇,運動的選擇很多時候是故事版並沒有提供的。單純的再現和「描摹」二維故事版是大忌,一定要結合段落意圖,情緒和具體三維空間的情況來酌情調整。
  • 用長焦鏡頭拍人像的攝影師,是不是很酷?
    大家把攝影的長焦鏡頭稱為「長炮」,因為又長又重。攝影師用長焦鏡頭拍人是不是特有範兒?我覺得一個攝影師拍照是不是有範兒,和拿什麼器材並沒有啥關係。手機攝影師拿個手機還能拍出大片呢,這算不算有範兒?在我看來,一個攝影師是否有範兒,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表現: 專業和專注。一個有範兒的攝影師,拿著長槍大炮必定不是裝腔作勢而是物盡其用的,必須掌握過硬的攝影技術。而專注的精神更是一個有範兒攝影師的靈魂所在。他們不怕辛苦四處奔波的身影,他們忘我拍攝的樣子,他們不斷進取的精神,在我看來,這些才是有範兒的表現。
  • 紅圈利器 職業攝影師眼中的佳能EF鏡頭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我們透過劉競選擇佳能EF鏡頭的原由來感悟職業攝影師的鏡頭使用之道。劉競自然攝影師、寵物攝影師、商業攝影師,華蓋創意(Getty Images)籤約攝影師。我從小就對攝影充滿無限的嚮往,礙於經濟以及小城市訊息閉塞等原因,始終未能如願。
  • 「大三元」鏡頭——索尼FE24-70 F2.8 GM G大師鏡頭
    索尼FE24-70 F2.8 GM在索尼第一批發布的大師級GM鏡頭中,屬於大三元裡的標準焦段,作為攝影師使用率較高的大三元鏡頭,相對於超廣角來說,24mm囊括的景色並不是十分豐富,而相對於長焦而言,70mm又顯得不夠長,可以說24-70這枚鏡頭視角十分普通,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 福爾曼:泰森和劉易斯是史上最強悍拳王,我與阿里沒什麼特別的
    福爾曼帶著極大的謙卑,在評選中省略了自己。當被問及他最強的重拳手時,他回答說:「喬·路易斯是有史以來最強悍的拳手,利斯頓和倫諾克斯·劉易斯都入選,當然還有邁克泰森。我沒什麼特別的。」福爾曼甚至沒有提及阿里,由此可見他對泰森和劉易斯的肯定。你可以想像,有一個人會因為被忽略而感到憤憤不平,那就是美國青銅轟炸機德昂泰·維爾德。
  • 看展覽|百年琴島:美國攝影師鏡頭下140年前的鼓浪嶼
    白鹿含煙,廈門小八景之一萬石巖,廈門大八景之一此次展出的照片全部由美國攝影師查爾斯威廉沃森(Charles William Wason)拍攝於1880年,後被康奈爾大學收藏。
  • 優秀災難紀錄片網上受追捧
    這一個多月,在網上,除了那些描寫病毒的情節電影受到網友們的關注之外,像《災難時刻》《浩劫求生》等跟突發災難和疫情有關的紀錄電影和紀錄片也被廣大網友追捧,他們在這些作品中學習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在回顧以往的各種疫情和災難事件中感受戰鬥在一線的醫生和戰士們的偉大和奉獻。   「苦難又偉大的中國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總在災難時刻展現出令人驚嘆的鋼鐵意志和凝聚力。
  • 福爾曼評價李小龍:在他的體重級別上,他是可以成為拳擊冠軍的
    對於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拳迷們,一些世界高手也都對李小龍給出了評價,其中就包括前世界拳王福爾曼。福爾曼表示,李小龍其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運動員,他原本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拳擊手。在他46歲時,他曾經一拳就把穆勒KO了,泰森的戰績都比不上福爾曼。這樣的一位拿下過兩次重量級拳王的選手,卻對李小龍尊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