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鍾玲
夢幻唯美的湖泊、雲海、星光,精緻寫實的電車、鄉村、都市……看電影《你的名字》,每一幀畫面都美得令人窒息仿若身臨其境,讓人時常忘了銀幕外的我們其實與之有著三米或者更遠的距離。難以想像,這部由新海誠執導的2D動畫片已成為年度「神作」,在國內,影片上映後票房成績曾連續9天問鼎單日冠軍,總票房已逾5億元;而在日本,影片累計票房高達205億日元,在日本影史上僅次於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影片不僅有著高票房也有著好口碑,僅國內,在豆瓣網上就有約25萬人參與評論,評分至今保持在8.6分。許多真愛粉兒在網絡上直抒他們的喜愛,有人說作為一個直男他居然在影院裡哭了40分鐘,也有人說她在影院裡已哭暈需要掐人中,還有人說這部電影他已經刷了七次,回想起來仍舊很感動……我大概是比較理智的「異類」,淚點很低的我,這一次既沒有感動得哭到暈眩,也沒有想去二刷、三刷的衝動,或是因為影片的題材並不新奇。
一個成長在東京的俊美少年立花瀧,一個生活在鄉下小鎮的神社少女宮水三葉,兩人會不定時的進行靈魂互換。在他們以為的夢裡,三葉成了她羨慕的東京帥哥,高中生瀧則成了鄉村少女,在多次交換過程中,他們互相了解對方,也意識到這並不是夢。然而,互換有一天突然停止,瀧想知道三葉發生了什麼事,便找尋三葉的故鄉糸守鎮並欣然前往。令瀧震驚的是,三葉與其家人早在三年前彗星降臨的災難日死亡,那個小鎮也已成為一片廢墟。瀧隨後做出決定,飲下代表三葉半身的口嚼酒,再次成功進行靈魂互換,回到了三年前去拯救三葉和其他死亡的小鎮居民。黃昏時刻,他們的靈魂回到各自的身體,來自不同時空的兩個人相見了。最終,三葉成功拯救了小鎮居民,瀧回到了東京,但他們卻一同失憶,忘記了與對方的交集,也忘記了對方的名字。在彗星降臨的8年後,他們在茫茫人海中偶遇……
與宮崎駿既說小故事又體現大情懷的影片相比,《你的名字》立意並不深刻,雖然當彗星撞擊地球為糸守留下災禍時,男女主角都曾努力擔當起英雄的重任,但在之後,影片又從大情回到了小愛。這與今年國內曾經引發熱議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如出一轍。而在情感交集上,影片的處理也與《大魚海棠》有著驚人的相似。瀧與三葉,在黃昏時短暫的相遇之前,並沒有意向表明他們喜歡上了對方,除了三葉在去東京見瀧後回來就剪短了長發,可以視為她心有所動的預兆,但影片沒有任何細節去展現瀧對三葉動了情。所以,在瀧穿越時空與三葉在黃昏時相見的高潮時刻,瀧對三葉的表白非常突兀,原本以為的友情升華到愛情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因此,即便影片對各種場景的一些微小細節上的處理都堪稱完滿,畫面也美得無可挑剔,卻在主題和人與人情感的刻畫上稍遜了一籌。
在導演新海誠看來,一部電影要引起人們的共鳴必須能夠激蕩人們內心某種強烈的情感。糸守湖與糸守鎮的美,東京的嘈雜與繁華,古老的日本神社文化,影片中體現的濃濃的懷舊和不舍,恰好切合了經歷過東日本大地震的日本社會的心理需求,這或許才是影片在日本本土大受歡迎的原因。
而對於未曾經歷過那種傷痛的我們,則純粹是被影片表達的有關愛情的方方面面所打動。
影片的故事構架來源於日本女詩人小野小町的和歌:「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以此來看,《你的名字》在整個故事中完美複製了詩中闡述的意境,那種相愛卻久尋不見的痛苦也被準確地表達出來。
在影片前半部分,氣氛一直是歡快的,男女主角在對方的身體裡經歷另一種人生,因為性別不同鬧出了許多笑話,讓影片平添了喜劇因素。厭倦了神社祭禮和連咖啡店都沒有的小鎮,三葉在一個男孩兒的身體裡感知她並不熟悉的大都市,也讓瀧在朋友眼中溫柔可愛起來。而瀧也用自己的男子氣概讓三葉變成了霸氣的「女漢子」,一改當初即便在上學路上也會被爸爸當眾訓斥的懦弱形象。
這種和諧並未持續多久,影片很快便進行到了夢醒、離別的階段,謎底解開,看客也會跟隨著主人公感到震驚,原來,和瀧交換靈魂的,是三年前的三葉;而瀧身處的是彗星撞擊小鎮導致500人包括少女死亡的時代。所以,他們才一直無法相遇,在時空的交匯中錯過彼此,即使曾有過一面之緣也未能相認。
一直以為橫亙在他們愛情中的,只是空間的距離,卻未想到還有時間的距離以及生死的距離。影片為男女主人公設置了多重障礙,而最難逾越的便是生與死的鴻溝,這也是最能讓人感受到痛楚也最打動人心的一環!
幸而,影片並非悲劇,愛的力量總是難以估量。在片刻悲傷之後,影片在後半部分講述了瀧怎樣通過「結」去拯救三葉與整個糸守鎮。瀧用自己對愛的執著改寫了歷史,也改變了三葉的命運。
其實,不同性別之間的靈魂互換早已是老梗一枚,韓劇《我的秘密花園》早在幾年前就把這個套路玩兒得爐火純青,這個噱頭已無多少發揮的空間。但出其不意的是新海誠同時又將時空交錯、生死離別、末世情懷融入在故事裡,把一個原本很簡單的溫情小品上升到了懸疑、浪漫的科幻故事,同時,他並未拋棄最想表達的仍舊是愛這個主題,在穿越、救世之後,又讓男女主角回歸到尋找愛情的角度。儘管雜糅了多種元素,削弱了相愛卻縱使相逢應不識的那種悲愴感,但那純潔、真摯的感情還是讓人怦然心動。
有誰會為了從未見過的人,跋山涉水去找尋?又有誰會為了一個未知的結果,貿然行動穿越時空嘗試去挽回?而他們,未曾相見,卻用很長的時間在愛著對方;不曾思念,卻用盡所有的時間去等待和尋覓,沒有承諾,卻可以用生命去付出。也在訴說何為一見鍾情,不知何時開始暗生情愫,相愛的過程輾轉成謎卻又美好如斯……
也因此,他們的故事,才會讓無數人感慨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才會讓人想起所謂的一見鍾情也許是兩個靈魂無數次相遇的結果,而人生中每個人與每個人的遇見都是命中注定……據說,這是新海誠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裡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尾,他是想告訴世間每個不再相信愛情的人們,無需氣餒與失落,冥冥之中你終會等到那個愛你的人,他或者她只是在尋找你的途中迷了路。
於是,這個套路滿滿、略有瑕疵的純愛故事,依然在不知不覺中溫暖了我們的心靈。即使我沒有為之痛哭流涕,但每次回想時仍會有股暖流湧上心頭。那是,影片為人們帶來的關於愛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