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我國祖先留下來的歷史瑰寶,從史前人類誕生之日開始,先民就在同疾病作鬥爭;新時器時代晚期,隨著原始農業的萌芽,人們開始飼養家畜,為了防止家畜病死,於是中醫開始關注動物健康;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醫已經形成龐大、系統、結合所有生命的綜合體系;現代的研究學者,對待這份無價之寶十分珍惜,但是要完全接納它、吸收裡面的養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是中醫這樣的科技文獻,裡面的專業術語深奧難懂,這也是多年來中醫文獻研究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然而,專家鍥而不捨,為研究清楚每個字的意思作出了巨大努力;文獻中一個詞就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1900年開始,敦煌陸續出土大量醫藥文獻;大部分都是隋唐時期的著作;學術界高度重視這一地區的發現;多年來,很多專家多次反覆研究文獻;具體到每一個字、每一個詞;不僅僅是知道這個詞的表面意思,還明白它背後的意義。
比如,《脈書》:"土無正位, 寄王四季 …… 脾氣當位, 其脈大, 阿阿然如緩, 名曰平脈。"這是一段描述脈象的文字;而且是脈象中的"脾脈";關鍵的解釋在"阿阿"二字;有研究者認為古文中的"阿阿那那",意思同於"婀婀娜娜";所謂"婀娜",指的是輕盈柔弱貌;如《文選·南都賦》中李善註:'阿那, 柔弱之貌。'所以,"阿阿"用來指脈象,其義同此;然而也有專家認為,雖然按文意來看,"阿阿"指柔弱也說得通,但是將其強行加上"那那"二字,理解為"阿阿那那",接著變寫為"婀婀娜娜",這個思路未免有些牽強;再者,按古書有"婀娜",但是未見寫作"婀婀娜娜"的;中醫理論中,脈象的形容應該是非常精準的詞語;這是科學的嚴謹性;所以說,"阿阿"有沒有更確鑿、合乎邏輯的解釋呢?
尋找新的解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文字經過幾千年時間的積累,學問深奧,想要找到一個詞的準確理解無異於大海撈針;這篇文章出土的時間是在1986年,專家為了一個詞,苦苦尋找二十多年時間,終於在2010年發現了線索;據《詩經·小雅·隰桑》記載:"隰桑有阿, 其葉有難。"鄭玄箋:"隰中之桑, 枝條阿阿然長美, 其葉又茂盛, 可以庇蔭人。"由此可知,"阿阿"有"長"義;那麼,文獻中"阿阿"是不是也是"長"的意思呢?中醫脈象的脾脈是否有"脈長"的說法呢?
專家學者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試著找到更多證據;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研究深入,相關文獻陸續被發現;如《脈經》卷三《脾胃部》:"脾脈萇萇而弱, 來去數, 再至, 曰平。"此處 "萇萇"與"長長"義同;證據是,《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臟脈論》即直接寫作"長長" ;
又如《千金翼方》卷二十五《診脈大意》:"遲緩而長者脾也。"再如《諸病源候論》卷十五《五臟六腑並諸候·肺病候》:"反得緩大而長阿阿者, 是脾之乘肺, 母之歸子, 雖病當愈。" "阿阿"與"長"連言,是形容"長"的樣子;以上說明,中醫脈學以脾脈有"長"象,也就是說,脾脈"長"是中醫學的一個專業術語;綜合所有研究結論,專家提出前文所說的文獻中,"阿阿然如緩"當單獨為句,"如"通"而",大意是說:脾脈長而緩。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看到了中醫文獻的研究工作有多大的難度!而研究者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敬佩!2012年之後,隨著中醫文化在國內外影響和地位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始關注中醫文獻的研究;這為中醫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參考資料:《千金翼方》《脾臟脈論》《脈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