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的「我們」原本不屬於舞臺,
「我們」一輩子閃耀在水銀燈下、大銀幕上。
但「我們」心中有個難以割捨的舞臺情結!
舞臺上的「我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上影演員。
上影演員劇團成立67周年之際
謹以本片獻給默默耕耘的上影藝術家們
紀錄片導演宋楊與佟瑞欣團長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影演員劇團成立於1953年9月4日,六十七年來,這裡匯集了金焰、趙丹、白楊、劉瓊、張瑞芳、孫道臨、秦怡等一大批國寶級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們所塑造的銀幕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上海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版圖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由於上影演員劇團第一二代演員大多是從舞臺轉到電影,1945年以後影劇不分家,所以上影演員劇團至今一直保持一個傳統:演話劇。《年青的一代》《戰鬥的青春》等影片都是由舞臺搬上銀幕。
2019年,上影演員劇團為慶祝建國70周年,傾力創作原創獻禮話劇《日出東方》。
原創大型話劇《日出東方》展開歷史長卷,走近偉人毛澤東,回溯了毛澤東與上海的四段故事,也再一次走進歷史變遷中的上海。
毛澤東與上海這座城市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他一生中曾50多次到上海。1919年3月14日,毛澤東第一次來到上海,為赴法勤工儉學的湖南青年送行。這是他與上海結緣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望志路樹德裡點燃了星星之火;1924年,上海慕爾鳴路甲秀裡,毛澤東與楊開慧在這裡度過一生中最快樂也是最後一段時光……194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又多次來到上海,並且接見了上影的藝術家……..」
紀錄片《舞臺上的我們》通過一個月跟蹤拍攝,記錄下老中青近五代上影演員劇團演員緊張創排話劇《日出東方》的臺前幕後,並採訪上影演員劇團的牛犇、向梅、達式常、徐才根、朱曼芳、吳雲芳、趙靜、佟瑞欣、孫清、韋國春、馬冠英、張曉林、崔傑等近30位演員。很多老藝術家八十多歲,退居幕後多年,這次重返舞臺,並接受採訪,講述自己的藝術夢想。
本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是上影演員劇團團長佟瑞欣,他此前在電影《難忘的歲月》《遵義會議》和電視連續劇《長徵大會師》《人民的選擇》中成功塑造了毛澤東的一系列形象,受到業界廣泛好評。話劇《日出東方》中,再次扮演毛澤東的他看似已經「駕輕就熟」,但在實際排練中卻是最累的那個。
「我是這齣劇裡臺詞最多的演員,但只能挑私下時間多記臺詞。只要其他演員出現在排練廳,我就要做好服務員工作。作為劇團團長,劇團上百人一起出演這部話劇,對我來說,壓力很大。舞臺上任何個體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上影演員劇團的整體形象,我們必須要齊心協力把這部劇排好。
一方面,上影演員劇團的藝術家們應該有所擔當;另一方面,作為發揚光大劇團傳統,著力打造原創話劇,讓劇團繼續活躍在戲劇舞臺上,這也是上影演員劇團在中國電影的廣闊舞臺上屹立不倒的根基。是壓力也是動力,如果這一部話劇在藝術上站住了,上影演員劇團的價值在未來也可以進一步呈現出來。」
本片結合珍貴歷史視頻資料,向觀眾介紹演員劇團的悠久歷史,回顧老一代藝術家對於藝術的不懈追求,毫無保留地一代代傳承表演藝術的優良傳統,並詳實記錄了話劇《日出東方》創排過程,也為上海文化留存下了一份珍貴的藝術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