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終於成為電影主角了,他說他將告訴你隱私的重要性

2021-02-12 品玩


「稜鏡門」事件已經過去三年,但由前中情局工程師愛德華·斯諾登掀起的「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議題依然延續到了今天,或者說終於有人敢將這個複雜的事件改編成電影《斯諾登》,由拍攝過《刺殺甘迺迪》、《天生殺人狂》的奧利弗·斯通導演、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演斯諾登,於 9 月 16 日上映。

目前還不確定中國是否會引入這部電影,不過我們可以先從前兩周上映的《諜影重重》開始,看看導演們都是怎麼討論這個社會議題的。

馬特·達蒙和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九年後再次合作,原因在於事情跟九年前相比,「世界當前已經進入了』後斯諾登』時代」,他們想講一個新的關於間諜、公民自由、以及民主本質的故事。電影《諜影重重》將故事設置在真實事件之上,在手持攝影、凌厲剪輯之下添加一層濃密的現實色彩。

這次他們的故事開始於阿爾巴尼亞邊境的敘利亞難民、到經濟危機引發的希臘騷亂、最後來到拉斯維加斯,牽扯到網際網路巨頭深夢和中情局的用戶隱私數據之爭。

不變的是,特工伯恩依然是那個一邊追尋記憶、一邊以個人力量對抗國家機器的英雄。

▲傑森·伯恩和尼基在希臘暴亂現場

而電影裡牽扯到的鐵手計劃,跟「稜鏡門」差不多,科技公司向政府部門提供用戶數據、對公民實施大規模監控,儘管 Facebook、谷歌、微軟、蘋果、雅虎當年曾否認為政府提供秘密服務,但根據美國時代周刊報導,」稜鏡」項目監視範圍很廣,FBI 和 NSA 挖掘了各大技術公司的數據,包括微軟、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Skype、AOL、蘋果等。

▲中情局的技術也與時俱進,人工智慧、臉部識別一樣不少

在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流行的今天,通過數據,就能完全掌握一個人的生活模式和關係網絡,無論是你今天在電腦上搜索了什麼、用微信支付了什麼、出門用了哪個叫車軟體,就可以確定今天你會跟誰、在哪裡見面。

這些原本在電影裡常見的情節,斯諾登證實了這一切都是真的、並且正在進行中。在斯諾登事件之後,所有人開始重新審視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的關係。

《神鬼駭客:斯諾登》已經放出了預告片,電影將著重挖掘斯諾登本人的心路歷程,包括他是如何因為其自由主義價值觀和美國政府的監聽計劃發生衝突,以及公開「稜鏡門」計劃後,他從香港躲避到俄羅斯、整個申請政治庇護的過程。

電影裡用大篇幅敘述了在成為「叛徒」或「愛國者」之前的斯諾登的日子,他原本是一個忠誠的士兵,在一場演習中摔斷了腿而被遣出美國陸軍預備役戰隊。後來,斯諾登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還是想為國家服務,於是他接受了中情局一份監控和維護網絡安全的工作。

▲《斯諾登》劇照,囧瑟夫的聲音真的跟斯諾登很像

為此,他需要研發一些程序,後來他才知道這些程序被用來竊取數百萬美國本土及海外用戶的隱私。因為工作的性質,斯諾登要對自己的女友 Lindsay 守口如瓶;同時,他又被繁重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而他本人,也漸漸對自己所監管程序的合法性產生懷疑,開始思考有關道德層面的問題。

主演約瑟夫認為「掙扎」是這個故事的核心:「因為做一個愛國者並不是不加質疑地一味說好。如果你很愛某個東西,而你又看到它出了問題,你會試圖談論它,修好它。」為此他還見了斯諾登本人:「他非常有禮貌,很友善,是個樂觀主義者。他以敢於質問技術發展的弊端聞名,但其實他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極為樂觀。」

《斯諾登》電影改編自英國《衛報》記者盧克·哈丁(Luke Harding)今年初出版的《斯諾登檔案:世界頭號通緝犯的內幕故事》,以及第二本書——斯諾登在俄羅斯的律師 Anatoly Kucherena 寫的《章魚的時間》。

盧克·哈丁並沒有接觸到斯諾登本人,另一名《衛報》記者格倫·格林沃德和紀錄片導演柏翠絲是當時與斯諾登早期聯繫的人,雙方都因此獲得了普立茲獎,前者有序地公開了整個事件,後者拍攝的《第四公民》還獲得了第 87 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第四公民》裡面的斯諾登冷靜又自持,並且將一個安全專家的謹慎和精明表露無遺,用加密郵件跟記者聯繫、當輸入電腦號碼時,用布蓋住自己的手和電腦,確保不被錄影和鍵盤聲音外洩,同時斷絕了房間裡的電話駁線,防止被追蹤和竊聽……

▲斯諾登與記者格倫·格林沃德在香港一家酒店裡

斯諾登內心自認是個堅定的愛國者,他說過最讓他後悔的是應該早點出來披露真相:「如果我早點說出來,這些計劃就不會如此根深蒂固,那些濫權管控的就不會如此肆無忌憚……你一旦把新的權力賦予政府,就很難收回……不要容許你的國家發生這樣的事。」

在斯諾登看來,民眾都關心隱私問題,然而問題在於他們同時有很大的無力感,久而久之就會連嘗試反抗的念頭都會打消。但無論你是一名自由主義者,或者是一個忠誠的愛國者、願意為了國家安全貢獻所有信息,現實卻是,即使百分百交出你的隱私,也沒法保證百分百安全。

反覆提醒民眾重視隱私,或許是這些電影、這些人所做的事情的唯一意義。《斯諾登》電影導演奧利佛·斯通上個月在聖地牙哥國際漫展上表示:「新生的一代甚至於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什麼。諷刺的是,這些人今天正走在聖地牙哥的大街小巷,認為自己的隱私是理所當然受保護的。」

現在,各國政府依然在儘可能地獲取更多的監控權,科技公司在覺醒,蘋果公司拒絕了 FBI 在 iPhone 開後門的要求,還繼續強化自己的隱私保護規則,「加密是安全的基礎,安全不是一項功能,而是所有東西的基礎,」並在 iOS 10 中引入了差分隱私算法。

儘管如此,人們依然飽受隱私洩露帶來的痛苦。因個人信息被洩露而最終喪失生命的「徐玉玉」事件提醒著我們,斯諾登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題圖、插圖均來自豆瓣

本文摘選自 PingWest品玩,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極端恐怖襲擊已是全球公敵,

科技公司還需要保護個人數據隱私麼?




回覆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Uber | 脫歐 | NASA | 百度 | 平井一夫 |

B站 | 新浪微博 | 知乎 | 網易雲音樂 | 魔獸世界

.

更多精彩,敬請長按關注

相關焦點

  • 「愛國者」斯諾登雖然流亡在外,但到處都是他的故事
    「稜鏡門」事件已經過去三年,但由前中情局工程師愛德華·斯諾登掀起的「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議題依然延續到了今天,或者說終於有人敢將這個複雜的事件改編成電影《斯諾登》,由拍攝過《刺殺甘迺迪》、《天生殺人狂》的奧利弗·斯通導演、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演斯諾登,於 9 月 16 日上映。
  • 電影《斯諾登》美國上映 導演:說出了政府不敢說的
    《斯諾登》由奧斯卡獎得主奧利弗·斯通參與編劇並執導,由美國著名演員利維特飾演主角斯諾登,奧斯卡獎得主利奧和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威爾金森等著名演員擔綱其他重要角色。兩分多鐘的片頭介紹寫道:「這是基於真實事件的電影;他對他的國家有足夠的信任;不惜一切代價去拯救他的國家;逃亡、隱藏、生活,說出事實真相。」
  • 幾經波折電影《斯諾登》終於上映:洩密者成為英雄
    在影片中,斯諾登是在一天時間裡就下載了所有文件。而根據路透社記者Mark Hosenball 的一篇報導,斯諾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下載這些文件。「國家安全局可能會追查你。」斯諾登對他的這位同事說。他回應說:「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他看著斯諾登下載了隱藏在一個Rubik's Cube文件夾裡的一些絕密文件,最後臉上帶著笑容走了出去(斯諾登從未說過他是如何找到這些文件)。
  • 《斯諾登》| 他說自己擁有了別人沒有的使命感
    但是我看《斯諾登》的前後,心理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是覺得這樣時代感的東西不應該就此埋沒,另一方面像斯諾登在電影裡自己說的那樣:這就像我的使命,我必須要去做,但我不能告訴你這是什麼。然而奧利弗·斯通似乎不願意妥協,他的觀點很明確,斯諾登是我們的時代英雄,我一定要為他拍一部電影,為他正名,也讓後世的人可以記住他。這就是電影的魅力,難怪人們都說:只要人類文明還在,電影就不會死亡。
  • 《斯諾登》中情局洩密事件改編傳記電影
    最近好萊塢接連推出不少人物傳記,很多事情甚至都沒還有塵埃落定,就像《維基解密(The Fifth Estate)》主角阿桑奇至今仍躲在厄瓜多駐英使館當中,與維基解密一樣轟動的「中情局斯諾登洩密事件」,主角斯諾登也還留在俄羅斯,好萊塢就已經要把他的故事電影化了,而且斯諾登由《華爾街》《野蠻人》奧利弗·斯通擔任導演、喬瑟夫·高登·李維主演。可以看出這部片充滿了野心啊.
  • 【電影】稜鏡門紀錄片:斯諾登(1080P、中文字幕)
    類型:劇情 / 驚悚 / 傳記官方網站:snowdenfilm.com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16-09-09(多倫多電影節) / 2016-09-16(美國)片長:134分鐘又名:斯諾登風暴(港) / 神鬼駭客:史諾登(臺) / 斯諾登檔案 / The Snowden
  • 想看電影《斯諾登》!這裡有資源在線就能看哦
    可以這麼說,電影基本已經達到了90%以上的事實還原。你說它是一出獨特視角的紀錄片一點也不為過。比如影片中出鏡率極高的總統歐巴馬。整個電影給你造成一種只有男主角斯諾登是由演員扮演的,其他都是真的。而且就是你現在打開電腦可以搜索到的真實。
  • 《斯諾登》電影已上映 「罵戰」仍未停
    調查由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共同展開,旨在弄清斯諾登如何獲取機密文件、文件內容以及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危害。報告指出,斯諾登絕非其自稱的「告密者」,他從國家安全局「竊取了150萬份敏感文件」,大部分文件內容都與侵犯隱私無關,但包含對美國的外國敵對勢力意義重大的情報和防務信息。
  • 記錄斯諾登的《第四公民》:當你無知時,最幸福
    「稜鏡門」事件主角愛德華·斯諾登。       【編者按】批評美國政府、重要主創全部移居或流亡國外的紀錄片《第四公民》(Citizen Four)摘得了美國奧斯卡獎,而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也把最佳紀錄片獎頒發給了它。
  • 紀錄片《第四公民》,你隱私究竟讓誰來保護?
    紀錄片《第四公民》,你隱私究竟讓誰來保護?可以說這是唯一一部能夠高度還原稜鏡門事件始末的電影,他將會關事,觀眾們,揭示現在處於漩渦中的愛德華斯諾登。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本人也是這些事件中的核心人物,這是他在衛報記者格倫,格林沃德的協助下,斯諾登他才得以將美國國安局的醜聞監控事件公之於眾,後來他也因此獲得,普立茲獎,片名叫做第四公民,這是斯諾登早期與這個導演進行郵件溝通時使用的匿名代號,而到2013時,他第一次,乘坐飛機去往香港,跟所有人見面的時候,他隨身攜帶的隱秘攝像機,也真實的記錄了當時的場景,這部紀錄片可以說是高度還原稜鏡門事件作為一部紀錄片電影
  • 79歲記者追蹤斯諾登:他在香港做了什麼
    人物雜誌微信帳號:renwumag1980文|許悅來源|好奇心日報「我是免費接斯諾登的case,沒有從中賺錢。等到你老到走不動,頭髮花白,需要兩位年輕的護士扶著才能下樓梯的時候,你想起曾經參與過這件事,會非常驕傲的。」說這番話的人是RobertTibbo,斯諾登一年前在香港的代表律師。在這段肇始於香港並轟動全球的事件中,大律師Tibbo被認為是斯諾登在香港期間的核心人物之一。時值斯諾登和「稜鏡門事件」一周年,Tibbo用了一段煽情的話來評價一年前他為斯諾登所做的一切。
  • 電影《斯諾登》:誰是老大哥?
    最近在治療失眠,方法之一是晚上看個電影消遣以放鬆神經。在家裡的電視商店裡就挑選了電影《斯諾登》,似乎許多在中國沒有公映的影片實際上裡面都有,是合法的哦,不過要付費,5塊錢一片。看到這個電影出來的瞬間非常驚喜,因為有一種偷窺秘聞的樂趣,我想知美國情報人員斯諾登是如何形成的,他的行為絕對屬於反常,這種事情發生機率很低。
  • 流亡的斯諾登:為自由而失去自由
    有消息說,作為一名系統管理員,斯諾登不可能真正監視別人。儘管他這樣對《衛報》的記者說:「我,坐在我的桌子邊,絕對有權來竊聽任何人,比如你或者你的帳戶,或者一位聯邦法官,甚至是美國總統。」他在做好披露機密的準備後,向公司請假,於2013年5月20日離開夏威夷前往香港,他本寄希望於「香港的法律制度」,但6月23日,香港政府證實他已離開香港,飛往莫斯科。
  • 斯諾登自傳《永久記錄》|從愛國青年到洩密特工的駭客生涯
    在他於網際網路世界遨遊時,父母離婚、自己感染了單核白血球增多症、高中成績一落千丈無法畢業。但靠著他在「玩」電腦的過程學會的豐富知識,他還是申請上了社區大學,藉此脫離了令他痛苦的環境。人生轉折來得像電影橋段一般,在斯諾登看似走出陰霾、正將從大學畢業面對大好人生時,「9·11」 發生了。恐怖攻擊像改變了美國一樣改變了斯諾登。愛好自由的電腦「極客」(geek),成了一心想奉獻的愛國青年。
  • 電影《斯諾登》是怎樣拍出來的
    稜鏡計劃一經披露,全世界譁然,披露整個事件的年輕人也一下子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字——愛德華·斯諾登。在披露了美國政府的監控行徑之後,斯諾登計劃從香港飛往俄羅斯,再從俄羅斯轉機到厄瓜多避難。誰知道,當他還在飛機上的時候,他的美國護照就被美國政府吊銷,下了飛機之後,他成了一個沒有國家的人,除了待在俄羅斯之外,哪也不能去。
  • 斯諾登流亡這一年:在俄羅斯生活與美國差不多
    在逃亡到俄羅斯後的一年裡,他不是被隔離,而是比以前更自由了;如果精神上感到壓抑,至少不曾表現出來;而且在7個小時的對話結束後,他甚至拒絕了一杯啤酒———他說自己根本就不喝酒。至於有人擔心恐怖組織和武器擴散組織不再使用數位化通訊,這倒是個好消息,如果真因為我洩密,恐怖分子就不再使用現代通訊網絡,從安全上對美國是有好處的,我們沒有損失。」 也有人指責斯諾登宣稱洩密是為了維護民主,但是這麼做恰恰傷害了民主。英國軍情6處總管約翰·索爾斯(SirJohnSawers)曾說,斯諾登這麼做,導致「基地」成員們笑著摩拳擦掌。
  • 電影《斯諾登》好在哪:5個細節高度還原斯諾登事件真相
    不過正如我本周所寫的那樣,如果你十分關心這場圍繞著國家安全所引發的爭議,並且也十分在意國安局(NSA)利用谷歌和臉書等民用技術監視公民一舉一動的做法,那麼這部電影還是相當值得一看的。之所以說這部電影值得一看,還有一個原因是它將科技和黑客文化還原得十分真實。雖然斯通在片中將斯諾登英雄化了,但本片還是避免了好萊塢在處理科技題材時所慣常採取的一些愚蠢的描寫手法。
  • 《第四公民》和《斯諾登》,一個故事的兩部電影
    就是說,我覺得這些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並不是廣大吃瓜群眾所能夠接觸到的,即使你看了再多的新聞報導和各種小道消息,其背後的博弈和真相依舊遙不可及。斯諾登所以對於講述這個故事的電影《斯諾登》,我也只是抱著看個熱鬧的想法而已。因為若是這部電影真的觸及核心的話,我不覺得它能夠成功上映,被大家看到。反而講述同一事件的紀錄片《第四公民》更具真實性和震撼力。
  • 格雷厄姆拒絕赦免斯諾登!並稱:他的手上沾滿了美國人的鮮血
    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於周二,在推特上寫道:對於敦促赦免愛德華·斯諾登的人:你是在建議總統原諒一個叛徒,愛德華·斯諾登不是受害者。斯諾登手上沾滿了美國人的鮮血,應該受到法律的最大程度的起訴。格雷厄姆還表示:原諒斯諾登,將是自9/11事件以來,對那些為保護我們的國家而犧牲的人的背叛。
  • 斯諾登紀錄片《第四公民》入圍奧斯卡
    12月4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的初選名單,共有15部作品順利入圍,將角逐5個提名席位。提名名單包括關於斯諾登的紀錄片《第四公民》以及《贗品大師》、《審判八號提案》、《尋找薇薇安·邁爾》等。最終入選名單將於2015年1月15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