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能夠存儲多少數據

2020-12-27 溯源時空宇宙

科學家曾經分析過小白鼠的大腦,而分析小白鼠大腦中的13個神經元結構就用了高達1TB的數據。

成年人類的大腦重約1.4kg,大概有1000億個神經元細胞,即使只用十分之一,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相當於7.6億TB的數據。

即使用當前最高達8TB的硬碟來存儲這些數據,也需要大約9500萬塊硬碟,一塊硬碟大約41mm,如果將這些硬碟摞起來,大概有3895000米,世界最高塔杜拜塔高度有828.14米,相當於4703座杜拜塔的高度。

當然這些數據只是讓我們大概了解人類的大腦容量有多大,畢竟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並不是全部都用來存儲數據。

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現在的計算機在邏輯運算方面超過人腦許多,但也有許多方面不如人腦。

人類的大腦不僅可以存儲,還可以收集,整理,分析,檢索,具有超越計算機的創造力,這一點是現今的人工智慧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相關焦點

  • 人類大腦能用來存儲,相當於多少G內存?我們低估大腦了!
    人類大腦能用來存儲,相當於多少G內存?我們低估大腦了!奶奶一輩的老人經常會有這樣的說法,頭越大的孩子越聰明,因為他們認為頭越大大腦也就越大,可以存儲的東西越多,所以這個孩子會更為聰明一些。同時大腦又像是一個存儲器,可以將我們的經歷存儲在大腦皮層當中,如果我們的大腦真的是一個儲存器,那麼大腦的容量相當於多少個G的內存呢?如果真的要這樣來換算的話,那麼我們的大腦應該是一個超級的計算機,內存在計算機和手機當中是一種硬體,它可以用來存儲數據。從一方面來說,我們的大腦和內存確實有著相似之處,但是,如果要用多少G來衡量,那這個範圍實在是太過於廣闊了。
  • DNA存儲,拯救人類數據危機的良方?
    那麼DNA能不能當做硬碟來存儲數據信息呢?答案是,可以的。DNA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信息存儲工具,同樣也可以作為數據信息的存儲介質,且存儲密度和使用壽命要遠遠超出現有的磁碟式的存儲方案。因此,DNA存儲,正在被人類視為數據存儲的未來,成為拯救人類數據存儲危機的最好的替代方案。DNA存儲具體是怎麼做到的呢?現在發展到那一階段?商用的話還有哪些阻礙?
  • 大腦空空,它不是電腦——人類關於人類大腦的拙劣猜想
    所謂計算機的功能,也是通過計算把這些模塊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放到電子元件上所刻蝕的不同物理存儲區域。有時計算機也會複製模塊,或是以不同的方式改變模塊——例如,我們校正手稿中的錯誤,或潤色一張照片。計算機在移動、複製和操作這些數據數組時所遵循的規則也存儲其中。一組規則合在一起稱為「程序」或「算法」。
  • 人類大腦開發了多少?
    前幾年,關於人類大腦的討論非常風靡。讓不讓人產生了「我現在雖然是這個樣子,但是我的大腦只開發了一點點,等我的大腦完全開發的時候,我是很厲害的!」每次想起,我嘲笑的樣子就久久難以平復,感覺這種人既可悲又可憐。大腦沒有開發的東西就像地下的石油一樣,沒有多大用處。
  • 人類大腦的存儲量,相當於多少G內存?看完才發現自己一直被低估
    那麼人類大於是1000億個神經元,大腦就相當於77個T的儲存硬碟,得到的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如果真的像這樣推理,那麼我們人類的存儲記憶力是非常大的,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大腦在我們的體重中只佔了2%,但是消耗的氧氣佔用了我們的25%。
  • 存儲分析 Watson對於數據存儲意味著什麼?
    而作為一部機器,Watson何以能夠獲得如此多的內容積累呢?這全都是依靠其所存儲的多達2億頁的文檔信息。依靠這些內容,Watson能夠在三秒鐘內從海量數據中尋找到同問題有邏輯關係的列表,並從中篩選出契合度最高的答案,按下搶答按鈕。然而,從存儲的角度來講,Watson真的是依靠海量數據檢索來取勝的嗎?
  • 人類大腦開發僅10%是誤傳,那大腦的利用率是多少呢?
    人類大腦開發僅10%?科學家:大腦開發多少並不重要!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說過,人類大腦的開發率僅有10%,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多用腦,多開發我們的大腦這樣才能潛能無限。那麼我們究竟開發了多少的大腦呢?事實上我們幾乎會使用大腦的每一個部分,而且大部分的大腦一直處於活躍的狀態,神經科學家巴裡·巴耶爾斯坦推翻了這個謠言,並且列舉出了以下七條論據。1、如果90%的大腦沒有被利用,那麼對沒利用的大腦區域造成的損傷應該不會影響大腦的運作,可事實上無論多麼微小的腦損傷都會讓我們喪失某種功能。
  • 人類的最長壽命是多少歲?科學家公布數據,你能接受嗎?
    人類的最長壽命是多少歲?科學家公布數據,你能接受嗎?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訴說以往的種種,他們生活的環境並不好,每天都要為填飽肚子發愁,與我們現在的環境相比,簡直天差地壤。自從進入現代社會,食品加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再也不用為饑飽問題發愁,很多幻想都變為現實,正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還可以通過雙手去創造更加燦爛的生活。每個人都是有追求的,如果說一個人無欲無求,根本不可能,比如一個人發財了,他的欲望會無限膨脹,想要擁有更多的財富,可以說人類的欲望是非常可怕的,一旦大腦被這種欲望侵蝕,將會做出無法挽回的行為。人類的最長壽命是多少歲?
  • 總局煤航大數據中心:處理數據的「超級大腦」
    總局煤航大數據中心:處理數據的「超級大腦」 2020-11-28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據丟失事件頻發,Filecoin掌握存儲未來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大量數據,數據的存儲需求也在呈指數級增加。而如何安全、穩定、不丟失的存儲這些數據,已成了在社會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傳統的中心化存儲例如騰訊雲、阿里雲等,一旦遭到外部攻擊或者黑客入侵,數據極容易全部丟失。而分布式存儲會先對數據進行加密,再將其分成較小的碎片並存儲在多個節點中。只有擁有私鑰的人才能重組所有碎片以完整查看數據。即使黑客攻擊,也無法獲取完整的數據,更不會出現像中心伺服器那樣內容被刪除後無法訪問的情況,可永久保存。
  • 人的大腦大約相當於多大內存?
    大腦是人類儲備知識的源泉,也是控制人類思想的中樞所在,一天生活中人們無論是思考還是回憶各種事情都需要用到的大腦,可見大腦的知識儲備量異常的龐大。那麼人類的大腦究竟等同於多大的內存?
  • 人類的大腦被開發了多少,有10%嗎?多少人被電影《超體》騙了
    而主旨一直在於,人類的大腦其實從來都沒有得到過根本性的開發,一旦人類的大腦得到全面的解鎖,也就是開發到百分之一百,那麼這個人就不再是人,而是成為「神」一般的存在了。在現實世界裡,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都對人類的大腦抱有希望,人類的大腦是人體中最複雜的器官之一,它統領著我們身體的每一部分,包括我們的表情、肢體動作以及語言。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容量比石器時代萎縮了,這是怎麼回事?
    不管是昆蟲還是恐龍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霸主,依靠的是它們強大的身體力量。可是人類不同,人類沒有強大的身體力量,可以說人類在整個生物界裡,身體強度是偏弱的。那為什麼人類能夠成為地球霸主,站在食物鏈的項端?原因就是人類有一個發達智慧的大腦。而代表大腦智慧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相對腦容量。
  • 人的大腦能和多少個電腦相比,誰更厲害?大數據告訴你!
    1、人的大腦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掌管著思維、感覺及全身的活動,使得我們的大腦具備高超的運算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不過,與計算機相比,人類大腦的計算能力要差的很多了,因此很多人擔心,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是否會會像電影那樣統治人類。
  • 研究人員:三大原因導致人類大腦比石器時代萎縮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 德媒稱,人類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是:人類的大腦從大約一萬年前開始萎縮。人類學家通過測量人類歷史各個時期的頭骨得出這一結論。人類所屬的智人(現代人)正在失去腦容量。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7月10日報導,如今,全世界成人的腦容量在900毫升到2100毫升之間——平均為1349毫升。
  • 天賦異稟,高存儲密度成為海量數據存儲首選
    多數存儲環境之下,相當一部分數據被訪問或者更改的機率非常之小,而囿於眾多政策、法律法規的要求,這些數據必須得到妥善的長期保存。存儲成本和數據保護成為企業存儲最大的兩個挑戰。IBM 在軟體和硬體層面「雙管齊下」,圍繞磁帶技術打造不斷升級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完美應對新時代的存儲需求。
  • 2020第一檔因「數據存儲」而罷工的綜藝節目,任誰看了都嘆氣
    首先分布式存儲使數據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傳統的中心化存儲例如騰訊雲、阿里雲等,一旦遭到外部攻擊或者黑客入侵,數據極容易全部丟失。而分布式存儲會先對數據進行加密,再將其分成較小的碎片並存儲在多個節點中。只有擁有私鑰的人才能重組所有碎片以完整查看數據。
  • 數據存儲問題,鐵威馬NAS釋放你的存儲空間
    是時候添加一臺NAS網絡存儲了,利用NAS打選自己的私有雲存儲,來滿足數據存儲、備份需求,釋放你的存儲空間!    NAS網絡存儲作為一種數據存儲設備,能對其他設備中的數據等進行備份,並通過網絡進行共享,且相對於雲盤而言,更安全,也沒有限速的問題。
  • 【純本原養】為什麼能夠改善大腦缺氧
    純本原養服用一段時間後,竟然能改善大腦缺氧,為什麼?
  • 人類意識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人類大腦與宇宙的相似性
    並且有神經學家曾經提出過,意識只是人類大腦的一種產物,簡單的來說,人類的大腦就像是一臺生物計算機,而意識就是這臺生物計算機將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經過處理之後的出來的一個結果,也就是我們人類行為或者是別的方面的一個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