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飛速更迭的時代,一個流行詞往往用不了多久就會過氣,但「諧音梗」卻似乎永遠年輕,永遠有趣~
不過.在諧音被當作一種「梗」從喜劇行業火起來前,其實早就被古人用在祝福祈願的「吉祥物」上了。
比如,鹿與「祿」諧音,古人常以鹿比喻財富和福祿;猴與「侯」諧音,寓意封侯掛印、輩輩封侯;魚與蓮花結合,象徵「連年有餘」;而筆和銀錠相結合,則有「必定」的意思.
北宋 劉寀 《落花遊魚圖》(局部)
美國聖路易美術館藏
從飛禽走獸到花鳥蟲魚,從自然天成到食物器皿,說實話,若是細數起咱們傳統文化中的諧音吉祥象徵,恐怕幾篇文章都說不盡。
而這些吉祥物的美好寓意,其實都離不開一個古人愛玩的諧音梗——諧音取意法。
即,利用漢字音同或音近的條件,在某一事物和某一吉祥觀念之間建立聯繫,來表達相對抽象的吉祥寓意。
簡單來說就是,吉祥物與表示吉祥的字詞「音近而字不同」:
桂花(貴);柿子(事);
大象(祥);蝙蝠(福);
葫蘆(福祿);生菜(生財)……
清 惲壽平 《扇面畫冊-桂花》(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人曾把諧音吉祥物與國人的關係,比作「水之於魚,天空之於鳥,空氣之於人」,雖然有點誇張,但也的確道出了諧音取意的無處不在。
而由此造就的吉祥物們,更無一不閃現出古人面對生活的幽默風趣,以及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滿心憧憬。
觀復博物館就藏有一隻「清嘉慶 礬紅描金太師少師壁瓶」。
壁瓶,側面看像半隻瓶子,過去是掛在牆上做裝飾用的,所以紋飾都很經典。
瓶身正面,繪有兩隻獅子,佔據了畫面絕大部份空間。獅子的體量一大一小,這是製作者故意為之的。
在我們的吉祥文化中,獅子這一意象很是常見。古代武官官服上常繪有獅子,舞獅的習俗直到今天還在流傳。但中國本土一開始其實是沒有獅子的,古代的獅子大多來源於外域進貢。
由於數量稀少,獅子被古人當作神獸。龍生九子中的狻猊,其實就是獅形象衍生的瑞獸。
後來,隨著推崇「獅文化」的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獅子是吉祥闢邪的神獸」這一觀念,也因佛文化的繁榮逐漸深入人心。
在外來的獅子融入中國文化的漫長過程中,獅的諧音「師」可謂功不可沒,著實為獅子的本土化送了很大一股東風。
就拿這隻壁瓶上所繪的「太師少師」圖來說。
太師、少師都是古代的高官。
太師是從西周開始就有的官稱,古文經學家認為「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宋史·百官志》中說:「……晉稱依《周禮》,備置三公。三公之職,太師居首……」
少師則是春秋時期楚國設立的職位,與少傅、少保合稱「三孤」。
「太」有大的意思,「少」也可指小,所以畫一大一小兩隻獅子,即「太獅少獅」,取諧音就是「太師少師」了。
在諧音「師」的東風下,久而久之,獅子除了「闢邪瑞獸」這一名號,也成了一種象徵「平步青雲、富貴尊榮」的吉祥物。
觀復博物館此次以館藏「清嘉慶 礬紅描金太師少師壁瓶」為靈感,製作了兩款保溫杯:一款金綠配色,一款金紅配色。
杯子主體圖案,以金色線條繪製。一大一小兩隻獅子威武生動,毛髮捲曲流暢自然。
輔以祥雲圖案,亦暗含平步青雲、一帆風順、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
中國傳統文化很講究吉祥。可到底什麼是吉祥?古人說「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通俗點說,吉祥就是快樂、順心、美滿的生活。這種生活,人人都嚮往。
而當這種嚮往伴著人們小幽默小聰慧,落在實物上,或許就促成了我們傳統文化中無處不在的諧音吉祥.
觀復「太獅少獅-世代福祿保溫杯」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購入!
還有!2021年1月18日—1月25日,觀復旗艦店年貨搶購正在進行中!!直降滿減,年底囤貨,不要錯過~~
另外,觀復博物館為大家準備了新年好禮。
近期每位來北京館參觀的朋友,下載觀復APP並註冊,可持APP登錄成功頁面及參觀門票,即可到博物館商品部,領取價值108元的「鼬福鼬財 茶漏馬克杯」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