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還有一個月就開學了,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開始焦慮了。有老師來家訪問學沒學拼音,是否上了幼小銜接?語文老師說讓上學前就把拼音學完。看著家裡那個沒上過銜接班的孩子,家長很擔心,老師這麼問是不是已經給開學後的語文學習做好了鋪墊呢?孩子沒去學拼音,開學就跟不上了嗎?一年級的準新生們,到底要學習多少語文內容,才能在入學後跟得上語文學習的節奏?或者得到老師的青睞呢?同作為語文老師,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老師這樣問?對於學齡前兒童學習拼音,我有一些想法。
從學前班到幼小銜接班,在一年級前就應該學點什麼,成為了家長為孩子學習鋪路的第一筆教育投入。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拼命給孩子創造學習條件,甚至有的孩子上完中班就直接被家長送進了銜接班,直接學習一年級的課程。提前學,對於有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應該遵循大部分孩子的學習發展規律,害怕孩子因為沒有學過拼音,而在開學後得不到語文老師的重視而去給孩子學拼音的家長,其實是對輔導學習過於焦慮了。
拼音是識字學習的工具,它是一個工具,我們要教會孩子使用工具,是不是應該到了使用工具的合適年齡段呢?我們能讓一個嬰兒使用剪刀嗎?顯然是不可以的。學習拼音也是同樣的道理,幼小銜接階段,部分孩子的學習理解能力還沒達到可以學習拼音的程度,很多時候對於比較抽象的字母拼讀,孩子是理解不了的。那麼在入學前,我們究竟要不要學習拼音?拼音究竟學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01能夠認識單韻母、聲母即可
不少家長除了在學齡前為孩子投入語文學習,還會在同期開展英語學習。很多家長就會擔心,學了英語再學拼音會不會混淆?是不是這就是學拼音難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學齡前兒童處於一個語言大爆發階段,他們對於拼讀發音是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的。如果先學了英語的a,再學拼音的a,會有拼讀發音混淆的問題,但是很快孩子就能知道自己讀錯了。
除非家長給孩子安排了第一節課學拼音,緊接著第二節課學英語,而且拼音和英語都是從單字母開始學習的時候,混淆程度才會高,除此之外,一年級的準新生不會把拼音和英語搞混。在入學前,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拼音是幹嘛的,為什麼是識字的工具?把這些基本常識給孩子講清楚,比直接學習拼音更有用。
通過單韻母和聲母的學習,入學前掌握雙音節的認讀就足以。有能力和時間的學生可以把拼音全部學完,家長沒有時間地能夠認識單韻母和聲母即可,不要給孩子增加學習的難度。如果一開始就學習拼音,讓孩子感受到被語文學習碾壓了,入學後的語文學習興趣就更難培養了。
02正確拼讀雙音節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一年級下學期結束後,小學生對拼音的掌握能力是整體認讀音節、雙音節和三拼音節熟練掌握。所以,能夠在入學前就把拼音學完的同學,其實已經是很優秀的,這相當於學完了整個一年級的課程。而且家長們也無需焦慮。小學一二年級階段,都是在不斷地學習、複習鞏固拼音,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拼音的目標,低年級的學生就能逐步掌握拼音的規律,學會使用拼音工具進行認讀生字詞。家長一下子拔得太高,一方面是孩子理解不了,另一方面會造成一年級的學生對語文的厭倦。
03能夠認讀拼音來識字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比較好,在入學前家長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即使在入學前沒有學習過拼音,也無需擔心。孩子到了一年級,進入系統的小學學習狀態之後,階段性地學習發展,會幫助他們更快速地理解拼音學習。而就算在入學前把拼音都學了,實際上對一年級的語文學習幫助也不會太大。老師還是會講一遍,同學還是會再聽一遍,相當於是鞏固和複習。
入學前學習拼音,更像是對語文學習內容的一個提前預習。可是我們常為此選錯了對象和方法,不如在入學前,先練語言表達能力和識字積累,這也是對拼音學習有幫助的。通過語言表達,我們能準確地知道某個詞具體是發哪個音,並且運用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去,這才是學齡前學習拼音的意義。關於上小學前是否要提前把拼音學完?一年級才跟得上,問出這樣的問題的老師,估計也是一位年輕的老師吧。關於拼音學習,你還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