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半夜睡不著,詩興大發給蘇轍寫首詞,衝著開頭7字便值得一讀

2020-12-22 美詩美文

一個完美的文人,應該是什麼樣兒?李白很仙、很浪漫,但同樣也很自我;杜甫,很有責任感,水平也很高,但多數時候過於傷感,似乎不是很懂生活。在很多人眼裡,真要稱得上接近完美的,應該是北宋一哥蘇軾。

論才華,他是個全才,詩、詞、散文、畫、書法樣樣精通,所以宋神宗才會很驕傲地表示:論才華蘇軾可能不如李白,論學識李白就不如蘇軾了。論人生境界,蘇軾也確實很有格局,半生被貶,起點那麼高,摔得那麼狠,卻照樣能過好一生。他邊燉著東坡肉,邊吟風誦詞,用一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們仍要把它過得有滋有味。

說到這兒,或許有朋友會問:「每個人都有傷懷的時候,難道他蘇軾就沒有?」有的!只是他的這些情緒很少在外人面前顯現,只會偶爾在親人面前說一說,比如對弟弟蘇轍說。

公元1094年,57歲的蘇軾再一次被貶,夜宿造口時,被雨驚醒後便睡不著了。於是詩興大發給弟弟蘇轍寫了首詞。這詞寫得很水平,但多年來卻被後世嚴重忽視了,讓我們來讀一讀:

《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蘇軾平生的詞作共362首,正常來說以他的名氣,每首詞被後世點評的次數應該都是不少的。但這首詞不一樣,雖然它被收錄在《全宋詞》中,但基本上很少找到名家的點評。所以它是一種被嚴重忽視的詞作,被忽視的原因或許跟詞中低落的情緒有關,似乎大家都不願意相信蘇軾會有這樣的時候。

雖然古代多數文人選擇忽視它,但詞本身卻很有水平。詞的上片,開篇7個字就夠驚豔。「梧桐葉上三更雨」化用的是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同樣是寫梧桐細雨,蘇軾的寫法更中凝練,將梧桐、雨和夜完美地融合在這7個字,就衝著這7個字這首詞便值得一讀。

上闋接下來幾句,也一樣是妙筆。被雨聲驚醒後,蘇軾想重新入睡,卻無法再入夢。已經入秋了,竹蓆也微涼,窗外的寒蛩不停地叫著,像是在催人紡布。至此,蘇軾並沒有點破心中的這個「愁」字,而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渲染環境,達到景語皆有情的效果。

詞的下闋是回憶,想起來時的路上,他還能與好友一起在江亭飲酒聽歌。最後一句,是抒寫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從這幾句詞,我們其實也能推斷出歷代文人不是很推崇此詞的原因。被貶路上,他想的是「猶在江亭醉歌舞」,這顯然不符合大家對蘇軾的期待。作為一個接近完美,人生有大格局的文人,被貶路上想這些,那與一般的文人不就無異了嗎?

但事實上,他這完全是在情理之中。57歲的蘇軾,已經被貶了大半輩子,這一次更是令人無奈。這一年,他先是由定州被貶往偏遠的英州,結果還沒到任,在路上又接到旨意,又貶到再遠一點的惠州。這讓一直在路上的蘇軾,情何以堪。

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讀這首詞,就自然能發現它的美。全詞字字句句,都發自肺腑。論詞作水平,它通篇沒用一個愁字,卻寫出了令人心疼的愁苦。每個人都有自己脆弱的一面,關鍵在於傷懷過後,是否能振作起來。蘇軾不是聖人,他也會傷心。但當他到了惠州後,他又振作起來了,他為當地做了不少好事,日子過得也不錯。

兩年後,蘇軾從惠州再次被至儋州,很多人認為他這次肯定扛不住了。但他卻再次讓世人見識了他的強大,他在儋州辦學堂,以至很多人不遠千裡追到儋州求學。至今,很多海南儋州人還念著他的好。蘇軾其實並不是一個完人,他也會有苦有愁,也會在夜深時想起從前的「江亭醉歌舞」。但他是一個牛人,他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這才是蘇軾與其他文人不一樣的地方。

相關焦點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家、佛學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弟弟蘇轍就想盡各種辦法來營救蘇軾,在獄中的蘇軾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就給家人和弟弟寫了首絕筆詩: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 蘇軾除夕夜睡不著給蘇轍寫首詩,短短幾句,安慰世間多少年少失意
    端午節他寫《浣溪沙》,「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哪個女子經得起他這樣哄。中秋節就更不用說了,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成了中國人心裡最美的中秋祝福之一。到了除夕,蘇軾自然也是忍不住要寫幾句的,於是便有了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守歲》。守歲又叫熬年夜,是春節的一個傳統,吃過年夜飯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等待著新年的到來。
  • 蘇軾蘇轍,兄弟情深,蘇軾半夜被雨驚醒,起身寫詞給弟弟
    而在宋哲宗紹聖元年八月,蘇軾被貶至惠州的時候,亦是寫了一首詞作給弟弟蘇轍。當時半夜三更,蘇軾被雨驚醒,想到自己此時此刻的悽涼處境,心中不自覺地就思念起了自己的弟弟。三四句,說自己正睡在竹蓆之上,感受到夜間的涼意,才明白這時候已經是到了秋天,還聽到促織不停地叫著,像是在催促婦人趕緊織布一樣。前一句寫天氣很冷,後一句有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場景。
  • 蘇軾晚年痔瘡發作,病癒後寫下首詞,通篇唉聲嘆氣,卻越讀越喜歡
    蘇軾常年奔波,路途經遠,坐的時間長,很容易養成頑疾。如此一分析,蘇軾患痔的事就不令人那麼意外了。宋哲宗紹聖二年,蘇軾時年58歲,寓居廣東惠州,七月痔瘡發作,直到深秋才見好轉。可想而知,在南方炎熱的天氣下坐立不安,讓晚年的蘇軾吃盡了苦頭。
  • 蘇軾與蘇轍手足情篤,明月可證!
    這個時候,父親蘇老泉蘇洵已逝多年,母親程氏也去世了,蘇洵本來有一長子,也早夭折了,蘇軾蘇轍兄弟便愈加親近,相依相偎。蘇轍上書的這篇奏章就是傳世的名文《為兄軾下獄上書》。  該篇文章以真情動人,有幾處寫得很有水平,翻譯成現代的話,蘇轍開頭這樣說:臣聽說人所處的環境如果很惡劣就會呼叫蒼天,遇到難忍的痛苦就會呼叫父母,這些都是人感情最強烈的表現。臣如小草一般卑微,但在受危難壓迫時也還是有所求的,恐怕現在能悲憫我的只有天地和父母了吧。
  • 蘇軾和蘇轍:與君世世為兄弟
    元豐二年爆發的「烏臺詩案」,就和蘇軾的耿直boy性格有關,鋒芒外露的他自然成了被御史彈劾的對象。弟弟蘇轍一得到神宗要逮捕哥哥的消息,快馬加鞭派人給蘇軾送去消息,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不知其所以然的蘇軾害怕牽連弟弟和朋友,便把很多手稿燒掉了。
  • 蘇軾蘇轍詩文中的兄弟情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難,就是蘇轍在徐州見面時所擔心的蘇軾詩文所引發的烏臺詩案。元豐2年(1079),御史何正臣、舒亶、李定等,指控蘇軾寫詩文訕謗朝政、反對新法、指斥皇帝,欲置蘇軾於死地。蘇軾下獄後生死未卜,一日數驚,以為將死於牢獄,寫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的悲慘詩句。蘇轍時任南京判官,為營救其兄,寫了《為兄軾下獄上書》。
  • 蘇軾半夜睡不著,於江邊寫下一首詞
    被貶惠州,蘇軾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便是蘇軾的一首曠達詞作。 這首詞便是蘇軾一次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卻無人開門,只好靜立於半夜的長江邊,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詞。 全詞集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語言暢達,格調超逸,是蘇軾詞作的典型特色。總的來說,這首詞體現了蘇軾獨特的個性和真情,將他的曠達之思展現的淋漓盡致。
  • 蘇軾最落寞的一首詞,開頭7個字,便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說起蘇軾的詞,很多人都會隨口吟出他的驚世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英雄人物」,這是他豪放詞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首句。這首詞是在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抒發了作者宏偉的政治抱負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 蘇軾很豪放的一首詞,只是開篇7個字,便令人血脈僨張!
    而說到蘇軾的豪放詞,就不得不提他在密州知州任上創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那麼蘇軾的這首詞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雖然說蘇軾在密州的兩年裡,共寫了19首詞,且其中有14首是豪放詞。但是《江城子·密州出獵》卻是蘇軾的第一首豪放詞,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蘇軾半夜睡不著,於月光下寫出經典之作,值得你一讀再讀!
    蘇軾是非常豪爽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也是很深情的「明月夜,短松岡。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蘇軾也是很柔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那麼究竟哪一面,才算是最真實的蘇軾?又或者,深情、柔情、瀟灑、曠逸,諸多合在一起,才算是蘇軾?這天,蘇軾晚上睡不著,自斟自酌,自飲幾杯以後,開始思考問題。
  • 為什麼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中國優秀詩詞之中排首位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2、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北宋宋神宗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中秋時,蘇軾在密州所作。蘇軾當時因與改革者王安石政見不同,自請外放做官,輾轉來到密州,仍是不如意。中秋佳節,喝了一夜,大醉,想起自己感情甚好的弟弟蘇轍,已經是幾年沒見了,再想起自己的仕途,也是不順,於是,詩興大發,寫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名篇。
  • 中秋節望月,蘇軾和蘇轍分別寫了《水調歌頭》,一首浪漫一首樸實
    所以,一家人就應該是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家就是一個溫馨且溫暖的港灣,不應該有爭執,不應該有爭吵。歷史上的蘇軾家就是這樣,「三蘇」是文壇的傳奇。「唐宋八大家」,老蘇家就佔了三位,試想哪個書香門第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恐怕家和萬事興才是蘇門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吧,情感凝聚,精神契合,家風良好的家族,才有可能創造這樣的歷史。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一蓑煙雨任平生」之語就是在此期間寫的。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也是蘇軾在這段時期寫出的千古名作,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流傳了900多年的經典。《西江月》北宋-蘇軾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 蘇軾蘇轍:史上最深的兄弟情
    內容精彩,值得期待❤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想直接聽音頻?請直接戳上集丨下集蘇軾、蘇轍,北宋王朝的雙子星。他們一母同胞,卻性格迥異。」雖然是一場誤會,但是在死亡面前,蘇軾最先想到的是蘇轍,最想說的話也是希望來生還能和他做兄弟,足見二人感情之深。蘇轍讀詩後大哭。這首詩輾轉到了神宗手中,神宗看後被他們的手足之情深深感動。蘇軾最終免去一死,被貶黃州,蘇轍也受牽連被貶筠州。據說出監獄時,蘇轍見到蘇軾,拼命捂著他的嘴,提醒他禍從口出。
  • 蘇軾蘇轍:患難與共手足情深,坎坷風雨一生相隨
    可在蘇軾蘇轍兄弟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患難與共的寶貴親情。蘇軾,字子瞻,號東波居士;蘇轍,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蘇軾蘇轍的母親程氏生了六個子女,但只有最小的兩個孩子蘇軾、蘇轍活了下來。▲ 左:蘇軾;右:蘇轍。
  • 楊雨78:蘇軾《水調歌頭》
    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這兩句每逢中秋節必然會被大家翻出來的詞,就出自我們非常熟悉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納蘭容若最催淚的一首詞,只是開頭5字,便令人潸然淚下
    他不分日夜地思念著亡妻,只嘆伊人離去,餘生茫茫。他對著妻子的畫像,寫下了一首詞,只是開頭5字,便令人潸然淚下。這首詞名為《南鄉子·為亡婦題照》,全文如下: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
  • 夜歸的蘇軾豪性大發,寫下千古佳作,朋友卻說:千萬別讓人看見!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再一次來到了泗州,據說,蘇軾一生曾經先後十次路過泗州,每一次,泗州的美景都讓蘇軾戀戀不捨,這一次也不例外。一天晚上,蘇軾和泗州太守劉士彥到南山去遊玩,南山的美景,讓蘇軾詩興大發,回到家中,他提筆又寫下了一首《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北望平川,野水荒灣。共尋春,飛步孱顏。和風弄袖,香霧縈鬟。正酒酣時,人語笑,白雲間。飛鴻落照,相將歸去,澹娟娟,玉宇清閒。何人無事,宴坐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