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杭州的李阿姨感覺下面有東西脫出來,有時候一笑就覺得有小便流出來,出門的時候好尬尷,羞死人了,覺得難為情不好意思跟家裡人說,也就沒有管它,慢慢地脫出的腫物就越來越大,一到下午就只能躲在家裡。
(網絡配圖)
直到有一天李阿姨在褲子上看到星星點點的血跡時她終於慌了神,在家裡人陪同下到醫院就診,但因為七十好幾的年紀加上糖尿病、焦慮症,輾轉了幾家醫院都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經過多方打聽,李阿姨來了邵逸夫醫院婦科楊建華主任門診。楊主任詳細的進行婦科檢查,結合患者的病史,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一例典型的子宮脫垂!
根據李阿姨的病情,需要進行盆底重建手術,於是立即安排了住院。住院期間,經過詳細檢查,在相關科室的協助下評估心肺功能、調整血糖,最終順利完成了手術——腹腔鏡下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恥骨宮頸筋膜修補+骶棘韌帶固定術。術後李阿姨恢復順利,3天後就心滿意足的被兒子接回了家。
這期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困擾廣大老年女性,又有「社交癌」之稱的子宮脫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盆腔器官脫垂的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率佔老年女性的18-33%。
胃下垂大家都不陌生,子宮脫垂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子宮離開它本身正常的位置,進入陰道並沿著陰道下降,宮頸脫出與陰道口外,嚴重的會出現整個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
正常女性盆底有堅韌的肌肉和韌帶支持,可以將子宮、膀胱、直腸等盆腔內器官維持固定在正常的位置,不會出現子宮脫垂的情況。但是,一旦這些支持結構受到損傷,子宮失去支撐,也就不可避免地脫離原來地位置,從盆腔離家出走了,形成了子宮脫垂。
1、妊娠、分娩→盆腔筋膜、子宮骶主韌帶、盆底肌肉過度牽拉→產後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影響盆底組織(筋膜、韌帶、肌肉)張力的恢復,削弱其支撐力量導致子宮不同程度下移。
2、慢性咳嗽、腹腔積液、頻繁地舉重物、便秘、腹型肥胖→腹腔內壓力增加→子宮脫垂。
3、年齡增長所導致的支持結構萎縮/先天性盆底肌肉發育不良→盆底鬆弛。
4、醫源性原因,盆腔支持結構的缺損。
輕症可無症狀。中、重度子宮脫垂可以造成盆底局部充血,導致腰骶部酸痛、下墜感,在勞累後尤為明顯,進入陰道的子宮壓迫膀胱和直腸,可以出現排便排尿困難、便秘、嚴重會出現尿失禁。出現有上述症狀時要及時來醫院就診,儘早診斷儘早治療。當自己感覺陰道口有東東一會兒出來,一會兒又進去,這明顯就是有盆腔臟器脫垂,需要及時來醫院就診了。
有病一定要及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