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翻開蘭州五年的記事本
一個個非凡的日子從身邊流淌
我們的城市,變化喜人乘風破浪
我們的生活,春暖花開激情昂揚
回首這5年
蘭州綻放精彩
一起看看「十三五」蘭州答卷吧!
南北兩山書寫綠色奇蹟
新中國成立前
蘭州是黃水照荒山
如今,白塔山峰巒層層
九州臺翠柏成蔭,皋蘭山五彩斑斕
南北兩山已成為蘭州生態「大氧吧」
向上滑動閱覽
「十三五」以來
蘭州市兩山綠化指揮部對
「省門第一道」沿線面山綠化空白段
斑禿點進行拉網式綠化
綠化治理人工陡削坡、自然陡坡63處
面積14.2萬平方米
全面提升綠色通道景觀效果
實施黃河生態文明建設核心段
道路沿線綠化美化項目
綠化治理北濱河路沿線石質面山347畝
實施城市出入口綠化美化項目
實施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沿線
新造上水林地2000畝,封山育林4368畝
綠化提升城市北出口470畝
實施北環路沿線綠化提升面積1500畝
進一步改善城市出入口生態環境
蘭州市兩山綠化指揮部圍繞
「黃河之都、精緻蘭州」建設
穩步推進九州臺、大蘭山、金城公園
大青山、仁壽山景區等大景區建設
為廣大市民提供類型多樣、文化豐富
功能全面的綠色生態服務
實施羅九公路景觀改造9.45公裡
建成九州臺、大蘭山、馬耳山等
登山健身步道8300米
實施「蘭山花海」項目3000畝
建成牡丹園等小遊園9處
實施羅九公路邊坡治理、面山治禿除斑
蘭山棧道綠化治理等項目
綠化治理面積20萬平方米
建成了亭閣、觀景臺、廊道
及相關基礎服務設施
提升了整體景觀品質
新增綠化面積4萬畝
實施森林撫育項目2.6萬畝
三水區紅柳扦插試驗1000畝
完成43.3萬畝南北兩山
天保二期工程的年度建設任務
南北兩山綠化面積由58萬畝增加到62萬畝
兩山林木保存率「上水」造林區達到80%以上
「三水」造林區南山區達到75%以上
北山區達到70%以上
全力構築城市生態安全屏障
生機勃勃的蘭州南北兩山
宛如披上一層彩衣霓裳
綠水青山美如畫
一水護城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出門就有公園,城市處處有綠意
讓蘭州成為真正的宜居之城
向上滑動閱覽
蘭州市不斷加強林業生態環境建設
相繼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
和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
經過多年的造林綠化和有效管護
有力地提升了蘭州市森林的生態效益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森林質量明顯提高,森林景觀明顯提升
水土流失明顯減少,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
生態功能明顯增強
截至2019年底
全市現有森林面積287.39萬畝
全市森林覆蓋率為15.5%
森林面積持續擴大
累計營造林51.9767萬畝
全市森林面積達到287.39萬畝
森林覆蓋率15.5%,森林蓄積量439.3萬立方米
全市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
面積116.27萬畝
森林公園9個,面積25.4萬畝
溼地公園2個,面積0.49萬畝
蘭州市不斷加強草原資源保護和管理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使得天然草原得到有效的保護
改善草原植被生存環境
使草原植被得到休養生息
草原產草量和植被蓋度均明顯提高
我市草原植被蓋度由2015年的52.51%
提高到2019年的55.27%
十三五期間
蘭州市逐步實施主城區抽疏、拆圍、增綠工程
分步拓建和改造了一批「三小」綠地
(小遊園、小廣場、小綠地)
逐步改造提升城市主次幹道綠化檔次
逐步實施背街小巷增綠工程
馳而不息抓好花園式小區、園林化單位創建工作
不斷鞏固和拓展城市綠色空間
蘭州市已累計新增改造城市綠地482.5公頃
新改擴建小遊園、小廣場、小綠地79處
推廣立體綠化42.3公頃
創建花園式單位(小區)45個
園林化單位(小區)62個
綠化達標單位(小區)84個
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7868.46公頃
綠地率35.43%,綠化覆蓋率39.81%
並於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逐步改善的生態環境
讓多種野生動物頻頻亮相
生物多樣性也成了蘭州生態文明的有力佐證
截至「十三五」
蘭州市陸生野生脊椎動物調查初步結果顯示
現有陸生脊椎動物4綱28目83科234屬422種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6種(哺乳類7種,鳥類28種)
在野生植物保護方面
蘭州市引進培育五小葉槭、紅豆杉、白皮松等
14種珍稀物種
形成了以楊柳榆槐和桃李杏棗為主
鄉土林木種質資源
以苦水玫瑰、紫斑牡丹、軟兒梨
冬果梨、蘭州百合為特色的種質資源
共計259種71科153屬
水清地綠城更靚
滿是綠意的蘭州盡情展示著
山水相依、城林相融、園林相連的美好畫卷
全力守護「母親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穿城而過
豐潤一方水土、滋養一方兒女
向上滑動閱覽
黃河蘭州段設置4座水質自動監測站
分別為新城橋、什川橋、先明峽橋
和湟水河蘭鋁取水口水質自動預警站
實現了上下遊24小時水質實時動態監測
4座水質自動監測站上交國家由第三方運行
其數據與國家、省上、市級監控平臺相連
數據同步上傳國家、省上
「十三五」以來
蘭州市全面落實「水十條」
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制定全市年度工作方案
將重點任務和工程分解至相關單位和部門
圍繞水質目標,掛圖作戰
建立了定期調度、通報、掛帳銷號制度
已完成包括加油站雙層罐改造
工業集聚區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清理整治等78項重點任務
100多個重點工程的建設
通過工程項目治理,有力改善了水環境質量
近年來
蘭州市不斷加強涉水工業企業環境監管
目前全市共有廢水排放工業企業87家
工業廢水治理設施94(臺)套
共加裝廢水在線監測設施設備82臺(套)
全市所有涉水重點監控企業
均已安裝廢水在線監測設施
現有工業企業排汙口均已實施規範化整治措施
工業廢水均經處理達標後排放
不斷強化百姓「水缸」保護
持續推進全市26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全面完成了水源地標誌、界碑
和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工程建設
經監測
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
均達到三類及以上水質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蘭州因河而生,以河為榮
保護好母親河是每個蘭州人的責任
更是光榮的使命
藍天白雲賦詩意
今年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勝之年
「巴黎氣候大會今日變革獎」
「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綜合得分第六名」
「天藍水淨」已成為蘭州最美的底色
向上滑動閱覽
蘭州市秉承「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
不能變壞」的要求
加快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
協同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2020年蘭州市全面打贏了藍天保衛戰
環境空氣品質取得令人欣喜的新成效
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12天
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2%
評價環境空氣品質的六項汙染物濃度全面下降
綜合指數4.93,同比下降6.5%
消除了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
環境空氣品質八年來持續改善
圓滿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
蘭州市先後修訂和制定了
《蘭州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13部
地方性環保法律法規
目前正在制定餐飲業、固定源揮發性有機物
鍋爐等三個地方性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
已基本形成了常態化治汙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
同時將科技手段的綜合應用作為治汙最大助力
通過加強重點汙染源在線監控
拓展網格監測效用
初步實現精準滴灌、靶向治汙
繼續開展排汙權交易、航拍取證
工地監控、機動車紅外遙感監控
及城市網格化監測系統建設
形成可溯源、可量化、可考核的環保大數據系統
為監管和考核提供支撐
碧空如洗 白雲如浪
「蘭州藍」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顏值爆表的背後是蘭州人不懈的努力
「智慧」為城市交通運籌帷幄
對於每個市民來說
通暢無阻的道路狀況
方便快捷的停車方式
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們的幸福感
向上滑動閱覽
「十三五」以來
蘭州公安交警集全警之力、聚全警之智
初步確定「1朵雲」+「8大核心塊」+
「20項基礎功能」+「N種實戰應用」
的智慧交通管理戰略目標
創新應用大數據、數據可視化、「網際網路+」等技術
智慧交管正在為人們的出行帶來安全與便利
「十三五」以來
蘭州公安交警積極搭建
「蘭州公安智慧交通警務雲平臺」
和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
形成智慧交管「最強大腦」
並不斷整合信息資源、豐富感知手段
實現可視化指揮調度
線上線下遙相呼應、內部外部即時溝通
形成「一圖展示、一鍵圈定、一網調度」的指揮模式
逐步實現系統設備一體化、數據服務一體化
指揮人員一體化、應用場景一體化
如今
通渭路、箭道巷、甘南路等路段
5054個公共泊車位已全部納入
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臺管理
這些泊車位的各項信息每分每秒
都在服務平臺大屏上更新顯示
未來
全市近5萬公共停車位
將全部納入該平臺統一管理
對車主而言
只要打開手機,輸入目的地進行搜索
周邊停車場一覽無餘
隨意點擊一處停車點標識
便會顯示停車場類型、剩餘泊位、收費標準
車場距離等信息
一鍵導航即可直接到達、安心停放
「智慧交管」賦能之「放管服」
大力推行交管業務「足不出戶」網上辦
將大量的傳統交管業務向網上延伸、向線上拓展
並對近年來推出的「網際網路+交管」服務事項
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服務升級
未來
智慧賦能交管將更加廣泛
城市因「智慧」更加美好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隨著一幅幅脫貧攻堅的宏偉畫卷
在金城大地徐徐展開
幸福美好的小康夢變得越來越真實可感
向上滑動閱覽
蘭州市原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個
國家六盤山片區貧困縣3個
插花貧困縣(區)1個
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256個
近年來
蘭州市按照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
和甘肅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
始終把抓好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各級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近40億元
採取堅決有力措施
全力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全市脫貧人口由2011年的31.79萬人
減少為2019年底的1277戶3822人
貧困發生率由24%下降到0.32%
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2012年的6224元增長到2019年的13605元
4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序列
歷史性地實現了區域性整體脫貧
為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每一組數字都承載著一份獲得感
每一份成效都蘊藏著辛勤的付出
脫貧摘帽非終點 新徵程迎來新起點
書寫教育「奮進之作」
嶄新的教學樓
不斷完善的教學設備
讓莘莘學子在教育均衡的雨露下
全面發展
向上滑動閱覽
2017年以來
蘭州市全力推進職業學校「出城入園」移交辦學
全面改薄、三年行動計劃等項目
有效擴大教育資源
同時
著力通過「一體化辦學」
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基本實現了老百姓家門口就有好學校的發展目標
目前
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班額比例
從2017年底的16.15%下降為0.96%
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
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蘭州市近郊四區共有各類辦學體78個
覆蓋193所學校
其中聯校辦學體(名校辦分校)21個
集團化辦學體44個,聯片辦學體13個
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的蘭州教育新格局逐步形成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一個個數字令人欣喜
一個個成果振奮人心
展望「十四五」,教育會更好!
「蘭州製造」向全產業鏈邁進
地處祖國幾何中心的蘭州工業發展歷史悠久
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
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學工業公司
蘭州石油機械廠、蘭州通用機器廠等
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
使蘭州成為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向上滑動閱覽
經過「十三個」五年計劃發展
蘭州現代工業大規模、快速度地成長、壯大
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間
蘭州工業通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已基本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製造
能源電力、生物醫藥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工業經濟地位舉足輕重
截至2019年底
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325戶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749.98 億元,同比增長2%
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6%
重工業增加值增長2.2%
輕重工業比重為25.4:74.6
「十三五」時期
蘭州市已逐步形成了
以蘭州新區、高新區和經濟區「3區」為依託
以8個縣區為載體的錯位發展產業格局
近郊四區原則上不再新上工業項目
現有傳統工業企業通過出城入園和產業升級
向蘭州新區和遠郊縣區工業園集聚
主城區主要布局總部經濟、科研基地、現代物流
食品加工、都市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等
遠效四縣區是我市工業布局的根據地
近郊四區企業出城入園
和承接中東部沿海城市產業轉移主戰場
主導的傳統產業有石油化工、有色冶金
裝備製造、建材、能源電力、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
新興產業有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
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能源、航空航天產業
與此同時
蘭州市重點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
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創新
在此基礎上
蘭州市還提前完成了工業綜合能耗既定目標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365.26
同比增長2.39%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30%
截至2019年底
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19%
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預期單位工業
增加值能耗下降15%的目標任務
此外
2019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48立方米/萬元
較2015年下降35.02%
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三五」預期
62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目標任務
未來
「蘭州製造」將不斷進取、不斷創新
書寫輝煌新篇章
抬頭是湛藍的天
俯瞰是清澈的水
遠眺是青翠的山
舉目四望是五彩斑斕的景色
五年來
我們感受到城市日新月異的面貌
親身經歷了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座城市
承載著無數的夢想與希翼
承載在每位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五年,既是努力的成果
也是新徵程的新起點
步履不停 輝煌待續
精緻蘭州 看你的了~
來源:蘭州日報、蘭州發布
發布:蘭州市婦聯宣傳部
蘭州市婦聯信息中心
免責聲明
本文轉自其他公眾平臺,由「金城女性之聲」微信整理髮布,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原標題:《@蘭州人 「十三五」蘭州答卷 請你親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