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一直是我喜歡的導演。他的每部電影我都喜歡,而且是重複看。喜歡他緩慢的鏡頭下述說的故事,那些個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故事就像流動的小溪,大多數的時候是平靜的,偶爾遇到幾塊大的石頭,突然急了一下,又趨於平緩。日子不都是這樣過的,平平淡淡,簡簡單單,隨著時間往前走。
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也沒有例外。這部2008年上映,豆瓣評分8.8的電影。因為祭拜哥哥,促成了兩天一夜的橫山家庭聚會,父母家中難得的熱鬧時光。家庭聚會的故事,也無非就是聊聊天,吃吃飯,散散步等等。這些平常事的對話中,體現了橫山家庭中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不理解,彆扭。父母對二兒子兒媳婦的不滿意等等。可即便是這樣,親人之間不會因為這些而不聯繫,時間也不會因此而停滯,總會往前走,步履不停。
大兒子純平15年前在海邊因為救溺水的方雄而死,如今方雄卻長成了肥胖油膩的小子。父母都覺得不值,可是又怎麼樣的,只能剩下無盡的思念。
人們常說時間是良藥,可以治癒很多東西。時間久了,真的可以忘記嗎?15年了,一家人仍然記得玉米天婦羅是純平喜歡的食物。每到忌日的日子,母親都會做這道菜。也許有人說這是出於對逝去者的尊敬,形式感而已。
可是晚上時,一隻黃色蝴蝶飛入屋中,母親瘋了一樣的追著,因為她堅定的相信黃色蝴蝶是逝去親人化身的傳說,嘴裡不停的喊著純平的的名字。純平,純平,純平
母親在追著飛入屋子的蝴蝶
有些事,時間淡化不了。故事中的人知道,我們也知道。即便這心裡的傷痛一直過不去,時間也不會停止,不會等著你哭泣完之後再重新開始。我們的腳步只能跟著時間往前走,步履不停。
吃完飯後,母親帶女兒和兒媳看良多(二兒子)小時候的照片,只留下良多和父親。氛圍突然由歡樂變成了尷尬。純平按照父親的願望當了醫生,他逝去後,父親也希望良多當醫生。出於叛逆,不想按照父親的意志走,去做了自己想做的繪畫修復師。
良多的思想和父親就不同了,他說孩子不需要按照你想要的生活方式長大。儘管父母覺得純平救方雄不值得,但是良多還是對他說你才25歲,你想要什麼都可以。
15年前被救的方雄,長成了胖墩
現實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經歷呢?父母總是說為你好,把路都安排好。總想著你按照他們的意願活著。孩子們自己的選擇都是錯的,會走彎路。他們從來不會問問孩子自己想幹什麼。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可悲的,孩子也是可悲的。
所幸的是時代在進步,現代的教育也正在一步步的優化,一代一代的人的思想在轉變,步履不停。希望將來的父母都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左右孩子的人生路。
人生步履不停,為何我們總是慢一拍。就是因為慢一拍,讓我們的人生有了遺憾。良多和父親約好的去看一場球賽,答應母親開車帶著她去購物,最終在父母相繼去世時,都沒有完成,成為了人生無法再回頭的缺憾。
沒有做的事,成了永遠的遺憾
我曾經夢到母親的消失,醒來時甚是難過哭泣。總是想自己事業怎麼樣了,賺多少錢了,再回去好好陪他們。可是腳步總是趕不上時間,他們就老了。時間步履不停,我們不能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陪著他們一起往前走。
高亞麟在《我家那女兒》中曾對焦俊豔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感覺死亡離我們很遠,父母不在了,才能真切感受到死亡就在我們身邊。身邊的人離去才會發現原來時間一直在走著,對於客觀的死亡我們無能為力,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當然也要面對客觀事實遺憾總會有,也會隨著時間步履不停。
人生一直在走
畢淑敏曾說長長的路我們要慢慢走。因為無論什麼時候,發生什麼,思念不會停,思想不會一成不變,遺憾也總會有,人總會跟時間一直走。人也總是在不斷失去與得到中度過,生活大抵如此,看好自己的腳下,按照自己的步調,只要步履不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