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2020-06-22 塵鋒墨舞

是枝裕和,一直是我喜歡的導演。他的每部電影我都喜歡,而且是重複看。喜歡他緩慢的鏡頭下述說的故事,那些個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故事就像流動的小溪,大多數的時候是平靜的,偶爾遇到幾塊大的石頭,突然急了一下,又趨於平緩。日子不都是這樣過的,平平淡淡,簡簡單單,隨著時間往前走。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也沒有例外。這部2008年上映,豆瓣評分8.8的電影。因為祭拜哥哥,促成了兩天一夜的橫山家庭聚會,父母家中難得的熱鬧時光。家庭聚會的故事,也無非就是聊聊天,吃吃飯,散散步等等。這些平常事的對話中,體現了橫山家庭中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不理解,彆扭。父母對二兒子兒媳婦的不滿意等等。可即便是這樣,親人之間不會因為這些而不聯繫,時間也不會因此而停滯,總會往前走,步履不停。


思念不會隨著時間淡化,會步履不停


大兒子純平15年前在海邊因為救溺水的方雄而死,如今方雄卻長成了肥胖油膩的小子。父母都覺得不值,可是又怎麼樣的,只能剩下無盡的思念。

人們常說時間是良藥,可以治癒很多東西。時間久了,真的可以忘記嗎?15年了,一家人仍然記得玉米天婦羅是純平喜歡的食物。每到忌日的日子,母親都會做這道菜。也許有人說這是出於對逝去者的尊敬,形式感而已。

可是晚上時,一隻黃色蝴蝶飛入屋中,母親瘋了一樣的追著,因為她堅定的相信黃色蝴蝶是逝去親人化身的傳說,嘴裡不停的喊著純平的的名字。純平,純平,純平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母親在追著飛入屋子的蝴蝶

有些事,時間淡化不了。故事中的人知道,我們也知道。即便這心裡的傷痛一直過不去,時間也不會停止,不會等著你哭泣完之後再重新開始。我們的腳步只能跟著時間往前走,步履不停。


思想不會隨著時間禁錮,會一代代的改變,步履不停


吃完飯後,母親帶女兒和兒媳看良多(二兒子)小時候的照片,只留下良多和父親。氛圍突然由歡樂變成了尷尬。純平按照父親的願望當了醫生,他逝去後,父親也希望良多當醫生。出於叛逆,不想按照父親的意志走,去做了自己想做的繪畫修復師。

良多的思想和父親就不同了,他說孩子不需要按照你想要的生活方式長大。儘管父母覺得純平救方雄不值得,但是良多還是對他說你才25歲,你想要什麼都可以。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15年前被救的方雄,長成了胖墩

現實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經歷呢?父母總是說為你好,把路都安排好。總想著你按照他們的意願活著。孩子們自己的選擇都是錯的,會走彎路。他們從來不會問問孩子自己想幹什麼。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可悲的,孩子也是可悲的。

所幸的是時代在進步,現代的教育也正在一步步的優化,一代一代的人的思想在轉變,步履不停。希望將來的父母都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左右孩子的人生路。


遺憾總會有,也會步履不停


人生步履不停,為何我們總是慢一拍。就是因為慢一拍,讓我們的人生有了遺憾。良多和父親約好的去看一場球賽,答應母親開車帶著她去購物,最終在父母相繼去世時,都沒有完成,成為了人生無法再回頭的缺憾。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沒有做的事,成了永遠的遺憾

我曾經夢到母親的消失,醒來時甚是難過哭泣。總是想自己事業怎麼樣了,賺多少錢了,再回去好好陪他們。可是腳步總是趕不上時間,他們就老了。時間步履不停,我們不能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陪著他們一起往前走。

高亞麟在《我家那女兒》中曾對焦俊豔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感覺死亡離我們很遠,父母不在了,才能真切感受到死亡就在我們身邊。身邊的人離去才會發現原來時間一直在走著,對於客觀的死亡我們無能為力,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當然也要面對客觀事實遺憾總會有,也會隨著時間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人生一直在走

畢淑敏曾說長長的路我們要慢慢走。因為無論什麼時候,發生什麼,思念不會停,思想不會一成不變,遺憾也總會有,人總會跟時間一直走。人也總是在不斷失去與得到中度過,生活大抵如此,看好自己的腳下,按照自己的步調,只要步履不停就好。

相關焦點

  • 人生本就步履不停,所以只能一直往前走
    故事發生於小鎮上的橫山一家。電影開頭便是老婆婆和家中的大女兒在為家庭聚餐準備食材。當女兒打算去叫父親出去買牛奶時,老婆婆攔住她說,他不會去買的,爺爺不願意讓鄰居看見他拿著購物袋的樣子。他的電影,在於把人生本意一點點撕開給平凡人看見。是枝裕和一向擅長用瑣碎的日常互動,以及平淡的鏡頭來營造空間中微妙的氣氛。在觀影時,你會覺得這段對話好像在自己和媽媽之間也發生過,或者是,廚房裡的老婆婆忙碌的身影和自己奶奶是如此相像。在是枝裕和的故事裡,你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你會想起來,和父母似乎也有過這樣子點爭執,和母親也會在廚房忙碌這樣瑣碎的事情。
  • 《步履不停》:這慢一拍的生活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之一。是枝裕和曾表示自己「想要拍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甚至希望這部電影「除了細節別無他物」。是枝裕和因為對過世的母親的思念和懊悔拍攝了《步履不停》,他稱這部作品純粹從私人的感情出發,沒有絲毫的社會性,但就是這些細枝末節的累加才構成了生活,似乎什麼都沒發生,又似乎把所有人生都講完了。生活總是在繼續,而我們一直慢一拍,跟不上父輩們的腳步,到頭來又隱隱約約變成他們的模樣,才恍然大悟地遺憾起來。
  • 唐嫣:步履不停,一如初見
    準時出現在拍攝現場的她,高挑纖細,神採奕奕,旁人若是想從她的身上看出一些什麼變化,那必將無功而返。但實際上,她的人生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一年裡,唐嫣成為了母親。對唐嫣來說,變即是不變,因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我不是一個規劃得特別縝密的人。我享受當下、順其自然,就是走到哪一步,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 音樂: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
    一切都步履匆忙,路燈忙著發亮,黑夜忙著睏倦中醞釀,人們忙著和過往告別, 我忙著欣賞煙花的光,我收回眼睛,黑夜望向我。我與舊事歸於盡,來年依舊迎花開。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步履不能停,加油!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其實在《步履不停》中所表達的情緒很像那種困於世俗,但是又茫然無奈無法改變甚至有點享受現在生活的感覺。
  •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步履不停》在我國也獲得好評,在豆瓣獲得了8.8的高分,一直居於推薦榜單。不僅因為《步履不停》的情感讓人溫暖,更是因為其家庭文化與我國有相似之處,因此更能獲得人們的情感共鳴和理解。是枝裕和很擅長通過家庭裡平淡的場景,來表達深沉的感情。
  • 人生無論經歷了什麼,都得往前走,往前看,怨天怨地沒有用
    抱怨太多,怨恨太久,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身邊所有的人都離你而去,你的世界,只剩下了你一個人。人生,不要老是抱怨,對自己狠一點,對自己負責,生活才會對你友善。人生無論經歷了什麼,都得往前走,往前看。人生路上,總有感覺快要支撐不下去的時候,而每一次都得收拾好心情,然後重新開始,熬過一次次這樣的時刻,你才能變得強大,才能熬過生活的艱難,才能變得更好。
  • 唐嫣:步履不停,一如初見
    只是,這需要極其強大的內心力量,可以外察世界,也可以內觀自身,隨時調整步調,以確保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我內心一直比較充盈,篤信什麼階段做什麼事。」就是依著這樣的信念,唐嫣數年如一日地穩定向前走,從不回看。紅色亮片修身上衣、紅色開衫連衣裙 Valentino ▍休息近一年,唐嫣重新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這是她這些年拍戲以來,給自己放得最長的一個假期。
  • 《步履不停》|從三點來淺析橫山家所發生的悲劇、歡笑和殘酷
    是枝裕和說:「因為我想要寫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但卻很有趣的故事。因為大家人生當中並不會常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卻很有趣不是嗎?這次的電影,我想要描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那作為萬千普通家庭的縮影,橫山一家是怎樣展示出他在日常生活中所透露出來的悲劇、歡笑和殘酷呢?
  • 豆瓣8.8《步履不停》親情是不斷往前的單程車,錯過便只剩遺憾
    我想,不只是我,世界上某個角落一定有跟我一樣的人,或許還很多。就像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他最擅長家庭題材的影片。不管是《海街日記》,《無人知曉》還是《小偷家族》,我們都能看到略顯尷尬的父子矛盾,而這一點在他的《步履不停》中更是充分暴露了出來。
  • 「往前走,不停地走」,就像卡佛《大教堂》裡的人
    《大教堂》收錄了卡佛的十二篇短篇傑作,十二個故事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心碎的人。困窘而狼狽的生活沒有磨損他的寫作熱情,反而成就了他的文學道路,他用普通而精確的語言書寫普通而真實的人與物,並賦予它們廣闊而驚人的力量。他的故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中間甚至還留有大量的空白。如果囫圇吞棗地讀過去,會覺得他好像什麼也沒講;但若細細品味便會意識到,極簡的文字正對應生活簡單的真相——生活本來就是不交代過去,也無法預知明天。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步履匆匆,為何總是有些來不及?
    是枝裕和是日本頗具盛名的電影導演,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等,而《步履不停》是最偏愛的一部。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是帶有自傳性質的影片,是他在失去母親之後拍攝的作品,其中參雜著對生與死的思考,但如此沉重的主題卻通過日常化的瑣碎片段來詮釋,所有的傷痛仿佛也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慢慢癒合。
  • 步履不停,殘忍而溫柔
    《幻之光》顯生澀,《無人知曉》太過殘酷,《海街日記》《比海更深》《小偷家族》更像是《步履不停》的延續。 很久之前,是枝裕和就是國內部分影迷特別喜愛的一位導演,甚至可以說和賈樟柯、婁燁一樣,成為文青必備。 《海街日記》開始,普通觀眾漸漸知道他。前幾年《小偷家族》斬獲坎城金棕櫚,電影在國內放映,宣傳營銷下,是枝算是出圈,被更多人了解。
  • 新聞時刻發生 記者步履不停
    追問事實真相、記錄社會變遷、定格歷史時刻……新聞時刻發生,記者步履不停。我們是在用紙和筆,與死神搶奪屬於川人的抗戰記憶,用文字告訴世人,川人在國難中的犧牲和擔當。華西都市報記者餘行  體驗護林員生活 獨自上山遇野豬群  報導:《最美護林員最美護林員》  記者:苟明  時間閃回7月11日。
  • 從《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那隻飛舞的蝴蝶代表著什麼?
    作者又借「蝴蝶」來表達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從書中情節入手,來探尋是枝裕和筆下那隻翩翩飛舞的蝴蝶吧!01.當幼蟲化蝶,你看到了生命的絢爛,還是死亡的惶惶不安?《步履不停》中的主人公良多,曾在年幼的時候養了一百多隻蝴蝶幼蟲,他每天給它們餵葉子,看著它們慢慢結成蛹,期待著它們化繭成蝶。
  • 步履不停 【吉他譜 伴奏】
    在這個非常時期,自己重溫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幾部電影,其中最喜歡的兩部是《如父如子》《步履不停》。
  • 從《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看是枝裕和對家庭的解構
    是枝裕和並沒有刻意為了大團圓結局而讓他們和解,而是當良多成為一名真正的父親後,感悟到:「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三年後父親去世,跟父親的球賽沒有辦成,母親也隨父親而去,最後還是沒有坐過一次汽車,對良多而言,是有缺憾的吧。相聚後分離,疏離後想念,時間從不會為任何人停留,那些隔閡終歸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淡去,直至消解。
  •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謂誰?不僅僅代表著「包容、溫情與簡練」
    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突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記錄的是一個普通家庭裡發生的很平凡的故事,長子純平因為救人去世,次子良多在哥哥的忌日那天帶著妻子和孩子回了老家,姐姐千奈美也帶著家人回來這裡團聚。
  • 《步履不停》日本高分佛系電影卻也映射中國家庭!
    母親敏子是位家庭主婦,大大咧咧,喜歡說人閒話,心裡隱忍。丈夫曾經的出軌一直自己一人默默承受,直到老年才說出。對大兒子的思念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醇厚濃鬱。看似和睦的家庭氛圍內隱藏著巨大的傷痛與矛盾隔閡。都被過去所牽制著,父母因為大哥的去世傷心悲痛,對所就的小男孩心存芥蒂。父親對於良平的工作不滿與埋怨。良平活在大哥的陰影中,對父母冷淡。
  • 不要讓《步履不停》停下來
    偶偶然翻到《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作品,豆瓣評分8.8,入選TOP250電影排行榜,爛番茄新鮮度7.9分。爛番茄7.9評分讓人想說太多話卻不知從何說起的一部電影,男主人公小良的哥哥去世了,他的父母一直在懷念著他的哥哥,
  •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步履不停》就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緬懷剛過世的母親創造的作品。比起沉湎於失去母親的悲痛,是枝裕和更懷念在日常與母親相處的點滴。於是,他將自己的經歷改編成《步履不停》電影,並寫成小說。是枝導演說,這是一部為自己而做的作品,卻受到了意外的收穫。此片不僅在日本國內橫掃當年的電影獎項,還獲得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