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點定位,展現開放「硬實力」
今年以來的幾項「大動作」,展現著徐州擴大開放的「硬實力」。
5月29日,中國(徐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啟動運營,從此在徐州「買全球、賣全球」成為現實。
7月24日,徐州綜合保稅區首次通過公鐵、陸水聯運方式出口貨物,標誌著淮海國際陸港「一港雙核、多點聯動」的多式聯運樞紐作用初步顯現。
特別是在7月30日,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開啟了淮海國際陸港建設的新紀元,成為徐州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更加緊密聯通全國、更大步伐融入全球的裡程碑。
擴大對外開放,是徐州多年的追求。2016年5月,徐州針對開放型經濟存在的弱項短板,鮮明提出了打造「十大開放平臺」要求,出臺了《關於加快徐州市開放型經濟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全力構建「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立體化」的雙向開放平臺體系。
徐州的定位十分明確: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江蘇向西開放門戶和淮海經濟區對外開放樞紐。徐州市市長莊兆林說,這就要著力提升淮海國際陸港引領力、開放平臺承載力、開發區產業支撐力、展會平臺影響力,加快吸引匯聚更多開放要素。
高點定位,徐州推動雙向開放的底氣十足。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網絡,為徐州揚帆出海提供了重要支撐。
高鐵每天可通達全國20多個省會城市和2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高速公路已形成縱橫交錯、環形放射、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網;航線總量由通航初期的4條增加到超過30條,觀音國際機場成為淮海經濟區唯一對外開放航空口岸;徐州港開通了到太倉、揚州、連雲港、武漢4條水運貨櫃航線,正向著「一帶一路」內河開放樞紐大港的目標昂首邁進。
經過多年打造,徐州為擴大開放打下堅實基礎。徐州是淮海經濟區唯一匯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重要載體的城市,擁有省級以上開發區16家,已與德、美、法等國家20多個城市結成國際友好城市,成為商務部確定的中英兩國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四個重點城市之一。如今的徐州,已深度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中,讓企業持續獲益。
「通過多式聯運,等於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對我們有實實在在的幫助。」徐州新吉物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徐曉汀算了一筆帳,貨物在徐州綜保區放行後,相關信息及時傳遞到港口,每標箱可節省200元,年預計節省10萬元。
在更高的格局下,徐州會發揮更大作用。在全球層面,徐州將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協作和國際商品交易集散,努力打造在全球具有一席之地的現代化、國際化陸港樞紐;在國家層面,徐州將深入對接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點和陸上橋頭堡;在全省層面,徐州將立足服務江蘇「1+3」重點功能區戰略實施,與連雲港海港、淮安空港聯動呼應,共同構建蘇北「物流金三角」,努力打造江蘇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示範窗口。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