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共鳴,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胸腔不但是低聲區的主要共鳴腔體,能夠增加歌唱發聲的音響效果;它也是連接高中低聲區的橋梁,能夠輕鬆的解決聲區轉換時,聲音斷裂的難題;它還是高聲區獲得氣息支持的動力。
今天我們給大家
分享幾種胸腔共鳴訓練技巧,
助你更好的唱歌。
1.喉頭放鬆練習
微微張開嘴巴,必須充分放鬆喉頭。注意並不是過分下壓喉頭,閉合聲帶,像金魚吐泡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經常靠牆練習
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梁,讓你更容易感覺到氣息沿後背向前走的走向。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
3.運用想像的方法練習
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想像聲音的圓潤飽滿。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有感情的將「嗯」拉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這就是胸腔共鳴與頭腔共鳴的協調音色。
4.選擇帶有濃厚胸聲的母音練習
一般發「歐」、「哞」、「嗨」等母音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發聲時咽喉腔儘量找「半打哈欠」的感覺,下顎自然不能過度僵硬用力,把聲音先打在上顎再移至牙根,讓聲音在氣管和喉頭周圍自然振動,最後通過氣管後傳至胸腔產生良好的胸腔共鳴。
在此過程中,氣息要均勻地流動,柔和地衝擊聲帶,切忌為了尋找寬厚的共鳴聲音而壓著喉頭唱,這樣會導致緊張的「喉音」出現。
注意,在歌唱過程中,要合理恰當地運用胸腔共鳴,不斷完善歌唱發聲方法,使我們的聲音得以發展。
2020年青少年音樂劇師資培訓召集令
正在火熱進行中↓↓↓
聲明:本文圖片和文字整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往期精彩推薦:↓↓↓
徐萌丨《歡樂的海》歌唱美好新時代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九兒》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幽蘭操》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小白楊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延安頌》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小黑板》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越人歌》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牧馬之歌》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小橋》
李雙江「心兒在歌唱」藝術課堂:歌曲《戀歌》
藝考不易,請尊重每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