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數而少,又欲頓而多—— 曹庭棟
從古至今,從三皇五帝到黎明百姓,都在苦苦探求長壽之道。蘇曼殊卻是個例外,他不求長壽只求活在當下。他擅長詩詞畫賦,窮困潦倒時卻不以特長賺錢。
他喜歡在妓院晃蕩,卻要出家為僧。人在中年,卻如孩童一般貪吃無厭。性情高潔,卻喜歡招人喝酒。蘇曼殊一生隨心所欲,不為觀念,世俗所困。他的一生,紅塵在左,佛門在右。
悲慘童年
蘇曼殊是一個混血兒,他的父親是廣東的一位茶商,而母親卻是日本人。蘇曼殊的父親在日本經營茶葉時,遇到了他的母親。二人情投意合,便結為了夫妻。
可是在此之前,蘇曼殊的父親已經有了妻子,蘇曼殊便成為了私生子。在那個時代,封建思想盛行,華夷之別也很嚴格。蘇曼殊自打出生起就不受家裡待見。他的身份,註定了他悲慘的童年。
蘇曼殊出生不久,就和母親一起被趕出了蘇家大門。母親不過一介弱女子,養活不了他,只得帶著蘇曼殊回到娘家。
蘇曼殊在外祖父家一呆便是六年,這六年時光,他尚不知事,但也過的舒心快樂。然而,未曾想到的是,他快樂的童年就因為父親的一聲傳喚戛然而止。
在那個封建年代,一向重男輕女。雖然蘇曼殊是私生子,可畢竟是個兒子。蘇家大宅三妻四妾所生的皆是女孩。因此,蘇曼殊在六歲時,就被父親叫回了家。
蘇曼殊只能與母親分離,這一別竟是永別。
沒有了生母的疼惜,蘇曼殊在蘇家受盡折磨,打罵都是家常便飯。蘇曼殊在這種環境下成為了一個沉默寡言,身體也不好的人。
有一次他身患重病,這個病具有傳染性,因此姨娘們都咬定他活不久了。父親聽信姨娘們的話,也不給蘇曼殊醫治。反而讓人把他關到柴房隔離等死。
蘇曼殊在柴房無人問津,又深受病痛折磨,差點就沒挺過去。最後還是他爺爺趕回來找醫生將他治好。
此次身體雖然好了,可是給蘇曼殊的心裡留下來巨大的陰影。他日後在蘇家活的更加小心謹慎了。
蘇家後來生意失敗,徹底破產了。蘇曼殊就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十三歲時,他去姑母家生活了兩年,學中英文。十五時,蘇曼殊又通過表兄的幫助,成功去日本留學。
但是在日本留學的時光也非常悽苦,蘇曼殊的表兄每個月只給他十元錢,他在日本住的是最差的屋子,吃的也是最差的飯。就算在晚上,蘇曼殊為了節約油火費,也不點燈。
這樣悽苦的生活,卻一直持續了六年。蘇曼殊後期的暴飲暴食或許和這段留學時光有很大的關係。
才華橫溢的蘇曼殊
蘇曼殊在日本留學期間,愛上了畫畫。峰巒,殘月,柳枝等等都是他畫畫的素材。大多都跟風景有關,蘇曼殊的畫空遠又寧靜,雖然很美但是看上去也有一些孤獨。這些畫仿佛是蘇曼殊心靈的縮影。
蘇曼殊畫畫的水平極高,他將國畫的畫法和西洋畫法結合在一起。
陳獨秀曾說:蘇曼殊作畫,教人看了如咫尺千裡,令人神往,不像庸俗畫匠之浪費筆墨。
很多人都想要蘇曼殊的畫,可是蘇曼殊很清高,他從來不用他的畫賣錢。蘇曼殊只為女郎畫畫,並且女郎必須用自己的照片交換。若是男子,他就會立馬拒絕。
除了畫畫,蘇曼殊還是一位翻譯家和近代作家。蘇曼殊精通漢文,日文,英文等多種文字。蘇曼殊詩句也寫的非常好,他曾在《新青年》上投稿,詩文寫的清新脫俗,還在當時引起過一陣轟動。
蘇曼殊寫的小說《斷鴻零雁記》,是一本愛情小說,一經問世,還被評為:民國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
蘇曼殊當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奇才。
貪吃的僧人
蘇曼殊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喜歡去青樓結識女子。他在讀書上花的錢有幾百元,在青樓上花的錢卻高達一千多元,而那個時候,普通人的工資也不過3,4元。
在1908年的時候,蘇曼殊在日本結識了藝妓百助楓子。兩人共度一夜,卻什麼也沒發生。百助楓子難為情地對蘇曼殊說:你對我心存芥蒂?蘇曼殊卻說:精神上的相悅比肉體交換,更能抵抗時間。
蘇曼殊總是喜歡打扮成僧人的樣子,在上海的青樓晃蕩。幾乎全上海青樓的女子都認識他。
有些女子非常喜歡蘇曼殊,因為蘇曼殊特別願意傾聽她們訴說心裡話。情到深處,蘇曼殊也會為青樓女子的遭遇落淚,甚至還把錢送給她們。
不過,蘇曼殊卻一直以柏拉圖戀愛為基準,崇尚精神世界。他的婚姻觀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他在青樓女子身上找尋童年缺失的精神世界。
蘇曼殊既是僧人又不是僧人。他活得像僧人一樣通透,卻不像僧人一般克制自己。
蘇曼殊一生酷愛吃,他無論身處哪裡,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去品嘗當地的美食。蘇曼殊愛吃的程度可以用暴飲暴食來形容。
蘇曼殊曾經在日本,和別人打賭,結果一頓吃了六十個包子,喝六斤冰水。一到晚上,肚子就疼的受不了,他在床上一動不動。朋友見狀,嚇了一跳,趕忙跑過去試探他的鼻子,發現還有氣息,這才鬆了一口氣。
有一次,他去易白家中做客,吃了一盤炒麵,兩盤蝦,十個春卷和很多的糖果。
易白沙見狀,以為他太久沒吃飯,便邀請他再去家中做客。蘇曼殊卻說:今天吃太多了,明天會生病,後天會難受,大後天我再來吧。
蘇曼殊之所以如此了解自己的情況,因為這是他吃完東西的常態。
蘇曼殊花錢也大手大腳,一次朋友救濟他200大洋。在當時,這是一筆大錢。沒想到,蘇曼殊當天就大請賓客,一晚上全部花完了。
魯迅都說:我有一位朋友十分古怪,有錢就喝酒用光,沒有了錢就到寺裡老老實實過活,而這個怪人就是蘇曼殊。
蘇曼殊除了愛酒肉,也如孩童般喜愛吃糖。他曾賣掉自己鑲好的兩顆金門牙,就是為了拿去換糖吃。
他曾經在杭州時,每天要吃三十包酥糖才肯安心。當時就有人調侃他:想是大師心裡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之後,蘇曼殊因為暴飲暴食,患上急性腸胃炎。醫生特意囑咐他不許吃糖,不許過度飲食。但是他從來不聽勸告。
他還是會偷偷去街上吃年糕,慄子,冰激凌等。蘇曼殊對自己身體無所謂的態度,致使他病情惡化,最後病卒,享年35歲。
「幸運的人會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在蘇曼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但願蘇曼殊在另一個世界做個幸福的吃貨,不為情而憂,不為身所困。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