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威演出器材:運用先進舞臺工藝,護航國內演出行業

2021-02-20 慧聰音響燈光網

疫情之下,全球演出行業都遭受沉重的打擊,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此次疫情將讓行業重新洗牌。對於演出行業上遊的設備生產企業而言,擁有更強大的技術和服務力量,更嚴格地監控生產管理,堅持追求產品質量,將會在此次行業洗牌後,得到更好的發展機遇。

凱威演出器材(深圳)有限公司(下簡稱凱威),深耕舞臺行業超過10年時間,從提供舞檯燈鉤、桁架TRUSS等舞臺相關產品,逐步升級轉型,成為舞臺的設計、製造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10多年來,凱威一直堅持用最嚴謹、最苛刻的態度,生產舞臺結構及周邊配件,以專業、堅持和汗水,護航每一次演出和工程項目。慧聰網特別聯繫到凱威總經理易建平先生,聊一聊他們對國內演出行業所做的貢獻以及對凱威未來發展的規劃。

2000年的一天,易建平與大部分「深漂」一樣,孤身來到了充滿希望的熱土——深圳,尋找實現心中夢想的道路。他是幸運的,經過數年的努力工作後被公司董事長所器重,鼓勵他成立一家加工廠,為當時的老東家企業代加工。而幸運的背後,是汗水和堅持,他日以繼夜地吸收更多新的創意、新的技術,將新理念加入到產品的創新研發當中,並且不斷加深對產品品質監控的理解,這些經歷為他日後成立凱威,凱威公司做了很好的鋪墊。

易建平坦言,他非常感激有日資企業、臺資企業工作的經歷,這些經歷讓他明白:企業快速進入一種整體默契配合的階段,員工之間下意識地默契配合,使整個組織的效率更高,需要將員工所有力量糅合成一個整體。而要做到這點,需要把企業文化傳遞到每一位員工,使他們互相信任,通過團隊協作發揮每個人最大的價值。

除了明白協作的重要性之外,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監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一點易建平也在當時的工作中,有了很深的理解:讓員工參與到企業所有的工作環節的改進和提高之中,這個過程可以將員工形成一個整體協作習慣,同時也更注重員工個人的特長和價值。這部分在後來凱威公司成立後得到體現,在2014年引入了車間一線員工的薪酬計件方式,以此來激勵員工。

這些經歷不僅讓易建平有了獨立創業的資本,也有了將企業做大、將產品做好的底氣和信心。在11年裡,他一步一步將凱威PLUSTRUSS發展成為業內知名的舞臺設備生產企業,更讓產品遠銷海外,正是他們堅持創新、堅持產品質量的成果。

在開拓以及發展海外市場時,公司團隊已經對國外演出行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舞臺產品首重安全,這個理念被他們引入到生產工藝中並一直維持至今。易建平認為,海外演出市場對於舞臺安全絕對是「零容忍」,在這條紅線下,讓所有參與到海外市場的舞臺產品的生產企業保證所有產品達到國際標準。

因此,凱威早在2012年開始申請德國TüV認證,是國內首家取得舞臺焊接認證EN1090的內資舞臺TRUSS架企業。他們與德國的演出公司合作,學習德國先進的舞臺技術,逐步完善自己的產品,最終用了1年時間,成功取得了認證。

獲得認證後的凱威,將經過完善的生產技術以及產品引入到國內演出市場。而隨著國內演出市場越來越重視演出安全的情況下,凱威在舞臺工藝、生產技術以及權威認證的優勢下,毫無疑問是舞臺產品領域當中極具競爭力的品牌。

由於國內演出市場逐漸火熱,凱威也逐步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投入。易建平表示,他們會為每一次項目建立獨立的項目團隊,專人專職為一次重大活動或項目提供全程的舞臺技術、舞臺工藝的支持。由於已經引入德國技術和德國團隊已有8年時間,凱威的技術服務團隊早已是專業且經驗豐富,也給予他們打造標杆項目的信心。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演出項目都延期或取消,但文化演出活動是人們精神文明世界建設的重要渠道,也是國家大力支持的項目。因此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文化演出活動所需場所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凱威公司在今年已經中標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的母架項目。

易建平認為標杆項目有助於更好地打開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母架項目使用了全球先進的控制系統,設計配置100臺電動葫蘆,為未來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的演出保駕護航。

未來凱威公司還將積極參與國內的體育館,展館的母架項目,讓更多人認識到凱威品牌以及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也會繼續通過國外的渠道學習新的舞臺知識。現在疫情在國外較為嚴重,也會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國外技術人員溝通學習,保持進步。

通過採訪易建平,筆者明顯感受到他對於演出行業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也對未來有著明確的計劃。不斷學習先進舞臺工藝融入產品,用優質、安全的舞臺產品護航每一次演出,為行業進步提供力量。相信在凱威的努力推動下,行業將會越來越規範,疫情過去後,市場也會很快復甦,人們又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欣賞精彩的演出。

相關焦點

  • 舞檯燈光行業6大發展趨勢
    這種技術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可以將變壓器集中安裝在後臺便於監控的地方,萬一在演出霓虹燈變壓器出現故障,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更換;二、當萬一某一支燈管出現故障不亮時,其他燈管仍能點亮。運用這種技術,霓虹燈在舞臺的應用得到了更高的保障。
  • 演出市場火爆,舞臺「大管家」卻陷人才荒
    其中,被稱作「大管家」的舞臺監督尤引人注目。把控全場、統籌所有工種、處理演出後臺一切細節,可以說,有了他們的指揮調度,才有舞臺上的騰挪得宜。而近年來,隨著劇目數量激增和巡演範圍擴大,具有這樣嫻熟技能和專業素養的舞臺監督正在成為一種稀缺資源,甚而影響行業未來發展。
  • 行業前瞻|戰略投資Wave,騰訊音樂再次引領虛擬演出新浪潮
    談到Wave,可能很多國內用戶並不熟悉,不過說起兩個月前美國歌手The Weeknd驚喜滿分的虛擬演出秀,想必不少樂迷仍會津津樂道——在這場演出中,The Weeknd的虛擬形象,正是由Wave全力打造。2016年,Wave以VR公司起家。利用先進的廣播技術和實時圖像引擎,Wave可以將歌手實時轉換為數位化身,將其投射到虛擬舞臺中,為用戶帶來沉浸式虛擬演出體驗。
  •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 「戶外舞臺演出季」正式回歸!17場演出承包你的周末!
    參與山澤樂團這次演出的成員中可有不少是樂壇翹楚,其中不乏在國內外拿過世界級大獎的90後甚至00後。整場90分鐘的演出中,既有百老匯音樂劇、好萊塢電影配樂,也會有美國Billboard公告牌中廣受歡迎的優秀作品。讓人拋開對提琴類樂器的刻板印象,沉浸在這場演出中。早在十年前,王昊「王廠長」就唱著《汰腳水麼燒》把音樂脫口秀這一小眾形式帶到了大眾面前。
  • TFBOYS的七年,一部演出進化史
    不僅三個小孩可能沒有想到將來他們會站到比那個商場舞臺大上好幾十倍的地方演出,甚至連當時的行業觀望者們也大都是冷眼旁觀的眼色。到了2020年,這個可以稱作為國內音樂圈的線上演唱會元年的年份,TFBOYS再一次以行業探路者的角色,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實力為直播行業添上了一筆新色彩。
  • 【經濟·雙創】「工大舞臺」引領舞臺行業發展潮流
    原標題:「工大舞臺」引領舞臺行業發展潮流現如今,影視威亞技術有被巧妙的運用於舞臺表演空間,並發揮的相當出色,能在大型文藝晚會或舞臺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深受晚會製作人和導演以及廣大觀眾的青睞。
  • 全球演出行業轉戰直播 | 直擊疫情
    回顧過去兩個多月,二月初開始,中國音樂行業各個公司陸續聯合各大視頻/短視頻平臺、音樂流媒體平臺、電商、社交媒體開始線上直播的摸索和嘗試。另一邊,隨著海外疫情蔓延,音樂節、演唱會、小型livehouse演出的陸續取消或者延期,三月中下旬海外現場演出行業也開始逐步轉戰線上。
  • 演出經紀人考試精心整理複習資料
    9、舞臺工程涉及舞美、燈光、音響、舞臺視頻技術等技術門類,是為了保證舞臺演出對舞美、燈光、音響的總體達到最佳藝術效果,是舞美設計製作、燈光設計安裝調控和音響系統工程的總稱。10、常規燈具:包括舞臺成像燈、舞臺回光燈、舞臺聚光燈、筒燈、PAR64、追光燈等,主要滿足演出的基本要求。11、音響系統主要由線陣列音箱、點聲源音箱、舞臺返聽音箱三部分組成。
  • 必應創造B'INLIVE行業分享 | 新媒體藝術和技術與演出的結合
    必應創造團隊累積多年來的經驗值大成,承接超過千場以上的演出活動,以2018年為例,平均每1天全世界就有4場由必應創造成員參與的演出,不但獲得各唱片公司及廠商的讚賞,也得到演出藝人的信賴與好評,更為華語樂壇創造許多經典的巡迴演唱會,並創下將臺灣原創製作的演唱會推向北京鳥巢,締造10萬人場地演出的輝煌紀錄。
  •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規範引導動漫演藝行業行為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周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動漫演藝專業委員會19日在京成立。專委會將牽頭組織和制定動漫演藝團體標準、動漫演藝領域行業自律規範,開展動漫演藝領域行業調查統計和動漫演藝企業、機構及個人資質認證服務等。
  • 創藝館丨舞臺魔術師:臺灣著名演出製作人謝嘉哲
  • 「上雲」之後:演出行業要變「線上運營」為「線上經營」
    市場需要與時俱進的製作人 順勢而為,創新發展演出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新業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業界同樣意識到,在行業發展模式拓展同時,市場和觀眾對於優質演藝產品、精品劇目的旺盛需求沒有改變。如今的市場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線上線下「全能」的操盤手。成功的舞臺作品背後,製作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製作人隊伍的培養是舞臺發展的重要動力。
  • 藝述:黃莎莉|戲劇學(十八)—— 舞臺演出的空間美學(下)
    而瓊斯強調直覺和幻想,重視藝術想像和表現形式,在反自然主義中運用從現實主義到表現主義的各種方法手段,他的演出風格呈現多樣化,許多象徵主義藝術家跟他一樣反對自然主義演出中的照相式只停留事物表面的表演風格。
  • 變革時刻:2020年現場演出行業現狀調查
    現場演出行業作為一個完全依靠社交聚集的行業,在疫情大爆發席捲全球後完全停擺,巡演、節目演出、音樂會、體育賽事、音樂節、大型會議、劇院製作……一切包含觀眾的表演模式,就此中斷。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100強企業總收入比2019年創紀錄的7.57億美元的收入增長了10.9%,達到8.4億美元;門票收入增長了4.5%,達到940萬美元。
  • 案例 魔幻舞臺巨製《大聖歸來》北展劇場演出技術分享
    大型魔幻舞臺劇《大聖歸來》在表演中匯集、融合了戲曲、武術、雜技、魔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同時全方位運用了全息投影、3D舞美、多感官體驗、智慧機器人等聲光影多種尖端技術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絢麗舞臺,這既是舞臺劇史上的全新嘗試,也是中國原創商業戲劇的一次重要探索!
  • 相芯科技行業觀察:虛擬演出,XR搭檔文娛的下一個風口
    向前追溯到1994年,作家兼製片人朱莉·馬丁(Julie Martin)首次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到文化娛樂行業,在戲劇作品名為《網絡空間中的舞蹈》中,雜技演員在物理舞臺上與投影的虛擬對象一起跳舞。《網絡空間中的舞蹈》時間推進到2010年前後的國內,XR技術被大型的晚會、演出及賽事應用,以國家隊為代表,VR、AR、全息技術一次次在除夕春節聯歡晚會的直播中為觀眾帶來震撼新奇的視覺體驗。
  • 益鑫泰齊金貴:行業浮沉四十五載,無悔燈光音響人
    1975年,一位年輕人因身體和家庭原因從表演專業轉為舞美專業,那時候的他,只想留在他所熱愛的戲劇藝術行業,並沒有想到這將會是他未來45年為之奮鬥的事業。當時國內還沒有專業燈光音響的概念,音響師燈光師仍被稱為「電工」的時代,他的選擇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
  • 「演出行業的未來在哪?」胡海泉的問題和LiveMaker的回答
    一直以來,演出行業存在諸多問題:演出商資源分散、多個票務系統各成一派,演唱會票價虛高…… 這些都是現場音樂演出行業的痛點。如果LiveMaker的模式可以走得通,這無疑會給整個行業帶來變化。 此外,LiveMaker還將跟羽凡的稜角音樂合作開發劇場版演唱會,增加籤約音樂人的演出機會。    之所以說LiveMaker含著金湯匙出生,還要回到這個廠牌的製作運營方嘉納文化身上。 嘉納團隊成軍於2003年,是國內最早引進國外演唱會的演出公司之一,至今已投資運營將近200場大型演唱會。
  • OLive橄欖現場的「寶藏遊戲」:做國內中型演出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舞檯燈光暗下來,場館內歌迷變得安靜,突然有人彈起了古箏,撥弦由慢到快,旋律越來越快,演出屏幕開始上飄落大片大片的雪花,隨著古箏一聲飽滿激昂的嘶鳴,舞臺斑斕的追光豁然亮起,崔健彈著吉他唱起了《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
  • 【頭條】MIPRO ACT-848:專業演出市場的新貴?
    今年9月,汪峰2017「歲月」巡演在北京鳥巢拉開帷幕,對汪峰來說,這是時隔三年再次登上鳥巢舞臺;而對MIPRO來說,這是意義非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