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能當導演,王朔、劉曉慶、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

2020-08-30 橋下有人


1


1990年演完《大太監李蓮英》後,姜文對演戲這件事就沒那麼大勁頭了,他想獲得對一部電影更大的掌控,他想當導演。

實際上,在過往參演經歷中,他已經或多或少幹了導演的活兒。周圍的人,也一直在攛掇他。姜文說他幹很多事,都是被別人攛掇的。當演員,英達和一眾同學攛掇過他。當導演,謝飛、田壯壯、張藝謀攛掇過他。

那段時間,姜文和王朔玩得多,見面勤。他倆家就隔著一條三環路,經常互相串門,晚上在一起看錄像帶。有一天,王朔發現姜文正在爭蘇童小說《紅粉》的影視改編權,就上去勸,說算了,你爭他幹嗎呀,你看看這個。說完,遞過來一本《收穫》,上邊發了一個他新寫的小說,叫《動物兇猛》。

姜文帶著雜誌回了家,半夜兩三點,臨睡前翻出來,開始看《動物兇猛》。他一看,立刻覺得這就是一部電影,畫面感、流動感十足,激動地沒了睡意。他閱讀速度有點慢,一直看到天亮。他看到了5號大院兒,看到了一起拍婆子的髮小,看到了自己整個少年時光,他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小說,拍成電影。

姜文想讓王朔當編劇,把小說改成劇本,但王朔不願意,他前一年連小說帶劇本剛寫了一百多萬字,寫噁心了,不想再寫了,還有一個原因是王朔痛恨給有追求的導演寫劇本,慘痛經歷不堪回首。王朔答應姜文幫他推薦一個人來改。又過了一段時間,姜文去問,王朔乾脆說,我也別推薦別人了,我就推薦你吧,你自己改。

1992年勞動節那天,姜文在西壩河北三環路邊一間小屋裡,開始動筆寫自己第一個電影劇本。強行開筆的姜文沒想到自己會寫得這麼順,所有場面和對話都主動衝上來找他。他把BP機和電話都關了,憋在這個6平米的小屋裡,昏天黑地,一直寫,連日子都忘了。但他自己說,他不覺得累,也不覺得苦,就是願意幹這事,一點也沒努力,一點也沒強迫自己。

寫劇本的過程中,姜文一直在聽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義大利的旋律將他拉回青春期。6月13號,姜文寫完了。6萬字的小說被他寫成了9萬字的劇本。


2


劇本寫完了,可投資一直沒著落,只好先撂下去幹別的。11月,姜文去了美國,開始演《北京人在紐約》。次年4月,姜文殺青回京。

回來以後,事情突然變順了,劉曉慶去找了香港製片人文雋,文雋信姜文,覺得姜文值得投,他在香港拉到一筆錢,姜文自己又談成一筆來自臺灣的投資,再加上劉曉慶之前說好的國內投資,錢很快就夠了。

1993年4月,香港港龍電影公司、臺灣協和公司和雲南一家房地產公司,共同組成投資集團,電影定名《陽光燦爛的日子》,三方共出資100萬美金,項目啟動。劉曉慶和文雋做了電影的監製。

錢解決了,就可以開始找演員了。原劇本很長,一共有三個不同年齡段的馬小軍:一個七八歲的馬小軍,一個十六七歲的馬小軍,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馬小軍。

三個人演一個人,姜文自己演三十多歲的馬小軍,他希望這三個人一定要像,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孩子長大了,所以找小演員的標準就是,像姜文。最難找的,是十六七歲的馬小軍。

劇組的四五個副導演撒網到北京各中學去找、到全國各地去找,還在《北京晚報》和《新民晚報》登了廣告。最終,千挑萬選下,來自青島的少年滑板冠軍夏雨脫穎而出,十六七歲的馬小軍有了。姜文他媽到劇組看過夏雨,說挺像中學時的姜文。最後姜文又找夏雨聊了一次,聊完就定下了。

7月,演員基本都找好了,姜文把他們集體送到京郊良鄉一個部隊汽車團,給他們穿上軍服,切斷所有對外聯繫,讓他們每天聽革命歌曲,看那個時代的報紙,看蘇聯老電影,還請雜技團的老師教大家騎自行車,還把當年的老頑主找來和演員們聊天,給他們看當年的黑白照片,讓大家全身心沉浸在那個時代的氛圍中。姜文管這個叫浸泡演員。

姜文還組織所有演員坐成一圈兒讀劇本,一遍遍地讀。可以說,謝晉是姜文的導演課老師,姜文和謝晉學到很多。當年《芙蓉鎮》開機前,謝晉就組織他們讀了大半年劇本,然後又讓他們下去體驗生活。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姜文老愛升格,也是和謝晉學的。

1993年8月23號,《陽光燦爛的日子》正式開機,這天也是王朔的生日。開機儀式現場貼著兩行字:「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逼。」那天,劇組放了很多鞭炮,炮火連天。


3


開機一周後,資方付的定金就都花完了。拍攝雖在繼續,但處處都在賒帳。製片主任二勇天天向劉曉慶告急,劉曉慶天天打電話四處催款。

屋漏逢暴雨,受全國房地產業蕭條影響,雲南那家房地產公司突然撤資,拍攝難以繼續。劉曉慶先開始搭錢,然後姜文開始搭,搭光了積蓄,創作班子也開始往裡搭。最後,劉曉慶連妹妹和老媽的存摺都交給了二勇。

終於,熬來了轉機。昆明宏達公司願意投資,很快給劉曉慶帶去了180萬的支票,救活劇組。但後來文雋那邊的錢又出了問題,拍攝資金一路磕絆。

資金有磕絆,故事很流暢。姜文越拍越順,他把故事放在了自己最熟悉的內務部街5號大院兒。後院兒有個高煙囪,他們院兒曾有一個孩子爬到頂上,轉圈走。姜文這個事安給馬小軍,拍到了電影裡。

《陽光燦爛的日子》聊的是夏天的事,卻是在冬天拍的。有時候一上午就幹一件事,把地上的冰噴化,然後演員們把衣服脫了,噴上汗,裝夏天。最終出來的效果,比夏天還夏天。

姜文對品質有力求最佳的執念,《陽光燦爛的日子》用了25萬尺膠片,創下當時中國導演耗片比記錄。其中拍米蘭臥室掛的那張照片用了四本膠片,一本4分鐘,一共16分鐘,一秒24格,相當於是拍了23040張照片,從中選了一張,最終採用。

力求最佳與控制成本是死敵,姜文只擅長一個。劇本裡有6行字,描寫馬小軍送他爸的場景。很簡單的6行字,實拍時動用了20輛坦克、10幾架飛機、幾千人次,拍了半個月。

1994年1月28號,劇組停機,進入後期製作階段。劇組彈盡糧絕,很多人已經兩個月沒開到錢了,一些扛不住的人直接撤了。後期做到一半,一分錢也沒了。二勇把最後一點錢都用來給文雋打電報要錢了。

剪片過程中,剪接助理給姜文出了一個主意,姜文有點猶豫,找王朔聊。王朔問你猶豫什麼,姜文說我在別的電影裡沒見過這麼弄的。王朔對他說,「姜文我不知道你們拍電影的怎麼想的。我們寫小說的,要是有一東西,別人沒用過,就是牛逼,我非用不可」。姜文一下通了,「用」。

3月9號,姜文咬牙完成了初剪,片長4個多小時。但混錄、配光和做拷貝的錢依然無望。姜文開始到處找新投資人,王朔也跟著他胡亂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大款。

突然有一天,王朔跟姜文說,來了一個法國製片人,叫讓·路易,他也許能幫忙把這事辦了。讓·路易看完4小時初剪版後,盛讚,「如果誰錯過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就等於錯過了費裡尼的第一部電影」。

讓·路易給姜文寫了7張紙的觀後感,聊得非常細。最終,讓·路易以取得《陽光燦爛的日子》德國版權為條件,安排姜文去德國做後期。這會兒,文雋又聯繫上了,繼續幫著對接各種事。

讓·路易想送《陽光燦爛的日子》去歐洲影展,他讓姜文準備些帶子,姜文當時連轉帶子的錢都沒有,只好用家用攝像機對著剪接機拍了十幾分鐘,交給讓·路易。姜文在德國做混錄的第一天,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威尼斯電影節一個選片人,他興奮地通知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入選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威尼斯電影節主席看了樣片,非常喜歡,但是要求姜文把片子剪到兩小時以內。姜文後來也沒搞明白,最終入選,到底是因為讓·路易送給選片人的十幾分鐘,還是因為文雋送去的初剪帶。

這部電影的命途多舛還沒結束。到了威尼斯後,姜文發現,電影的英文拷貝丟了,他們趕緊通過航空公司又寄來了英文拷貝和義大利文拷貝。忙中出錯,最終他們給評委放了義大利文版拷貝,評委來自各個國家,很多根本不懂義大利語,只能半看半猜把電影看完。這對評獎非常不利,但最終放完後,整體反響依然熱烈。

9月15號,威尼斯電影節大獎揭曉,夏雨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拿下影帝。

《陽光燦爛的日子》回國公映後,技驚四座,在兩岸三地引起轟動,成為文藝界大熱。同時也獲得了市場的擁抱,甚至還舉辦了一場超前首映權拍賣會。開畫後一票難求,最終,《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平均票價五塊錢的1995年,斬獲5000萬票房,拿下當年國產片票房冠軍。年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1995年度全球十大佳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位列榜首。

陳丹青後來說:「姜文無疑是二十年來最有才華的導演。第五代在尋找電影,想像電影,姜文直接給你電影。」


相關焦點

  • 「情聖」姜文:一個鬼才導演,讓劉曉慶心甘情願為他離婚
    姜文當時去上海見謝晉,姜文問謝晉女主角是誰,謝晉指了指劉曉慶。劉曉慶當時已經是金雞百花雙料影后,還出演了《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這樣子的大戲,而此時姜文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而姜文是在劉曉慶的支持下選擇走上導演這條路的,拍王朔的小說時也是在劉曉慶的建議下,定名為《陽光燦爛的日子》。
  • 仗義的劉曉慶:為了圓姜文一個導演夢,掏空了母親和妹妹所有家底
    1993年,劉曉慶為了圓姜文一個導演夢,掏空了母親和妹妹所有家底姜文就是一個有想法、有才華的演員。可導演要是聽你一個演員的,那這劇組還不翻了天?姜文雖然不服氣,可張藝謀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國內外大獎拿到手軟。
  • 姜文「列傳」
    王朔對姜文的看法是:「他身上有股勁兒讓很多認識他的人願意為他做點事。一般聊到他,不管大家對他的某部電影看法如何,他的電影票房啦獲獎啦成績如何,一個評價是普遍有共識的:中國需要有這麼個人。」或許是因為小時候由於四處遷居的原因,姜文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得他他作品中總是充滿了能反映時代標籤的元素。
  • 寧靜與姜文的三角戀,「藏」著劉曉慶多少心機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導演姜文的第一部作品。儘管姜文當時也出演過許多電影,但老實說,您可以看到《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演員表,並且您會知道當時的姜文無論多麼偉大,都很難將這麼多大碗組合在一起。兩人在一起繼《芙蓉鎮》之後,劉曉慶又拍了兩部電影,無一例外,兩部電影中都出現了姜文的影子。
  • 姜文和劉曉慶,不得不說的故事
    那一年劉曉慶35歲,姜文剛從中戲畢業,是個毛頭小夥子,但他身上的荷爾蒙氣息和男子漢氣概打動了導演謝晉和女主演劉曉慶,初出茅廬的姜文被定為芙蓉鎮的男主角。35歲的劉曉慶,依然嬌豔動人,美豔如花,但那個時候她已經有了第二次婚姻,他的第二任老公陳國軍也是一個導演。姜文和劉曉慶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產生了感情,兩個感情奔放的人愛的濃烈,愛的奔放。陳國軍為了挽回和劉曉慶的感情,還和姜文打了一架,但感情不在了,婚姻就很難維持。
  • 劉曉慶不顧家人反對,和姜文同居多年,為何被寧靜「搶走」了男人
    他自知,一個變心的女人,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就像他當初一樣,無論妻子如何阻止,也改變不了他的變心。1990年,劉曉慶還是和陳國軍離婚了,妹妹劉曉紅得知劉曉慶再次離婚,把她罵了一頓,「你說說你,這都第幾次了?你能不能愛惜點自己的名聲,你知道人家外面怎麼說你嗎?
  • 劉曉慶、寧靜都深愛著姜文,為何最後都輸給了周韻?
    有一天,拍完兩位主角在雨中「批鬥」的那場戲後,謝晉將一小壇米酒遞給了姜文,用眼神瞥了一眼走在前面的劉曉慶。拍戲以來,姜文就感到莫名的緊張,那種壓迫感來自於劉曉慶。看了看導演,又看了看劉曉慶,姜文瞬間明白了。抱著那壇酒,姜文追上了那個桀驁的背影。「曉慶姐,我們晚上痛飲一番,如何?」面對姜文的邀請,劉曉慶沒有拒絕。
  • 寧靜自曝曾和姜文相愛,當年劉曉慶、姜文、寧靜的恩怨比電影還狗血…
    後來,又是主演《紅高粱》,當時張藝謀第一次當導演,姜文和張藝謀從頭吵到尾,最後吵出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大作。自編自導自演的處女作,就是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當年兩個人一起演《芙蓉鎮》,一開始劉曉慶對還是新人的姜文都不太放心,還是導演勸說,才接納了姜文。
  • 30年前陳國軍與劉曉慶,姜文的情感
    提到姜文導演網友們都不陌生了,被人們稱為鬼才導演。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妄自評價姜文導演的電影。所以我們就來聊一聊姜文導演的風流情史。誰能想到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姜導,曾經因為勾引有夫之婦被打的痛哭流涕呢。這一切都要從一部電影說起。1986年謝晉導演拍攝電影《芙蓉鎮》,女一號找了當時家喻戶曉的女星劉曉慶,男一號找了青年演員姜文。
  • 「高傲」的姜文!棄劉曉慶負寧靜,卻被小15歲周韻「拿捏死死的」
    棄劉曉慶負寧靜,卻被小15歲周韻「拿捏死死的」說起姜文,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從演員轉型成導演,有許多經典的代表作,憑藉《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一步之遙》等片成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姜文與現在的妻子非常幸福,2005年兩人結婚,婚後誕下兩個兒子。
  • 王朔的鄰居,劉曉慶的戀人,28歲就說自己是最厲害的導演
    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更是了不得,未來的大文學家王朔,導演葉京和「華誼兄弟」王中軍、王中磊都住在那。平日裡下課沒事幹,英達就帶姜文去人民藝術劇院看他家老爺子演的《茶館》,後來發現看得次數多了,《茶館》的臺詞姜文居然能倒背如流。不僅如此,他還能惟妙惟肖的模仿演員的腔調,有一次姜文模仿自家老爺子,把英達都蒙住了。他倆都喜歡北影廠的演員安振江,英達覺得姜文這麼會模仿,就攛掇他給安振江打電話,讓他當著安振江的面模仿安振江本人。
  • 王朔的背後承載著半個娛樂圈的「風流史」
    當時的姜文還和劉曉慶在濃情蜜意中,就和對方表示想去國外學導演。劉曉慶頗為霸氣的說:「導演不是學出來的,是幹出來的,甭學直接幹!趁著年輕還能出點有新鮮感的作品,等老了這股勁兒就沒了。」姜文又說:「想拍電影但是我沒錢啊。」劉曉慶又大手一揮:「你去找合適的劇本,錢的事兒你甭操心,有我呢。」
  • 姜文:張藝謀稱比不上,拋棄劉曉慶,表示最討厭《讓子彈飛》
    在姜文自己鬱悶想要找出路的時候,好朋友英達希望姜文也能上大學,於是推薦姜文去試著報考一下中央戲劇學院。從中戲畢業之後的姜文被分配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作為一名話劇演員進行自己的演出工作。後來,姜文被導演陳家林看到,在影片《末代皇后》中飾演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
  • 姜文:張藝謀讓他三分,寧靜劉曉慶搞不定他,為何周韻讓他跪了?
    令人敬佩的是,姜文能做到不遮不掩,事後後院沒有「一點動靜」,能這樣做事的男人,背後站著的女人一定不簡單。姜文小時候特別頑皮,到上大學都沒個正形,捉弄人是他的看家本事。1980年,姜文考上中戲,班上有了他,就一個鬧騰,還常常擾民。居民將情況反映給街道,被姜文知道了,他竟然化妝成街道幹部去走訪,一本正經地要人把事實經過寫成材料籤字畫押,臨了還不忘問一聲:「相不相信組織?相信就別鬧了,我們會逐個落實這件事。」
  • 為愛人把房都賣了,姜文卻劈腿寧靜,劉曉慶的報復堪稱教科書
    連陳國軍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小子,的確有幾分小聰明。再想到老婆劉曉慶被這樣一個滑頭小子騙了去,又為她和自己覺得不值。事實上,陳國軍雖然深愛著劉曉慶,為她去死都毫無二話,但卻一直牽掛著前妻和兒女。這些年來,他一直夾在中間,受盡了煎熬。看劉曉慶心已不在,他就調轉馬頭,去挽回前妻和孩子的心。
  • 為愛把房都賣了,姜文卻移情寧靜,劉曉慶的報復堪稱「教科書」
    連陳國軍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小子,的確有幾分小聰明。再想到老婆劉曉慶被這樣一個滑頭小子騙了去,又為她和自己覺得不值。可姜文畢竟年輕,心裡一直犯怵,和劉曉慶說「要當導演,得先去美國學習10年」。劉曉慶到底比姜文大上8歲,深知「時不我待」的道理,於是勸他:導演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10年後,一切都晚了。你想幹,現在就動手。
  • 30年前陳國軍將劉曉慶姜文捉姦在床,姜文被暴打逼寫經過
    提到姜文導演網友們都不陌生了,被人們稱為鬼才導演。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妄自評價姜文導演的電影。這一切都要從一部電影說起。1986年謝晉導演拍攝電影《芙蓉鎮》,女一號找了當時家喻戶曉的女星劉曉慶,男一號找了青年演員姜文。
  • 喝醉了,我誰都不服,就服姜文
    表演系20多個學生,男生多,女生少,狼多肉少。 姜文有兩個要好的同學,一個叫劉斌,一個叫劉小寧,後來都成為了演員。他們的關係好到了同吃一個肘子,劉小寧吃皮,劉斌吃肉,姜文啃骨頭。 姜文長到二十歲 ,長得太著急,二十歲有張四十歲的臉,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馬猴」。  「馬猴」愛搞怪。
  • 導演江湖錄之野性姜文
    這個年紀做導演,多少有點嫩。起初籌備的時候還飽受質疑,一個演員不好好演戲,非要當導演?說他幹不了吧,他還偏起勁。姜文是誰,你們說你們的,我呀TM的還得是我!想要拍電影,首先得有個好劇本。自個兒憋原創劇本,太難了!那咋辦?小問題!姜文打小就混京圈,在老北京大院長大的孩子還能不認識幾個大才?
  • 30年前,陳國軍將劉曉慶捉姦在床,與第三者姜文大打出手
    提到姜文導演網友們都不陌生了,被人們稱為鬼才導演。這一切都要從一部電影說起。1986年謝晉導演拍攝電影《芙蓉鎮》,女一號找了當時家喻戶曉的女星劉曉慶,男一號找了青年演員姜文。兩人同居了幾年,姜文已經漸漸成名,於是決定自己拍攝電影。1993年姜文根據王朔的小說改編拍攝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時候姜文遇見了21歲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