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面對殘酷的割禮,非人的歧視,她該如何抉擇?

2021-01-08 百家號

女權在近幾年被炒成很熱的話題,社會各界都有許多人站出來為女性群體伸張正義,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表達對女性的尊重。早在1997年,就有一名女子用自己的故事為生活在非洲的女性同胞爭取女性權益。這個偉大的女子就是華莉絲·迪裡。人們認識她是因為她的模特事業:第一個登上時尚雜誌《VOGUE》的黑人模特;為香奈兒、露華濃等國際大牌代言;成為炙手可熱的模特明星。但她幼年坎坷的遭遇和她替女性正名的勇氣才是人們銘記她的原因。今天就讓小編帶你們走進「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的故事裡。

1.宗教是可以神聖的存在,但不能成為傷害我們的藉口。

當然,在每個信仰宗教的種族人民心中,去遵守他們過去和傳統的習俗是非常重要的。但作為一種匪夷所思的儀式,割去女孩兒的整個生殖器,通過這種粗暴無人性又殘忍的方式,目的竟然是去保障女性的「貞潔」!身為一個文明社會中的人,小編完全無法理解這種荒誕的行為。四、五歲的幼女在痛苦中經歷過流血、割肉、被縫合、包裹、高燒、命懸一線後一生將完全被鄙陋的偏見與歧視包圍。女孩在長大過程中時刻忍受著痛苦,這還是幸運的一部分女孩,更令人悲痛的是另有女孩將死於這場不必要的「劫難」。

原始宗教禁慾戒律中說「女子兩腿之前有骯髒的、致使男人墮落的東西;女子不應對性有興趣,這是恪守貞操的根本」。還好我們沒有出生在這樣的國度中,還好現在這樣對待女性的「惡行」越來越少,但華莉絲·迪裡確確實實遭受了不該承受之重,但這也成就了她的不凡。

2.美麗且堅強的沙漠之花本是母親對她的奢望,她卻做到了。

命運之手總是愛戲弄凡人。華莉絲·迪裡,四歲時被父親的朋友強姦;接著是慘絕人寰的割禮;被當做商品賣給六十多歲的老頭,用來換回幾頭駱駝......按正常的人生劇本,這樣的姑娘也許就在沙漠中變成了枯萎的花。偉大之人之所以偉大,確是有異於常人的心智。在母親的默許下,她選擇出逃,面對她的是屈服或是茫茫沙漠中的自由。這一逃就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她作為凡人不甘於命運的戲弄。她在沙漠中走到雙腳血肉模糊,中間遇到了一頭獅子,但獅子只是靜靜地看著她然後轉身離去,華莉絲認為這是神給予她旨意----堅持自己,為自己而活。她一路來到倫敦投靠親戚;親戚靠不住了就努力學習英文,憑自己打工養活自己;從結交的朋友嘴中第一次知道了在外界看來「割禮」是多麼荒謬;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攝影師特倫斯·多諾萬,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3.她不僅是自己開成了美麗的花,還讓沙漠上開出越來越多的沙漠小花。

就像露華濃專門為她設計的廣告詞一樣「來自非洲心臟的芬芳,每個女人都為之傾倒」。華莉絲·迪裡的魅力值得這樣的讚譽。1997年,在她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她接受女性雜誌《美麗佳人》記者蘿拉·齊夫的採訪。這一次她沒有像往常一樣,熟練地講出她的成名歷程、她的伯樂、她的蛻變。這一次她選擇講出她的傷疤,只是因為她不想讓更多的女孩有這道疤。

「割禮」被曝光了,人們開始關注被遺棄在世界角落裡的女性們。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1.3億女性被迫實施割禮,每天都會有數千名女孩在遭受著她5歲時的噩夢。深知割禮危害的華莉絲·迪裡決定做第一個發聲的人,對於自己的身世她毫不遮掩大膽地公開談論、反對女性生殖器割禮。聯合國任命她為「反對割禮形象大使」,回到非洲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摧毀這項惡習。就這樣,坦尚尼亞、多哥、塞內加爾、象牙海岸、甘比亞等越來越多國家廢除了割禮;越來越多的女孩不用再承擔這份倫理綁架。

1997年她擱置事業,全心全意投入反對割禮,維護女性權益運動中,成為聯合國大使;1998年,她出版自傳《沙漠之花》,用自己的疼痛維護更多女孩的幸福;2002年她成立沙漠之花基金會為使人們認識到生殖器切割對女性的危害;2009年《沙漠之花》的同名電影上映,中間有個小故事:電影中飾演她兒時的小演員若想要擔當這個角色,必須將來不會被進行割禮......她是決心與割禮鬥爭堅持到底!

4.卑微又頑強的沙漠之花帶給我們的是女性的堅韌與倔強,世界以痛吻我,我以歌報之。

小編試問:在物化女性蔑視人性的環境中有幾個人能夠做出華莉絲·迪裡這樣的抉擇?她是位於非洲心臟處千千萬萬個受害女孩中的一個,為何是她成就了這麼非凡的結局?抉擇、出逃、流浪、遠渡;環境艱苦、溫飽困惱、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陌生環境、語言不通;對於身份的非議、以身試險、一己之力對抗傳統陋習......這期間的任何一環都能致人於崩潰絕望,然而她卻一一完成。就好似命運為捉弄她考出難題,沒成想她卻如此倔強。

當她流浪在無垠沙漠中時,她只是天地之間最渺小的一粒沙,她有無數次放棄自己的機會,每個艱難的瞬間都是考驗,她告訴自己不能回頭,她說「行走在生命之路上,會遭受風雨,會享受陽光,也會深陷颶風之眼。一個人是否可以生存下去,取決於意志是否足夠堅定。」

她的身世有悲痛有壯烈,小編想說,她改變了世界,改變了無數女性的命運,她受的那些苦是值得的,她的事跡也是應當被人歌頌的。

相關焦點

  • 是超模,也是一朵反割禮,舊俗,維護女權的沙漠之花
    簡介:電影根據索馬利亞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改編,講述的是牧羊女華莉絲從小深受殘酷的割禮,目睹了種種關於歧視女性的舊俗,十二歲時,父親逼迫其嫁給六十歲的老頭,隻身一個人穿越沙漠輾轉來到了倫敦,一次偶然的機會被發掘,並成為世界名模。
  • 女性割禮之痛,生而平等之殤——《沙漠之花》影評
    《沙漠之花》是2009年由雪瑞·霍爾曼執導,豆瓣評分高達8.7分,講述了一位經歷割禮活下來的索馬利亞小姑娘成為世界名模的故事。電影《沙漠之花》是根據索馬利亞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這樣做只是要以此作為處女的證明,到了洞房之夜,丈夫用刀或者利器將它割開,然後進入新娘的身體,沒受過割禮的女子不能結婚,並因此而被逐離村子,被視為與妓女同等的人,即使《古蘭經》上沒有記載,這種風俗還是延續至今,令婦女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害終身,她說,她活了下來,而她的兩個妹妹沒有,一個是流血過多而死,另一個是懷著孩子死的。
  • 《沙漠之花》:所謂割禮
    在部分非洲國家中,就存在一個無法忽略、也不可忽略的「傳統」——「割禮」。何為「割禮」?我想大多數觀眾和我一樣,在此之前不曾知道這個世界存在著這樣一種反人性的「傳統」,這是一個比起三寸金蓮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傳統」,讓人震驚,更讓人脊背發涼。非人哉!如今看完電影的我現在腦海裡不斷重播的片段共有四個。
  • Day 32|《沙漠之花》與女性割禮
    因為五頭駱駝的彩禮,她被迫成為六旬老人的第四任妻子,那年她十三歲。成婚前夜,她在夜色中離家,赤腳在沙漠中走了兩天兩夜,女孩對命運的無聲抗爭。清真寺裡的外祖母將她送上飛機,她在駐英索馬利亞大使館的親戚家裡做女傭,後來在快餐店打工時被著名攝影師挖掘而成為模特。
  • 奈及利亞用《沙漠之花》向女性割禮開炮
    在2011年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上,奈及利亞將推出一部反映非洲婦女頑強生命力的電影——《沙漠之花》。這部電影根據黑人名模瓦裡絲?迪瑞的自傳體小說改編。瓦裡絲出生於索馬利亞,在三歲的時候經歷了女性割禮的痛苦,隨後在9歲的時候早早嫁人,可是她卻戰勝了這一切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最後成為了紐約市的一位超級名模。今年是國際婦女節第100周年紀念日。
  • 《沙漠之花》:所以割禮到底為誰而割
    但哪怕是現在,絕大多數人仍然認為這種需求是羞恥、骯髒、不應存在的。表達欲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定義這個人:她很隨便。為了不被扣上「隨便」這個罪名,盛男被安排得了卵巢癌,一切便變得合情合理了。「性」在此刻才能被堂而皇之地被人接受,探討,理解。然而這已經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了,在過去,人們談「性」色變。社會只負責教女性要潔身自好,卻一直避而不談我們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欲望。
  • 華莉絲·迪裡:割禮中怒放的沙漠之花
    在看電影《沙漠之花》前,小編對黑人女性了解甚少,偶爾也只是會在新聞報導裡看到一些有點模糊的形象。但《沙漠之花》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一位美麗而傳奇的黑人女性——華莉絲 · 迪裡。華莉絲·迪裡在索馬利亞沙漠裡出生,祖輩是放牧遊民。四歲時,她就被父親的朋友侵犯。本該為她討回公道的家人,卻認為是因為她遲遲沒有進行「割禮」才會被侵犯。於是在她五歲時被迫接受了數年前已經奪去她親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禮。
  • 華莉絲·迪裡:割禮中怒放的沙漠之花
    本該為她討回公道的家人,卻認為是因為她遲遲沒有進行「割禮」才會被侵犯。於是在她五歲時被迫接受了數年前已經奪去她親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禮。所謂割禮,就是在中東和非洲許多國家,女孩出生不久,就要用刀片割除她們的外生殖器,然後再將下體縫合,以此保證女孩的處女之身,直到新婚之夜才能由自己的丈夫用利器打開。
  • 影視| 《沙漠之花》——5歲割禮、12歲嫁人、18歲成為世界超模,誰...
    與許多非洲女性一樣,華莉絲並不清楚她的生日是哪天,只知道和母親過著遊牧生活的自己,1965年出生在索馬利亞的沙漠上。09年,一部傳記式電影在全球上映,將人們的視線瞬間聚焦到了索馬利亞這個擁有複雜文化和歷史的國度,它便是《沙漠之花》。
  • 4歲被強姦,5歲受割禮,她卻開出最美的沙漠之花
    比她的星途更耀眼的,是她傳奇的人生。她的故事在2009年被改編成電影《沙漠之花》,讓這個沙漠中走出來的女子被更多人所認識。華莉絲·迪裡,1965年出生在索馬利亞。她的名字,在當地的語言中意為「沙漠之花」。
  • 看電影《沙漠之花》說說男女性割禮
    主演華莉絲·迪裡,一位超級模特,在當地的語言中意為「沙漠之花」,黃色的沙漠之花在電影中,象一根繡花針,輕輕刺進我們的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2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華莉絲出生在索馬利亞的沙漠和母親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在三歲時,華莉絲按照索馬利亞習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禮。十二歲時父親為了得到五頭駱駝,要將華莉絲嫁給六十歲的老叟。
  • 《沙漠之花》: 真實的殘酷需要真實的對抗
    《沙漠之花》: 真實的殘酷需要真實的對抗《沙漠之花》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來自索馬利亞黑人超模華莉絲·迪裡的自傳而改編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非常真實而殘忍的為我們展現了當今社會裡仍舊被「風俗」所毒害的黑人女人真實存在的悲慘一生。
  • 4歲被性侵犯、7歲受割禮,她是從牧羊女奮鬥到世界名模的「沙漠之花」
    電影的女主角是一個勇於反抗舊習俗的世界名模,其實說她是女戰士也不為過的!因為人家開掛的人生源於自己的一路披荊斬棘……她那種非凡的勇氣,會激勵我們每一個人去面對意想不到的困境。天冷又算什麼呢?也是在這片沙漠上,每當雨季來臨,荒蕪的沙漠開出的那些黃色小花——沙漠之花。在華莉絲的家鄉,每一個名字都有意義,華莉絲的意思就是「沙漠之花」。
  •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讓世界知道並阻止女性割禮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讓世界知道並阻止女性割禮前言:前段時間俞敏洪關於女性的言論在微博上引起熱議,這讓小編想到一位關於女性人權的戰士,華莉絲·迪裡。華莉絲·迪裡1955年出生在索馬利亞的沙漠地帶。你無法想像一個12歲的弱小女孩赤腳穿越沙漠逃離自己的國家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力,她創造了奇蹟!在長途跋涉的數日裡她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同時還要躲避野獸的襲擊,她自訴差點喪生獅口。也許是她的勇氣感動上天,她活下來了,這是命運的眷顧,也是天意,任何女孩都不該再有這樣的經歷了,一位戰士誕生了!
  • 《沙漠之花》影評:眾生平等,希望不再只是說說而已
    由於我的一部關於我國性別歧視的長篇小說《生而為女》即將定稿,想在定稿之前參考別人寫的同類作品,博採眾長,我是電影愛好者,就去百度裡搜索了一下「關於性別歧視的電影」。就這樣,《沙漠之花》跳進了我的眼帘。The Desert Flower電影剛開始說的是一名非洲女孩Waris Diiriye,在倫敦顯得非常異類,與周圍格格不入。
  • 沙漠之花:三歲接受割禮,與命運抗爭的非洲超模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沙漠之花》,這部電影是根據華莉絲.迪裡所著的自傳小說《沙漠之花》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從索馬利亞沙漠逃出來的女孩歷經艱辛成為世界超模的故事。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家人,我也愛非洲。三千多年以來,我們一家真心相信沒受過割禮的女兒是不潔的,因為存在於我們雙腿中間的東西是不潔的,所以一定要割除,然後縫合,以作為處女的證明。到了洞房之夜,丈夫用刀或者利器把它割開,然後進入新娘的身體。沒受過割禮的女子不能結婚,並會因此而被驅逐村,被視為與妓女同等的人,即使《古蘭經》上沒有記載,這種風俗還是持續下去。人們接受它,不管這種割禮令婦女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害終身。
  • 電影推薦 |《沙漠之花》
    當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我們理應追求自由、平等和尊嚴———DSERT FLOWER《沙漠之花》影片《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 這並不是一部溫暖人心的勵志片,它血腥、殘酷而真實。 該片根據索馬利亞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Waris Dirie)的自傳暢銷書改編,它的問世,第一次向世人揭示,在非洲龜裂的大地上,仍有數以億萬計的女性正飽受「割禮」這一殘酷的刑罰折磨。 觀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感到震撼,但卻無法體會到這痛苦的萬分之一。而主人公華莉絲·迪裡的真實人生,比電影更高尚也更殘酷。
  • 《沙漠之花》華莉絲:少數人所遭受的,會影響所有人
    弱者信命,強者改命文/陳亞紅華莉絲·迪裡在2002年創辦沙漠之花基金會組織後,又與法國富商弗朗索瓦-亨利·皮諾(PPR的執行長)和妻子好萊塢女星薩爾瑪·海耶克一起創辦了維護女性尊嚴和權利的PPR基金會。前者用來支持索馬利亞的學校和診所,後者是一個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的組織。
  • 《沙漠之花》:一個女人的反抗之路
    ——西蒙娜·德·波伏娃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伴隨革命一般壯美的音樂,影片《沙漠之花》帶我們走進索馬利亞沙漠龜裂的大地,寸草不生的非洲大地,在黃沙漫天中,索馬利亞居民悠然生活,孩子們也似乎無憂無慮。然而當鏡頭突然轉向倫敦,裹著頭巾的女孩卻分外異常。
  • 《沙漠之花》:從牧羊女到超級名模,揭露1.3億被割禮殘害的女性
    《沙漠之花》根據索馬利亞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講述了華莉絲從索馬利亞沙漠中走出到成為世界頂級名模的故事,於2009年在英國上映,影片名沙漠之花取自華莉絲在索馬利亞語中的含義。華莉絲作為一名割禮受害者,在1997年模特生涯高光時刻接受採訪,談論了在她兒時經歷的生殖器切割,此次採訪震撼全球。她選擇放棄了模特生涯,轉而投入到反對女性割禮的工作上。她是第一位公開談論和反對女性割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