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網絡小說裡面都會出現這樣一段話,即「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我想很多朋友都對這四人比較感興趣。這四人實際上就是項羽、李元霸、李存孝和金臺。他們究竟厲害在哪裡?又有什麼功績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 王不過項
王不過項,說的就是項羽了。此話說的就是論作為一個王的名聲,沒有人能超過項羽。
項羽我們都熟悉,古代人對於項羽的評價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作為一個王者的成名之戰主要就是以下幾場了。
第一場為巨鹿之戰。在巨鹿之戰中,秦國名將章邯率領著四十萬秦軍圍攻趙國。當時諸侯人人自危,沒有人敢去救援趙國。除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不僅敢去救援趙國,而且自斷後路,使出了破釜沉舟之計,與秦軍大戰九次,連戰連捷,最終斬殺秦國大將數人。最後當項羽召見諸侯將領的時候,那些諸侯將領都跪在項羽面前不敢仰視項羽,可以說作為王來看,項羽已經獲得了無上的名聲。(這個時候還沒有封王)
在此後的彭城之戰,我認為一樣可以作為項羽的經典戰役。當時項羽的死敵劉邦帶領著五路諸侯共計五十六萬人進攻項羽。此時的項羽正在攻打齊國,可以說是腹背受敵。若是換成一個平庸的將領,這個時候也無力回天了,但是項羽卻用三萬的兵力大破劉邦,漢軍死傷十餘萬。
因此我認為憑藉以上兩個事情,論歷朝歷代各王,沒有一人能夠比得上項羽,項羽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二、 力不過霸
力不過霸,說的就是李元霸了。此事說的就是力氣最大的人,那就非李元霸莫屬了。在實際歷史上,並沒有李元霸這樣的人物,他只存在於小說和評書之中,我們來看看李元霸的力氣究竟有多大。
首先,李元霸的外表和他的力氣呈反比。在書中寫道:(李元霸)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
我們想像一下,一個長得像瘦皮猴一樣的人拿著兩把四百斤重的大鐵錘,這是什麼概念?李元霸曾經和宇文成都比賽舉金獅子,宇文成都舉了一個金獅子,李元霸舉了兩個金獅子,一個金獅子重三千斤。這種力氣,怕是號稱「力能扛鼎」的項羽也是趕不上的。
此後李元霸又外出打仗,其中最為誇張的是四明山一戰,李元霸獨身一人大戰十八路反王一百八十萬大軍,憑藉著手上的兩把鐵錘,李元霸殺得一百八十萬大軍就只剩下了六十五萬。李元霸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人形核武器」了。
因此縱觀各路小說評書,雖然多有誇張,但是像李元霸這樣力氣大、極為誇張的人確實是少見。因此我們可以說在老百姓心中,力氣最大的人就是李元霸了。
三、 將不過李
將不過李,說的就是飛虎將軍李存孝了。此話說的就是,歷朝歷代的名將之中,沒有人能超過李存孝。
李存孝在正史上已經非常出名並且非常厲害了,但是在演義小說之中,李存孝更是被誇張成了唐末五代第一神將,我們可以說李存孝在唐末五代的地位就相當於李元霸在隋末的地位。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使八百斤的禹王槊,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打不了幾合。
而在正史中的李存孝,打仗英勇無敵,可以說是百戰百勝。為將者什麼最重要?說實話我認為並不是武力最重要,例如說呂布,雖然武力是頂破天的,但是為人不夠忠心,遇到一個主子反一個主子,這樣的大將即便是再能打,要他幹什麼?李存孝之所以脫穎而出,更是因為他的忠心耿耿,甚至可以說是做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
說當時李克用要用車裂之刑殺掉李存孝,以李存孝的英勇,他完全可以逃跑,但是李存孝沒有逃跑,而是哭著跟李克用求饒,在求饒無效之後接受了車裂之刑,最終一代猛將殞身。可以說能打仗而且足夠忠心,李存孝配得上將不過李的稱號。
四、 拳不過金
拳不過金,說的就是金臺了。金臺是北宋人,號稱武功古今天下第一。是不是真有這個人,現在還很難說,金臺主要是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小說之中。
金臺有多厲害?我們說這麼幾個人大家就知道了。金臺是周侗的老師,而周侗據說又是盧俊義、林衝、史文恭、嶽飛的老師。因此金臺可以說是他們的祖師了。我們就可以想像金臺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了。
因此可以說,金臺就代表了小說之中江湖武功的最高者。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