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臘月初七,開封王家一個男孩出生。貧窮的父母給他取名「饃頭」,期盼這個孩子,能有塊饃頭吃。
他們沒有料到,這個孩子是個美食的奇才;他們更沒有料到,100年後,這個寄託著能吃上飯的乳名,會成為一座城市的美食記憶。
2015年10月6日傍晚,開封下起了雨。秋雨寒綿,實在不是個適合出門的時候。
然而在「大宋王饃頭」的店裡,三層樓的座位卻坐得滿滿當當。就在幾天前,央視《中國小館》剛播了這家店,食客中除了本地人,適逢假期,更有不少外地人循名而來。
▲「王饃頭」老店新開張
「王饃頭」家最著名的,就是開封人稱為「老三樣」的拉麵、雞蛋灌餅、韭菜盒子。
他家的「拉麵」,並不同於我們常吃的蘭州拉麵的做法,確切來說更近似於炸醬麵,不過北京是用黃醬,開封是用甜麵醬,面拉得細膩潤滑,可以拌醬、油潑、雞丁、熗鍋;
雞蛋灌餅雖是河南常見小吃,但他們家的做法與眾不同,其他地方是雞蛋灌在餅中間,他們家的能一直灌滿整張餅;
▲灌滿雞蛋煎至外焦裡嫩
韭菜盒子就是用兩張薄餅,包入時鮮韭頭為主料的素餡兒,白餅黃花,這黃花是炕制時麵皮泛起的氣泡破碎而成,入口軟筋,香嫩可口。
▲蛋花鋪滿翠綠的韭菜
難怪那許多人,會在這冷雨天,擠在老店裡吃得活色生香。
如今店裡的老闆,是年近70歲的王安長。大嗓門,率直,帶著老開封人身上的淳樸和豪爽。
王安長少時,曾被人算命:要想平安長大,得認100個乾爹,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所以小時候,縱然已經是王掌柜的少爺,他最經常做的,就是跟著叫花子們出門玩,像他們一樣吃百家飯穿百家衣。
這在別人或許難以接受,但在他父親王饃頭那裡,卻自然而然——父親王饃頭小時候生長在乞丐間,縱然是發跡了,也是生活簡樸,時常揣一個窩窩頭。
王饃頭的經歷,像極了電視劇《大染坊》的裡的陳壽亭。《大染坊》裡,年輕的小乞丐陳壽亭通過勤奮聰明得到了老闆的信任,繼而繼承了染坊,勇於創新,深明大義,把小生意做成了大生意。
王饃頭出生於1900年臘月初七,家境貧寒,小名「饃頭」。因為這兩個字後來太出名,以至於大多數人都不記得他的大名叫王國柱。
他12歲那年,在開封要飯時,被開麵館的蕭掌柜收留。
王饃頭處處留心,肯吃苦勤學習。很快,就青出於藍勝於藍,他做的拉麵光滑筋道,顏色如玉,根據顧客口感可粗可細。不久蕭家拉麵就成為大相國寺旁諸多小吃中的一絕。
蕭掌柜無兒無女,去世後,把麵館留給了王饃頭。除拉麵外,王饃頭請來了長垣廚師杜光亭,做雞蛋灌餅和韭菜盒子。這幾樣小吃,既家常又實惠,麵館名聲大震,很快發展成兩層樓的大館子。
因為一手拉麵的絕活兒,王饃頭還改良了河南名菜鯉魚焙面。
在他之前,鯉魚焙面用的是刀切面,色、香、味、形都不夠精細考究。王饃頭就琢磨著用拉麵代替刀切面,用拉麵做成的焙面比頭髮絲還細,宛如一團金絲覆蓋在魚盤上,蓬鬆酥脆,就連當時的政府大員們也頻頻光顧。
後來「鯉魚焙面」傳入了北京,北京豫菜名店「厚德福飯莊」,也經常千裡迢迢買王饃頭的焙面帶回去用。
▲而今王饃頭的兒子王長安也繼承了父親的手藝
除了手藝上的絕活兒,最為人稱道的,是王饃頭的為人。
因為麵館附近有個火神廟,經常有大量乞丐和窮人落腳,王饃頭不忍心他們挨餓受凍,等到晚上生意打了烊,就用賣拉麵的湯鍋,下一大鍋綠豆麵條分給他們吃。王饃頭的善舉在乞丐中有口皆碑。1938年日軍侵佔開封,王饃頭舉家逃亡,不少店鋪被毀,王饃頭的拉麵館卻完好無損。
王饃頭妻子去世時,十裡八鄉的人都來弔唁,還來了數百名乞丐,傾其所有,買了成丈的白色幔布。賣布的一聽說是王掌柜家的事,只收了成本價。
雖然沒讀過什麼書,王饃頭卻很有愛國心。
1940年秋,一名地下黨員不幸被捕,他一口咬定自己是個要飯的。日本人聽說王饃頭和要飯的熟,叫他來問認不認識。王饃頭情急之下,裝作認識,還上前扇了一巴掌,罵了句粗話:「你跑到這兒搗個啥蛋哩!」日本人疑心頓消,於是便把地下黨員放了。
多年以後,在「文革」中,就是多虧了這個黨員的一封信,王饃頭未受衝擊。
1982年,82歲的王饃頭離世。
這個寒冬臘月貧窮人家出生的孩子,在那個年代命如螻蟻。他父母也許未曾料到,這個寄託著一頓飽飯的乳名,會在100年後,成為一座城市的美食記憶。
事實上,這家老店從沒叫過「王饃頭」。王饃頭做學徒時,飯店叫蕭記麵館;他接手後改為兩層小樓時,把店名改為「王合盛」;公私合營後,更名為「公記飯莊」;「文革」時期又改為」東升食堂」,後來還叫過「開封拉麵館」,但在老開封人的習慣裡,總會說:「走,到王饃頭家吃飯去!」
1991年,王安長辭職,用父親的名字開起了「王饃頭飯店」,賣的還是父親在世時候的「老三樣」:拉麵、雞蛋灌餅、韭菜盒子。
▲王饃頭家的全家福掛在如今的店裡
看到這個店名,看到這個記憶中的飯店重出江湖,開封人的熱情著實讓王安長嚇了一跳:飯店門前排滿了車隊和飯盒隊,很多老年人一聽說「王饃頭」,立刻打發孩子去買一份。
美味兒的記憶真的會刻在骨子裡。誰說不是呢?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觀素文化創意工作室。
歡迎轉發朋友圈,歡迎投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微信公眾號:好食記。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留言微信後臺或發郵箱:1572889817@qq.com
或者加微信zhzdym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