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他用30年的困頓,熬出三句為人處世之道

2020-09-10 梁知夏君

提起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在如今的中國相聲界可以說是獨佔鰲頭,見慣了人情冷暖的郭德綱也曾在自己的相聲裡這樣感慨道:一路走來,各種坎坷,各種不順和阻礙,終於我也看到了花團錦簇,也看到了張燈結彩,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大概是從草根裡摸爬滾打出來的緣故,郭德綱給大家印象永遠充滿了江湖氣。

前三十年的郭德綱難為相聲主流所容,為了德雲社的生計,各種走穴演出,這也讓他吃盡了底層的苦;而等德雲社如日中天的時候,郭德綱回顧前三十年的困頓,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和艱難際遇,借著自己的相聲,熬出了三句為人處世之道。

吃虧要趁早,一帆風順不是什麼好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但這樣真的是好事嗎?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能與人言者無一二。跌跌撞撞才是人生的常態,哪有人能真的不受挫折?

挫折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遭受挫折後如何自我反思,並從挫折中學會在以後的人生中規避同樣的挫折,這才是面對挫折和教訓時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上大學的時候,隔壁宿舍有位學長殉情,他留下的遺言就一句話:「我接受不了她的離開。「學長在外人的眼中一直很樂觀,但其實因為長相不錯,家境優渥的原因,從小到大都被人捧在手中長大的他根本沒有嘗過被人拒絕的挫折。

事後,學長的父母來宿舍收拾他的遺物時,也含著淚說:「他從來沒受過挫折,更沒有吃過虧,他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一句話就道出了學長悲劇的根源,太順風順水的人生受不了打擊。習慣了呆在周圍的一切都圍繞自己轉的舒適圈,一旦有半點難順遂心願的挫折出現的時候,這樣的打擊遠比常人要沉重得多。

作家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而郭德綱卻說:吃虧要趁早。當你煉獄歸來,一身鎧甲的時候,何懼這塵世的悽風苦雨?

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就算沒錢沒勢也過得很自在,而有的人就算豐衣足食依然愁眉苦臉。後者一般都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裡,不再以自己是否快樂為標準,而不斷以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為目標。

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又不是人民幣,怎麼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呢?越是想要獲得所有人的認可,越是沒辦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人這一生短短數十春秋,要是全指望別人的臉色活著,那得多無趣啊。

古人云: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學會平常心去面對他人的指責、甚至是無中生有的刁難。不要生氣,更不要試圖辯解,因為對於這樣的人,道理是說不通的,你迫切想要解釋的樣子正好是他想要看到的。

中國臺灣作家李敖是出了名的大炮,圈內的作家們幾乎沒有人沒被他罵過,而被李敖幾次三番批評的作家余光中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回應過李敖,後來有記者問余光中為什麼不回應的時候,余光中笑著說:「他罵我,說明他離不開我;我不理他,說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只是這簡單一句話,就道出了兩人為人境界的高下。

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你的平常心才是人生長勝的秘訣所在。

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

提起郭德綱,就不得不提他曾經的愛徒曹雲金,這位已經離開德雲社的年輕人,也是郭德綱豁達半生裡唯一難以釋懷的人。

每每提起曹雲金的背叛,看似風輕雲淡的郭德綱在言語之中仍然有遮掩不住的憤懣和怒火。網上也有很多人指責郭德綱不大度,既然自己現在已經混得這麼好了,為什麼不學會原諒曹雲金的呢?
而郭德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則在嬉笑怒罵間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挺厭惡有一種人,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從古至今都沒有缺席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的聖母婊,什麼都不懂就勸人大度,而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他們往往跳得比誰都高。原諒是出於本心的判斷,同樣我們也可以出於本心選擇不原諒,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被原諒,也不是所有的錯誤必須要原諒。

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我不去報復你,我記在心裡不行嗎?如果什麼都能被原諒的話,那人這輩子活得也太沒骨氣了。

如果可以的話,就算是面對社會這個大染缸,仍然希望置身其中的我們繼續保留自己的稜角,活出獨屬於自己的精彩。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要是活得渾渾噩噩的,轉眼蹉跎到終了,回想過往一生實在窩囊。既然一生只有一次的話,不如活得瀟灑一點,有稜有角,有自己的態度。

大家覺得郭德綱的人生哲學有道理嗎?或者你們還有什麼奉為座右銘的為人處世之道要跟大家分享的呢?快在評論區一起分享吧。

相關焦點

  • 從德雲社的火,看郭德綱的為人處世之道
    今年下半年,德雲社又火了,郭德綱帶著他的眾弟子們錄製了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第一次把相聲帶到了綜藝上,效果還不錯。可見在今年的疫情下,大家非常渴望笑聲,來舒緩壓抑情緒,笑一笑,十年少。就像郭德綱說的,相聲是俗,但是通俗的俗,絕不是低俗。相聲到最後,拼的是文化,是修養,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 郭德綱的一生,可以稱得上是勵志的一生,一路坎坷走來
    書中的文字記錄了郭德綱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相聲藝術、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靜,不煽情,不誇張,不做作,不隱瞞,不迴避。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這句評價將郭德綱的江湖氣與文人氣詮釋得入木三分,而我們確實也能從書中收錄的眾多文章中看出這種氣息來。
  • 嶽雲鵬不滿出場順序,妻子鄭敏甩過去一巴掌:替郭德綱打的
    郭德綱和德雲社一路走來,風風雨雨總算有了一些成就,一代相聲大師就曾經評價他們,"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郭德綱一直將相聲看成像自己生命一般的珍貴,所以他一直能夠保持著平和的心態,看這世間的人情冷暖,世道的滄桑和一切紛爭,最終一步步的成長,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人到中年不得已,東晉名士謝安的為人處世之道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探究一下謝安的為人處世之道。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烏衣巷一詩中寫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謝安就出身於其中的謝家。謝家作為東晉的頂級豪門自然不需要為生計所累,因此謝安的生活是非常優越的。大概出身名門的孩子都有超出常人的心智吧,謝安也不例外。
  • 為人處世寶典:絜矩之道
    人生寶典:絜矩之道文/何評時代
  • 曾國藩處世之道,學會這三點,秒變高情商
    應該是他的處世之道。1學會忍耐曾國藩有三句名言「打掉了牙和血吞。」「為官以耐煩為第一要務。」「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從這三句話可以看出,曾國藩是一個擅長忍耐的人。他的為官和處世之道被後人津津樂道,其中忍之一字讓人最為欽佩。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會遇到很多煩心事,與他人發生矛盾跟口角也是十分常見的。而許多人秉持著「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讓著你。」這種極端思想,與他人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 《教父》唐·柯裡昂的為人處世
    我要多陪陪我,我喜歡有你作伴,你說不定能從你教父身上學點為人處世的代理。幫你在了不起的好萊塢混世界。一個月結束,你回好萊塢,這個一把手、炮筒子,就會把你要的角色交給你。成交嗎?」教父是很謙遜的。教父取得了這麼高的成就,當然和他的為人處世是分不開的。今天來說其中的重中之重——教父是如何幫助別人的。
  • 張雲雷:「姐夫、師父、父親」,一路走來,郭德綱值得
    說起張雲雷不得不說郭德綱他一路走來,嘗盡世間冷暖,飽受挫折,可是他骨子裡就有那種不服輸的勁頭,三次北上北京,發誓一定要混出一個模樣來,一來二去的,王惠感覺郭德綱這人很不錯,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一個人,雖然郭德綱離過婚,還有一個孩子,這也沒有阻擋王惠嫁給他。
  • 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必定順風順水
    到了四十歲,坎坷的經歷和人生經驗讓你看懂人間的世事。五十歲的時候,或許你已功成名就,或許一無所成,都需要做好「淨心」二字。怎麼靜心呢?留下你天使的一面,收起魔鬼的一面,欲望少了,快樂也就多了。「淨心」是自在歡喜的秘訣,也是南北朝時,傅昭著寫《處世懸鏡》的大智慧所在。
  • 侯耀文評價郭德綱「他一路坎坷,勢必要嫉惡如仇。」
    用郭德綱相聲裡面一個段子裡的原話說:兩個相聲演員在臺上說相聲,臺下只有一個觀眾,自己在說相聲的時候內心暗暗祈禱,希望這個觀眾不要去上廁所,因為演員不知道觀眾去上廁所的時候應該等觀眾回來再說還是不要停一直說。可見當初郭德綱及德雲社有多慘。
  • 感謝自己的勇敢,大器晚成的高偉光,一路走來坎坷不斷
    娛樂圈中那些光鮮亮麗是無數人所嚮往的,但激烈的競爭少不了,成名之路必定坎坷。提起高偉光,相信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枕上書》的東華帝君。在新人輩出的娛樂圈中,高偉光已經不算年輕了。這樣的年齡去走偶像路線的明星,幾乎不會有,但高偉光偏偏就成了一個例外。很多人都不知道高偉光在成名之前經歷了很多坎坷才有如今的成就。
  •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順風順水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順風順水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那些流傳到現在的著作,保存了老祖宗的人生感悟和處世智慧,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古語云: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
  • 品《紅樓夢》:從探春理家看她的為人處世之道
    多餘的話咱且不說,今天我們單從探春理家來看探春的為人處世之道。無處不在的考驗探春初上任,就遇到了考驗。本來王熙鳳在的時候,下人們還算老實,不偷奸耍滑,現在眼見王熙鳳病了,接手的李紈是一個不管事,也不多話的人,而探春平日裡也是溫和待人的。以為即使出個啥子紕漏,也不會追究不放。
  •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路途再坎坷也無悔
    而郭德綱對於自己這些年經歷的評價也很符合這個書名:「萬幸,我一直在做我喜歡的事情。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就像你們看到的書名一樣,過得剛好。」:「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但實際上這本書比很多所謂的「心靈雞湯」要更值得我們去深刻體會,因為如果你不夠了解郭德綱的過往經歷,那麼你就不會明白郭德綱現在輝煌的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在他的種種坎坷經歷中,或許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堅持的「信仰」。
  • 郭德綱風風雨雨一路走來,遇到過哪些貴人扶持?
    郭德綱的發家史可謂是一部血淚史,用郭德綱的話就是「有血有淚有屎」。不過好在最後郭德綱還是功成名就了,但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郭德綱一路上遇到過哪些貴人幫他「擦過血、抹過淚、擋過屎」呢?2004年,大鵬偶然間聽說在天橋有一個郭德綱,相聲說的不錯,於是周末抽空去聽了一場郭德綱的相聲。
  • 從《紅樓夢》之賈政為人處世,窺探儒家思想之精髓
    唯獨賈政,持身中正,為人謙恭厚道,深悟儒家處世為人之真諦,不妨暫且摒棄「假正經」之主觀看法,且從儒家思想精髓,探看賈政為人處世之「正經」,或可對賈政能有一個全新的認知視野。賈政作為儒家思想的繼承者,他的為人處世準則自然也是以「仁」為標準,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賈政對家中奴僕、丫環們的態度,他並不像王熙鳳、賈珍等人那般,對奴才們動輒打罵,反而對奴僕們有著可憐體恤的人文關懷,且看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中,賈政對投井自盡的金釧就表現出莫大的關心,並由此事為契機,對賈寶玉大動刑罰,且看書中記:
  • 高個男子對郭德綱說:「好自為之」,雅俗共賞的相聲,坎坷頗多
    其實說到底對於相聲而言,無非就是兩種人,一種是喜歡相聲的人,另一種是不喜歡相聲的人,對於郭德綱也是如此。說郭德綱相聲俗,但也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雅,在郭德綱的認知裡,高雅的生活不能稱之為藝術,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才是真正的藝術,因為文藝是服務於廣大人民的。
  • 提起郭德綱,孟鶴堂就感激涕流,是真感情還是討好作秀?
    」之人。不得不說孟鶴堂之所以有今天,也是他一步步走出來的,而且很多他的粉絲都是陪著他一路走來,也正是這些忠誠粉絲的一路支持孟鶴堂老實憨厚,從一開始就遵從師父的教導,所以他也一直以相聲創作為根本,一路穩紮穩打,雖然他也參與過電影綜藝之類的項目,但是只能說他聽從郭德綱的話,多方面發展,藝多不壓身。
  •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越來越福氣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越來越福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那些流傳到現在的著作,保存了老祖宗的人生感悟和處世智慧,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古語云: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