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在如今的中國相聲界可以說是獨佔鰲頭,見慣了人情冷暖的郭德綱也曾在自己的相聲裡這樣感慨道:一路走來,各種坎坷,各種不順和阻礙,終於我也看到了花團錦簇,也看到了張燈結彩,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大概是從草根裡摸爬滾打出來的緣故,郭德綱給大家印象永遠充滿了江湖氣。
前三十年的郭德綱難為相聲主流所容,為了德雲社的生計,各種走穴演出,這也讓他吃盡了底層的苦;而等德雲社如日中天的時候,郭德綱回顧前三十年的困頓,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和艱難際遇,借著自己的相聲,熬出了三句為人處世之道。
吃虧要趁早,一帆風順不是什麼好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但這樣真的是好事嗎?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能與人言者無一二。跌跌撞撞才是人生的常態,哪有人能真的不受挫折?
挫折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遭受挫折後如何自我反思,並從挫折中學會在以後的人生中規避同樣的挫折,這才是面對挫折和教訓時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上大學的時候,隔壁宿舍有位學長殉情,他留下的遺言就一句話:「我接受不了她的離開。「學長在外人的眼中一直很樂觀,但其實因為長相不錯,家境優渥的原因,從小到大都被人捧在手中長大的他根本沒有嘗過被人拒絕的挫折。
事後,學長的父母來宿舍收拾他的遺物時,也含著淚說:「他從來沒受過挫折,更沒有吃過虧,他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一句話就道出了學長悲劇的根源,太順風順水的人生受不了打擊。習慣了呆在周圍的一切都圍繞自己轉的舒適圈,一旦有半點難順遂心願的挫折出現的時候,這樣的打擊遠比常人要沉重得多。
作家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而郭德綱卻說:吃虧要趁早。當你煉獄歸來,一身鎧甲的時候,何懼這塵世的悽風苦雨?
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就算沒錢沒勢也過得很自在,而有的人就算豐衣足食依然愁眉苦臉。後者一般都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裡,不再以自己是否快樂為標準,而不斷以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為目標。
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又不是人民幣,怎麼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呢?越是想要獲得所有人的認可,越是沒辦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人這一生短短數十春秋,要是全指望別人的臉色活著,那得多無趣啊。
古人云: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學會平常心去面對他人的指責、甚至是無中生有的刁難。不要生氣,更不要試圖辯解,因為對於這樣的人,道理是說不通的,你迫切想要解釋的樣子正好是他想要看到的。
中國臺灣作家李敖是出了名的大炮,圈內的作家們幾乎沒有人沒被他罵過,而被李敖幾次三番批評的作家余光中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回應過李敖,後來有記者問余光中為什麼不回應的時候,余光中笑著說:「他罵我,說明他離不開我;我不理他,說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只是這簡單一句話,就道出了兩人為人境界的高下。
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你的平常心才是人生長勝的秘訣所在。
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
提起郭德綱,就不得不提他曾經的愛徒曹雲金,這位已經離開德雲社的年輕人,也是郭德綱豁達半生裡唯一難以釋懷的人。
每每提起曹雲金的背叛,看似風輕雲淡的郭德綱在言語之中仍然有遮掩不住的憤懣和怒火。網上也有很多人指責郭德綱不大度,既然自己現在已經混得這麼好了,為什麼不學會原諒曹雲金的呢?
而郭德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則在嬉笑怒罵間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挺厭惡有一種人,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從古至今都沒有缺席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的聖母婊,什麼都不懂就勸人大度,而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他們往往跳得比誰都高。原諒是出於本心的判斷,同樣我們也可以出於本心選擇不原諒,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被原諒,也不是所有的錯誤必須要原諒。
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我不去報復你,我記在心裡不行嗎?如果什麼都能被原諒的話,那人這輩子活得也太沒骨氣了。
如果可以的話,就算是面對社會這個大染缸,仍然希望置身其中的我們繼續保留自己的稜角,活出獨屬於自己的精彩。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要是活得渾渾噩噩的,轉眼蹉跎到終了,回想過往一生實在窩囊。既然一生只有一次的話,不如活得瀟灑一點,有稜有角,有自己的態度。
大家覺得郭德綱的人生哲學有道理嗎?或者你們還有什麼奉為座右銘的為人處世之道要跟大家分享的呢?快在評論區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