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星象從來不會垂憐弱者,它永遠都只是強者的光環。
——《大秦帝國·黑色裂變》
2020年的歲末年初,一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肆虐中華大地,傳染人數逐日遞增,流言謠言恐慌頓時如塵囂直上,不絕於耳。遂關閉家門,委身於書房,不聞窗外世事,利用這難得的清靜時光,讀讀書,寫寫讀書筆記,何其暢快哉。
關於《大秦帝國》系列歷史小說,我在早些時候就讀完了,在公眾號創立之初還專門發表了一篇心得文章。但在年前一次友人聚會的時候,一位做諮詢師的老友又鄭重地向我推薦了這本書,並向我分享了這部書所具有的企業管理研究價值。
聽完朋友分享,我懷著一份期待,我又重新翻出了這套大部頭書。誰曾想,重讀下來,從首卷《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開始,頓時有了與之前故事性的瀏覽閱讀不同的更深層次的感觸。
回首秦孝公贏渠梁即位之初,國弱民窮,六國卑秦,不與會盟,且欲分秦滅秦而後快,真可謂內外堪憂,大廈將傾。為了秦國能夠重新崛起,年輕的秦孝公以最大誠意發布求賢令書信,廣攬天下名士、六國學子,入秦主持國政。正是在此背景下,在魏國抑鬱不得志的丞相府中庶子衛鞅來到秦國,對秦國進行了三個月的實地踏勘後,三試秦孝公,以承載了法家思想的《強秦九論》深深打動了秦孝公,最終在秦國力行變法。以法治徹底取代人治,將秦國變成了所向披靡的戰爭機器,將秦人變成了「民勇耕戰」的虎狼之師,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結合自身工作和過去一年多在南開MBA所學收穫,我發現衛鞅的強秦之路就如同於當前企業的成長之路一般,《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猶如一部講述著一家企業的管理變革史。一家企業(秦國),在經歷了300多年的發展後,急需進行二次創業,建立一套更為強大的管理運營的系統(秦法),以求應對日益激烈的企業和市場競爭(在大爭之世東出函谷,與六國爭天下)。於是,對外發布招聘信息(招賢令),最終吸納到優秀人才,組建成新的管理運營團隊(商鞅與法家治國),歷經諸多內外博弈(暴民抗法、太子犯法、墨家暗殺等),多年後(二十有年),終於在市場競爭大潮中脫穎而出,成功上市(變法大成)。而其變法的成功給予我們哪些啟示呢?
首先,誠心求賢,廣納天下人才。
秦國自立國之初就被山東諸國封鎖在函谷關以西,民風不化,積貧積弱。自魏國經歷魏文侯時代李悝變法和魏武侯時代吳起變法強大起來以後,更是河西之地盡失。在此國弱民窮,內憂外患之際,秦孝公發布《招賢令》,此招賢令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之書。從古至今,華夏民族的傳統,孝道,並不是儒家一家之說,「子不言父之過」烙印極深,而秦公曆數四代先君之過,只渴望山東士子入秦,以強秦國,可謂極費心思。更有,秦公招賢卻不盲目信賢,山東士子來秦,以禮相待,但必須在秦國遊學三月以考察秦國之現狀,以策定職。其誠,感動只想攪局看秦國笑話的山東士子田常,於是,田常自盡於秦公面前,「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君之胸襟,圖霸小矣,當王天下」便是出自田常臨終之語。正是有如此胸襟,才容忍了衛鞅先以王道、仁政、無為的測試,最終確立法家治國方略。任用衛鞅主持變法以後,給予其「信君如信我,終我一生,絕不負君」的國士之待,而衛鞅亦回報「君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才有了後續的景監稱頌商君的「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所以,對企業而言,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不論是老闆還是HR,一定要有識人之慧,容人之量,用人之魄。
其次,做好充分的企業內外部情況調研。
秦孝公招納人才的方法比較特別,不像當時山東六國那樣人才到了之後就直接封官晉爵,而是讓前來面試的各國士子先到秦國民間探勘走訪三個月,然後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制定治國策略,最後根據其才華和能力所長確定職務。在此過程中,很多學子都是應付了事,而衛鞅通過對秦國三個月的走訪實踐制定出符合秦國國情的國策,最終脫穎而出。
在現實的企業變革和管理升級過程中,作為變革的推動者,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現實背景調研,必須準確找出影響企業發展的核心癥結所在,且不能僅僅通過某一兩個人的談判就作出判斷,必須經過多個維度的進行反覆認證。這樣最後給出的方案建議才能是企業真正需要的。
第三、變革方案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結合。
在變法之前,衛鞅向秦孝公先後推薦了帝道、王道、霸道,而秦孝公最終選擇了霸道,因為只有霸道才是可以速效成功的「強國之術」。因為當時的秦國真是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而且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秦孝公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行帝道和王道,所以霸道之術很符合秦國和秦孝公的需要。
就如同一個創業型企業最關鍵的任務在於怎麼活下去,而不是構建多麼完美的流程制度和企業文化,只有能夠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方案才是好方案。因此作為職業經理人,必須要非常清晰的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並圍繞戰略目標的實現制定自己的工作推進計劃和方案。
第四、方案的推動必須要老闆全力支持推動執行。
秦國在變法的過程中,為推行新法,有不少人受到嚴厲刑罰。其中不乏王公貴族,甚至是太子。新法推行過程中充滿了無法預見的困難、風險和阻力。即便如此,秦孝公絲毫沒有動搖變法強國之志,堅定不移地支持衛鞅不折不扣的推行新法。
企業在制定管理提升優化方案時,難免會對現有部分人員進行崗位調整和既得利益的重新劃分。因此,在改革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阻力,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企業的老闆堅定地擁護方案並推動執行,特別是在民營企業更甚。
第五、變革需循序漸進,一步一步進行。
衛鞅變法中,秦國頒布第一部法令後,秦孝公讓衛鞅暫停頒布第二部,讓朝野上下和百姓先逐步消化接受新法,然後再逐步推行第二部法令、第三部法令。雖然整個變法過程持續了十多年時間,但取得的成果卻是秦國新法從此根基深植朝野村落,無可動搖。
企業在管理提升方案的實際落實上也是如此。沒有哪個企業憑著一人、一句話、一個制度能改變當前的狀況,而是需要逐步推進,逐漸產生變化。可能整套管理提升方案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就能完全布達完成,但使其扎紮實實落地,就必須一步步跟進落實,所以作為企業變革主導人/部門,後續更多的時間需要的是輔導企業各個部門和員工將變革方案進行落實,從而真正讓變革的福利惠及企業、惠及個人。
一言以蔽之,《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告訴我,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企業或團隊,要想發展壯大,必定離不開三大關鍵因素:
第一:人
一個領導人的胸懷和格局決定了其所從事的事業之大小。
秦孝公贏渠梁,立志變革雪恥,強國富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公為青山,鞅為松柏,終在有生之年收復失地,東出函谷。
第二:機制
一個國家或者企業能否正常運轉,日漸昌盛,機制起了決定性作用。
商鞅的秦法,使法治取代人治,依法治國,有法可依,給國家的運行設定好了軌道,一切遵道而行。商鞅雖死,但商鞅之法得以延續下去。
機制可大可小,大到一國之憲法,小到企業之利益分配製度、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等,正是這些制度和機制,讓國家、企業有序運轉,循規蹈矩。
第三:魂
「魂「,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真實存在的,貫穿於每個人的身心。」魂「不是刻意學來的,是我們畢生所聞,所見,所學,跟環境造就的!就如我們的精氣神,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這是千百年積澱下來的,時刻流淌在老秦人血液之中的魂!為國捐軀,為義而死,死得其所,雖死猶生!這是一種氣概,是一種骨氣!豪氣沖天,與世長存!而我們企業需要長治久安,打造百年企業,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魂,這份精氣神。
「天命星象從來不會垂憐弱者,它永遠都只是強者的光環。「面對秦國的後繼之君,自己的獨子贏駟,秦孝公臨終前囑咐道。在第一部《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故事的最後,秦孝公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商君衛鞅為了維護新法根基自請囹圄,身受車裂酷刑,走上了歷史的祭壇。
江山代有才人出,歷史的車輪還在繼續,在第二部《大秦帝國之國命縱橫》中,一代雄主秦惠文王、鬼谷縱橫家蘇秦張儀、賢臣名將樗裡疾、司馬錯……將一一登上歷史舞臺。
更多讀書分享,請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