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軍區/西部軍區司令,乍一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封疆大吏的職務,但是從創建到衛國戰爭爆發,11任司令員中死了7人,13任白俄羅斯軍事委員死了6人,12任軍區參謀長中死了5人,堪稱蘇聯版的「格拉摩根伯爵」。
一、早期的蘇聯版格拉摩根伯爵
白俄羅斯軍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當時有託洛茨基領導的軍事委員會下發了第297號指令,要求以斯摩稜斯克,維捷布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維綸斯科和明斯克組成白俄羅斯軍區,將軍區司令部定在了歷史悠久的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
很多人都知道主張西部軍區也就是衛國戰爭爆發後的西方面軍的巴甫洛夫大將,那個可憐的倒黴蛋,但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白俄羅斯軍區司令(西部軍區的前身)一職是一個非常走黴運的職務,擔任這一職務的人十有八九會走黴運,直到史達林處決了巴甫洛夫以後,這個黴運才算被徹底封印起來,可以說簡直就是蘇聯版的「格拉摩根伯爵」。
這個軍區從1918年創建以來,幾乎平均每年都會被蘇軍軍事委員會改一次名字,然後平均2到3年換一個司令員,從明斯克軍區到西部戰線再到白俄羅斯軍區,白俄羅斯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西方面軍,前前後後沒完沒了折騰了好幾遍,同樣司令員也被反覆調換折騰了一遍又一遍,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從1918年到1941年,那些擔任過白俄羅斯軍區/西部軍區司令員一職的人們。
1918年年末的時候,根據託洛茨基下發的第377號指令,白俄羅斯軍區被更名為西部戰線,由白俄羅斯著名活動家兼戰士—伊萬·雅科夫列維奇·阿里內格夫負責領導。他曾經在莫斯科大學任教,一戰爆發後被徵召入伍並被授予大尉軍銜,此後伊萬在1915年參加了託洛茨基的地下學習班成為了一名蘇軍戰士。當俄國內戰爆發以後他在白羅斯領導了對抗波蘭幹涉軍的軍事行動,因此他被視為第一任白羅斯軍區的最佳人員。
(作為第一任「蘇聯版的格拉摩根伯爵」,伊萬還是很幸運的,因為其豐富的教育從業經驗,他很快被召回莫斯科從事教育,報刊,貿易,檔案管理等工作。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後伊萬再一次投筆從戎,最終在維亞濟馬戰役中犧牲。)
伊萬在19年被被調往莫斯科任職以後,在6月26日,根據第1239/235號軍事指令,西部軍區又被更名為西方面軍,由瓦西裡·維克託羅維奇·卡曼斯基科夫擔任司令。瓦西裡也是學識豐富,畢業於喀山大學,畢業後在俄軍中服役,軍銜少尉。一戰爆發後參加了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1917年晉升為團長。俄國內戰爆發後在明斯克指揮部隊對抗波蘭軍隊,因負重傷被送往後方,隨後受到捷爾任斯基的邀請加入蘇軍,19年短擔任了白俄羅斯戰線司令,隨後被調往後方,1957年去世。
到了瓦裡西時候還算好,至少這兩名司令員都不是被史達林送去吃花生米的,但是格拉摩根伯爵的厄運從第四任司令員上任後就開始纏繞這個職務不散了。
第三任司令員叫做米哈伊爾·謝爾蓋維奇·波格達諾夫,在19年中旬到20年期間擔任白俄羅斯戰線司令一職。在一戰爆發前他是一名鐵路工人,一戰爆發過米哈伊爾應徵入伍在基輔地區服役,俄國內戰爆發後他在基輔地區擔任了地方軍事組織成員,被從白俄羅斯職務上調離以後主持了烏克蘭地區的機場和軍事設施建設工作,1937年「去世」。
蘇波戰爭結束以後根據第603號指令,西部戰線再一次被改名為白俄羅斯軍區,由前沙皇俄國陸軍第30步兵師參謀長出身的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庫克臨時擔任軍區司令一職,在這一期間他的任務就是根據圖哈切夫斯基的防禦設計來指揮部隊挖掘野戰工事防禦波蘭的入侵,被調離白俄羅斯以後擔任駐日大使館人員,1932年病逝。
在亞歷山大被調離以後接替職務的是科克·伊萬諾維奇·奧古斯特,他是一名前俄軍空軍中級軍官,同樣是俄國內戰爆發以後參加了蘇軍,後來參加過蘇波戰爭,先後三次擔任白俄羅斯軍區司令,並大力支持了白俄羅斯軍區空軍的建設工作,後來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當過教員,1937年「去世」。
緊跟著接替了白俄羅斯軍區司令職務的是與伏龍芝齊名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他是蘇聯最年輕的元帥,據說他的家族是古老的莫斯科大公家族分支—英德利斯大公家族的遠房分支,到了他這一代,家族已經沒落到除了頭銜什麼都沒剩下的地步。圖哈切夫斯基曾參加過一戰,被俘後成功逃離德國人的監獄,然後輾轉瑞士,法國,英國,瑞典和芬蘭,最終回到了俄羅斯,後來參加了蘇軍戰功顯赫,是蘇軍中雖年輕的新興。
在圖哈切夫斯基的帶領下,軍區的建設工作終於步入了正規,儘管此時由於蘇聯的工業能力限制,防線依舊以野戰工事為主,但圖哈切夫斯基還制訂了一個依託野戰工事層層抵抗,並在波蘭軍隊失去後續進攻能力後展開反擊的計劃,這也就是後來第三號指令的雛形。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主持了一年軍區防禦工作以後被調離,後來在1937年「去世」。
二、中期的蘇聯版格拉摩根伯爵
在圖哈切夫斯基以後接替了職務的是蘇軍另一名老牌名將,被圖哈切夫斯基稱呼萬老頑固的葉戈羅夫元帥。
葉戈羅夫是史達林在察裡津的戰友加酒友,是蘇軍的主要建設者之一,也是史達林的忠實支持者,葉戈羅夫元帥在白俄羅斯軍區任上一坐就是4年,一直到1931年才被調離,葉戈羅夫元帥作為史達林的摯友也沒能逃脫「厄運」,在1939年初「去世」,一說是1938年「去世」。
在葉戈羅夫元帥調職以接替職務的是讓·弗朗西斯維奇·松貝格,就像多數蘇軍將領出身自俄軍一樣,他也是一名出身自前沙俄陸軍的軍官,同時還是一名學過法律的高材生,擁有豐富的知識,一戰時期他在高加索地區作戰,俄國內戰爆發時他參加了進攻東工的行動,後來一直率領部隊對抗英國,波蘭和德國的幹涉軍,蘇聯建立以後曾經赴德留學進修機械化戰爭課程,是蘇聯早期機械化兵團的主要建設者之一,也是明斯克要塞的主要建設者之一,1937年「去世」。
然後下一任白俄羅斯軍區司令是名將伊耶羅尼姆·彼得羅維奇·烏博列維奇,做過包括朱可夫在內等眾多蘇軍早期將領的老師,此人在一戰期間曾在沙俄陸軍第15重炮師服役,擁有豐富的要塞攻防戰經驗。後來在俄國內戰在紅他指揮的部隊表現出色,在蘇波戰爭中烏波列維奇指揮第14軍收復了多處被波蘭佔領的白俄羅斯地區。蘇聯建立以後烏波列維奇曾前往德國考察學習現代化作戰理論,1931年開始擔任白俄羅斯軍區司令,由於其批准了降低防禦工事施工標準隨後在36年被逮捕,後在1937年「去世」
接替烏波列維奇的是另一名蘇軍老兵別洛夫,全名伊萬·潘菲洛維奇·貝洛夫,參加俄軍前時一名碼頭工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一名士官。俄國內戰爆發以後在塔什幹地區參加了蘇軍,1918年率部攻克了白軍固守的塔什幹要塞,後來在高加索地區結識了伏龍芝。蘇聯建立以後歷任蘇軍高級軍事學院教員,莫斯科軍區司令助理,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助理,莫斯科軍區司令,白俄羅斯軍區司令一職,後來在37年和葉戈羅夫元帥一同參加審理的圖哈切夫斯基,38年被捕隨後「去世」
三、封刀巴甫洛夫
在巴甫洛夫上任之前還有一名白俄羅斯軍區司令,這人是個幸運兒,他叫做米哈伊爾·普羅科菲耶維奇·科瓦列夫,俄軍炮兵少尉出身,曾經在一戰中指揮過一個炮兵營。俄國內戰爆發後參加蘇軍並參加了對抗鄧尼金和弗蘭格爾俄軍的行動。蘇聯建立後歷任白俄羅斯第27步兵師副師長,高加索第一步兵師師長兼政委,貝加爾要塞司令兼政委,基輔軍區副司令一職。
1939年跟隨鐵木辛哥元帥進攻波蘭,之後擔任了白俄羅斯軍區司令一職,40年被緊急調往卡累利阿地區參戰,隨後前往西伯利亞與蒙古交界以及遠東地區防備日軍,因此在西伯利亞修了整整4年的防禦工事,因此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宅過了衛國戰爭。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重量級選手,聞名世界巴甫洛夫大將了,蘇聯衛國戰爭第一周中的倒黴將軍。
我們的巴甫洛夫註定命犯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一名資深士官的他參加了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本來這是一場順風仗,結果他所在的攻擊地段正好有著一支德國部隊駐守,巴甫洛夫一上來就被德國人抓緊了戰俘營。
一戰結束後的巴甫洛夫參加了蘇軍並在俄國內戰期間因為有小學文化而被反覆的塞進軍校深造,就這樣度過了俄國內戰。完成了後勤和坦克指揮深造的巴甫洛夫第一次施展拳腳是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以一名團長的身份指揮西班牙協助作戰,雖然在西班牙作戰期間屢次被德國人大敗,但巴甫洛夫還是指揮裝備T-26坦克的西班牙裝甲部隊打爆了義大利的坦克兵,並開發了一種坦克短促突擊戰術,從而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後來巴甫洛夫在諾門坎戰役中協助過朱可夫,在40年協助鐵木辛哥元帥進攻芬蘭。同時巴甫洛夫還對蘇聯坦克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T-34坦克和KV系列坦克都是基於他的西班牙作戰經驗報告而開發的,在開發過程中他還給予了大力支持。
可是巴甫洛夫作為一名「火箭」大將來說自身能力有限,根據朱可夫的評價,巴甫洛夫作為前線指揮官的資歷和能力在40年也就是師長水平,然而史達林卻將他提拔成了主張西部特別軍區的大將,還要求庫茨涅佐夫陸軍上將和基爾波諾斯陸軍上將配合巴甫洛夫隨時調整防禦部署。
巴甫洛夫果然不負朱可夫的期望,他一上任就拆掉了明斯克築壘地域,將武器裝備和一些比較容易遷移的永備工事向西部新邊境遷移,搞得明斯克築壘地域千瘡百孔。之後他還嘲諷了向他建議不要把明斯克防線搞成奶酪的軍官。為了填補防線上的缺口,官兵們只能儘可能的構築更多的野戰工事。
41年初巴甫洛夫沒有聽取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叮囑,並沒有加強布列斯特方向上的防禦,後來在戰爭爆發前他還將朱可夫叮囑的要注意哥羅德諾方向的部署和鐵木辛哥元帥要求他提高警惕的建議當做了耳旁風,認為自己這個大將不是白給的。
同時巴甫洛夫還做出了許多錯誤的部署,比如他將機械化軍以旅為單位拆分,然後均衡的部署在軍區中,他還將這種錯誤的經驗推廣到了步兵部隊中,使得邊防步兵單位平均每個師要守衛33公裡寬的正面。
果然漏洞百出的防線和過於稀疏的兵力導致德軍在幾個小時後就突破了布列斯特和哥羅德諾地區,然後長驅直入。儘管巴甫洛夫比蘇軍總參謀部行動要早的多,一早就派遣了機械化軍區攔截德軍,但是由於機械化軍兵力過於分散,切大量裝備處於維護狀態無法投入作戰,最終只得分批次投入戰鬥,結果並沒有擋住德軍的進攻,反而自己落入了重圍。
之後巴甫洛夫在22號上午執行第三號指令發動的第二次反擊也慘招失敗,西方面軍突出部地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巴甫洛夫只能命令部隊儘可能突圍,並試圖在早就被他拆的千瘡百孔的明斯克防線阻擋德軍並發動反擊。
巴甫洛夫在明斯克發動的數次反擊不但沒有擊退德軍反而嚴重削減了明斯克的守備力量,號稱決不能陷落的明斯克築壘地帶在經過了短短5天的抵抗以後就被德軍攻陷,巴甫洛夫只能踉蹌的乘坐飛機逃往莫斯科,最後被史達林親自送上了刑場。至此在處決了巴甫洛夫以後,白俄羅斯軍區/西部軍區司令的厄運徹底封印。
結語
白俄羅斯/西部軍區司令一職就好像是「格拉摩根伯爵」一般,它充滿了黴運,從18年創建到41年戰爭爆發,11任司令員中有7人踉蹌而死,13任白俄羅斯軍事委員有6人踉蹌而死,12任軍區參謀長中有5人踉蹌而死。
參考文獻:
《白俄羅斯軍區》
《蘇聯白俄羅斯軍區》
《蘇聯軍事百科全書》
《白俄羅斯武裝部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