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80後白髮書記」如今忙啥?灣碧鄉裡帶鄉親們賣芒果、養牛羊...

2020-12-26 人民日報

「灣碧鄉種了六萬多畝芒果,通過品種改良,今年產量預計不會低於3500噸,按目前中低檔價6塊一公斤來算,芒果產值將達2000多萬元,歡迎大家來金沙江邊吃芒果!」雲南楚雄大姚縣政協副主席、灣碧鄉黨委書記李忠凱喜滋滋地介紹。

這個李忠凱,就是2018年底引起廣泛關注的雲南「80後白髮書記」,如今他依舊忙碌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一線。李忠凱告訴筆者,脫貧攻堅以來,灣碧鄉1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1625戶6399人脫貧退出。他說,通過產業扶貧,灣碧鄉鞏固了核桃、花椒產業,特別是芒果產業成為群眾脫貧和致富的支柱。

六萬畝芒果香飄金沙江畔,滿山累累碩果綴滿枝頭。走進六月的大姚縣灣碧鄉,一股熱浪迎面撲來,炎熱似火的乾熱河谷氣候,光照充足、光照時間長、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芒果產量高、果型飽滿、色澤鮮豔、香味濃鬱、肉多核小甜度高,使得灣碧鄉熱農、紅貴妃、紅象牙、椰香、凱特、聖心、三月芒等芒果廣受消費者喜愛,供不應求,成為金沙金畔的特色支柱產業。

「今年增產又增價,前天賣的紅貴妃和椰香8到9元一公斤,現在果商上門收購,漲到12元一公斤,訂單下了訂金交了,銷路不愁,高興啊!」大姚縣灣碧鄉巴拉村委會車倪東邊將摘好的芒果裝箱邊高興的介紹。

「我們已種植芒果4500畝,今年產量更高,價格更好,都是由果商上門收購。巴拉村果農種植芒果以晚熟品種為主,目前賣的是紅貴妃等早熟品種,僅一周就賣了30噸,銷售額達21萬元,群眾發展芒果產業致富增收的熱情更高漲了。」巴拉村委會書記鳳雲瓊說。

管理傳統粗放是一直制約灣碧芒果發展的主要因素, 「斑斑點點、成色不好」。灣碧鄉結合技能扶貧及移民後期扶持項目,加大對芒果管理技術培訓。2015年以來共組織芒果管理技術培70餘場次、5000餘人。「遙看江有水,近看無水用」,乾旱缺水問題一直是芒果產業發展中的短板。灣碧鄉黨委政府積極規劃上報項目,實施沿江片區光伏提灌站5個,芒果高效節水灌溉項目2個,芒果種植示範基地建設項目1個,項目總投資509萬元。

不僅是芒果產業,「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岸熱果、江上旅遊,甘蔗紅糖、特色冬早」,灣碧鄉聚焦移民和貧困群眾脫貧後增收致富,靠發展高原特色立體產業,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依託大姚「核桃生物產業基地」發展平臺,推進核桃、花椒生態林建設;牧草豐茂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大黑山羊、生豬、肉牛、肉驢養殖業扶植。2019年,該鄉核桃、花椒、芒果提質增效共13857畝,牛羊成群豬滿圈,還種植了烤菸、魔芋、白芸豆。同時發展康養旅遊業,讓高原特色立體農業和鄉村旅遊業融合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

相關焦點

  • 丁真的家鄉理塘又現「80後白髮書記」,他說: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
    視頻中,他手捧青稞餅乾和青稞糌粑,一本正經地當起了「帶貨主播」。據「理塘融媒」微信公眾號統計,截至今年5月11日,文雪松進行的5場直播,共成功銷售產品3800盒。這次直播後,漢戈村的產品銷路進一步打開,理塘縣的各大商超、愛心扶貧超市都積極訂購「高高原」青稞產品,還有一大批產品通過快遞銷往全國各地。村民們紛紛為文雪松的帶貨行為點讚,大家都稱他為「抖音書記」。
  • 對話|理塘80後白髮書記文雪松:歡迎大家到漢戈村賞花海
    文雪松提供近日,四川省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駐村第一書記文雪松一張推介青稞餅乾的照片吸引了網友的目光——這位1983年出生,年僅37歲的駐村幹部竟幾乎滿頭白髮。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文雪松表示,頭髮是以前有點白,駐村工作後慢慢白了。
  • 直播間裡賣粉條,教村民做「網紅」!這個書記火了!
    如今,村民聚在一起時,大傢伙熱鬧了就會起鬨,「田書記,唱一段吧。」「中!」就這樣,愛「湊熱鬧」的小田書記跟村民們打成了一片。走在村裡,遠遠看到鄉親,田昕都會「嬸兒」「叔呀」的熱情打招呼。而村民只要兩天不見田昕,就會互相打聽,這小田書記去哪了?
  • ...興義市豬場坪鄉長灣村第一書記楊大琴帶領鄉親奔跑在幸福路上
    山巒之間,山路蜿蜒盤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豬場坪鎮長灣村被一座連著一座的山峰抱得緊緊的,驅車從市區到長灣村委會50多公裡的路程,花了近2個小時。7月30日,長灣村第一書記楊大琴從鎮裡開完會趕來,已是早上十一點。
  • 市長賣芒果,書記賣鳳梨,這場海南水果直播火了!
    短短15分鐘的直播,80000多斤鳳梨被全國吃貨們預定。第二天,這些剛採摘下來的新鮮鳳梨將運出海南,送至全國各地吃貨們的手裡。 如今已經到了海南大量水果豐收上市的時節,不過,受疫情影響,大量的水果銷路受阻,若不趕快售出,新鮮的水果便只能爛在地裡,果農們的心血只能白費了。
  • 關注「白髮第一書記」還當有「下文」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第一書記文雪松,1983年出生。近日,他滿頭白髮手捧特產的照片在網上熱傳。<br/><br/>  由「白髮第一書記」文雪松,想起「白髮幹部」李忠凱。
  • 「白髮書記」文雪松
    80後「白髮書記」文雪松徹底火了。他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勤勤懇懇幫助村民尋求致富路,一年多時間就頭髮花白。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報導,引起了廣泛關注。  「特別感謝媒體報導,產品連結一發出來,我們自己研發的黑青稞曲奇在短時間內就賣斷了貨。現在我們正在召集村民抓緊磨青稞粉,銷量上去了,更要注重品質。」
  • 「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們都叫我「小馬書記」丨凱裡市凱棠鎮凱哨村...
    鄉親們都叫我「小馬書記」,我叫馬永,是凱裡市財政局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6月,我主動請纓到凱棠鎮凱哨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一年多來,我收穫良多,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與村裡的鄉親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去年的7月6日,在摸排走訪中我了解到凱哨村水寨的1組和2組抽水泵壞了,導致該組的村民沒能喝上自來水,於是立即聯繫凱裡市賣抽水水泵的商家,用第一書記經費採購水泵,第二天就把這兩組的抽水泵更換成新的,化解了兩組村民的喝水問題。
  • 丁真家鄉理塘80後書記:別再關注我的白髮,多關注我們的村子
    新華社成都12月17日消息,「希望大家不要再關注我的白髮了,多關注下我們村子吧。」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80後」駐村第一書記文雪松對記者「無可奈何」地說。今年37歲的文雪松從去年5月開始在漢戈村駐村,一年多過去,一頭黑髮成了一頭白髮。
  • 教村民做「網紅」的「粉條書記」
    如今,村民聚在一起時,大傢伙熱鬧了就會起鬨,「田書記,唱一段吧。」「中!」就這樣,愛「湊熱鬧」的小田書記跟村民們打成了一片。走在村裡,遠遠看到鄉親,田昕都會「嬸兒」「叔呀」的熱情打招呼。而村民只要兩天不見田昕,就會互相打聽,這小田書記去哪了?
  • 部長們在忙些啥?
    又到微信君為大家匯報部領導活動的時間啦,小夥伴們跟隨微信君的腳步,看看咱們的部領導最近又忙啥呢?
  • 內鄉縣瓦亭鎮山南村第一書記徐國義:心有所圖 圖的是讓鄉親好起來
    徐書記對我們真好。」    被徐國義特殊照顧的農家,遠非侯心盈一家。80歲的村民武明理,一家七口,除了老夫妻倆和親家公三個老人,還有兒子和兒媳及一個孫子。兒子常年在外搞建築,每到農忙時節,家裡的三畝地就忙不過來。這時候,徐國義又上手了。種花生、收玉米……儼然變成了武家人。「徐書記好得很!」武明理一句話,道不盡對徐國義的感激。
  • 工地上唯一的女人,帶領鄉親們走出大山
    「開這個公司,不是說我要去找多大的項目來做,主要是讓鄉親們能更加放心地打工,不用擔心拿不到錢。」胡秀花說,很多鄉親沒讀過書,普通話說不好,又缺乏法律意識,不懂得如何在打工中維護自己的權益,有了這個「自己人」開的公司,他們感覺更有了依靠。胡秀花在家門口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雲南,曾經是我國貧困縣數量最多的省份。
  • 海南碧鄉扶貧禮粽產品亮相冬交會
    海南碧鄉旗下產業扶貧項目海南碧鄉石壁食品廠,就將碧鄉扶貧禮粽產品,帶到了今年的冬交會現場。 在海南碧鄉展臺親自品嘗後,市民李女士對碧鄉扶貧禮粽產品非常認可,並現場購買了1盒雞屎藤粽。和李女士一樣,採購商丁先生也是因為對碧鄉扶貧禮粽產品品質有信心,在現場就留下了海南碧鄉石壁食品廠負責人吳首傑的聯繫方式,並表示等展會結束後要進一步洽談合作事宜。
  • 三亞育才那受村致富帶頭人蘇江宏:養豬致富不忘帶鄉親
    養豬致富不忘鄉親鄰裡 蘇江宏是土生土長的育才生態區那受村人,2006年從海南農業學校畢業後,放棄在城市裡光明的就業前景,毅然回家鄉,到村委會任文職工作。家裡有600株芒果和十幾頭豬,他的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 37歲的第一書記滿頭白髮成了網紅!他卻說…… - 河青新聞網...
    近日一名明明是「80」後卻滿頭白髮的扶貧幹部引起網友關注他就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第一書記文雪松
  • 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
    張茜翼 攝中新網海南白沙12月23日電 題: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記者 張茜翼12月,正是海南咖啡豆採摘的季節。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社長成宗培最近忙不停。
  • 今天,雲南迪慶這支特殊隊伍登上了《人民日報》!
    自發成立志願服務隊——鄉親大小事 主動搭把手(脫貧攻堅高原行)》聚焦這支特殊的隊伍不論事情大小隻要是做好事服務隊都會主動搭把手村民們為什麼算帳的過程中,黨員幹部們發現一些非貧困戶認為「政府偏向貧困戶,福利跟自家沒關係」。實際上,水、電、路、太陽能路燈、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大家都能享受到的公共資源和設施;不僅如此,扶貧產業發展起來了,大家也都跟著受益,如今全鄉新型農民合作社總數已超過10個,涵蓋多種畜牧養殖和藥材種植,村民增產又增收。這些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要算得明明白白,老百姓才會買帳。
  • 觀觀快評丨「白髮書記」的顏值在實幹擔當
    近日,一位明明是「80」後卻滿頭白髮的扶貧幹部,引起網友關注。他就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第一書記文雪松。對自己的意外走紅,文雪松卻說:別關注我,多關注我們村。這些天來,文雪松滿頭白髮手捧特產的照片在網上熱傳,網友們對他的一頭白髮感到吃驚,更對高原扶貧幹部的辛苦表示心疼。的確,透過這張「年齡與面相不符」的照片,恐怕任何一個人都會不由得心生敬佩和感嘆:咱們的扶貧幹部真心不容易!文雪松去年5月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然而就是這短短的一年多,他原先的一頭黑髮就成了雪白色,生動詮釋了扶貧工作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