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1.代玉建
男,38歲,中共黨員,蘭考縣儀封鎮代莊村黨支部書記。
代玉建自2014年任蘭考縣儀封鄉代莊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先後自費投入230多萬元、協調投入800多萬元改善村內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創新開展黨員「一拖四」工作模式,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創辦「怡心合作社」,帶動180戶群眾發展大棚葡萄、綠化苗圃、果園、雲臺冰菊、魚藕混養、肉雞養殖、林下養鵝等高效農業,同時,大力發展大棚採摘、休閒垂釣、農家樂等鄉村旅遊項目。2016年年底,代莊村成功摘掉了「貧困村」帽子,2019年底,33戶114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46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4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0元增長到30萬元,連續6年「零上訪」。
代玉建2017年獲司法部「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稱號,2016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入選「河南十大三農新聞人物」;2017獲「河南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被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等6部門授予「河南最美村官」稱號;2020年被省委宣傳部、團省委評為「新時代河南向上向善好青年」。
2. 代紅豔
女,46歲,中共黨員,西平縣海藍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代紅豔於2015年創辦西平縣海藍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成集蛋雞飼養銷售、蔬菜種植銷售、有機肥生產、大田託管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構建了「種植、養殖基地——秸稈、畜禽糞便——有機肥生產——種植基地」的循環模式。在經營企業的同時,她心繫家鄉,通過就業帶動、產業帶動等方式幫助五溝營鎮、嫘祖鎮、師靈鎮、人和鄉等鄉鎮脫貧致富。流轉土地幫扶帶動21戶貧困戶44人;吸納貧困戶就業幫扶帶動11戶貧困戶35人;金融扶貧幫扶帶動390戶貧困戶783人;到戶增收幫扶帶動708戶貧困戶1630人;大田託管幫扶帶動244戶貧困戶441人。
她多年來的慈善之舉和光彩事跡,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代紅豔曾榮獲農業農村部「第二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總決賽成長組優秀獎、被授予「2020年度河南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2019西平縣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6年當選為駐馬店市人大代表。
3.馮亞珂
男,33歲,中共黨員,嵩縣黃莊鄉三合村黨支部副書記。
2015年10月,馮亞珂離開城市,回到老家嵩縣創業,他所創辦的三合伏牛山寫生基地解決了三合村65戶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並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發展。三合村「瓶頸」變「槓桿」,發展成集寫生、休閒、度假、親子、漂流、拓展訓練、養生等旅遊項目於一體的豫西最大的旅遊寫生基地,打造成中原最佳鄉愁文化體驗地、3A級景區「手繪小鎮」,實現了華麗蝶變。目前,馮亞珂牽頭與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洛陽師範學院、許昌職業技術學院等13所院校及31個美術培訓機構達成合作意向,三合村年接待高校師生15000人次,農家賓館和精品民宿穩定客源已突破7000人,年均每戶增收8400餘元,帶動貧困戶150餘戶,輻射周邊收益預計達到1000萬元。一支小畫筆畫出的「窮山富路」,讓當地從「窮山溝」變成了「金銀川」,讓群眾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文旅飯」。
馮亞珂2019年被共青團中央和農業農村部共同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2018年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授予「河南青年五四獎章」,榮獲「河南省脫貧攻堅獎」。
4.孫繼周
男,54歲,中共黨員,河南省盛田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繼周同志帶領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他樹立「原質、原味、原生態」品牌戰略計劃,將「盛田農業」打造成河南省著名商標,研發新產品54種,其中27種產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盛田農業」原漿酸辣粉,被央視科教頻道《味道》欄目和河南電視臺《香香美食》欄目專題報導。
孫繼周同志注重發展綠色都市生態農業,助力鄉村生態振興;推廣有機綠色防控技術,建成基地「楸苑」(紅薯公園)和「桂園」(水果園);開展觀光農業,創辦「中國禹粉文化博物館」,展示「禹州粉條」傳統加工「十八道」工藝,展示全自動智能化鮮粉生產線。
孫繼周同志是「許昌市第十三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7年12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共同授予「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6年、2017年先後被評為「許昌市現代農業領軍人才」、「許昌市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許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禹州粉條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5. 寧海峽
女,39歲,三門峽振農果業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
寧海峽是一個走出農村又回到農村的創業女青年,也是一個通過發展梨果種植帶動了近萬名農民增收脫貧的無悔農業人。2003年,寧海峽開始種植梨樹,2006年成立陝縣秋黃梨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又成立了陝縣振農果業專業合作社,開始了「公司——基地——農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年收入百萬元。2013年,寧海峽的合作社帶動附近鄉鎮的部分果農種植梨樹2000畝。2016年,她充分發揮梨果種植管理和技術優勢,帶動陝州區菜園鄉、張灣鄉等鄉鎮發展紅啤梨種植6000餘畝,帶動盧氏縣的範裡、朱陽關、杜關、沙河等鄉鎮發展玉露香梨10000畝。
寧海峽紮根梨果種植產業近二十年,2009年被省委宣傳部等7部門授予「河南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稱號、2013年6月被省科協評為河南省「三創一帶」科普工作先進個人;2014年10月被河南省委組織部等10部門表彰為「第二屆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
6.劉衛紅
男,48歲,中共黨員,西華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自2017年5月任職西華縣扶貧辦主任以來,劉衛紅同志始終以最高、最嚴標準要求自己,不斷的提升自己、錘鍊自己,努力做到「身在卒位,胸為帥謀」。他以勇於擔當、捨我其誰的堅定信念,站位全局、善謀能斷的工作能力,精研業務、融會貫通的業務水平,充分發揮了參謀、助手、指導、溝通的作用,西華縣戴了7年的貧困縣帽子終于于2019年5月順利摘掉。同時西華縣在省級評估驗收中,實現了零錯退、零漏評,群眾認可度達99.14%,以位居全省前十、全市第一的可喜成績實現了高質量脫貧退出。
劉衛紅同志先後榮獲「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周口市勞動模範」、「周口市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工作者」、「周口市信訪工作先進工作者」、「周口市食品安全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7.李芳
女,42歲,民進黨員,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7年,李芳放棄出國留學以及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老家溫縣創辦了鑫合公司,經過多年紮根農村的艱苦奮鬥,使公司發展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農業產業化集群企業、省首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造就業崗位5000餘個。
李芳在帶領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向河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捐款100萬元,出資2000萬元為女性創業者提供兩年期無息擔保貸款。近年來累計捐款捐物近千萬用於幫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和貧困大學生。
2018年,李芳被中國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2019年,被河南省婦女聯合會聘請為「河南省女性創業就業導師」,被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評為「河南省優秀農民田間學校校長」;2020年被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評為「焦作市三農工作先進代表」。
8.李傑
男,45歲,民建會員,滎陽市新田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李傑大學畢業之後在食品企業工作12年,2011年返鄉創業,聯合6家農戶成立了合作社,利用工業化的理念搞糧食生產,探索出一套適合大田種植的優質強筋小麥和優質玉米的高產創建模式。在滎陽市50個行政村中建立了「農業生產要素車間」,為農民直接提供「農資、農技、農機、烘乾、收儲」等全程社會化服務。目前,合作社成員有203戶,輻射帶動了周邊7個鄉鎮60個行政村12000戶農民,統一種植新麥26強筋小麥和豫單9953機收玉米40000畝。合作社2016年陸續輻射到鄢陵、蘭考等6個縣,採取「全程土地託管」的模式,帶動農戶14000戶,僅在蘭考縣紅廟鎮就帶動貧困戶1600戶。
2019年,李傑作為六個故事分享人之一,參加了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河南省委共同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向近300個國外黨政要人講述了「做土地保姆,當新時代農民」的故事,成為2019年農業農村部第一批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之一。李傑曾榮獲「2016年農業部全國創業創新百名典型人物」、2015年「河南省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9.喬宗旺
男,65歲,中共黨員,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黨總支書記。
喬宗旺於2007年進入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委工作,現任泰山村黨總支書記。在喬宗旺同志的帶領下,泰山村全村百姓由貧窮走向了富裕,以「村在林中現、房在林中建、水在村中流、人在綠中行」的嶄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泰山村現今擁有5家集體企業,年產值近2億元。2019年,泰山村全體村民平均年收入已由十餘年前的不足3000元達到了3萬餘元,全村實現基本生活供給制,水電氣費、米麵油鹽醬醋、養老及醫療保險等生活消費全部由村集體供給。泰山村集體也先後斬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國家級魅力鄉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河南最美鄉村」等30多項榮譽。
喬宗旺是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鄭州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勞動模範」稱號、2014年被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等部6部門授予「河南最美村官」稱號,入選2015年「河南好人榜」。
10.師鵬飛
男,28歲,群眾,開封耕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師鵬飛2014年自英國留學歸來,先後流轉土地2000畝,成立開封市耕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食用菌產業園、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園和四個產品認證基地。2017年建立的耕耘食用菌產業園輻射帶動大馬、朱曲、張市等6個鄉鎮39個食用菌扶貧基地,構建食用菌產業發展聯盟,著力打造食用菌產供銷全產業鏈。其中尉氏縣崗李鄉複製推廣建設食用菌扶貧基地14個,標準化食用菌大棚290多座,預計2020年入棚菌棒300多萬棒,年利潤可達1500多萬元。師鵬飛通過「黨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全產業鏈「強社帶弱社」等模式,採取土地入股、資金入股、菌棒託管、溢價收購、承包大棚等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全環節參與、多渠道增收,目前帶貧2043戶,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元。
師鵬飛曾被共青團中央授予「2015年度科普工作農業研究推廣基地先進工作集體」、榮獲「2020年度開封市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度尉氏縣十大優秀青年」等榮譽。
11.陳世法
男,52歲,河南省聯興油茶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光山縣油茶產業聯盟主席。
2009年3月,陳世法創辦河南省聯興油茶產業開發有限公司,11年來累計投資過億元,把聯興公司發展成為一家省級綜合性農林重點龍頭企業,3萬畝規模化產業基地涉及8個鄉鎮15個行政村,常年帶動3000餘農民就近就業,精準幫扶390戶貧困戶依託產業增收脫貧,帶動光山縣油茶種植面積迅速擴展到25.5萬畝,有效改善鄉村面貌,把閒置撂荒山地變成了老百姓宜居宜業的生態福地。新冠疫情期間,陳世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累計捐款及物資價值14.6萬元,並嚴格按照防控要求,制定計劃,嚴密部署各項工作,在保證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搶抓春耕、有序復工復產。
做紮根產業,樹百年品牌。把錢存在山上,把油搬到山上,與家鄉父老一起致富奔小康,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這是其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夢想。
陳世法2011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園林局等單位授予「全國綠化勞動模範」稱號;2016年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蒞臨河南省聯興油茶產業開發公司油茶園調研老區產業發展情況,對油茶產業脫貧致富效應給與充分肯定。
12.時興榮
男,52歲,中共黨員,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時莊村黨支部書記。
自1993年8月任周口市淮陽區時莊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時興榮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招商引資、結構調整、產業帶動、精準幫扶。他經常奔波在外,沒有經費就自己掏腰包,不等不靠帶領群眾尋找脫貧出路,創新土地利用新模式實現共同致富,堅定信念以黨建引領走好致富路。通過幾年的努力,累計帶動貧困戶就業48人;建集貿市場,入駐商戶62戶,帶動就業180餘人;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村工農業總產值5000多萬元,集體經濟收入40多萬元,年人均純收入一萬多元。創辦村級黨校,開展「人人都要有信仰,跟著中國共產黨」紅色教育,增強農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被村民稱為「操心支書」。 時莊村先後被評為黨建示範村、文明村、幸福村,省、市、縣新聞媒體給予多次報導。
2019年,時興榮被評為「河南省優秀人大代表」,2020年被授予「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疫情防控先進個人」以及「周口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13.鬱林英
女,53歲,中共黨員,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作為一個省級貧困村的黨支部書記,鬱林英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太行山村的脫貧致富之路。她抓黨建聚民心,三年多的時間,使一個曾經貧困閉塞的小山村發生了華麗蝶變,廟荒村於2018年底順利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脫貧後,鬱林英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在全村藉助電商平臺大力發展農林產業,並依託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旅遊,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廟荒村發展生態旅遊的扶貧案例成功入選全國100個貧困村特色扶貧案例。
鬱林英2020年評選為全國抗疫「三八」紅旗手、安陽市「五一勞動模範」,2017年、2018年分別被安陽市委授予「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紅旗黨支部書記」、「最美村官」榮譽稱號。
14.郭大宏
男,52歲,民革會員,河南愛思嘉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大宏同志於2017年成立愛思嘉農旅公司,在開封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帶領團隊推進開封鄉村振興「1+6」示範帶建設,探索鄉村振興的「開封模式」。
在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郭大宏的企業優先進行基礎配套升級和人居環境改造,取得政府和當地村民的信任和支持。邀請專業團隊參與規劃建設,建立「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打造以現代農業生產、農業觀光旅遊、研學基地為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樣版,助力脫貧攻堅。
郭大宏同志先後榮獲「河南省希望工程貢獻獎」、「開封市五一勞動獎章」、「開封市優秀民營企業家」等稱號。在他的帶動下,愛思嘉農旅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產業帶動脫貧模式,先後獲得區級「脫貧攻堅優秀帶貧企業」和市級「社會脫貧工作突出貢獻企業」,並被評定為開封市「市級帶貧企業」。
15.趙化錄
男,57歲,中共黨員,輝縣市冀屯鎮黨委書記、二級調研員。
趙化錄始終秉承「把職務當官位,越當越累;把職務當平臺,越幹越有勁」的信念,堅守基層22年,紮根在帶民富、解民憂、幫民困的第一線,創造性提出「民情日記、代理代辦、扶貧幫帶」三項制度,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
他挺身於讓組織充滿活力、讓黨員充滿激情的最前沿,打造了一支100%優秀的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他在黨員積分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實行「紅分」管理制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他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幹部,逢旗必奪、逢冠必爭,苦幹實幹加巧幹,把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變成了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河南省百強鄉鎮、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趙化錄2019年9月被中央文明辦授予「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稱號,12月被河南省委宣傳部授予「出彩河南人」楷模稱號;2020年4月被河南省總工會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2016年10月被新鄉市委、市政府榮記三等功;2017年6月被中共新鄉市委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18年6月被中共新鄉市委授予「吳金印式好幹部」稱號;
16.郭亞培
男,37歲,群眾,平頂山市綠禾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郭亞培2003年返鄉創業,2007年他開始土壤改良實驗,種植特色農作物,並提出「功能元素農業」的概念。郭亞培先後為貧困戶免費提供種子4000餘斤、捐款20000餘元、提供技術培訓18場次,提供就業崗位27個。
郭亞培依託自身優勢,採取「基地+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模式,與分包村及周邊村242戶貧困戶籤訂種植協議,公司免費提供富硒黑小麥、大豆、花生種子,並教給他們土壤改良技術,提高他們單位面積上的產量及價值,承諾提供產後包銷服務,為農戶及貧困戶解決後顧之憂。目前,在郭亞培的帶動下,已有76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郭亞培2014年被原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種糧大戶」;2019年6月28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共河南省委共同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專題宣介會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就是郭亞培的故事。2020年5月,被評為「出彩河南人」2019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17.趙俊偉
男,44歲,中共黨員,範縣張莊鄉前房村駐村第一書記。
趙俊偉是濮陽市接待辦公室接待一科科長,2014年初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趙俊偉心系灘區,牢記使命,帶領村民發展村集體經濟,先後啟動了流水養魚、肉鵝養殖、秋月梨種植、魚菜共養等帶貧項目,增加了村民收入,實現了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
今年,中央電視臺《走村直播看脫貧》和《直播黃河》欄目先後兩次進村直播,對前房村黃河鯉魚和循環經濟做了深度報導,引起了強烈反響。
六年多來,趙俊偉忠誠擔當,默默奉獻,為決勝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了駐村第一書記應有的力量,用無悔的青春見證著我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初心使命。
趙俊偉2018年被評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濮陽市2018年度脫貧攻堅奮進獎」、 2019年被濮陽市委市政府評為「2019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5-2017連續三年被評為「市級優秀第一書記」。
18. 徐光
男,67歲,中共黨員,鶴壁市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黨支部書記。
徐光同志從北京軍區裝甲兵坦克第七師轉業後到原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2013年3月退休,回到家鄉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任黨支部書記。
徐光同志回村任職以來,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帶領全村幹部群眾理思路、聚人心、強組織、謀發展,通過組建「七老團隊」凝聚全村發展正能量,通過打造「三個隊伍」構建脫貧攻堅的中流砥柱。他始終把發展旅遊產業作為中心工作,開發了3條旅遊線路,整修了一條旅遊線路。他用火一般的激情投入家鄉發展,通過黨員「酵母」的力量,讓一個地處太行深山、荒涼落後、名不見經傳的深度貧困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9年12月16日,徐光同志被推薦為河南先進個人代表,參加了全國離退休幹部「雙先」表彰大會,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2019年7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稱號;2020年10月榮獲「河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2018年榮獲「出彩河南人」 2018年度好人榜敬業奉獻獎。
19.聶建民
男,40歲,群眾,許昌市鄢陵縣大馬鎮任營社區居民。
聶建民家中共6口人,有父母,妻子和一兒一女。2016年,他的父親腦出血留下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聶建民要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打工,母親患有輕微精神病,又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生活十分困難,按照精準扶貧識別工作程序,聶建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9年,聶建民按照金融扶貧政策成功貸款,搞起了紅葉石楠、金葉女貞、金森女貞等營養缽花卉苗木種植。當年,30萬棵紅葉石楠、金森女貞銷售到鄭州、洛陽、菏澤、邯鄲等地,讓聶建民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成為了村裡的種植大戶。今年,他又擴展了20多畝,苗木高達80萬棵,收入更是達到了20餘萬元。
聶建民完成了貧困戶到種植大戶的逆襲,2018年、2019年他連續兩年被鄢陵縣委、縣政府評為「最美貧困戶」。
20. 楚維向
男,36歲,中共黨員,河南天明鴿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陵縣天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楚維向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高級農藝師,2009年返鄉創辦了河南天明鴿業有限公司,目前存欄種鴿3萬對,年產值620萬元。楚維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養殖戶2000餘家,年創社會效益3300萬元。楚維向積極投身在脫貧攻堅戰中,他以肉鴿養殖為產業基礎,幫扶貧困戶357戶、1142人脫貧致富。種植基地安置就業人員300多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他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訓,先後舉辦技能培訓40餘次,受益農民學員近千人。中央電視臺《田間示範秀》、《鄉村振興面對面》欄目對他的事跡多次採訪報導。
楚維向2019年被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19年被商務部授予「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2014年被河南省委組織部授予「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2016年被商丘市委宣傳部授予「商丘優秀青年創業者」,2017年被商丘市委宣傳部授予「商丘十大三農新聞人物」,2019年被商丘市總工會授予「商丘市五一勞動獎章」。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