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商熱評:全家392億「賣身」顯危機;海底撈邊虧損邊開300店;上海1800萬補貼讓影院起死回生?

2021-02-28 社區商業網

進入7月,諸多行業都在發生變化:便利店恐將陷入「危局」、餐飲業迎來跨界新玩家、影院復甦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有消息顯示,日本全家便利店將以約326億元至392億元的金額被收購,收購方為日本大型綜合貿易商伊藤忠商事。

如果該項收購達成,日本全家便利店將由伊藤忠商事100%控股,並成為其旗下的子公司。

然而,這一「劇變」卻和中國的全家便利店關係不大,據了解,中國大陸全家便利店的運營方並不是日本全家,而是臺灣的食品生產商頂新集團。

但由此反觀中國內地的便利店市場,就會發現,中國的便利店行業並非風平浪靜,也有可能出現類似性質的行業變局。

全家、羅森、7-Eleven三大巨頭目前正加速擴張,稱霸珠三角的7-Eleven正向成都、西北、京津冀地區布局,而羅森則也在不斷拓展京津冀等華北地區市場。

同時,它們還將面臨天福、美宜佳等本土便利店的競爭,而在進駐彼此「地盤」的過程中,便利店品牌之間同質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如不能找到突破口,便利店行業很有可能淪為新一個靠「燒錢」分勝負的資本遊戲。

在這一過程中,同樣在瘋狂擴張的便利蜂有著數位化門店體系加持,而蘇寧小店則聚焦社區消費、實行多業態經營,未來,此類具備差異化特點的便利店品牌會具備更大的優勢。

海底撈首次虧損,還要開300家店!

小餐企忙著復甦、巨頭們趁機跑馬圈地

本周,海底撈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該時間段內,海底撈的收入和2019年同比下降了20%。

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的淨利潤達到了9.11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其淨利潤將錄得淨虧損,這也是海底撈自2018年上市以來首度出現虧損。

海底撈的業績下滑無疑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其虧損並不一定意味著海底撈的經營出現了什麼根本性問題。

疫情期間,海底撈獲得的「救濟」不可謂不小:中信銀行、百信銀行曾聯合向其發放了21億元授信,這是眾多受困餐企想都不敢想的。

因此,海底撈可以一邊虧損、一邊繼續大舉開店,據悉,海底撈今年待開業的新門店已經超過了300家,其整體門店規模很有可能將在今年突破1000家。

與此同時,海底撈還在近期推出了「十八汆」和「撈派有面兒」兩家新品牌,進軍快餐賽道。

可以說,復甦中的餐飲業正在發生著劇烈的馬太效應,一邊是小型餐企們艱難求生,一邊是海底撈、西貝等頭部品牌加速擴張、搶佔市場份額。

上海發1800萬紓困補貼

影院仍在「續命」中期待「復活」

日前,經相關部門審定,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將發放總規模1800萬元的補貼,為受疫情影響的上海市影院紓困。

該補貼通過衡量影院規模、銀幕數量以及去年票房等指標,將面向345家影院進行發放,每家影院可獲得的補貼額度為5萬元左右。

全國影院自1月24日起開始停擺,至今已接近半年時間,雖然有政策允許開業,但其具體復工日期仍無法確定。

根據國家電影局測算,我國電影行業全年票房損失將達300億元。同時,大量中小型影院也面臨著倒閉的危機。

有紓困補貼總比沒有要好,但和影院的困境相比,每家5萬元的補貼確實只能稱得上是「杯水車薪」。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或許也釋放了某種有利於影院復甦的信號: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放補貼的行為,或許能引導其他省市的機構、組織甚至民間力量對影院提供支持。

即便如此,紓困補貼對於電影行業來說終歸只能是「續命」、幫助為其日後的經營做好準備,真正能讓影院們「復活」的,仍只有全面復工、同時恢復消費者的觀影信心,此外別無他法。

雙匯開餐廳,布局長三角、珠三角

餐飲業或將進入全產業鏈運營時代

4月,雙匯集團投資1億元成立雙匯餐飲這一全資子公司,而近日,雙匯餐飲宣布將與在香港有著13年餐飲行業經驗、30多家餐廳的「嘗高美」展開合作,開設品牌餐廳。

據悉,雙方的合資公司總部位於上海、總投資5000萬元,雙方合開的餐廳將首先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布局,未來還將在全國範圍內擴張。

作為一家食品加工企業,雙匯有著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配送體系,這無疑會為其餐廳拓展帶來很大優勢,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很多大型餐企也在建設自己的供應鏈和中央廚房。

在這樣的局面下,雙匯能否真正分得餐飲市場的「一杯羹」呢?

雙匯跨界開餐廳,其目的可能恰恰相反:不是通過供應鏈來加持餐廳業態,而是通過經營餐廳進一步對供應鏈進行完善。

在此基礎上,雙匯很有可能會將供應鏈、餐廳兩種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套打通餐飲行業上、中、下遊的運營體系,並以此向其他餐飲品牌提供服務。

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隨著大、小品牌不斷橫向爭奪市場份額,餐飲業未來的競爭點或將出現在縱深維度,也即餐飲全產業鏈的運營能力上。

今年是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25周年,本周三,蘇寧家樂福CEO田睿通過內部郵件表示,家樂福將繼續在全國大力開店、開倉,尤其是推動小倉建設,從而提升到家服務時效。

開店方面,家樂福將繼續加速布局現有215家門店尚未覆蓋的區域,而對於到家服務時效,家樂福則表示「補貼沒有上限、也沒有截至時間」。

隨著去年接入蘇寧「1小時場景生活圈」,加之今年疫情影響,家樂福的到家服務也進行了多次升級,目前已實現3公裡1小時達、10公裡半日達、最高1日3送。

而家樂福繼續加快全國門店網絡的擴張,勢必將和蘇寧小店等業態進一步融合,利用其供應鏈優勢助力蘇寧小店達成1萬家店的目標,同時,蘇寧小店則將為家樂福進行引流。

在今年的618期間,家樂福已經實現3公裡內最快25分鐘送達,這意味著「30分鐘到家」已經不再足以成為衡量即時零售的指標。

家樂福再次提升到家服務時效,或許將會把即時零售帶到一個新的行業標準之上,並引發其他品牌到家服務的更新迭代、彼此趕超,即時零售的到家時效很可能即將抵達「極限」。

本文為社區商業網原創,數據來自網絡

轉載、投稿、合作請聯繫我們:

web@zgsqsyw.com

相關焦點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吳凌華任世茂總裁、上海發放1800萬元影院補貼
    引言:多家企業加碼免稅經濟,王府井投資5億元設立免稅品經營公司,百聯正在申請免稅牌照,京東國際或將在海南開設線下免稅店,招商蛇口稱公司已初步進入免稅消費領域......房企再現人事變動,萬達地產總裁呂正韜提出辭職,世茂聘任吳凌華擔任總裁,吳鏑最新任職珠江投資集團副總裁;上海發放1800萬元影院停業補貼,深圳發布20條促消費措施。
  • 上海發放影院停業補貼,共1800萬元,345家影院受益
    為支持本市電影院切實緩解經營困難,上海市電影局對外發布了《關於申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市影院停業補貼的通知》,對因疫情停業的影院,綜合考慮影院規模、銀幕數、2019年票房情況,予以適當補貼,支持影院疫後建設,幫助影院做好復工復產。在收齊申請資料一個月後,上海市電影局於今天發布公示。此次停業補貼從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了近1800萬元,共對全市345家影院予以支持,平均每家影院5萬元。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開業、海底撈、九毛九虧損
    引言:有人賺錢有人「哭」,LV上海恒隆店8月銷售約1.5億元,創中國單店月銷售最高記錄,品牌連鎖企業上半年業績大跌,餐飲企業全面虧損,百貨業績暴跌,唯獨超市逆勢增長。項目開業率達90%,開業首日客流超30萬,銷售額2500萬+!   除了擁有巨大的商業體量,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更是「首店收割機」,共引進超過400餘家品牌,上海首店及品牌全新概念店佔比超過40%,區域首店佔比超85%。開心麻花、彈力猩球、WOOPANE bakery、漁夫人均為上海首店,CGV影院、全明星滑冰俱樂部、西西弗書店、威爾仕健身、上房火鍋、蔚來汽車將打造品牌全新概念。
  • 上海發放1800萬元影院停業補貼 345家影院獲益
    來源: 鳳凰網奇點商業據新民晚報,經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上海市管理委員會審定,今天上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市影院停業補貼項目正式公示。此次上海市電影局從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了近1800萬元,共對全市345家影院予以支持,平均每家影院約5萬元。截至目前,全市影院還處在停業狀態。
  • 連日虧損,仍捐贈500萬元款物及自煮火鍋,海底撈好樣的!
    「剛才做夢把娃丟在家裡,倆人去吃海底撈,饞死我了。」疫情的持續使大伙兒對海底撈的思念之情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不過,在最艱難的時期,海底撈正經歷著每日8000萬元虧損與員工防疫的緊張。有媒體估算,停業期間海底撈每天虧損8000萬元,二周內損失超過11億元。此前中信建投按照關店15天和30天分別測算,並對海底撈全年開店數進行預測,估計此次疫情將導致海底撈2020年營收損失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5.8億元。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現金撐不過三個月」的呼聲在業內引發強烈共鳴,相較於此,海底撈的現金流相對充裕。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影院上座率上調至50% 蔦屋書店將開上海首店
    引言:影院、劇院等演出場所再迎好消息,上座率由30%上調至50%,影院行業復甦有望加速;一員工確診,盒馬深圳21家店暫停營業,陸豐影院全部暫停營業;餐飲業積極響應「制止餐飲浪費」。零售行業,一邊是新店加速開業,一邊是關店頻頻,兩家高顏值書店要開新店,蔦屋書店將開上海首店,鍾書閣寧波首店下周開業,言幾又、沃爾瑪、家樂福要關店;海外零售業仍不樂觀。
  • 海底撈臺灣玩「變臉」,明年要開10家店
    板橋大遠百海底撈最受歡迎的撈派滑牛肉(前排中),可年銷440萬份,每份360元。(杜宜諳攝)(板橋大遠百提供)新北市首家四川「海底撈」,31日在板橋大遠百試營運、6月3日正式開幕,佔地約200坪、近300席,裝潢和設備斥資近8000萬元(新臺幣,下同),營業時間從早上11時至凌晨3時,出入採B梯獨立電梯移動,可以到1樓出口或地下室停車場取車,打破遠百體系先例,也成百貨創舉,一年目標業績至少2.4億元。
  • 零售周評:全家易主、轉轉入駐閒魚、雙匯開餐廳、美團推社區團購
    >5、 因租約到期,太平洋百貨宣布不夜城店年底閉店評:上海老牌購物中心太平洋百貨不夜城店的宣告關停又是百貨全球全行業集體下行趨勢的又一體現。便利店1、 跨界攜手,羅森便利店成為北京中赫國安2020年度贊助商2、 羅森便利店進駐蕪湖市場3、 百世店加股權變更,便利店業務剝離上市主體4、 日本伊藤忠確認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家便利商店
  • 每周大事件181期 | 海底撈2019年營收破260億,新開308間店;星巴克開了全球首家「花店」
    文/寒斌   餐飲界新媒體編輯海底撈2019年營收破260億,新開308間店;星巴克開了全球首家「花店」;喜茶將完成新一輪融資
  • 海底撈減員1萬人!上半年虧損近10億,人均消費112.8元
    作者 | 豹變 秦海清編輯 | 老拿七夕之夜,當「海底撈排號」登上熱搜時,海底撈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海底撈上半年收入97.6億元,同比下降16.5%;公司擁有人錄得虧損9.65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9.11億元。虧損是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1月26日起,海底撈暫停中國大陸所有門店營業,直到3月12日才恢復營業,並且限制就餐人數。
  • 抖音直播將切斷商品外鏈;海底撈上半年淨虧損9.65億元;亞馬遜開...
    前期,多多買菜將採用高補貼拉新、高頻率拜訪、高效率入駐的方式來快速積累用戶,打法基本和滴滴一致。海底撈2020年上半年收入達97.61億元,淨虧損9.65億元8月25日,海底撈在港交所公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據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營收達97.61億元。其中淨虧損達9.65億元,去年同期盈利9.12億元。
  • 必勝客也撐不住了,300家店將永久關閉,900家店面臨「賣身」
    餐飲行業「關店潮」正在全球上演。 短短的一個月間,繼吉野家、星巴克和麥當勞宣布了關店消息,全球知名披薩品牌必勝客也未能倖免,報導稱,多達300家美國必勝客門店即將永久關閉,900多家門店將陷入「賣身」境地。 相比之下,必勝客在中國市場則幸運得多。
  • 疫情下餐飲行業的救贖眾生相:海底撈逆勢開店百間,統一企業自熱...
    另一家餐飲公司九毛九在上半年同期營收大幅下降了23.2%至9.5億元,淨虧損8590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9倍,但是這並不妨礙其股價漲勢如虹,事實上,自今年1月份上市以來,九毛九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2.3倍。截至12月14日收盤,股價為22港元,總市值達320億港元。 那麼,海底撈、九毛九等何以獲得市場的青睞?
  • 海底撈漲價了!
    有南京網友反映,海底撈明顯貴了,2 個人吃了 360 元,之前差不多的菜品才花300出頭!毛肚甚至賣到80一份。 不過也有維持原價的單品: 經典小吃「現炸酥肉」, 依舊是46元/份; 可以邊吃邊欣賞扯麵表演的「撈派撈麵」 價格維持在8元/份。
  • 支付寶老年用戶3年翻4.5倍;愛奇藝要開線下店
    上海發放1800萬元影院停業補貼,平均每家影院約5萬元7月8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上海市管理委員會公告稱,上海市電影局將對全市345家影院發放補貼,平均每家影院約5萬元。上海影院於1月24日主動暫停放映工作,目前還處在停業狀態。
  • 中華火鍋一哥涮進聯交所 海底撈5億帳面資金VS 流動負債激增
    招股書顯示,雖然海底撈在一線城市單店日均收入(15.21 萬元)比二線城市(14.71 萬元)更高,但從同店(開業 300 天以上的「老店」)的單店收入來看,一線城市的海底撈「老店」(15.44 萬元)收入比二線低(15.62 萬元)。這表明海底撈在二線城市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相對較強,但在一線城市這種效應並不明顯。  這或許緣於海底撈的對手。
  • 小龍坎、海底撈攤上事了!又一明星開店,火鍋這麼賺錢嗎?
    而另一家火鍋品牌海底撈在近期也陷入了口碑危機。就在前幾天,濟南市民鄭女士與男朋友張先生在經常去的海底撈連城廣場店就餐。在當天的菜品中,他們要了半份烏雞卷。鄭女士表示,一開始吃到硬硬的東西,以為是混雜在烏雞卷裡面的脆骨,直接咽下去了。
  • 全家70億的會員生意,精明上海人都入坑了
    」再過20天左右,全家便利店即將徹底易主。據央視財經報導稱,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進行股權收購,預計將持續到8月24日,收購金額為5000-6000億日元(約326-392億元)。收購完成後,伊藤忠將持有全家100%股權。
  • 邊拆邊清邊建!大樂鎮「三清三拆+」 行動顯成效
    邊拆邊清邊建!大樂鎮「三清三拆+」 行動顯成效 2020-12-1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