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閱讀的孩子vs從不閱讀的孩子,真正的輸贏就在「閱讀差異」

2020-12-23 童話研語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早期閱讀對兒童的重要性。但這個「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說閱讀對日後能力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可能很多人沒有切身的體會。

知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他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 相反喜歡閱讀的孩子早慧,閱讀能活躍腦細胞,因為大腦猶如身體的肌肉用進廢退,越吸收知識越思考,大腦越強壯。

美國費城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的創始人格蘭·多曼博士曾接觸過一名腦癱兒湯米,湯米的母親讓湯米從3歲起接觸書籍,一直堅持到湯米6歲時,湯米竟然能閱讀美國6年級的書籍,引起學術界一片譁然。可以說,經常閱讀的孩子會越來越聰慧。

類似的實驗還有,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研究員將42組正常家庭按經濟水平分為專業人員家庭、工薪家庭和福利家庭。專業家庭最注重孩子詞彙的輸入,福利家庭基本顧不上孩子詞彙語言的培養。

結果到孩子3歲時,專業家庭孩子的詞彙量已經達到了1100個,而福利家庭孩子詞彙量只有525個。研究結束時,他們的智商分別是117和79。

0-6歲的孩子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除了日常生活用語,書本更能幫助孩子增加詞彙量。

小學老師對早起閱讀的重要性可能體會會更深,那些早期閱量多的孩子和很少或從不閱讀的孩子無論是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創造力等等都相差不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差距會越加明顯。

所以家長們請珍惜孩子學齡前這個黃金時期。

0~6歲孩子的大腦處於高速發育期,在此階段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好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且一旦養成的閱讀習慣也不容易丟棄。可以說,如果孩子在6歲前能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的一生將得以源源不斷地受益。

都說「贏在起跑線」,但是在新課改「全國中小學生每天增加30分鐘閱讀量」的要求下,「從小閱讀」才是站在了「贏」的起跑線上。不說十年,孩子進入小學,你就能看到從小閱讀和不閱讀的差距在哪裡。

所以,閱讀,從小開始最好。如果沒有從小開始,那就從現在開始。

下面分享一篇尹建莉老師的文章,她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和體會來告訴大家,「閱讀的差異」竟可以決定人生的「輸贏」!

文| 尹建莉

關於「妙筆生花」這個成語有個故事,說一個秀才夢到自己的毛筆頭上盛開一朵蓮花,夢醒後他就一下變得才情橫溢,下筆如有神了。

成語反映了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願望,也是很多人尋求解決的一個難題:如何能寫出好文章。特別是當下許多中小學生,寫作文是他們最頭痛的事。假如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這個辦法一定是孩子們的「夢寐以求」。

我個人從事過十多年語文教學工作和多年的文字工作,也喜歡寫作。我女兒圓圓的作文一直寫得不錯,在我的記憶中,她從小學開始,作文本上從沒出現過一個病句,錯別字也很少,成績總是很好。尤其上高中後,她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推薦給同學們看。

2007年高考時,圓圓的語文獲得了140分的好成績。據媒體報導,當年北京市文、理科近12萬考生中,語文成績達到140分以上的總共只有12人。她的作文肯定也獲得了高分——這裡面可能有運氣的因素,但也能說明她的寫作水平確實是不錯的。

基於這些原因,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而我總結多年來的經驗,得出的卻只有兩個字:閱讀。

我不喜歡給那些閱讀經歷尚淺的孩子們講所謂的「寫作技巧」。觀摩過一些教師的「作文課」,總覺得那樣的課不過是教師們自娛自樂的表演,對學生的寫作沒什麼作用。人們把寫作技巧這個事弄得太複雜了,總結出了那麼多方法,一些完全不會寫作的教師,竟然也能把「寫作技巧」講得頭頭是道——這也可以反過來證明這些「寫作技巧」對學生沒什麼用處吧。

01

閱讀是寫作最有效的「大技」

「美」和「簡單」往往是同義語。學習寫作也一樣,最好的技巧應該是最簡單的。閱讀對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拋開了閱讀所講的種種技巧,最多可以稱為「小技」。有了大技,小技不請自來;沒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沒有實現的條件。

我一直重視圓圓的閱讀。大約從她一歲左右就開始天天給她講故事,也許她開始時聽不懂,但她喜歡聽,明亮的雙眸入迷地盯著我的嘴或書,不哭不鬧的。到她稍大一些,能聽懂後,就不斷地要求我給她講故事,每個故事都要一遍又一遍地聽。不管她要求講多少次,我幾乎從不拒絕。

每個嬰幼兒都喜歡聽故事,都喜歡看書。如果說有的孩子表現出不喜歡讀書,不喜歡聽故事,一定是由於家長沒及時讓他接觸閱讀,把最好的時機錯過,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被其它東西(當下主要是看電視)取代了——很多家長把這件事輕視得如同孩子不小心灑了碗飯一樣,事實上這是非常大的損失。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語,每個家長都這樣想,每個家長都會這樣說,但為什麼孩子跑著跑著就落後了,為什麼失望的家長總是大多數?就因為兒童教育中許多輸贏概念被搞錯了。按搞錯的概念去做事,當然會把事情弄壞。

在兒童早期教育中,家長們更願意看到那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人們熱衷於把孩子送進學前班提前去學拼音、學外語,熱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試都能拿好成績,熱情地給孩子報許多個課外班,培養各種才藝,他們認為這就是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了。

而早期閱讀做沒做,暫時看不出什麼差異。從學前到小學畢業,甚至到初中,課外閱讀少的同學如果只針對各種考試學習,常常表現出成績方面的優越。這給不少家長帶來幻覺,以為課外閱讀可有可無,甚至認為它會影響學習,所以一般不會引起家長的注意。

02

從小閱讀差才是重要的「輸贏」差別

事實上,不重視兒童閱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為之一,從小的閱讀差別才是重要的「輸贏」差別。很少獲得閱讀薰陶的孩子,即使他們在小時候表現得聰明伶俐,成績優良;但由於他們只儲備了很少智力能源,往往從中學開始,他們就會表現出綜合素質越來越平庸,學習上越來越力不從心的趨勢。這方面的艱難和困惑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而那些閱讀量大的孩子,他們一般來說不僅從小表現出聰慧,而且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就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來說,他們從小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興趣,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具體到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是和閱讀有直接的關係。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寫作。

閱讀不僅應該開始得早,而且應該讀得足夠多。

當前,國家通過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文字總量不少於145萬字,初中生不少於260萬,高中生不少於150萬。即到高中畢業,一個孩子的正常閱讀量應該在500-600萬字間——我感覺這是基於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給出的一個非常保守的標準——即便是這樣,它也遠遠高於當下絕大多數學生的實際閱讀量。

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非常低,粗略估計平均閱讀量應在國家出臺標準的20%以下。

為什麼這麼低?一些文章分析說,這是由於高考造成功課壓力太大,「閱讀動力不足」。高考現在成了替罪羊,什麼板子都往這裡打。我認為根本原因是孩子的興趣問題。高考為什麼沒讓那些沉湎於遊戲的孩子感覺功課壓力大,從而對玩遊戲「動力不足」?

中學生不愛閱讀,這是做小學生時候形成的問題,小學生不愛閱讀,是因為學前和上學後家長和學校都沒有用心調動他閱讀的興趣。

假如家長們能及早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像吃飯一樣,成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著的一部分,到高中畢業讀幾百萬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閱讀對他來說哪裡有「壓力」,他從中體會的就是吃飯或玩遊戲般的簡單和享受,你不想讓他讀他都不情願。

圓圓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讀長篇小說,此後一直未間斷閱讀。在離高考只有三、四個月時間的寒假中,她仍然在繁忙的學習間隙中讀了大約40萬字的文學作品,這對她來說不是增加了負擔,而是一种放松和補充。

粗略地算一下圓圓的閱讀量,到高中畢業,應該有1500-2000萬字。這對愛讀書的孩子來說並不算多,許多喜愛閱讀的孩子的閱讀量甚至能幾倍於這個量。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建立語感。圓圓的作文本上為什麼從來不出現病句,因為她已千萬次地見識過流暢的句子,建立起了良好的語感,積累了豐富的詞彙。語感好,詞彙豐富,寫出的句子自然沒有毛病。

03

大量閱讀賦予孩子創作才華

大量閱讀賦予孩子的,不僅是正確的表述能力,還有創作才華。圓圓的作文經常閃現出令人驚嘆的才氣,我甚至會產生自嘆弗如的感覺。她高一時偷偷寫的小說有一次被我無意中看到,文筆的流暢和老到很讓我吃驚。因為我一直以來看的都是她寫在作文本上的東西,那畢竟只能叫習作,不能叫創作。我當時覺得,她如果將來想吃文字這碗飯,也是有可能的。並非圓圓有什麼特別的天賦,別的孩子達到她這個閱讀量,也會有良好的文筆。

我國語文教育長期以來總是做得很彆扭。

教學從不敢跳出語文書的框框,教師和學生都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對課文和句子進行「肢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類老掉牙的教學方法儘管一再遭遇聲討,到現在仍然是中小學教學方法的主流。每本薄薄的語文書都要無端地佔用孩子們整整一學期的時間,這實在是巨大的浪費。語文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閱讀,把本該最有趣的一門課做成最枯燥無味的課,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孩子們說,他討厭上語文課,更討厭寫作文。

我們的先輩,漢唐宋明清那些文人墨客,他們燦若星河的名字和作品形成了人類史上怎樣的文化輝煌,可他們哪個人是通過花了多年的時間去分析別人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學語法、改病句後學會寫作的?傳統被拋棄後,我們到底供奉起怎樣的一個東西,並要它來統治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語文學習?!

幾十年的事實其實已經證明,漠視課外閱讀,想引導語感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通過學習語法寫出結構正確的句子,通過分析別人的詞採寫出漂亮的句子,這是在繞遠路,在隔靴搔癢。可以肯定的是,在缺少課外閱讀的前提下,語文書教不出學生的語文水平,作文課也不能教會學生寫作文。

一條數學定理一旦被理解,就成為你自己的知識,可以馬上應用,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寫作是一種開放性的、千變萬化的活動,外部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任何寫作「技巧」在理解上都沒有難度,都是容易的,但吸收是難的,應用更難。

儘管現在中小學作文課被講得花樣百出,許多教師在講課上確實是花了心思的,就課堂本身來說也沒什麼問題,甚至可以說有些課講得很精彩,老師在修改學生作文上也不少下功夫。但如果沒有學生大量的閱讀作鋪墊,這些活動就是把稻種灑進了沙漠,沒什麼意義。

對於寫作技能還比較幼稚的人,尤其對於低年級學生,學習寫作一定要首先回到閱讀中。好的作品中本身就包含著高超的寫作技巧,閱讀過程就是學習寫作技巧過程。書讀得多了,寫作技能自然會形成——古人早就總結出來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表面上看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實際上它是最經濟、最有效、最省心的辦法,是真正的「捷徑」。

但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最難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態讓許多人失去判斷力。很多家長一直不重視孩子的閱讀,卻又想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寫作文——市場需求就這樣形成了。

現在報紙雜誌上不時看到能讓孩子作文速成的廣告宣傳,什麼「四維網格學習法」、「爆炸作文法」、「一周全拿下法」等。我見識過幾個所謂的讓孩子當場學會寫作文的「能人」,他們採用一些現場調動技巧,引導學生搭起一些思路框架,以常規教學中慣用的強制性的手段推動學生填詞造句,看起來效果真是不錯,學生真的現場寫出了一篇作文。可接下來呢,沒有老師在旁邊給搭架子,沒有老師的強行引導,學生自己就不知所措了,既沒詞又沒句,培訓班結束後學生的水平還在原地踏步。

04

寫作和做人一樣是個長期修煉的過程

寫作和做人一樣,是個長期修煉的過程。採用一些蠅營狗苟的技巧,利用幾天的功夫,絕不可能教會孩子們寫作文。

前幾天還有個「三天學會寫作文」的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我不知他們是從哪裡得知我的情況的。他們知道我女兒圓圓語文高考成績好,而我本人做過多年語文教師又會寫作,就希望我去現身說法。我說對不起,我女兒三天學不會寫作,她是用十幾年來學習的。我教了十多年書,也沒練出三天教會孩子們寫作文的能耐來。

在這裡我還特別想說的是,寫作從來不僅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認識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處就是一個人的思考所到之處。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讓孩子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能力,還在於它能豐富孩子的心靈世界,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

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古今中外各種社會生活,經歷了漫長歷史發展,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不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價值觀上也更完善——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為文的條件。

那些心靈蒼白,思想空洞,沒有成熟價值觀的人,縱使有一肚子精彩詞句,他也沒能力擺弄出有靈魂的作品來。許多教師和家長都在批評孩子的作文「不深刻」,可文章中的「深刻」是一個人思想認識水平的刻度,如果孩子從未或很少從書籍中分享前人的社會生活經驗、他人的思想成果,以他小小的年紀,有什麼辦法能「深刻」呢?

每一部書都可以讓孩子從中經歷一些東西,學到一些東西。杜威、陶行知等偉大的教育家都特別強調從生活中去學習。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親自參與,閱讀實質上就構成了兒童對生活的參與性,構成他們經歷上的豐富性。

凡古今中外那些流芳幾代的經典作品,不論它的內容是什麼,其中一定包含著真善美的東西。這些真善美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當然也影響著一個人的寫作。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說什麼樣的話,你有怎樣的思想意識,就會寫出怎樣的文字。

一個不閱讀的人是蒙昧的,一個不閱讀的家庭是無趣的,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淺薄的。政府提倡素質教育,可現在一提及素質教育,人們總是想到琴棋書畫類的「小技」,最惡俗的如用打高爾夫球培養「紳士風度」,用跳校園集體舞培養「藝術氣質」。

為什麼沒有人想到推廣普及閱讀呢,可能是閱讀不容易造勢,不容易很快形成讓人看得見的「成果」吧。教育部以語文課程標準的形式規定了中學生必讀的30本中外名著,哪所學校把這當回事呢?有多少家長知道這回事呢?

無論從調查數據顯示,還是從我們的常識來看,當前中小學校圖書館90%以上都是名存實亡的。也就是說孩子們幾乎不可能從學校借到他們想要讀的書。

孩子對於我們來說是唯一,他的成長不能等待,所以當下這個缺陷必須由家庭儘快彌補。家長們與其高興了領孩子吃麥當勞,不如領著他去逛書店;與其用手機、隨身聽裝備孩子,不如在他書桌上常放幾本好書。特別是那些發愁孩子不會寫作文,想花高價給孩子報速成班的家長,把那些錢用來給孩子買書吧!請花些心思,引導孩子發現閱讀的樂趣,讓他視閱讀為一件和看電視、玩遊戲一樣有意思的事吧!

孩子的閱讀就是最好的修煉過程,潤物細無聲地滋潤著他的潛能,總有一天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手中的筆已不知在什麼時候發芽,開出了芬芳的花朵。

本文摘自尹建莉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從小幫助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許多人分析中國人不愛讀書的原因,往往有這麼一條: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那我們今天就研究一下,如何才能從小幫助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在《孩子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中,作者約翰·霍特提出了很多針對閱讀的建議。
  •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學會這4個訣竅,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閱讀發展中期(3-4歲),聽故事。閱讀發展後期(5-6歲),嘗試文字期。由此可見,孩子的閱讀是分階段的,而一些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每個閱讀歷程期,都是給孩子講故事。所以,一些家長在閱讀發展早期就給孩子講故事,經常會有挫敗感,抱怨孩子不專心。事實上,講故事只是口語互動的行為,跟真正的閱讀,是有差距的。要知道,共讀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
  • 參與「閱讀進步王」,孩子在閱讀王興趣班的進步都能看得見!
    兒子從小就喜歡閱讀,我也比較注重孩子的閱讀,所以家裡買了好多書,但是漫畫系列的書籍偏多,是他的最愛。他看一本書很快,一天一本是常有的事,書中故事情節記個大概,至於其它就沒領悟出來。我覺得他的閱讀方法有問題,一直想改變他的閱讀方法,可不知道從哪下手,直到遇到了閱讀王,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是在公眾號裡看到有關閱讀王的介紹,接著就領了免費的四節試聽課,孩子上了以後覺得還不錯,後來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報了名。開課以後才真正了解到閱讀王是分級式閱讀,配合小視頻講解的模式,他們把每一本書閱讀計劃做得很細緻。
  • 閱讀能帶給孩子的不止成績好,用這種方法輕鬆讓孩子愛上閱讀
    回家的路上在等紅綠燈時聽到兩個媽媽這樣的對話,大家都會覺得有愛讀書孩子的媽媽把孩子教得很好,也和那位有不愛讀書的孩子的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愛上閱讀,畢竟閱讀的好處可不止能提高成績,然而,孩子能不能愛上閱讀,家長是起到很大作用的,閱讀的好處儘管都是獲取信息和知識,但閱讀和看手機電視不同
  • 加入親子閱讀 讓孩子在書香中成長
    學生最愛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通過大數據可以看出,報名參加2020年「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的孩子,特別愛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的孩子將目光聚焦在主角身上,感慨「查理是個幸運的孩子」;有的學生在維露卡身上看到了「溺愛」的危害,他寫道:父母不應該碰到任何事都用金錢去解決,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受到「金錢」的冰冷,而感受不到「愛」的溫暖。
  • 孩子「閱讀黃金期」只有6年?家長把握好,孩子閱讀效率事半功倍
    一年級時,重在對孩子閱讀趣味性的呵護;二年級時,注重孩子閱讀流暢性的培養;三年級時,主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四年級時,讓孩子由解讀書本內容過渡到獨自理解內容;五年級時,引導孩子進行多元化的閱讀;六年級時,家長應該讓孩子自主閱讀,不要盯著孩子了。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 孩子的閱讀能力決定了以後的學習能力!
    ▊ 幼兒閱讀與成人閱讀心理的差異 幼兒的思維發展正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所以他們的閱讀心理與成人的閱讀心理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如果您想通過閱讀來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那麼就可以選擇能夠培養這種能力的書,教孩子閱讀,讓他們從中受益。 例如,3歲左右的孩子常對順口的句子感興趣,您也想培養孩子的口頭語言能力,那就不妨選擇一些詩詞、兒歌來讓孩子閱讀。
  • 孩子不喜歡閱讀?從排斥到主動閱讀,英語分級閱讀一個月就夠了~
    ——高爾基閱讀不能增加人生的長度,但是能增加一個人的廣度和厚度。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而且我們不僅在閱讀的知識層面取得了進步,還在閱讀習慣、規則以及興趣上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在的William 小朋友已經逐漸成長為熱愛英語閱讀,經常來館學習的小書蟲!
  • 呱呱閱讀讓英語閱讀繪本更智能化,讓孩子在英語閱讀中找到樂趣
    如大名鼎鼎的牛津閱讀樹、柯林斯大貓系列、尼爾森PM分級閱讀、學樂Sunshine等經典分級讀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英語閱讀繪本基礎與閱讀習慣,增強孩子的聽說能力。呱呱閱讀的分級體系對標藍思值和新課標要求,可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閱讀目標、興趣和水平,基於兒童英語閱讀的路徑和特點,設計符合中國孩子英語能力進階路徑。
  • 閱讀能力是孩子的核心競爭力,高質量閱讀幫助孩子所向披靡
    三是閱讀功利化,孩子們閱讀長篇小說少,很多孩子閱讀是為了考試,實際上閱讀小說是一種生活體驗,豐富感情,增加對生活和不同人的理解。 四是文學閱讀多,科普閱讀少,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甚至會給他襁褓中的女兒看量子力學的繪本。 如何來實現高質量閱讀?
  • 喜歡聽書的孩子為什麼不會寫作文:聽書不是真正的閱讀
    有網友問我:孩子從小就喜歡聽書,睡前不聽還睡不了覺,為什麼現在升初中了,語文成績還是不好,還是不會寫作文呢?現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讓孩子聽有聲讀物,或者自己給孩子講故事。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壓力大、家務纏身,沒時間沒耐性陪孩子一起閱讀,於是給他聽故事代替親子閱讀,孩子愛聽自己也得到了「解放」,一舉兩得,結果上學後發現孩子語文成績並不好,作文也是乾巴巴的沒內容,作為家長很困惑。大海老師要告訴各位爸爸媽媽:耳朵代替不了眼睛!
  • 如何克服閱讀障礙?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其實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但是大腦結構、大腦的功能以及大腦功能的連接方面都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樣,導致他們表現出諸多問題:剛學過的字就忘,讀到句尾忘了句子的開頭,經常把形近字搞混、顛倒順序,閱讀很慢難以完成作業和考試,文字都認識但是難以理解全文——比如蕭敬騰,從小就聽不懂成語,連漫畫都不知道從何看起,電影字幕要看10遍才能理解……最痛苦的並不是障礙本身,而是別人的不理解,小時候無法分辨洗髮水和沐浴露的標籤
  • 步步閱讀張珊珊:做差異化的產品 讓孩子感受閱讀樂趣
    而步步閱讀要做中國青少年原版閱讀專家,這也是我們跟牛津大學出版社深度合作開發的一款產品,我們引進了百分之百的牛津閱讀的資源,並且首創了精讀精講——closing reading的模式,希望讓中國孩子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通過分級閱讀,通過圖書館,精讀課,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詞彙、語法、閱讀、表達全面英語能力的提示,我們也希望通過閱讀給孩子打開更大的世界。
  • 孩子不愛閱讀?多半是因為父母,解決2個要素,讓孩子愛上閱讀
    正文字數:180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6-12歲階段,是在孩子生命中閱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閱讀能力的提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閱讀能力不僅代表孩子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還能反映出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 孩子不愛閱讀的壞處,閱讀王閱讀興趣班逐級突破!
    很多問題出在孩子對題目的閱讀能力。比如,試卷上差不多的題,如果出得靈活一些,孩子就被難住了。補課老師教的,孩子會了;補課老師沒教的,孩子照樣不會。一味地給孩子報孩大量的補習班,做大量重複的訓練,高度疲勞和厭學。沒有時間閱讀,也不愛閱讀,所以閱讀理解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習興趣被扼殺,直接影響其他所有科目的成績。
  • 閱讀進步王活動展效果,閱讀王從根本拯救了孩子的閱讀問題!
    相識閱讀王,有種「久旱逢甘霖」孩子閱讀進步題記:孩子閱讀習慣初步養成,對閱讀的書理解透徹,理解力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各科成績也在提升。比以前自信了。寫給閱讀王的心裡話閱讀王的老師們, 感謝您為孩子搭建一個這麼好的閱讀平臺。我的孩子能成為閱讀王的學員,感到無比慶幸!閱讀王不僅為孩子選擇了合適的書籍,更有老師的課程講解,同時還有名師、作家自播課,為孩子提供了更優質,更方便,更豐富的閱讀環境。還有打卡問題後老師的精準點評、解讀及鼓勵!
  • 爸爸為孩子創設親子閱讀區,孩子從此喜歡上閱讀
    有研究證明,即使很小的孩子,不管所處社會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發展一種早期的語詞概念能力,這是早期閱讀的基礎。實際上,孩子早期閱讀活動並沒有引起太多家庭的重視,一部分家長認為2-3歲孩子閱讀太早了,那是上學後的事情,另一部分家長認為閱讀就是認識幾個字而已。其實,這種錯誤的認知讓孩子失去了很多閱讀的機會。
  • 孩子只喜歡聽故事,不願自己閱讀怎麼辦?4步幫孩子學會自主閱讀
    其實,有這樣困擾的家長不在少數,很多孩子剛上小學時都做不到或者牴觸自主閱讀,看著同齡甚至更小的孩子都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很多家長就開始著急。 那麼孩子只喜歡聽故事,不願自己閱讀,是因為什麼呢?
  • 智慧父母:讓孩子愛上閱讀的「羊皮卷」
    今天,我要享受閱讀的樂趣,還要和孩子一起快樂地閱讀,讓美妙的體驗在心底萌芽。從此,成長的道路不再孤單,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我知道,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要怎樣才能做到呢?我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抱著學習目的去閱讀,這樣可以提高閱讀的動力和效率。我要刻意減少娛樂消遣閱讀,這是懶惰者虛度光陰的泥潭。我要學習閱讀的技巧,還要主動與他人分享,這可以讓我快馬加鞭。我知道,每天閱讀一頁書的人、一曝十寒閱讀的人和從不閱讀的人,三者一定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閱讀的態度,就是做人做事的態度。
  •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有什麼
    我們都知道讀書好,知道應該讓孩子養成愛讀書地好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地好方法有哪些?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一下。 首先、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很好地閱讀氛圍,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年齡四、五歲地時候很頭疼地說我地孩子不愛看書,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會問他一個問題你們家裡有沒有人愛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