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為陳子昂守墓的「啞巴」走了……

2021-02-28 西部射洪網



文|葉波   圖|巧巧

射洪龍寶,

那個曾經為陳子昂守墓十餘年的「啞巴」去世了。

聽到這個消息,

我很難過。

 

據說,「啞巴」是2020年3月30號上午去世的。有人曾經在早上還看見他,端著一個茶杯,從陳子昂墓地旁走過,到龍寶鎮上一個茶樓坐了一會兒,後來開始咳嗽,咳出了一些血水。歇了一會兒,自己走回住處。

上午9時左右,有鄰居給他送吃的,沒人應聲。推門進去,他已經靜靜地躺在床上,停止了呼吸。

看樣子,他走得很安然。沒遭受多少痛苦。

 左二為啞巴生前住房

我和「啞巴」只有一面之緣。那是2020年元旦,我和射洪平民英語學校的敬校長,還有一個朋友小夏一路去龍寶,拜謁子昂墓地。

敬校長是土生土長的龍寶人,1992年翻修子昂墓時,剛從部隊回來,參加了陳子昂墓地的修復工作。就是他親手把啟功先生寫的字,臨摹到墓碑上去。去年我寫過關於他的一篇文章,從此我們成為了朋友。

 

到墓地時,看見一個戴著帽子,身材矮小的人,在門口看著我們。敬校長就告訴我說,那個人就是「啞巴」,為陳子昂墓地守墓的人。看見敬先生打招呼,「啞巴」便跑了過來。

其實那時候,他已經沒守墓了。但他還是愛到墓地來轉轉。他看見我們很高興。我們邀請他照相。他也沒有拒絕。沒想到,照片已成為歷史。

據附近的村民回憶,「啞巴」到這裡來守墓,是1994年左右。

陳子昂的老墓地是一個大石墓,墓前有3塊石碑。

其中的一塊題寫著陳子昂生平介紹,一塊註解著修墓原因,另一塊標示著龍寶鄉管轄圖。在大躍進時,墓地被抄,墓碑被毀,遺憾的是碑中內容無法查實。

當地村民就用墓上的石塊,修了3個大糞坑。奇怪的是,無論怎樣修,糞坑都要漏水。

 

1988年6月,全國陳子昂學術討論會在射洪召開,有關部門就在陳子昂墓地原址上修了一個很小的土墳,墳前做了墓碑。

1992年,陳子昂國際學術交流會召開,於是重建伯玉陵園,墓地前移兩米,修成高兩米,長10米的樣子。陵園內有蒼松翠柏,綠樹環繞。

1992年8月,學術交流會如期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四川、臺灣等20個省、市的學者,還有俄羅斯、烏克蘭、日本、美國,瑞典、緬甸、馬來西亞等外國學者150多人應邀參加。會議期間,他們到此拜謁了伯玉陵園。

陵園管委會當時安排了人員來守陵園。後來,因為特殊原因,就沒人守了。

 

「啞巴」姓胥,因天生語言障礙,平時大家都喊他「啞巴」,真名卻被別人忘記了。他是一個苦命人,家住龍寶三村五社,出生地主家庭。家裡有個哥哥,有個姐姐。

父母早死,哥哥把他帶到了外地,後來大哥在外面結婚,但不幸生病走了,接著嫂子也跟別人跑了。他究竟是怎麼回龍寶的,不得而知。

平時,他一個人,沒有人照顧他。家裡房子垮了,也沒有住的地方。

後來,「啞巴」就到這裡成為了墓地的守護人。沒有工資,他靠吃低保生活。有時間那些掃墓的人看他可憐,也給他一點錢。墓地旁隔壁鄰居也會幫助他。他的姐姐出嫁在附近村子,有時也會過來看他。

「啞巴」一生沒結過婚,平時喜歡吸菸喝酒,喝酒也經常喝醉。他的脾氣也很怪,有的左鄰右舍不待見他。有時的確沒錢了,還會向那些客人要,所以他的口碑並不好。

 

儘管那樣貧窮,有那麼多的缺點,但「啞巴」從不偷別人的東西。別人來拜謁子昂墓,有時會把一些物品放到上面他住的地方。他從不亂拿人家的東西。

「啞巴」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從1994年一直到去年墓地翻新,他都默默地陪伴在陳子昂的墓前。他平時會將墓地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然後出去逛一圈,遇到客人到來,他會過來站在客人後面,一直等到客人離開。 

只要有客人來,「啞巴」就非常高興。這些年,不僅有全國各地的遊客到這裡來,還有不少外國人到這裡拜謁。


陳子昂研究會部分會員拜謁陳子昂墓


2012年,美國人比爾波特拜謁陳子昂墓地,

將烈酒一壺接一壺澆在墳頭。

後來,「啞巴」的境遇有了一定的改變,他被評上了五保戶,國家會每月給他基本的生活費。去年墓地修葺一新,因為年齡已過70,怕他不安全,就建議不在那裡守墓了。政府就在龍寶原企業辦公室裡,給了一間房子,讓他住。

沒讓他守墓,可能他自己感覺到有一些失落,開始大量的飲酒、吃煙,也會去給別人吵架,喝酒也喝得一塌糊塗,經常醉倒在地上。後來,發現肺部出了問題,年前去檢查,他得了肺結核。

鄰居說,疫情也給他生活造成了一些困難。因為他一個人,家裡也沒有準備多少生活物資。這次疫情,商店關門,左右鄰居都關門閉戶,想買東西也沒個去處。加上身體有病,營養也跟不上。

3月30日上午,「啞巴」去世了。

這個曾經為陳子昂墓地守墓的「啞巴」走了。

這個為陳子昂墓守護了15年墓地的「啞巴」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他死了,是她大姐的女兒給他辦的喪事。

雖不風光,但也熱鬧。

 

「啞巴」走了,

我很難過

我難過的,

是陳子昂墓地失去了一個忠實的守護者。

 

因為陵園已沒專人打掃,四處枯葉亂飛。清明節時,當地政府組織村民去把墓地掃了,時間久了,現在落葉到處都是。

「啞巴」死了。

他再也不會為陳子昂守墓了。

有人說,「啞巴」現在真的到那邊去照顧陳子昂去了。


▍內容來源:西部射洪網 版權歸網絡原作者所有。

▍圖文編輯:西部射洪網(西妹兒微信號:xbshw123。爆料、業務、分類信息、尋人尋物等請找我!)

相關焦點

  • 【射洪文藝】解讀 | 陳子昂:天地悠悠,詩骨錚錚
    2020年6月,陳子昂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我並不感到驚訝。每次念叨「陳子昂」三個字,心間總有一股宏大的氣場。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極少的擁有宇宙觀的詩人,天之驕子的「子」,氣宇軒昂的「昂」,可以想像陳子昂至少在精神上是一位偉男子。
  • 陳子昂:猶有臨風嘯詠聲
    一提起陳子昂,我們耳畔便響起這首具有「漢魏風骨」的《登幽州臺歌》。在初唐的幽州臺上,陳子昂臨風一聲嘯詠,打動了千古詩心,引發了詩壇風氣的改變,成為了千古絕唱。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24歲舉進士,因在武則天當政時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
  • 陳子昂:「猶有臨風嘯詠聲」
    一提起陳子昂,我們耳畔便響起這首具有「漢魏風骨」的《登幽州臺歌》。還真是啊,在這初唐的幽州臺上,陳子昂臨風一聲嘯詠,打動了千古詩心,引發了詩壇風氣的改變,成為了千古絕唱。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初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24歲舉進士。武則天當政時任右拾遺(唐代諫官),後世稱陳拾遺。
  • 「子昂文化大講堂」吳明賢教授《試論巴蜀文化與陳子昂》主題講座受到子昂故裡人熱捧
    吳明賢教授幾十年來為陳子昂研究傾注了心血,早年求學期間,曾幾次自費來射洪考察、研究陳子昂,其研究生論文就是陳子昂主題;1988年、1992年又連續兩次來射洪參加陳子昂國際學術研討會。因此,其講座報名人數在講座前幾天就超過200人,遠遠超出縣圖書館會議室的接待能力。在鄧茂部長、晏剛局長的關心下,主辦單位立即將講座遷往縣委三樓會議室,確保講座得以順利、成功舉行。
  • 陳子昂之死
    四川梓州射洪的一座陰森森的牢房裡,詩人陳子昂蜷縮在一床薄被裡,凍得瑟瑟發抖。他已病數日,羸弱不堪。家裡雖不惜典當家產,遍攬名醫,湯藥不斷,但效果不彰,他還是病情一日比一日重,已瘦得皮包骨頭,臉上毫無血色。眼看不治,病入膏肓,家裡人偷偷在給他預備後事,墓地都找風水先生看過了。
  • 陳子昂名滿天下,又曾是京官,為何卻被一小小縣令活活逼死
    另外還有一處對陳子昂的死因記載十分詳細,那就是他生前摯友盧藏用所撰的《陳氏別傳》。 結合這三處記載,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武則天聖曆元年,陳子昂以父親年邁體弱為由,請求退職歸隱,回到老家四川射洪。武則天下詔允許他帶職返鄉,仍領右拾遺薪俸。
  • 品味射洪 · 讀書臺
    題記:6月15日,《探秘四川——不得不去的88個最美林草原景觀體驗點》網絡投票結束,射洪市陳子昂讀書臺憑藉329916票初選名列第一。長風一起,浩然千年。作為梓州的第一座公辦學堂,陳子昂讀書臺以一種獨特的美穿行千載。
  • 陳子昂:執劍走天涯的俠客,卻寫出了氣壯山河的篇章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無論多麼富有,不參加科舉,不出仕為官,永遠只能是低人幾等的平民,真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醒悟過來的富家少年陳子昂,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徹底收起了執劍終日遊蕩的俠客生活,從此「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夏冬與春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 陳子昂公仔來啦,5大造型!萌翻,來一套吧!
    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韻味而射洪——陳子昂的故鄉給了我們太多的故事和文化積澱我驕傲,我是射洪人
  • 走近四川歷史名人|唐代詩人陳子昂——寫出千古名句 開初唐詩歌...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懷才不遇寫就千古名句陳子昂出生於梓州射洪(今遂寧射洪市)一個富裕家庭,他身上有著四川人典型的豪爽和血性。少年時,陳子昂樂善好施、慷慨任俠、尚武好劍,總期望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以建功立業。十七八歲時,陳子昂不小心用劍傷了人。
  • 300年的袁崇煥墓,第17代最後一位守墓人去世,一生奔波為守墓
    02而這位士兵一輩子都守著袁崇煥的陵墓生活,還留下了遺願要子孫世世代代都要給袁崇煥守墓,至今已經十七代了,而十七代的守墓人是已經79歲的佘幼芝。佘家還有一個流傳了300年的祖訓就是:佘家世世代代不得回到廣州順德老家,只能留在北京為袁崇煥守墓;佘家後代都不能做官;佘家世世代代需要讀書明義,把袁崇煥的英勇事跡一直傳承下去。
  • 清明,致敬為英烈守墓的他們!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守墓人」。年年春花開又落,歲歲風雪起又息 ,他們與英魂相伴,默默地守著一座座豐碑,幾十年初心不改…… 是何種力量在支撐著他們心裡深處的堅守,他們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2019年清明節前夕,張順京為前來祭奠掃墓的人們講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沒人守,我來守!」這一守,就是37年。
  • 陳子昂的書生宿命:獨愴然而涕下
    夕陽西下,陳子昂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很長。他的背後,是驚訝?是豔羨?是關於這個陌生的年輕人的種種猜想。    第二天,長安宣陽裡。暮春時節,春已老,花未盡。陳子昂寄居的寓所已是人頭攢動,鑼鼓喧天,現場人滿為患,眼看就要發生踩踏事件了,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一睹這個年輕人彈奏古琴的風採。    將近午時,陳子昂帶著他的古琴走出來了。
  • 「國朝文章盛,子昂始高蹈」,陳子昂《感遇》詩,繼承了漢魏風骨
    【作者】陳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時就富於浪漫的豪俠性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 )舉進士 ,因上《大周受命頌》受武則天賞識,拜麟臺正字,後遷右拾遺,世稱陳拾遺。陳子昂敢於針砭時弊 ,不避權貴。萬歲通天元年(696)隨從武攸宜徵伐契丹。
  • 射洪"個人簡歷"曝光!看哭老...
    〖射洪·簡歷〗本土歌手敬興全自曲自譜自唱《家在射洪》中文名稱:射洪電話:0825-xxxxxxx 車牌代號:川J地方語言:射洪話+川普家庭成員:射洪現轄30個鄉鎮,其中20個鎮(太和、金華、仁和、青崗、明星、洋溪、香山、大榆、廣興、潼射、涪西、陳古、鳳來、金家、天仙、太乙、曹碑、沱牌、復興、官升),10個鄉(伏河、青堤、雙溪、文升、瞿河、萬林、太興、東嶽、金鶴、玉太),590個行政村、3個街道辦事處(子昂、紫雲、平安)、65個社區(
  • 袁崇煥的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為修復墓地不剪髮,兒子因守墓去世
    為明末抗金民族英雄袁崇煥守墓的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也是唯一的女守墓人,今年8月12日在京逝世,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81歲。 佘幼芝以及自己的先輩默默無聞為英雄袁崇煥守墓,他們不圖名利,只為先祖的一句承諾, 「終身不做官,不回廣東老家,世世代代為袁大將軍守墓。」 從1630年開始,到2020年,為了先祖這個承諾,佘家人一輩又一輩,他們一代又一代,就像是接力一般,風裡來雨裡去,為袁將軍守墓一直守了390年。
  • 張作霖守墓人:守墓30年,每月補貼100元,只為等一個張家人
    張作霖生前轟轟烈烈,是著名的東北王,也坐過國民政府最職位海陸空大元帥,但是他的墓地,卻顯得非常簡陋,跟兒子張學良的豪華墓相比,天差地別。即便張作霖的墓地如此簡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個守墓人,這個守墓人,不論風吹雨打,還是時局動蕩,都持之以恆,堅持守墓30年,而辛苦的守墓,每個月也只有100元的補貼,他如此堅守,只是為了等一個張家人。他的行為如此感人,令人敬佩,這個守墓人到底是誰呢?他為何要這樣做呢?
  • 陳子昂如何成為「唐詩之祖」?龔學敏:是「念天地之悠悠」的孤獨
    在「戰鬥檄文」《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中,陳子昂提倡同代詩人要繼承和發揚建安風骨,以「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為標杆,寫出「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的風骨詩文。陳子昂倡導的「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表面貌似是「復古」,在龔學敏看來,「『復古』這個詞聽起來似乎不好聽。
  • 寫下「前不見古人」的初唐才子陳子昂,最後卻被一個小小縣令害死
    說起陳子昂,估計很多人不知道,但我們肯定知道他所寫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幽州古臺上,眼前的蒼茫大漠化為歷史雲煙,陳子昂想起了什麼,但眼下自己卻一無所有,沒混出個人樣。自己為什麼沒混出人樣,因為懷才不遇。哎,天地無窮而人生有限,歲月空流而人生抱負遠未實現,這怎麼讓人泫然涕下慷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