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狗肉風俗|地球知識局

2020-12-24 地球知識局

提到朝鮮飲食,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泡菜和冷麵,這兩項食品已經成為了朝鮮族文化的代表元素,在諸多影視劇作品中往往都能看到。

德善一家生活窘迫,頓頓有泡菜

(圖片來自@《請回答1988》)▼

除此之外,其實另一項食品也深受廣大朝鮮族人民的喜愛,這就是狗肉。不僅是中國的朝鮮族,半島上的朝鮮族也會食狗,這也成為了早期韓國往歐美海外移民身上的標籤之一。

狗肉是怎麼成為朝鮮族美食的呢?

環境因素

朝鮮半島地區食用狗肉的歷史,有史可查的證據最早可以追溯到從朝鮮半島南端慶尚南道昌寧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狗骨頭,距今已有數千年。

不過這數千年的歷史還是不能滿打滿算,因為在新石器時代這種生產水平極為落後的環境裡,人類什麼都會吃,考古證據很難作為文化形成的標記。

學會使用火和工具,給人類飲食增加了無窮的可能性,但落後的生產條件又讓人類事實上沒有挑食的空間

(圖片來自:Wikipedia@Sandstein)▼

真正算得上文明時代的歷史遺蹟,還要從朝鮮三國時代說起。在今天朝鮮西部的黃海南道曾發現過一處墓葬壁畫,其中描繪了一隻已經在倉庫中被屠宰的狗。這可以說是朝鮮半島地區信史時代有據可查的最早記錄,而如今這處墓葬遺址也已和眾多同時期的墓葬遺址打包成為朝鮮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這種食用狗肉的古老習俗或許與朝鮮古代的農業環境分不開。山地縱橫的朝鮮半島,其大部分土地並不適宜耕種發展農業,有效可開墾的土地非常有限,再加上自然環境、氣候、土壤等方面更加惡劣的條件,在舊時農業水平之下,大部分半島住民依靠僅有土地的農作物為生就已不錯,更不用去提發展大量的畜牧養殖業攝取高蛋白。

三千裡江山,兩千多裡都是山地▼

但是對於人類來說,除了宗教信仰的約束外,大多數人對肉類含有的動物蛋白和高脂肪還是有追求的。然而當時可以吃到正常養殖肉類的人非富即貴,其他階層只能想著從其他地方搞到肉吃。

在眾多肉類中,牛作為生產工具,馬作為戰略資源,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去吃;豬、羊、雞等正常肉類,需要養殖才可獲得;由此,狗成為了一種選擇。當然,既然豬牛羊都養不起,這些被選中的狗也並不是家養狗,大多是無主的野狗。

狗狗屠宰場

(圖片:Muellek Josef / Shutterstock)▼

也正是因為古代朝鮮地區的食狗並不是大規模養殖模式,吃狗肉在西方又容易變成文化汙點,現階一些半島學者並不認同吃狗肉是朝鮮傳統文化。他們認為,這僅僅是漫長歷史中的一些零散的現象而已,與朝鮮民族傳統相去甚遠。

然後有學者依據18世紀朝鮮王朝的史料,認為朝鮮立國之初才開始大規模食用狗肉,而其源頭卻是從西面的中國傳來。

大明可不想當這個來源...▼

即使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食用狗肉也往往是底層人口專屬的,因為他們需要補充稀缺的蛋白質。這時候政府的態度就耐人尋味了,他們鼓勵白丁階層去吃狗肉,一方面是解決饑荒問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消滅野狗。

當時朝鮮的士大夫中也有人認為狗應該被視為人類伴侶,而非食物的。因此雖然他們的意見沒有最終落實為政策,但士大夫宴會上卻是絕對找不到狗肉的。正是這種朝堂文化的選擇,使得半島的一些學者們堅決否認這是半島的「傳統飲食文化」。

士大夫可能要來一句何不食肉糜了

(圖片:dapperland/ Shutterstock)▼

然而,雅文化有道德優勢,俗文化卻有數量優勢。當朝鮮半島進入到了現代社會以後,話語權由貴族階層逐漸下放,白丁們「非主流」的飲食習慣,反倒成了「主流」。

如何吃狗肉

說到半島最為傳統的狗肉吃法,當然就是補身湯(其實就是狗肉湯的雅稱)。這是一種用狗肉與白蘇及玉米共煮,在三伏天裡中伏食用的湯。而這道料理其實在朝鮮語中有多種名字,補身湯只是其中之一的委婉說法,其他的還有諸如營養湯、四季湯、地羊湯等等。

一碗補身湯Bosintang

(圖片來自:Fanfo/shutterstock)▼

根據常識,通常在冬季食用的狗肉為什麼要在非常炎熱的三伏天中繼續吃呢?這是因為根據傳統的「健康理論」,需要調節人體中的「氣」來保持身體健康,而在夏天人體往往會多流汗,所以需要利用狗肉來增加體溫,排更多汗,簡而言之就是「以熱治熱」。

看著就出汗...▼

其實朝鮮王朝上層的想法上也並非鐵板一塊,有士大夫不同意吃狗肉,也有學者根據民間經驗認為補身湯值得一喝。

約1816年,朝鮮王朝著名的實學思想家丁若鏞的二兒子丁學遊寫了一首被稱為《農家月令歌》的詩。這首詩可以說是半島民間歷史的重要來源,它基本描述了半島普通農民家庭一年之中的各種所作所為。其中在農曆八月的描述中,就講述了一個已婚婦女用煮熟的狗肉、米糕、米酒去拜訪她父母的故事,由此可以推斷出當年補身湯的流行。

可以去鄉間找一找

(圖片來自:InSapphoWeTrust/flickr)▼

在1849年由半島學者洪錫謨所著的《東國歲時記》一書中,也提到了補身湯的相關配方,包含狗肉和蔥花。

同時,在這部書中作者還引用了司馬遷《史記》的內容,將這道料理的源頭追溯到公元前616年(周德公二年),以狗作為祭品,驅除蟲災的事件。然而《史記》中的「蟲」指的是人心中的心病,其實就是「蠱」,到了《東》書之中,「蟲」卻變為了危害農作物的蝗蟲和害蟲等生物,似乎是朝鮮半島學問不精所致。

之所以要生拉硬拽的攀附中土,還是為了表示民俗文化的中華屬性,這在當時的朝鮮意味著理論的權威性。再配合半島上也流行的陰陽五行學說,狗肉又屬「火」可以克制代表「金」的夏季疾病,進一步證明吃狗肉的合理性。

也許讓作者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為了提高狗肉合法性而創作的典籍,今日成為了韓國學者們分割半島文化與狗肉之間的有力武器。

狗肉漸衰

在半島上流傳了如此之久的狗肉習俗,近幾十年來其實已經漸漸有了衰退的跡象,尤其是以半島南部的韓國最為嚴重。

韓戰之後的韓國,在一輪又一輪的發展中,逐漸成為發達國家。在這一系列過程之中,由於與歐美關係親近,歐美的價值觀以及文化逐漸深入到了韓國的方方面面,再配合上經濟漸強,也讓韓國產生出了當年日本就有過的「脫亞入歐」的心態。

再加上韓國民間組織眾多,國際動保人士對傳統韓國人對環境漠然一事頗多微詞,韓國人竟也自發把與中國有著淵源關係的吃狗肉習俗當成了出頭的椽子。這種矛盾的心態在韓國人對玉林狗肉節發聲時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一方面說中國的玉林狗肉節根本上不了臺面,另一方面卻聲稱這是因為廣西狗料理比韓式狗料理差遠了,廣西人聽了也不知是該吃還是不該吃。

做的好吃是大量屠狗的理由?

(首爾狗肉餐館 圖片來自:Rhett Sutphin/wikipedia)▼

民間的聲音終究會與時俱進為政策法條。1984年,韓國政府頒布了《防止宰殺及食用狗肉綜合對策》,不過該整頓方案並未強制國民禁止食用狗肉,而是要求開在繁華鬧市區與路邊的狗肉攤必須遷移,可以視為一項市容整頓政策。但從側面其實可以看出,吃狗肉在高層眼裡已經不再像原來那樣香了。

韓國慶東市場的狗肉

(圖片來自:Gal Chardon/wikipedia)▼

此後,有關抵制狗肉的聲音日漸壯大,並有三次搞出了世界性的聲勢,那正是韓國主辦的幾次國際性體育盛會期間。

可能讓外國人最有印象的就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前夕,歐美一些國家的動保組織不惜以拒絕參加漢城夏奧為要挾,強烈要求韓國禁吃狗肉。最終韓國採取了低姿態讓步,把歷史悠久的「狗肉湯」改名為「營養湯」「補身湯」等等,雙方各讓一步,讓狗在韓國沒了姓名。

(圖片來自:Mark Fahey/flickr)▼

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期間,也有一些動保團體再次掀起抵制吃狗肉的熱潮,其中甚至國際足聯都對此表示詰責。

但這次外界逼得就有些太兇了,時任日韓世界盃足球賽韓國組委會委員長的鄭夢準直接回懟:「吃狗肉,關國際足聯什麼事!」,並進一步闡明,吃狗肉的問題是韓國自己的事情,不受國際足聯管轄。這一回擊發出,立即得到了韓國各界大眾的呼應。

堅持吃狗肉的理由:這是國家傳統飲食文化!

(截圖來自: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1651543.stm)▼

繼國際足聯發難之後,世界媒體紛紛參與論戰,其中不乏美聯社、法新社、BBC等知名媒體,大多對韓國的「狗肉文化」進行了抨擊。後來,韓國還是做出了一些回應,表示將由通過推行更有效的措施來防止虐待動物的行為出現。在這期間,許多狗肉店被迫關門,首爾全城依然存留的狗肉館也不得不遷離主要街道,並紛紛改名為「保身湯館」或「四季湯館」。

補身湯的招牌

(圖片:Ki young /youngshutter)▼

此後,抵制狗肉的行為愈演愈烈。2006年7月20日,有國民在光化門發起抗議「補身湯」的示威活動。後來,原計劃於2011年7月1日在京畿道城南市牡丹市場舉行的一場「狗肉節」也由於被抵制,被迫取消。

2018年冬奧會前夕,韓國關閉了本國最大的狗肉市場。同時為改善冬奧賽場周邊環境,賽事舉辦地江原道及平昌郡政府鼓勵賣狗肉湯的餐廳撤換廣告牌、改換菜單,並對符合條件的商家提供1000萬韓元的資金支持,換菜單的餐廳可以獲得江原道及平昌郡政府最高2000萬韓元的資金支持。

在2019年的韓國買狗肉也仍然很容易

2019/1/13,韓國安陽

(圖片:hyotographics / Shutterstock)▼

去年10月起,首爾全面停止屠狗。

隨著一系列輿論導向的發展,不吃狗肉慢慢地還真就在韓國年輕人當中演變為了時尚。如今每逢「三伏」,在「保身湯館」裡進補的,多為中老年人,如果有年輕人被懷疑出入其中,他們大多會矢口否認,因為吃狗肉在韓國的一般輿論當中,已經被視為野蠻行為了。

老年人長期養成的習慣一時難改

而且也沒那麼關注輿論

(圖片:Rookie Stock/shutterstock)▼

不過,朝鮮半島南部發生的故事並未波及其他朝鮮族的聚居地。朝鮮、中國東北、中亞各地的朝鮮族人士依舊保留著吃狗肉的傳統習俗。

吃與不吃,皆是自由,只要別違法偷吃有帶病風險的野生動物就行了。

參考文獻:

http://www.dangdangnew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270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sinta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g_meat_consumption_in_South_Kore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g_meat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4133

王元濤. 韓國人怎樣面對「拒吃狗肉」[J]. 看世界, 2014, 000(013):P.84-84.

梁言. 鯨魚口大, 日本人胃口更大, 狗肉湯香, 韓國人滿臉尷尬[J]. 中國動物保健, 2001(11):44-45.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hyotographics / Shutterstock

END

相關焦點

  • 朝鮮,懷念崇禎|地球知識局
    而在明朝與後金交戰的過程中,統治朝鮮半島的李氏朝鮮政權成了雙方爭奪的一枚重要棋子。如果後金在進攻明朝過程中不能使朝鮮保持中立自己的後方就會面臨巨大威脅(17世紀初期的東亞大致局勢)▼朝鮮王朝(李氏朝鮮)是明朝的屬國,長期以來一直向明朝稱臣納貢。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521875年,國力剛有起色的日本派遣「雲揚號」等戰艦,數次侵入朝鮮沿岸武裝尋釁。當年,9月22日登陸永宗鎮,與當地朝鮮士兵交火,擊斃了朝鮮士兵35人,俘虜16人,繳獲大炮36門。日軍縱火焚燒永宗鎮後撤離,這就是「雲揚號事件」。
  • 延吉狗肉堪稱美食珍饈,可俺不敢伸筷子,只喝朝鮮小酒和擼串兒
    寫在前面的話——延吉是一座朝鮮族人為主聚居的城市,源遠流長的民俗飲食,兼具朝鮮和韓國特色,構成了一道別樣的飲食風景線,享譽中外。延吉的美食很多,拌飯、冷麵、烤魚、擼串兒......當然、當然更少不了當地人最愛的狗肉。在延吉,當地朋友就曾用狗肉火鍋為我接風。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 地球知識局
    朝鮮半島使用漢字的歷史長達兩千年,在公元1446年李氏朝鮮世宗大王發明諺文以前,漢字一直是朝鮮半島流通的唯一文字。二戰結束後,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朝鮮半島八道江山一分為二,循著兩條不同的軌跡發展前行。
  • 土耳其,天降大旱|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613.https://www.climatechangepost.com/turkey/droughts/ 4.https://www.middleeasteye.net/news/turkey-drought-dams-low-water-level-rain-agriculture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59-埃塞與厄特作者:中年維特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upload/eliteliya.pdf5.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0/12/11/disturbing-un-says-safety-of-eritrean-refugees-greatly-at-risk*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俄羅斯農業是如何中興的|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369-俄羅斯農業中興作者:那日蘇製圖:孫綠 / 校稿:酸奶 / 編輯:養樂多今日的俄羅斯已無蘇聯時期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在軍事、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影響力仍十分強大。
  • 沙漠釘子戶慘遭強拆,真的很兇|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14-沙特部落拆遷作者:重光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拆遷,是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發展中繞不開的話題。當徵地方與被徵收方易於達成一致時,一切都和和氣氣,推進迅速。
  • 狗肉
    一說狗肉,就想起那個高大英俊帥氣,時時青春洋溢的牡丹江的小朋友。他說他的母親會做朝鮮辣白菜,大醬湯,會做好吃的狗肉。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79-染上毒癮的國家作者:那日蘇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談到世界毒品產地,很多人會想到金三角,但其實「金新月」已經取代金三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產地——其罌粟種植面積近11萬公頃,每年生產4000噸毒品,巔峰時佔據全球毒品產量的
  • 外國人到底吃不吃狗肉,他們的法律對於吃狗肉是如何規定的?
    日本歷史上也將狗肉作為美食,在肉食貧乏的古代日本,吃狗肉更多是為了活命,但在1687年德川綱吉頒布《生類憐憫令》之後大多數日本人逐漸不吃狗肉了,但在少數地區保留了下來,在鹿兒島縣有一種叫狗兒飯的傳統狗肉美食,2008年日本還從中國進口了5噸狗肉。韓國是非常喜歡吃狗肉的國家,韓國有約半數人口食用狗肉,一年四季都有人食用。
  • 滿清皇族秘史——滿族為什麼不吃狗肉?
    罕王發誓,從此再不食狗肉。    2風俗說  這種觀點認為,滿族人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這種生活習慣。  不過,專家們也進行了考證,考察了滿洲的前身女真人是不是也不吃狗肉呢?結果,恰恰相反,女真人的宴桌上有狗肉,吃法是既可以燔烤,又可以烹煮,還可以生吃。
  • |地球知識局
    這場戰爭的跨度和長期意義都相當巨大美國一方面鞏固了自己在後院加勒比海的地位一方面將自己的戰略前沿直接跨過了太平洋也就是跨過了半個地球▼從內戰一直到一戰爆發這之間不到50年的時間中,美國的對外政策主要聚焦於加勒比海
  • 韓國吃狗肉傳統的成因與中國文化的影響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朝鮮半島居民很早就開始食用狗肉,慶尚南道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內曾發現狗的骨骼;在鹹鏡南道的高句麗古墓中,還保存有食用狗肉的壁畫。新羅與高麗時代前期,因佛教盛行,吃狗肉的風氣有所衰減,但其後又再度流行。進入21世紀,韓國年輕人大多不再吃狗肉,但這並不影響老一輩人對狗肉的喜愛。
  • 為什麼中國人要吃狗肉?
    *本篇文章作者只以「中國人為什麼會吃狗肉」為題來進行闡述和探討,對於當今吃狗肉是否文明以及是否支持將狗肉列入禁食名單,本作者保留個人意見。保護動物,人人有責。雖然在國際上禁食狗肉已經成了普遍意識,西方各國也有相應的法律禁止食用狗肉。但對中國來說這一切都剛剛開始,而且深圳的做法能否推廣到全國還得進一步的觀察。為什麼西方普遍具有禁食狗肉的意識,而中國以法律方式來強制禁食狗肉也困難重重呢?究其原因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食用狗肉的原因。
  • 印度教,去中國 | 地球知識局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封面圖片:魯宇譞 / 圖蟲創意
  • 2020,南極氣溫20度 | 地球知識局
    這過熱的「天災」,對這個地球意味著什麼呢?到底有多熱?從1850年代到現在,全球氣溫升高了大約1°C。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七個年份全部產生於過去十年間(2010-2019),而最熱的五個年份則全部是在自2015年後。
  • 玉林「狗肉節」又來了,吃狗肉是否要禁止?網友:想,無權阻止啊
    如今玉林又到了舉辦「狗肉節」的時間,對於是否要禁止吃狗肉,一直是人們談論的話題。01玉林「狗肉節」在廣西的雲林市有一個民間自發形成的節日——「狗頭節」,並且這個節日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特色風俗,每年的6月21日,玉林就會開始舉辦,並且活動時間長達10天。
  • 夏至將至,北方吃麵,廣西玉林吃狗肉,你那夏至吃什麼?
    各地有不同的夏至風俗,有不同的夏至代表食物。在北方素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炸醬麵、西紅柿雞蛋面、紅燒面、湯麵,可以變幻出豐富多彩的麵條。麥農用自己栽種,剛剛收穫的新面做成的麵條更加多了一分豐收的甜味,吃著麵條忘卻了耕作的勞累。在南方,廣西玉林過夏至較為隆重。玉林民間素有夏至」狗肉荔枝節「的風俗,吃狗肉和荔枝是玉林人過夏至的儀式感。
  •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453-朝鮮末代國王作者:太極斧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史上,朝鮮高宗李㷩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既可以被認為是朝鮮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也是大韓帝國的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