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款曲,古人那些鞏固感情的美好信物

2021-01-18 大道知行知行堂

在古代,不同於聘禮,愛情關係當中的信物,並不約定婚姻,卻能表達對眼前這段感情的認真,有的也直接導向了婚姻。「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有玉環金佩,或有鮫帕鸞絛,皆由小物而遂終身。」(《紅樓夢》)所以信物不能輕易給人, 只要給出了,就得對這份感情負責到底,否則會遭受負心之譴責。 愛情試探期,心理微妙,患得患失。現代男女尚且如此,何況古人?為了互通款曲,鞏固關係,情網中的人兒幾乎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音 樂

[清]任伯年《松溪吹簫圖》

音樂,無形無質,並不能作為信「物」,但是在傳情達意方面最富有感染力,是超越國界的語言,多少人一曲定情,所以可算作一種特殊的信物。

高山流水覓知音,只求找到那個能聽懂的人。否則,彈得再高妙,無人欣賞,無人理解,豈不是更大的悲哀?一代名將嶽飛就曾經慨嘆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明]仇英《吹簫引鳳圖》

中國傳說中,由音樂結緣的最早的一對眷屬,應是弄玉和蕭史。春秋時代,秦國蕭史擅長吹簫,其聲音美妙清遠,猶如鳳凰鳴叫。秦穆公把女兒弄玉嫁給他,並特意為他們修築了鳳樓。蕭史便在這鳳樓之上,教弄玉吹簫。夫妻合奏,樂聲美妙無比,居然真的引來了鳳凰飛臨。於是,弄玉乘鳳,蕭史乘龍,雙雙飛升。

關於琴挑,最有名的還當屬司馬相如的一首《鳳求凰》。綠綺琴和《鳳求凰》,成為後代琴挑的必備良器。

花 箋

[明]唐寅《紅葉題詩仕女圖》

彈琴畢竟是少數人才能精通的技藝,寫字則沒有過高難度。所以,書信傳情是最普遍的方式,在花箋上寫詩表達愛慕,更是飽讀詩書的古人最常用的手段。

所謂花箋,即有花色紋樣的箋,是運用特殊工藝專門製作的紙或絹。歷代特種箋紙的名號非常多,根據記載,有金花五色綾箋、十色箋、金沙紙、雜色流沙紙、彩霞金粉龍鳳紙、綾紋紙、青白箋、蘇箋、銷金花白羅紙、泥金銀雲鳳羅綾等。

清 黃地金繪龍紋箋紙

因為花箋精美雅致,閨閣中人尤其喜愛。花箋也不能算是信物,但是它承載的信息最多,也是贈送實物時必備的傳情書和說明書。《牆頭馬上》《王嬌鸞百年長恨》等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箋書往還的。

與花箋最相宜的,自然是美文。才子佳人用生花妙筆,精心結撰優美的詩歌、駢文,寫於別致的花箋之上,真是賞心悅目,用心良苦。

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歷經各類劇種的搬演,可謂家喻戶曉。它淵源於唐代元稹所作的傳奇小說《鶯鶯傳》。而《鶯鶯傳》,據宋代人考證,就是詩人元稹的親身經歷。

唐代貞元年間,張生寄宿於蒲州普救寺,適逢軍隊作亂,他藉助朋友之力,保全了寺內人和財物的安全。同樣寄寓在寺內的崔氏孀婦非常感激,讓女兒鶯鶯出面拜謝張生。張生一見驚豔,魂夢顛倒地只求一親芳澤。

他私下裡拜託鶯鶯的婢女紅娘,得到紅娘的指點,說鶯鶯擅長詩文,可以先作情詩以亂其心。張生大喜,立刻寫成春詞二首,交給紅娘,當天是二月十四。

晚上,紅娘就帶著彩箋來見張生,彩箋上是鶯鶯所寫的一首詩《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在這場發生於西廂的豔遇中,詩箋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明]陳洪綬《西廂記·窺柬》

珠 寶

明 金累絲蜂蝶趕菊花籃簪

在確定戀愛關係的過程中,僅僅幾頁紙、幾句情話是不夠的,「玉璫緘札何由達」(李商隱),情書還要附送禮物,更顯得鄭重其事。送什麼禮物好呢?月亮可以代表你的心,但是你不能把月亮摘下來。常見的愛情信物要麼貴重,要麼實用,要麼有象徵意義,滿足其一就是合格的禮物了。

在愛情信物當中,珠寶的應用歷史相當悠久,從古至今,都是情人相贈的上上之選。因為其外形美觀、價值昂貴,送與心愛之人,表達承諾和喜愛,十分合適。直到今天,中外民俗依然崇尚以珠寶定情、締結婚約。

(一)玉製品

西漢 右夫人組玉佩

玉製品,是最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貴重禮物。玉有「仁義禮智信」的美德;質地堅實,猶如感情之牢固;價值珍貴,不忍輕棄,適合長久保存;絕不變質,亦不貶值,又不像金銀那般炫目和俗氣,與感情的溫柔、溫潤正相匹配……玉製品,也成為古人心目中最佳的愛情信物。

木 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衛風》)

你送我木瓜、木桃、木李,這份心意我深深感懷,我願意與你永遠相好,只有美玉才能表達我的志誠。所以,瓊琚、瓊瑤、瓊玖,並不是價值相當的回報,而是鄭重的盟誓信物,對愛人做出的保證。

(二)首飾

明 金鑲寶蝴蝶簪首

同樣是挽發,一支金釵可能還不如一段荊條好用。荊條遍地都是,取之不盡,人們仍然費盡心思去琢磨金銀珠寶。可見,首飾不是必需品,而是與愛情一樣,都是人生的奢侈品。沒有首飾,沒有愛情,也可以活著。但是,精彩的首飾更能輝耀身體,美妙的愛情可以使生命燃燒。

男子頭飾主要是簪和冠,以實用為主。女子頭飾除了簪,還有釵、步搖、勝、珠花、櫛、勒子等。古人留髮,無論男女,都得藉助簪子來整理頭髮,須臾不可離,又因為簪子的樣式簡潔玲瓏,男女均適用,插在髮髻裡,還比較含蓄,成為相贈頻率最高的首飾信物。

明 金穿綠玉摩尼簪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曾經親暱地取下她的髮簪,來搔自己的頭皮。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放下帝王之尊,家常化的小動作格外溫馨。故後世把簪子暱稱為搔頭。

日常用品

古人的愛情信物更注重情意,並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很多日常實用的小物件也都是饋贈佳品。

(一)銅鏡

戰國 透雕龍鳳紋鏡

女為悅己者容,銅鏡與閨閣的關係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漢魏六朝時期,民間就有以青銅鏡為信物的習俗。

漢代銅鏡上多鑄有銘文,或四字,或八字、十二字等,常見寄託相思意的內容,如:「見日之光,常毋相忘」;「大樂未央,長相思,願毋相忘」;「與天無極,與地相長,歡樂未央,長毋相忘」等。

[清]佚名《胤禛美人圖》之一

「破鏡重圓」並非只是個傳說,可能是曾經流行的民俗。據考古發現,洛陽燒溝一座漢代同穴異室墓,兩個墓室各出土半面銅鏡,合起來恰為整鏡。該墓應為夫妻合葬墓。

破鏡的做法大大啟發了後來人,很多定情信物被一分為二,作為他日相見的憑證。如「釵留一股合一扇」,《長恨歌》裡就是這麼處理的,仙界的楊貴妃把當年定情物金釵、鈿合各分一半,交付道士帶往人間,送給唐明皇,約定再相逢。

唐 鏤空銀香囊

銅鏡被美稱為菱花。「妝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駱賓王),這女子妝檯之上的重要器物,照亮了多少紅顏,又照徹了多少幽幽心事。

(二)香囊

清 刺繡打子花果什錦香囊

古代貴族及士大夫階層有薰香、佩香的習慣,可使體味清潔,心神愉悅。盛放香料的香囊一般是絲織品製成的小袋子,可以佩戴在身上,也可以裝飾於床帳之上,如「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孔雀東南飛》),還可以懸掛於車輦之內,那就是寶馬香車了。

香囊是重要的配飾,男女均隨身佩戴。把隨身香囊贈送給心上人,就是自然而然的行為了。安史之亂中,楊貴妃命喪馬嵬驛。收復長安後,已經成為太上皇的李隆基秘密派中官(太監)去遷葬。中官發現貴妃的遺體肌膚消釋,胸前的香囊卻相對完好,就帶回去獻給明皇。李隆基將這隻香囊珍藏在懷袖之中。

與香囊類似的還有荷包。香囊專門盛放香料,而荷包相當於用途擴大化的香囊,用來攜帶隨身的小件物品,不僅僅是香料,銀錢、吉祥物甚至香茶、檳榔、鑰匙都可以放。

《紅樓夢》中,寶玉的飾物被「搶」,惹惱了林黛玉,她以為寶玉把自己做的荷包也給別人了,一賭氣,鉸破了正在做的香囊。寶玉急忙辯白,從貼身的紅襖襟上解下來黛玉送的荷包。

也莫要怪林黛玉小心眼兒,做成一個香囊或荷包,一針一線,配色織樣,細細密密,的確費盡心思。知心人再不珍惜,這番心血豈不白費?

(三)絲帕

絲帕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開始顯著,似乎是從元代開始的。元代朝野上下均有遞帕的禮俗,逢冬至、元日,互相贈送、交換手帕,以示喜慶。遞帕也用於祝賀生日,比如皇帝會賞賜給大臣「壽帕」。民間習俗中,以手帕作為信物也風行起來。

明代馮夢龍選輯的《山歌》中有一首《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絲,諧音思。絲帕本身就蘊含相思之意。

(四)繡鞋

女人纏足起源於五代時期,明清兩朝極為盛行,腳越小越美,越瘦越好,把健康的雙足纏成病態的畸形。這其實是對女性美的一種極端要求,儘可能地消泯女人的獨立性,刻意突出柔弱、無力、嬌媚的特徵。走動不便的纏足女人,從心理上到身體上,終於成了完完全全的男性附庸。

清代民間小調還有《紅繡鞋》,唱詞輕佻,被看作淫詞豔曲。

繡鞋是身體的延伸,與之同等性質的還有內衣、頭髮、指甲等,把它們當作信物來交換,其象徵意義都是身體交換,表達要結合成一體的親密。

花 草

[明]周之冕《百花圖》

世人皆知,唯有玫瑰最能表達愛情。中國古人卻沒有這麼拘泥,在他們眼中,一草一木俱含情,都可以作為信物。折花草相贈,就成為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浪漫行為。

芍藥、木瓜、桃、李、握椒等都是《詩經》裡出現的植物禮品。楚辭當中也有很多相贈花草的描寫,如「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湘夫人》),「折芳馨兮遺所思」(《山鬼》)等。

[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局部)

能當面相贈固然好,距離遠的時候,折一枝時新的花兒寄去,把春天封在信箋裡。南朝樂府《西洲曲》開篇即是:「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把江南的春意寄給江北的愛人。

與古典愛情最相關的花草,還要數小小的紅豆。

紅 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

據說有戍邊的戰士死在疆場,其妻接到噩耗,在樹下痛哭而亡。這種樹就被稱作相思樹,樹上所結的紅豆也成為相思的象徵,因其晶瑩豔麗,常被古人鑲嵌在首飾和物品上。「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

王維以紅豆入詩,開創了一個傳統,其後的詩人詞人們以紅豆代指相思,成為常見意象。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花花草草,滿目生機,俱是天地間的精靈。古人重視花木香草,何嘗不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呢?

◎本文摘自《愛情·信物》(呂玉華著),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古代生活探秘:古人的「定情信物」有哪些?為何「紅豆」最相思?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的愛情就已經覺醒,當時社會中的男女都敢於表達愛意,定情信物就是古人愛情的見證。古代定情信物中,蘊含的濃情蜜意從古至今,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可以用多種多樣來形容。寫情書、送花、送禮物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
  • 15件古人定情信物盤點,C位非它莫屬
    尤其在一些古典文學作品裡,少男少女們私定終身時,總是要互相贈送一種東西來作為定情信物。這種信物傳遞了雙方的真摯情意,表明了他們對於愛情的態度,確定了戀愛關係。然而,並非什麼東西都能作為定情信物,尤其對於相對含蓄保守的中國人來說,定情信物的選擇尤其顯得浪漫隨性。
  • 睡碎念 古人10大定情信物,深情款款
    3、梳子在古時候,送梳子有私定終身,白頭偕老的意思,用頭髮寄託相思,而梳理頭髮用的梳子也成為了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8、簪子是用來插定髮髻的一種長針,它常是男子送給心儀女子的首選禮物,女子也將之作為定性信物送給情郎。
  • 盤點古裝劇中那些情深義重的定情信物!
    相反,從古詩詞歌賦中對贈送定情信物的描寫,可見古人也是很浪漫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裝劇中那些情意綿綿的定情信物。長相思是皇帝和甄嬛的定情信物,最開始他們也曾心有靈犀,相知相惜。這把長相思也是皇上送給她唯一沒有摻雜純元的東西。
  • 古代的幾種定情信物,那些你不知道的曖昧!
    在中國古代,定親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處在青春期的男女卻常有用信物來定情的做法,定情信物的精神含義,比信物本身更為豐富。贈與定情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丟失了信物,或被理解為不忠;感情破裂,便會將信物退還。
  • 影視劇裡送的那些定情信物有據可考嗎?
    今天推送文章的主角是意蘊繾綣溫柔的「定情信物」,它是青年男女在戀愛過程中、為表達真摯感情而互贈的物品。定情信物不僅以物寄情,還以此作為忠貞於愛情的憑證。關於定情信物最經典的描述莫過於《詩經•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兩千五百年前,熱戀的情人互贈定情信物,嘉果換美玉,期盼愛情地久天長。
  • 雷哥出品,細數古代的男女定情信物有哪些?
    後來,唐玄宗李隆基就送給了楊玉環一對芙蓉色的玉鐲,也許,在唐玄宗的記憶裡,芙蓉就代表著楊玉環,那年華清池初遇,芙蓉配美人的那段唯美圖景,在他心裡是永遠的一處美好,他不願意這段美好的圖景就那樣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有所忘卻,所以派人精心打造了這對芙蓉玉手鐲,今後自己的愛妻戴著它,看見了,也就便記起了那年華清池的所有美好回憶。
  • 中式大美: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的精神含義,比信物本身更為豐富。贈上定情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丟失了信物,或被理解為不忠。感情破裂,便會將信物退還……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年輕男女互贈的一方羅帕,都能讓人浮想聯翩。那麼,古時主要有哪些定情信物?
  • 那些年的定情信物-開始徵集
    聖淑琴卻是報以一笑:「兩個人沒感情,日子再好也不甜。」70年代:貴重羅馬表成了結婚大件王潔說,如果收了人家的禮物,就代表各方面都認同了這段感情,所以這瓶法國香水就成為了兩個人感情的見證。即使兩人結了婚,王潔也把這瓶香水帶在身邊,不過一般只壓在箱底,捨不得用。結婚之後,兩個獨立而自由的年輕人突然要開始過家庭生活,更要顧及彼此的感受,都有些不適應。「結婚沒有兩三個月,我們爆發了一次大爭吵,我一時衝動就把香水拿出來,居然當著他的面給摔碎了。」
  • 古代幾種定情信物,放到現在一樣能送,寓意太美好你還不趕緊送?
    互相交換定情信物,是僅次於正式結婚的社會性質的重要禮儀,這就是我們現在人常說的儀式感,信物可以不必過於昂貴、也不必是特殊的什麼東西,但是總得是有一定來歷,或者和自己有些關係,精神上的含義,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旦交換了信物,就表示把自己的忠心,也交付給了對方。
  • 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
    古人在以詩詞表達自己心聲時,也不忘用團扇作指代,借物喻人、託物言志。西漢時期的團扇,因為它潔如明月,蘊涵著團圓、歡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細膩、溫婉、浪漫的性情發現和選擇,將它視為純潔愛情的象徵。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為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后妃時,皇帝執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的禮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後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後敬獻如意。
  • 這些古代愛情信物,你知道嗎?
    古代愛情的美好潛藏在一篇篇詩歌裡,在這隻言片語中是一個個回眸一笑的明媚少女與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的故事。這些讓人含英咀華的小美好也總是讓人浮想聯翩,思緒萬千。而在理法森嚴的古代,男女之間不能接觸過密,少男少女之間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是靠傳遞信物。
  • 愛的信物,會說話
    - 03 -從古至今,愛情都是一個關於永恆,關於浪漫和美好的話題。情人之間,無論是細水長流,還是炙熱濃烈,在愛情故事裡,總少不了一件代表了兩人感情的信物,相隔兩地可睹物思人,年歲流淌可回憶往昔……一份信物,承載無數的記憶和紀念。小心翼翼挑選最能代表自己心意的物件,存入心底的愛意,想保留些許含蓄,又害怕每一分愛慕之情有絲毫的遺漏,努力讓心裡原本只是一句「我愛你」的話,變得更加濃情蜜意、更加有分量,更想讓這愛有一份悠遠的紀念留存。
  • 古代人的定情信物都送些啥?
    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簪簪是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後來專指女性插髻的首飾。它常是男子送給心儀女子的首選禮物,女子也經常將之作為定情信物送給情郎,很多愛情故事就因一支髮簪而發生。玉佩古人愛玉,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古語。《古詩箋》中釋說:「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使「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
  • 這些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完爆情人節鮮花巧克力!
    定親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墜入愛河的男女卻常用信物來定情。贈上了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咱們不妨看看古人贈送給情人的定情信物吧↓↓↓比起玫瑰、巧克力,可要精緻多了!
  • 在節氣中感受古人智慧與美好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規律總結歸納出來的二十四個時間節點,用來記錄時間和指導農耕。二十四節氣還涵蓋了物候、農諺、時令、節日習俗等,一起構成燦爛的節氣文化。
  • 超全中式婚禮的細節,從服裝到信物,喜歡中式婚禮的你記得收藏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中式婚禮,從婚服、場景、流程、信物這幾點來進行一個詳細解說,喜歡中式婚禮的新人們記得收藏哦~婚服一般,婚禮上新娘會用到三套衣服,分別是:出門服、儀式服、敬酒服。西式婚禮新人一般上是出門秀禾服、儀式主婚紗、敬酒服選擇一款比較喜歡的小禮服這樣的搭配。
  • 範冰冰7800賣李晨定情信物,想必也是真正放下了那段感情。
    近段時間,範冰冰曬出她的花熊, 這是她和李晨的定情信物 , 沒想到掛牌了一年還沒有賣出 , 不得不讓人匪夷所思 , 仔細看看價格 , 原來價格定製價89999元,打了半價買回來38888元,如今範冰冰掛牌花熊的二手價為7800元。 7800都沒人要呀!
  • 500年後,悟空給你的定情信物...
    古人情物▼素縷連雙針」「結」是一個被賦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漢字,從遠古到今天,它始終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和情感裡。多情的古人留下許多與結相關的詩詞:六朝時錢塘名妓蘇小小《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裡的「結同心」;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結愛》:「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
  • 那些年偶像劇中出現的定情信物,現在再去看的時候,發現雷點滿滿
    廉價款定情信物:《愛情魔發師》之櫻桃髮夾在這部劇中,亞斯得到的櫻桃髮夾,是要送給自己心中所愛的那個人,就算前女友回來找亞斯,亞斯和她複合也沒有給與晴空,當年在的電視劇裡面那麼火的一個定情信物,今天看來似乎有那麼一點廉價呢,不知各位有這種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