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氣中感受古人智慧與美好

2021-01-10 今日惠州網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規律總結歸納出來的二十四個時間節點,用來記錄時間和指導農耕。二十四節氣還涵蓋了物候、農諺、時令、節日習俗等,一起構成燦爛的節氣文化。長於藝術世家的80後作家朱應所著的這本《小食裡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圍繞二十四節氣文化,將各種傳統習俗與個人理解巧妙地融入優美的文字、精緻的書畫之中,讓節氣裡所蘊含的古人智慧與生活美好,在一撇一捺中進行了生動的詮釋與呈現。

讓讀者對節氣內涵有了深刻記憶

透過《小食裡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一書廣博的引證,從容的敘述,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是對時間節點的總結,更是飽含著祖先超凡的想像與神奇的智慧,從而對節氣之美的內涵有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如「驚蟄」這個節氣,「古人認為是天上的雷神在這一日手持鼓槌,敲響了天鼓,因而發出轟轟雷聲」,從而喚醒了蟄伏在地下的小動物。古人豐富的想像,在現實中得到了驗證。再如「春分」這個節氣,是古人推算到「南北半球晝夜等長」,也就是白天和夜晚一樣長;而「秋分」呢,則是從這一天以後,「北半球晝越短,夜越長,」但「氣溫從暑熱轉向寒冷,此時達到最平均、最舒適的狀態。」在科技不發達的幾千年前,古人們就能將時間計算得如此準確,他們的智慧,就是當下許多人也無法比肩的。伴隨這些節氣誕生的,還有不少習俗。如「春分」「豎蛋」的習俗,說「這一天呈66.5度傾斜的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恰好處於力的平衡狀態」。這個豎蛋的習俗,如今成為時髦的世界遊戲;再如「立夏」「稱人」的習俗,說是「立夏之日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而在「寒露」,不少地方也有「登高」「賞菊」的習俗。當然,更重要的是,伴隨這些節氣的,還派生出豐富多彩的飲食習俗。如立春蒸糕點、雨水吃蒲公英嫩芽、驚蟄吃梨、春分吃春菜、清明吃春團、穀雨食香椿、小滿食棕子、小寒吃臘八粥等。這些飲食習俗,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也極大地豐富中華民族的文明寶庫。

文筆優美,具有哲理意蘊

當然,《小食裡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一書並不局限於對節氣中蘊含的物候、農諺、時令、節日習俗等的介紹,更多的是加入了作者自身對節氣文化的理解,然後用文學的語言,並配上作者的工藝、手作、書畫作品,一道構成五彩班斕的絢麗,呈現給讀者。該書文筆優美,且具有哲理意蘊,是難得的好散文。如這段描寫迎春花:「雅俗皆宜的迎春花,或生長在農人的籬笆邊,或生長在雅致的庭院階前,或是行人冷落的路旁,它都有它的快樂,奮勇當先,自強不息,一樣蓬勃地生長,熱烈地開放,用自己明亮的黃色迎接春天的到來。」再如這段面對「小滿」發出的感慨:「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學會知足常樂,小得盈滿,亦是我們生活的法門,生活處處是安然,願我們可以不攀附、不將就,閒庭信步地走向自我的滿足與安好,時時有小歡。」

該書作者還與讀者分享了節氣裡江南傳統美食,體驗一把「跟著節氣過日子」的愜意。「夏至」到來時,也是梅子黃熟時。作者用娓娓的文字,敘述了外婆製作梅子酒的過程:「將精心挑選過的青梅,收集在竹籠裡,洗淨後,去掉蒂頭,放入玻璃罐中,加上黃冰糖,經過一連串的工序後,再蓋上藍色的蓋子」。作者還特別寫道,上海朱家角古鎮「傳統做梅酒的方法,一斤梅子一斤酒七兩糧,做出來的梅酒相當掛杯,很甜。所用的糖,以冰糖口感更勝,黃冰糖尤佳。」而「白露」降臨時,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也隨之來到。應該說,《小食裡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一書優美的文字,傳統美食的製作方法,加上作者的書法、繪畫、手工藝品等疊加在一起,不僅傳遞出作者對節氣之美新穎而別致的解讀,同時也為大千世界裡那些芸芸眾生疲憊的心靈,提供一份溫柔祥和的滋養與庇護。

(背二哥)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 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我們邀請致力於節氣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講述自己與節氣的點滴故事、對節氣的深邃之思。在節氣流轉中咂摸生活味道講述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教授、民俗學家 蕭放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時間體系,它以自然時序提示著、服務著我們的生活,帶來傳統文化的溫暖和智慧。
  • 二十四節氣,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我的「節氣故事」】 編者按 今天,一年之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如約來臨。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先民廣博智慧,彰顯著中國人的精神氣質與民俗風尚。
  • 大雪節氣問雪,古人智慧的二十四節氣歌小雪大雪為什麼不準了呢?
    七絕 大雪節氣感懷其一霧喚風呼水唱歌,貪婪人類向嫦娥。節回大雪無蹤影,疑是瑤臺玉不多。其二序輪大小雪無何,荒廢千年節氣歌。只恐貪心冬娶夏,凌花不見水成魔。回顧剛剛過去的小雪節氣裡,也是無有雪花飛!那期盼的大地,那渴望的麥苗, 那等待的孩子,一切切都成了空!那雪是有感情的,白雪裡裡藏的雪心是鮮紅的,它愛憎分明,以德報德,以怨報怨!
  • 小雪節氣——幾首古詩詞,帶你感受古人筆下的雪景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節氣。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雪量還不足,因此稱做小雪。
  • 俗語為何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古人有智慧
    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其實,在漢朝以前,驚蟄被稱為「啟蟄」。漢朝時期編撰的禮制著作《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就記載:「正月啟蟄,言發蟄也。」可是,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叫劉啟,為了避諱,人們將「啟蟄」改成了「驚蟄」。
  • 民俗專家張勃:秋分敘詩情,節氣為生活提供詩意
    【環球網文化報導 記者 張嘉玉】9月22日,秋分節氣到來,環球網文化頻道邀請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張勃研究員,講述秋分節氣的習俗和美食,領略唐詩宋詞中秋分節氣的文學之美。「古人在秋分常常會有悲秋、思鄉、韶華易逝的惆悵,但是在今天人們的觀念裡,秋分更是一個成熟的季節,人們在春播夏耘的辛勤勞作後感受收穫的喜悅。」
  • 聽二十四節氣歌,走進大自然的秘密
    所以,聰明的古人,把一年化為二十四個「節氣」,與自然相呼應,與感知相契合,四季流轉,周而復始。今天,就跟著婷婷姐姐一起,認識一下這24個節氣吧: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大家發現,四個節氣好像有點不夠用,於是呢就在每個節氣的中間,增加了一個「中氣」,這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 黃磊多多為你解讀二十四節氣:每一天都如此美好,值得你慢慢去品味
    二十四節氣裡,包含著一部時間和自然的百科全書。在傳統文化中,它也是古人對孩子的自然啟蒙課。但到了現代,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往往缺失了這堂啟蒙課。家長要做的,就是帶他們入門,指導他們去「聽」、去「看」、去感觸大自然的美好。所以,千萬別小瞧了二十四節氣,這當中不僅有自然教育,還有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中國傳統文化啟蒙知識。
  • 一圖讀懂|24節氣中的健康飲食養生門道
    古人將四季又分為24個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28個字完整地概括了一年中的這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獨有的農耕智慧;古人還將四季輪迴與健康養生辯證統一:大寒立春,萬物不容;雨水驚蟄,根基不固;小滿芒種,鬱從心生……每個節點都有其獨特的健康養生門道。7月22日大暑已至,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最好時節。
  •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制定的?這三種方法真有智慧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是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是一項已經被二千多年的實踐證明了的科學成就。2016年11月30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還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新年伊始,跟著「觀復貓」認識二十四節氣
    古人從中總結出了「季節密碼」——二十四節氣。在辭舊迎新之際,上海新華傳媒聯袂上海觀復博物館和《上海學生英文報》共同舉辦的市民文化客廳第十三期「文化跨年 萬象更新 觀復貓暢談二十四節氣」在上海書城舉行。觀復博物館資深講師劉暢、觀復博物館資深英文講解趙倩雯給讀者帶來了一場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文化講座。
  • 感受經典,理解美好
    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認真的感受這首歌律,聽著這優美的歌詞,讓人心情愉悅,仿佛做了一次冥想,身心都得到了放鬆,感覺整個節奏都慢下來了,內心滿足充盈了,讓愛給包圍了。這個節目也是蠻好的,讓我們更加了解中國的詩歌,是把詩歌唱給你聽的,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感受詩歌帶給我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受古人的智慧結晶,還結合了現代的流行元素,讓大家更容易接受,便於傳誦,可以了解的更多,記憶體會的更加深刻,我們感受到了美好,才會真正的理解美好。
  • 「二十四節氣歌」其實有八句,您唱全了嗎?
    五千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準確的判斷出二十四個節氣?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其中還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不要著急,先讓我們站在古人仰望星空的視角,一同領略老祖宗與天地萬物感應的智慧,答案就在其中。
  • 時間的果核,歲月的智慧——二十四節氣,永遠醒著的時鐘
    在二十四節氣的功課裡,有時間的果核,歲月的智慧,等你擷取。傳統的二十四節氣,雖然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今天,它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儀軌。總是在不經意的瞬間,它是我們認知天氣和季候的潛意識。蔣勳作為知名的美學大家,在他最新的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這裡面有風雪和雨露的流轉,也有星月花木的私語,更有大自然中各種聲音、色彩和線條的喚醒,還有哲學與美的沉思。這種身體力行的經驗和感受,帶來的是蔣勳對美與身體、文明與道德,以及自我與修行的諸多感悟。這是蔣勳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功課,也是我們體悟自身和宇宙關係的功課。
  • 紅心行動|弘揚傳統節氣·傳承傳統文化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時節,天氣寒冷,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12月7日,洪山實驗小學二(9)中隊的少先隊員們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以「弘揚傳統節氣 傳承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校會中課堂。伴隨著嘹亮的國歌聲,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
  • 穀雨節氣意義、古人歷史來源介紹 穀雨和倉頡什麼關係
    導語:在我國,每個節日,每個節氣都有它的意義所在,畢竟是遠古相傳下來的。很快就要迎接「穀雨」節氣的到來,穀雨節氣的含義你了解過嗎?穀雨節氣的意義是什麼?【2018穀雨是幾月幾日 穀雨節氣介紹飲食吃什麼好】一、穀雨節氣的含義穀雨節氣含義一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
  • 古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根據什麼來判斷時辰和年月的看看古人智慧
    其中,圭表是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日晷是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鍾。1、關於圭表通俗的說,就是垂直於地面立一根杆,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垂直於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於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圭表通過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來定節令,定回歸年或陽曆年。
  • 24節氣中的白露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真正涼快?答案在這裡
    24節氣中的白露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真正涼快?答案在這裡時間:2020-09-07 11: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4節氣中的白露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真正涼快?
  • 小雪節氣的到來,氣候會持續變冷,古人卻非常在意這個自然現象
    立冬之後,氣溫開始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冬天的到來,秦嶺淮河以南,立冬以後很多地方還可以時不時的穿穿短袖,但是當太陽的黃經角度移動15°到達240°,時間走到農曆的十月中,公曆的11 月22日至23日之間,便迎來了冬季的第2個節氣,全年的第20個節氣:小雪。
  • 小雪節氣到,農村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
    今天是11月22日,農曆十月初八,剛好是小雪節氣。小雪節氣是冬季的第2個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節氣是古代曆法的補充,又是農事活動的準繩,對農民來說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