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半導體:2020年晶圓廠產能持續緊缺 擴產、國產替代成業內...

2020-12-24 網易

2020-12-21 14:31:18 來源: 科創板日報

舉報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春燕)訊,2020年晶圓廠和封測產能吃緊,半導體行業漲價消息頻傳,業內關於漲價現象和原因的討論層出不窮,在需求井噴的情況下,各廠家的擴產你追我趕,而國產替代則是其背後最直接的因素。為此,財聯社記者與會多場高規格論壇、會議,採訪多位從業人士、公司高管及專家學者,試圖描摹半導體產業當下現狀及2021年的趨勢。

  現狀:晶圓廠產能緊缺能見度料持續至2021年二季度

  財聯社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8吋晶圓製造產能最為緊缺,5G、汽車電子和AIoT等市場需求超預期增長是主要原因。針對當下產能緊缺是否擴產的問題,中芯國際全球銷售及市場資深副總裁彭進在ICCAD2020高峰論壇上表示,產能開出以後,市場是否存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並且產能擴充還要面臨資金、人才和背後工藝、IP以及客戶積累等壓力,這也使得很多公司在擴建產能時有所顧慮。

  中信建投證券和東吳證券等多家券商研報均認為,8英寸晶圓製造的應用場景廣泛,智能終端市場持續發展之下,對8英寸等成熟工藝的需求將在短期迎來爆發並保持長期平穩。一位晶片設計領域的教授告訴財聯社記者,智能家居等產品大多不需要非常先進的製程工藝,6英寸、8英寸產線對於日益普及的智能家居等設備所需晶片而言,性價比較高,所以這些產線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會有相應市場空間。另一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從業人士亦持同樣觀點,並表示:「8寸設備很多已經折舊完畢,可以在保證產品性能的情況下追求低投入和高產出的狀態。」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在公司Q3業績發說會上表示,預計一直到2021年上半年,整個行業的成熟產能都會比較緊張。記者通過採訪交流及公開信息整理發現,這一時間預期得到不少相關資深從業人士及行業分析師的認同。中信建投證券的預測則更為大膽,其在研報中指出,成熟製程緊缺或延續到2022年。一位在華潤微重慶工廠8吋線工作的技術人員透露,其所在的8吋線2021年訂單已接近飽和,公司不得不戰略上放棄一些小客戶。

  產能吃緊和漲價恐慌之下,部分企業存在備貨補庫存追加訂單的情況,有市場聲音指出,這或引發後續庫存高位風險。高通資深副總裁暨CDMA事業部營運長陳若文認為,由於5G需求在2021年有望持續成長,若出現庫存調整狀況,影響也不會太過劇烈,整體來看2021年半導體市場仍可望是健康成長的一年。國內主要的晶圓代工廠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士蘭微和華微電子等。中芯國際全球銷售及市場資深副總裁彭進表示,中芯國際2020年8英寸新增產能2.5萬片/月,總產能為25萬片/月,12英寸新增產能3萬片/月,總產能為12.7萬片/月,「產能的建設遠遠跟不上需求,中芯將會持續擴充產能,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積塔半導體和華微電子等公司均有擬建或在建8英寸Fab項目;中芯國際、紫光集團和武漢新芯等公司亦有12英寸Fab項目在建。

  趨勢:上遊設備、材料國產化率繼續提升

  SEMI 2020年終總設備預測報告預計,2020年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全球銷售額將比2019年的596億美元增長16%,創下689億美元的新紀錄。預計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將繼續增長,2021年將達到719億美元,2022年將達到761億美元。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整理測算,未來三年是大陸多條晶圓產線投建時期,年均設備需求在千億元。涉及相關設備公司包括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至純科技、長川科技、精測電子,華興源創、芯源微、萬業企業和上海微電子等。

  美國商務部網站近日宣布美國BIS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將加強國產設備實現自主可控的緊迫性。根據相關規則,被納入清單的主體在涉及美國產品與技術的出口、轉口和轉讓貿易時必須事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在通告中美國商務部特別指出,生產10納米工藝製程或以下半導體所需獨特物品的出口申請將被推定為否決。一位國產設備廠商高管向財聯社透露,中芯國際一直在加速儲備海外設備,但是由於設備製造交期較長且有延遲,根本來不及囤貨,因此該公司從8月開始加速國產設備的驗證採購,驗證速度明顯加快。

  除設備之外,有市場觀點認為,光刻膠、電子特氣、拋光液等材料消耗品受制裁後影響更大,因為光刻機、蝕刻機等生產設備使用周期較長,而半導體材料由於其自身特性不太可能大量屯貨。對此,上述高管表示認同。不過前述從業人士指出,半導體材料具有產業規模大、細分行業多、進入壁壘高和更新換代快的特點,目前我國自給率較低,市場份額被頭部廠商壟斷,且化學品生產商要進入供應鏈需要經過客戶嚴格認證,時間一般長達1到3年。因此實現國產替代有極大難度,或可從日本進口以解燃眉之急。國內半導體材料相關上市公司包括雅克科技、鼎龍股份、安集科技、南大光電和上海新陽等。

  受益於晶圓廠產能吃緊和擴產規劃,下遊封測環節產能利用率也將維持高位。「晶圓廠產能緊張傳遞到封測端的時間大概需要3到6個月,考慮到IDM公司的存在,預計產能傳遞到封測廠的比例在60%左右。」前述從業人士補充道。與此同時,國內以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和華天科技為代表的封測廠商均有擴產安排。今年8月長電科技公告擬定增50億元用於高端封裝建設;通富微電則於11月完成定增,共募資約33億元用於高端封測建設;華天科技於2018年開始投資建設南京封裝基地。

  未來:存儲和模擬類晶片產品的突破值得期待

  在12月17日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的院士圓桌會議上,國家02專項專家組總體組組長葉甜春表示,存儲器可能是未來率先突破的領域,模擬類產品未來幾年可能也會有很大的提升,值得關注。Nor Flash近期市場普漲30%左右,不過相關從業人士及代理商均表示,本次漲價主要原因是製造商產能調配後Nor Flash產能縮減以致短缺,並非需求旺盛,屬有價無市,因此擴產可能性不大。模擬晶片方面,受益於5G手機、智慧汽車、智能穿戴和物聯網等設備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需求量有望持續增加。而模擬晶片的晶圓製造主要來自於8英寸產線,這也進一步解釋了8英寸晶圓產能的吃緊現狀。

  此前UBS研究報告曾預測2021年NAND將繼續供過於求,而DRAM或將供不應求,預計2021年移動DRAM需求將同比增長23%,其中智慧型手機DRAM銷售量同比增長8%,伺服器DRAM需求增長32%。儘管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在2021年有擴產計劃,但供應量增長有限,因此DRAM存在漲價空間。長鑫存儲商務拓展及宣傳總監吳炎霖在上述峰會的技術分論壇上同樣指出,DRAM是晶片中最大的單一品類,國產DRAM的自給率幾乎為0,伴隨移動終端和物聯網發展,未來對DRAM的需求巨大,亟待發展。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長鑫存儲19nm DRAM處於初期量產狀態,該項目規劃產能為12.5萬片/月。

  對於近期半導體項目爛尾工程的頻繁出現,華虹集團董事長張素心在院士圓桌會議上指出,自主並不意味著閉門造車,而是強調可控,能夠系統化發展,服務於產業,華宏集團全力支持本土企業成為全球產業合作體系的一部分,但是並非把業務跟國際產業隔斷,而是在有限尺度內形成一個合理的供應份額分配。盲目鼓吹全盤國產替代既不理智也不現實,需要警惕因跟風過熱投資帶來的資源浪費。近年,全國多地曝出集成電路項目存在建設停滯甚至爛尾的風險,這對投入其中的科研人員、投資者、地方政府乃至國家層面的資源而言都是極大的消耗和浪費。資本市場應當理智看待集成電路項目,審慎評估風險,進行專業化投資,讓資本流向具有真材實料的企業和項目,服務於實業發展,實現金融和實業的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華西證券--電子行業(半導體):半導體矽片集中度提升 國內頭部有望...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①根據工商時報訊息,全球半導體矽片競爭格局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按照 2020年 Q3過去 12個月的營收合併計算,中國臺灣環球晶圓(全球市佔率第三,市佔率 15.2%)宣布併購德國世創(全球市佔率第四,市佔率 11.5%),併購後環球晶圓的市佔率將擠下日本勝高躍升至全球第二
  • 半導體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矛盾與破局
    除中芯國際和華虹之外,粵芯、上 海先進(積塔半導體),士蘭集昕微等國內現有成熟製程產線均有相應的產能擴產計劃。 後續晶圓代工環節國內代工需求依然旺盛,預計國內晶圓建廠和擴產的熱潮將會至少持續 2-3 年。 2.5.3.
  • 晶圓產能缺到2022年,ST決定自2021年全線漲價!
    (相關閱讀 :2020年第三季度電子元器件採購調查報告出爐!)htoesmc11月初,由於歐洲疫情仍未退燒,總部設在瑞士的知名MCU大廠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 的管理層們決定在今年不給員工加薪,工會召集ST工廠員工罷工抗議,繼而導致ST法國工廠開始產線停擺,缺貨情況再度加重。
  • 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南京臺積電、廈門聯電提升產能搶佔市場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
  • 2020年半導體公司盤點,機構持股比例變動趨勢意味著什麼?
    來源:英才雜誌作者 | 顧天嬌閱讀所需約14分鐘回顧202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通過國家政策引導、行業公司技術升級加快國產替代、社會資本支持等多方面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現業績跨越式增長、行業龍頭地位顯著、國產替代預期強,比如聞泰科技、韋爾股份通過併購優質半導體資產,實現了市值從100億到1000億的跨越。
  • 漲價潮蔓延產業鏈 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番號)_市場掘金_市場...
    有行業人士指出,由於5G的普及和汽車行業對上遊晶片需求的增長,疊加疫情帶來PC 需求上升和數據中心投資力度加大,導致半導體產業鏈供需平衡被打破,價格持續上升。整體產業景氣度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保持向上趨勢。在政策紅利和市場成長的雙重作用下,我國半導體行業有望迎來高質量發展。同時在國產替代趨勢加速背景下,半導體板塊或將持續受到資金追捧,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
  • 泰和新材:對位芳綸國產替代,有序擴產增厚盈利
    各業務版塊有序建設擴產: 氨綸業務:公司是國內首家氨綸生產企業,其產能及市場佔有率位居國內前列。但近年來隨著氨綸應用的普及,需求增速逐步放緩,產能過剩的局面已延續多年。短期看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 「晶片荒」預計持續一兩年?
    當一枚小小的晶片成為美國制裁中國企業的武器 ,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的「缺芯」軟肋,實現國產替代是必然出路。全國造芯大躍進的背後,多地明星晶片項目爛尾收場,晶片成了「芯騙」,留下一地雞毛。武漢弘芯、南京德科碼、成都格芯、陝西坤同、江蘇淮安德淮半導體項目一期、貴州華芯通等多個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目前,我國部分城市已發布了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規劃目標,僅福建、江蘇、上海、陝西、浙江等9個省市加一起就有14200億元。
  • 調查|CMOS圖像傳感器晶片需求旺盛 封測企業能否增資擴產?
    市場對2021年前景持樂觀情緒,晶片封測訂單激增,企業產能應用充足。但受行業自身技術迭代快、生產設備價格昂貴等因素影響,頭部企業對增資擴產態度謹慎。新華財經南京12月25日電(記者朱程) 近日,記者走訪江蘇多家CMOS圖像傳感器晶片(CIS)封測企業獲悉,得益於智能硬體、安防、車聯網等產業加速發展、新冠肺炎疫苗即將大規模問世等利好因素帶動,市場對2021年前景持樂觀情緒,晶片封測訂單激增,企業產能應用充足。但受行業自身技術迭代快、生產設備價格昂貴等因素影響,頭部企業對增資擴產態度謹慎。
  • 「短芯」問題殃及汽車行業 國產替代有望進一步加速
    「短芯」問題殃及汽車行業 國產替代有望進一步加速 2021-01-11 09:20:42 來源:財聯社
  • 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劉啟東強調,目前正在局部復電、供電中,現在產能滿載一定會有些微影響,但因為只是部分廠區幾個小時的停電,造成生產停擺幾個小時,後續會做一些趕單的動作。但他也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全數恢復供電要多久,相關人員針對跳電細節也在調查當中。據悉此次掉電會影響到13萬片8吋晶圓。
  • 「按捺不住」的半導體設備
    本周,SEMI發布了半導體設備市場年終預測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總額將在2019年596億美元的基礎上增長16%,創下689億美元的業界新紀錄。而且,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在明、後兩年的增長後勁也很強,預估2021年將實現719億美元的銷售額,2022年將進一步升至761億美元。相比於今年的狀況,2019年明顯疲軟。
  • 泰和新材(002254)公司點評報告:對位芳綸國產替代 有序擴產增厚盈利
    各業務版塊有序建設擴產:①氨綸業務:公司是國內首家氨綸生產企業,其產能及市場佔有率位居國內前列。但近年來隨著氨綸應用的普及,需求增速逐步放緩,產能過剩的局面已延續多年。短期看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長期來看,氨綸行業面臨難得的整合機遇,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會不斷提升。
  • 景氣不改 半導體仍值得關注
    天風證券分析師潘暕指出,從中長期維度看,擴張半導體行業成長的邊界因子依然存在,下遊應用端以5G、新能源汽車、雲伺服器為主線,國產替代是當下時點的板塊邏輯,國產替代下的「成長性」優於「周期性」考慮。半導體晶片漲價背後體現的是行業景氣。景氣度持續延續兩個季度,邏輯上是傳導,傳導向上就是材料和設備環節。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展望未來,國產半導體設備正在逆襲3.1 工程師紅利助力我國企業的追趕式研發近些年來我國已經開始在各類設備中開展追趕式研發,在技術難度最高的主設備中,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的最前列。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估計, 2020 年中國半導體設備的投資額可能達到 200 億美元,是全球投資最高的國家。根據 IC Insights 的報告,2018 年底中國大陸的晶圓廠產能 236.1 萬片/月,佔全球的 12.5%,比 2017 年底的 10.8%增加了 1.7 個百分點。
  • 長城證券--晶方科技公司動態點評:TSV細分龍頭擴產順利推進 持續...
    公司為客戶提供以 WLCSP 和 FO 扇出結構為基礎的高集成度、微型化的半導體先進封裝量產服務。公司直接客戶為 IC 設計廠商,包括 CIS 晶片龍頭豪威、索尼、格科微、思特威、比亞迪(002594)以及指紋晶片龍頭匯頂科技(603160)等。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為 79.65%,客戶集中度高,主要由於全球 CIS 晶片設計行業集中度高。
  • 國產替代概念獲驗證?中興通訊AH股大漲,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在路上?
    中報數據:「國產替代」證實or證偽見分曉另一方面,隨著中報季的逐漸來臨,國產替代概念到底能否被「證實」,或通過上市公司經營數據見分曉。華泰證券在2020年A股中期策略展望中直稱,中報是「第二科技周期」重中之重的半導體、信創等國產替代進度的關鍵驗證時點。
  • ...SEMI:12英寸晶圓廠投資激增,中國產能在全球佔比將迅速上升
    【芯視野】FPGA「易幟」之後2.SEMI:12英寸晶圓廠投資激增,中國產能在全球佔比將迅速上升3.華為助攻,SK海力士第三季度淨利潤飆升118%4.外媒:中國大陸到2030年將成世界上最大半導體產地5.摩根史坦利:國巨擴產不會使被動組件供過於求6.高通、博通等公司推動 臺積電28nm產能罕見滿載7.晶片製造從歐美轉向亞洲
  • 億田股份產能閒置,還要募投擴產,消化產能需35年?
    除了經營業績的成長性明顯下降之外,我們還發現:報告期內,億田股份集成灶產品現有產能的產能利用率累計下滑超30個百分點,但是募投項目卻擬擴產近一倍,更有甚者,招股書未披露的另一在建建設項目中,公司擬擴產集成灶的產能竟然比募投項目擬新增產能還要再高一倍。
  • 異質結電池設備國產化進展加速 五股掘良機
    2020年12月4日,邁為股份召開HJT 2.0產品發布會,公司發布第二代HJT設備。另外公司推出了半片電池整線設備,滿足矽片大型化和薄片化的趨勢,並推出多主柵低銀漿和銀包銅方案,進一步降低銀漿耗量。隨著公司新設備和新工藝的推出,有望推動異質結持續降本增效。在全國新能源革命加速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多地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始合作擴產異質結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