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廣粵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是市民中秋送禮佳品的首選。然而,今年月餅市場出現新的動向——閩南大月餅開始流行。其中味BACK那麼大月餅,更是異軍突起成為閩南大月餅的代表,攜手天貓推出「中國禮物·中國圓」中秋限定禮盒,從連續4年的網紅產品一躍成為月餅行業的新秀,也打破了月餅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成為中國四大月餅品類之一。
把關每一個環節,做一個「好吃」的味BACK那麼大月餅
閩南大月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鄭成功「博狀元餅」。鄭成功屯兵廈門期間,每年中秋月圓之夜,為排解將士們鄉愁,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博餅遊戲,讓士兵賞月博餅。所博之餅,正是閩南大月餅。然而,閩南大月餅相當低調,發展至今,只有閩南當地人才知道他的存在,外地人毫無所知,一次旅行中,味BACK遇到閩南大月餅,就被其獨特的形式和口味驚豔了,當即決定對月餅進行市場化的升級,推廣到更多的地方。
與金九大月餅、吳川大月餅等地方性大月餅相比,閩南大月餅沒有甜膩高脂的豆沙、蓮蓉,而是以鹹甜口的鹹蛋黃芋泥為主,加入蓬鬆肉鬆,通過拉絲麻薯提升月餅口感,好吃又獨特。在「好吃」這件事上,閩南大月餅味BACK月餅下了許多功夫。為了讓餅皮更鬆軟,特意加入優質安佳黃油和奶香;在保留芋泥鹹蛋黃口感的同時,選用特調的奶油芋泥,使芋泥更加綿密,口味更豐厚濃鬱;為了讓麻薯可拉絲性變好,改變了澱粉的配比等等。味BACK月餅把關月餅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只為做一個個「好吃」的閩南大月餅味 BACK月餅。
打造文化IP,閩南大月餅靠網紅出圈,靠品質長久
單靠好吃的口味,或者出圈的包裝,只能成為網紅,一時博人眼球。月餅,這一帶有中國文化寄託的應季食品,近些年來,常以「國潮」的設計理念出現。閩南大月餅味BACK月餅與常見國潮設計套路不同,它並非簡單的將故宮、吉祥圖案、毛筆字等常見中式元素做外化呈現,而是選擇更為現代表現藝術的手法:正面包裝僅有一個滿月和星軌,以宇宙星河之大隱映月餅之大,寓意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團圓相聚。並採用常用語化妝品領域的鐳射特種紙,禮盒上的月餅在燈光照射下漸變閃爍,貨架陳列效果突出,整體表現力更加現代年輕。
擔任此次設計的蘇州無非般若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表示:中式元素是傳統的象徵,但不意味著跟現代表現手法的排斥。此次月餅整體包裝沒有沿用傳統的喜慶紅色,而是靜謐幽深的藍色。字體設計靈感來自閩南傳統建築文化「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中的燕尾脊,兩端往上翹起,形如上弦月。兩個口味分別採用宇宙藍和桃桃橙,復古與新潮碰撞,用簡潔、內斂、包容的設計語言釋放閩南大月餅味BACK月餅的獨特民族文化自信,成為眾多年輕人中秋送禮佳品的選擇。
隨著閩南大月餅味BACK月餅的流行,越來越多網紅、美食達人自發對閩南大月餅味BACK月餅試吃測評活動,讓閩南大月餅味BACK月餅得到更多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認可。隨著閩南大月餅味BACK月餅在國人心中認知的不斷上漲,也帶動了全國整個糕點供應鏈對閩南大月餅的關注和生產,這款曾經低調的閩南大月餅出圈了。儘管閩南大月餅品牌眾多,而一提到閩南大月餅,大家首先就想到的還是味BACK月餅,毫無疑問,味BACK月餅已經成為閩南大月餅的品牌代表。
乘風破浪,蛻變成為中國四大月餅品類之一
作為月餅界的後起之秀,味BACK 2017年正式入局月餅市場,以閩南大月餅為突破口,首次上市即爆單,2018年攬獲小紅書中秋節年度榜單榜首。經過4年的不斷改良與創新,味BACK月餅連續4年銷量突破5000萬個,年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同時,走出閩南的味BACK 月餅一路乘風破浪,走出中國,走向國際,並獲得了美食界奧斯卡「國際風味獎章」,得到了米其林星廚的認證。
在中秋前夕的「天貓新文創·中國圓·中國禮物」中秋慶典活動,味BACK月餅承擔起傳承延續閩南地方文化,讓中國文化得到新生的責任。對味BACK而言,味BACK 月餅上承擔著的不只是消費者對於中秋禮品、中秋特色美食的訴求,更是對「團圓」「分享」等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閩南文化的肯定與傳承。味BACK 月餅將以天貓「中國禮物」的標籤、中國四大月餅品類之一的身份向世人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