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翎好的鋼琴·生活
在家裡,熊翎好會直接表達感情,經常說「媽媽我愛你」。
能聽出來鋼琴音準不準,因為從小背琴譜,背單詞、課文都比別的同學快。
9歲時,一次在綿陽參加比賽,緊張得差點忘了自己的名字和年齡。
不高興也會砸琴宣洩。
《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她用了三個星期才完全把音認對。「磨」了大半年,才選擇它登臺演出。
會自己做早飯,然後從8點練琴到中午12點,吃完午飯洗碗,下午看專業課看書。
鋼琴是一個朋友,不管是什麼情況,它都會陪伴她。
「下面有請33號選手熊翎好。」2020年8月27日,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總決賽上,主持人念出下一個比賽選手的名字。
四川賽區非專業院校青年A組的熊翎好,由媽媽林春蓉扶著,一步一步走到鋼琴附近,轉身把手放在胸前向評委處鞠了個躬,再由林春蓉扶著坐在鋼琴前。熊翎好雙手搭在鋼琴上,《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順著指尖行雲流水般傾瀉而出,貝多芬的音樂與熊翎好的命運交相融合,感染著聽到琴聲的每一個人。
她彈奏鋼琴的視頻被媒體錄下來後發布到網上,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了2.3億次。但讓人震驚的是,眼前這個擁有高超琴藝的18歲女孩,自幼全盲,憑藉肌肉記憶彈奏《悲愴奏鳴曲》。
8月3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對四川綿陽女孩熊翎好進行了專訪。她從不迴避自己是個盲人,認為這並不是自己的缺陷,而是特點。「這讓我能更用心去感受一些東西了。」
黑/暗
因早產吸高壓氧導致失明
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裡,熊翎好吃過午飯,走上教學樓二樓,向右轉彎,直走三四十米,上幾個臺階向右轉進大會議室,靠著欄杆直走二三十米,再向右轉沿著舞臺的邊走十多米,就有一架鋼琴位於舞臺右側正下方。
通往學校琴房的路,她已經走得得心應手了。
她用手摸索著找到鋼琴,將琴罩拿下,拿出琴凳調整好,找到最中間的位置,坐下來開始練琴。先練鋼琴老師留的《哈農》作業,練音階琶音,基本功結束之後,開始練習新曲子,然後一首一首彈之前的曲子……這是熊翎好住校期間每天給自己安排的必做功課。
從她認準鋼琴的那一刻開始,她就知道自己會比任何人都難練好。但是這樣的日子她無怨無悔地堅持了12年。
2002年春天,熊翎好在四川省綿陽市出生。因為早產了4個月,剛生下來的她只有兩斤多重。在保溫箱裡吸氧兩個月,熊翎好脫離了生命危險,卻也失去了看這個世界的機會。大人們發現熊翎好眼睛看不到的時候,她已經9個月大了。有人在她面前放了幾個玩具,但是她的眼睛並不會跟著轉動。醫生診斷發現,熊翎好因為吸高壓氧氣,導致眼底病變致使失明。
熊翎好從小喜歡聽碟片裡的兒歌,聽完就能在電子琴上彈。林春蓉覺得彈得還挺像,就讓她玩著學了兩年電子琴。6歲逛街時,熊翎好聽到培訓學校傳出的鋼琴聲,就問林春蓉「媽媽,這是什麼?這個真好聽」。
「可是你看不到,學這個會很困難。」「媽媽我喜歡這個。」雖然沒有接觸過鋼琴,林春蓉最終把鋼琴搬回了家。
林春蓉從沒想過把女兒向鋼琴家的方向培養,但令人意外的是,熊翎好在鋼琴上很有天分。6歲學習鋼琴,12歲考過十級。作為一個盲人,她的鋼琴技術進步速度超越了自己,也超過了很多同年齡的琴童。
這次參加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熊翎好晉級總決賽並獲得了一等獎。組委會還為她另設了一個「最佳勇氣獎」。雖然與特等獎失之交臂,但是熊翎好感覺上海之行已經很滿意。「如果讓我晉級(總決賽第二輪),我可能會覺得組委會不太公正,是因為同情我才讓我過關的。沒有晉級,這讓我感覺到了尊重。」
微/光
練鋼琴一個鍵一個鍵摸著彈
令林春蓉最感動的是,熊翎好認準鋼琴之後,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哪怕下大雨,熊翎好都會堅持去上鋼琴課。
小時候,別的小朋友們都出去玩,熊翎好也會糾結,「他們都玩,我還得去練琴,想想有點不公平。」但是出去玩了就不能彈琴了,想想看,還是堅持彈完吧。
6歲剛學鋼琴的時候,熊翎好的耳朵還沒有被「磨出來」,很多音符聽不出來是什麼音,就只能由啟蒙老師唱一句,熊翎好彈一句。她和老師都著急,實在聽不出來,老師就只能硬把她的手指頭放在琴鍵上相應的位置。當時手小的她,單手連八度都夠不到,她就一個鍵一個鍵摸著彈。
綿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教授陳林已經教了熊翎好6年鋼琴。這是他第一次教授盲童彈鋼琴,對於他來說,既是幸運,也是挑戰。去年陳林告訴她,熊翎好,你要學著自己看盲譜。然而市面上的盲譜太少了,據熊翎好所知,只有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還有一些蕭邦名曲等曲目有盲譜。林春蓉特意跑到北京找人借了幾張。盲譜上不同的點數代表了鋼琴上不同的音符。可是熊翎好並不習慣用盲譜,十幾年的學琴過程中,已經讓她養成了聽著音樂直接在鋼琴上演奏出來的習慣,用手摸著盲譜彈奏反而容易打斷整個旋律。
光/明
文學和音樂讓她走得更遠
熊翎好認為對於自己的學琴之路來說,眼睛看不到不是缺陷,而是自己的特點。「這讓我更能用心去感受一些東西了,我的感受更主觀。」熊翎好喜歡講人性、民間習俗的書和外國名著。但她最喜歡的是人物傳記,《海倫凱勒》《貝多芬》《郎朗》《富蘭克林》……從這些書籍中,她找到了真實的自己。「郎朗在七八歲的時候,一天就會花七個小時彈鋼琴,而我只能練習四到六個小時,看到他之後,我發現自己還差得很遠。」熊翎好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她為什麼喜歡這些書。文學和音樂帶著她走到了很遠的地方。
對於未來,熊翎好制定了不同階段的目標。2022年,她會迎來高考,她的目標是北京聯合大學。在全國三家盲生單考單招院校中,她最喜歡的是北京聯合大學。那裡有她喜歡的音樂表演、音樂編曲專業。而且如果能考到北京,就能經常去旁聽中央音樂學院的大師課。讀完大學,她要去考研或者出國讀書,學習專業的譜曲作詞,成為一名專業音樂人或者從事音樂教學。
她把自己的未來規劃得清清楚楚,她認為作為一個18歲的成年人,對自己的每個選擇負責。
榮/耀
她成為「全國自強模範」
8月27日中午,總決賽之前,熊翎好穿上淡黃色禮服讓媽媽給自己拍照。「她現在長大了,愛美了,喜歡照相發朋友圈。」林春蓉的語氣裡有說不出的寵愛。朋友圈裡,熊翎好告訴自己「今天我是最美的,加油!」
熊翎好的微信暱稱叫「Sunshine in the rain」,她闡述的意思是「總會有陽光的,不要灰心」。
對於鋼琴曲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感情。陳林會給她描繪曲子中的畫面,告訴她怎麼樣帶入自己的情感。彈莫斯科夫斯基的《練習曲》,半音階很多。音划過的時候就像是微風吹過的場景,所以需要處理得更連貫、流暢。彈蕭邦的《小狗圓舞曲》,陳林就告訴她,「你看,有一條小狗在追著尾巴,跳著跑動。」所以需要快速連貫有起伏。
慢慢地,熊翎好學會了用手「看」到另一個世界。在彈奏《悲愴奏鳴曲》的時候,她會「看」到在一個擺設有些凌亂的房間裡,一個作曲家失聰了,坐在鋼琴前用筆敲擊著鍵盤,感受鍵盤迴饋的震動,一點一點把這首曲子記下來。作曲家心裡是掙扎的,在快板的時候,作曲家在心裡鼓舞自己振作起來,回想那麼多的英雄怎樣度過磨難。慢板的時候,作曲家會感嘆,其實命運對他來說有一些不公,心裡會有一些不甘。結尾,作曲家覺得以後的人生是不是還有希望?
上天沒有辜負熊翎好的努力,她的技術突飛猛進,一張張證書也飄進了她家裡。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荊花獎」音樂、舞蹈、器樂、美術藝術大賽最高獎,「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四川賽區選拔賽自由選曲少年組一等獎,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一等獎……2019年5月16日,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熊翎好作為「全國自強模範」受到表彰。
回到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之後,她還是如往常一樣,對每個人都很有禮貌地交談。「她絲毫不會因自己有什麼榮譽,有任何驕傲自滿。」這是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音樂老師石洪波對熊翎好最大的印象。
熊翎好下一首想突破的曲子是李斯特的《鍾》,李斯特將原本輕盈活潑的小提琴主題移植到鋼琴上,用鋼琴單手快速跳躍3個8度彈奏模仿「滴答滴答」鐘聲。
記者和她約定,練好《鍾》之後錄下發過來。「可能我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你要等我。」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邵洲波 實習記者 郭懿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