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彈《悲愴奏鳴曲》的綿陽全盲女孩:用手「看見」世界 想考大學...

2020-12-25 騰訊網

熊翎好的鋼琴·生活

在家裡,熊翎好會直接表達感情,經常說「媽媽我愛你」。

能聽出來鋼琴音準不準,因為從小背琴譜,背單詞、課文都比別的同學快。

9歲時,一次在綿陽參加比賽,緊張得差點忘了自己的名字和年齡。

不高興也會砸琴宣洩。

《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她用了三個星期才完全把音認對。「磨」了大半年,才選擇它登臺演出。

會自己做早飯,然後從8點練琴到中午12點,吃完午飯洗碗,下午看專業課看書。

鋼琴是一個朋友,不管是什麼情況,它都會陪伴她。

「下面有請33號選手熊翎好。」2020年8月27日,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總決賽上,主持人念出下一個比賽選手的名字。

四川賽區非專業院校青年A組的熊翎好,由媽媽林春蓉扶著,一步一步走到鋼琴附近,轉身把手放在胸前向評委處鞠了個躬,再由林春蓉扶著坐在鋼琴前。熊翎好雙手搭在鋼琴上,《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順著指尖行雲流水般傾瀉而出,貝多芬的音樂與熊翎好的命運交相融合,感染著聽到琴聲的每一個人。

她彈奏鋼琴的視頻被媒體錄下來後發布到網上,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了2.3億次。但讓人震驚的是,眼前這個擁有高超琴藝的18歲女孩,自幼全盲,憑藉肌肉記憶彈奏《悲愴奏鳴曲》。

8月3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對四川綿陽女孩熊翎好進行了專訪。她從不迴避自己是個盲人,認為這並不是自己的缺陷,而是特點。「這讓我能更用心去感受一些東西了。」

黑/暗

因早產吸高壓氧導致失明

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裡,熊翎好吃過午飯,走上教學樓二樓,向右轉彎,直走三四十米,上幾個臺階向右轉進大會議室,靠著欄杆直走二三十米,再向右轉沿著舞臺的邊走十多米,就有一架鋼琴位於舞臺右側正下方。

通往學校琴房的路,她已經走得得心應手了。

她用手摸索著找到鋼琴,將琴罩拿下,拿出琴凳調整好,找到最中間的位置,坐下來開始練琴。先練鋼琴老師留的《哈農》作業,練音階琶音,基本功結束之後,開始練習新曲子,然後一首一首彈之前的曲子……這是熊翎好住校期間每天給自己安排的必做功課。

從她認準鋼琴的那一刻開始,她就知道自己會比任何人都難練好。但是這樣的日子她無怨無悔地堅持了12年。

2002年春天,熊翎好在四川省綿陽市出生。因為早產了4個月,剛生下來的她只有兩斤多重。在保溫箱裡吸氧兩個月,熊翎好脫離了生命危險,卻也失去了看這個世界的機會。大人們發現熊翎好眼睛看不到的時候,她已經9個月大了。有人在她面前放了幾個玩具,但是她的眼睛並不會跟著轉動。醫生診斷發現,熊翎好因為吸高壓氧氣,導致眼底病變致使失明。

熊翎好從小喜歡聽碟片裡的兒歌,聽完就能在電子琴上彈。林春蓉覺得彈得還挺像,就讓她玩著學了兩年電子琴。6歲逛街時,熊翎好聽到培訓學校傳出的鋼琴聲,就問林春蓉「媽媽,這是什麼?這個真好聽」。

「可是你看不到,學這個會很困難。」「媽媽我喜歡這個。」雖然沒有接觸過鋼琴,林春蓉最終把鋼琴搬回了家。

林春蓉從沒想過把女兒向鋼琴家的方向培養,但令人意外的是,熊翎好在鋼琴上很有天分。6歲學習鋼琴,12歲考過十級。作為一個盲人,她的鋼琴技術進步速度超越了自己,也超過了很多同年齡的琴童。

這次參加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熊翎好晉級總決賽並獲得了一等獎。組委會還為她另設了一個「最佳勇氣獎」。雖然與特等獎失之交臂,但是熊翎好感覺上海之行已經很滿意。「如果讓我晉級(總決賽第二輪),我可能會覺得組委會不太公正,是因為同情我才讓我過關的。沒有晉級,這讓我感覺到了尊重。」

微/光

練鋼琴一個鍵一個鍵摸著彈

令林春蓉最感動的是,熊翎好認準鋼琴之後,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哪怕下大雨,熊翎好都會堅持去上鋼琴課。

小時候,別的小朋友們都出去玩,熊翎好也會糾結,「他們都玩,我還得去練琴,想想有點不公平。」但是出去玩了就不能彈琴了,想想看,還是堅持彈完吧。

6歲剛學鋼琴的時候,熊翎好的耳朵還沒有被「磨出來」,很多音符聽不出來是什麼音,就只能由啟蒙老師唱一句,熊翎好彈一句。她和老師都著急,實在聽不出來,老師就只能硬把她的手指頭放在琴鍵上相應的位置。當時手小的她,單手連八度都夠不到,她就一個鍵一個鍵摸著彈。

綿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教授陳林已經教了熊翎好6年鋼琴。這是他第一次教授盲童彈鋼琴,對於他來說,既是幸運,也是挑戰。去年陳林告訴她,熊翎好,你要學著自己看盲譜。然而市面上的盲譜太少了,據熊翎好所知,只有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還有一些蕭邦名曲等曲目有盲譜。林春蓉特意跑到北京找人借了幾張。盲譜上不同的點數代表了鋼琴上不同的音符。可是熊翎好並不習慣用盲譜,十幾年的學琴過程中,已經讓她養成了聽著音樂直接在鋼琴上演奏出來的習慣,用手摸著盲譜彈奏反而容易打斷整個旋律。

光/明

文學和音樂讓她走得更遠

熊翎好認為對於自己的學琴之路來說,眼睛看不到不是缺陷,而是自己的特點。「這讓我更能用心去感受一些東西了,我的感受更主觀。」熊翎好喜歡講人性、民間習俗的書和外國名著。但她最喜歡的是人物傳記,《海倫凱勒》《貝多芬》《郎朗》《富蘭克林》……從這些書籍中,她找到了真實的自己。「郎朗在七八歲的時候,一天就會花七個小時彈鋼琴,而我只能練習四到六個小時,看到他之後,我發現自己還差得很遠。」熊翎好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她為什麼喜歡這些書。文學和音樂帶著她走到了很遠的地方。

對於未來,熊翎好制定了不同階段的目標。2022年,她會迎來高考,她的目標是北京聯合大學。在全國三家盲生單考單招院校中,她最喜歡的是北京聯合大學。那裡有她喜歡的音樂表演、音樂編曲專業。而且如果能考到北京,就能經常去旁聽中央音樂學院的大師課。讀完大學,她要去考研或者出國讀書,學習專業的譜曲作詞,成為一名專業音樂人或者從事音樂教學。

她把自己的未來規劃得清清楚楚,她認為作為一個18歲的成年人,對自己的每個選擇負責。

榮/耀

她成為「全國自強模範」

8月27日中午,總決賽之前,熊翎好穿上淡黃色禮服讓媽媽給自己拍照。「她現在長大了,愛美了,喜歡照相發朋友圈。」林春蓉的語氣裡有說不出的寵愛。朋友圈裡,熊翎好告訴自己「今天我是最美的,加油!」

熊翎好的微信暱稱叫「Sunshine in the rain」,她闡述的意思是「總會有陽光的,不要灰心」。

對於鋼琴曲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感情。陳林會給她描繪曲子中的畫面,告訴她怎麼樣帶入自己的情感。彈莫斯科夫斯基的《練習曲》,半音階很多。音划過的時候就像是微風吹過的場景,所以需要處理得更連貫、流暢。彈蕭邦的《小狗圓舞曲》,陳林就告訴她,「你看,有一條小狗在追著尾巴,跳著跑動。」所以需要快速連貫有起伏。

慢慢地,熊翎好學會了用手「看」到另一個世界。在彈奏《悲愴奏鳴曲》的時候,她會「看」到在一個擺設有些凌亂的房間裡,一個作曲家失聰了,坐在鋼琴前用筆敲擊著鍵盤,感受鍵盤迴饋的震動,一點一點把這首曲子記下來。作曲家心裡是掙扎的,在快板的時候,作曲家在心裡鼓舞自己振作起來,回想那麼多的英雄怎樣度過磨難。慢板的時候,作曲家會感嘆,其實命運對他來說有一些不公,心裡會有一些不甘。結尾,作曲家覺得以後的人生是不是還有希望?

上天沒有辜負熊翎好的努力,她的技術突飛猛進,一張張證書也飄進了她家裡。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荊花獎」音樂、舞蹈、器樂、美術藝術大賽最高獎,「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四川賽區選拔賽自由選曲少年組一等獎,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一等獎……2019年5月16日,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熊翎好作為「全國自強模範」受到表彰。

回到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之後,她還是如往常一樣,對每個人都很有禮貌地交談。「她絲毫不會因自己有什麼榮譽,有任何驕傲自滿。」這是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音樂老師石洪波對熊翎好最大的印象。

熊翎好下一首想突破的曲子是李斯特的《鍾》,李斯特將原本輕盈活潑的小提琴主題移植到鋼琴上,用鋼琴單手快速跳躍3個8度彈奏模仿「滴答滴答」鐘聲。

記者和她約定,練好《鍾》之後錄下發過來。「可能我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你要等我。」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邵洲波 實習記者 郭懿萌

相關焦點

  • 對話彈悲愴奏鳴曲的全盲女孩:用手「看見」世界 想考大學做音樂人
    熊翎好雙手搭在鋼琴上,《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順著指尖行雲流水般傾瀉而出,貝多芬的音樂與熊翎好的命運交相融合,感染著聽到琴聲的每一個人。她彈奏鋼琴的視頻被媒體錄下來後發布到網上,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了2.3億次。但讓人震驚的是,眼前這個擁有高超琴藝的18歲女孩,自幼全盲,憑藉肌肉記憶彈奏《悲愴奏鳴曲》。
  • 18歲四川全盲女孩憑肌肉記憶,彈奏悲愴奏鳴曲
    有人說,閉上眼睛就能感受到盲人的無助,但是,即便是閉上眼睛,我們的感受還是與從小全盲的人有差別的。自幼全盲的人,在生活上是該有多麼的辛苦,看不見這個多彩的世界,對於顏色也是完全沒有概念。但是,有些人眼睛看不見,但是卻不會向命運低頭。近日,在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的總決賽上,一位來自四川綿陽的選手吸引了評委的目光。
  • 全盲女孩憑肌肉記憶彈奏「悲愴奏鳴曲」!網友:這是生命的樂章
    近日,一位名叫熊翎好的18歲全盲女孩參加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總決賽的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的視頻震撼和感動了眾多網友。JIN DING/CHINA DAILY熊翎好來自四川綿陽,今年18歲。因自幼全盲,她在演奏時,只能憑肌肉記憶找鍵盤。
  • ...6歲起學習鋼琴,12歲考出十級。沒法看譜,她全靠耳朵聽,然後把...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4.全盲女孩憑肌肉記憶彈悲愴奏鳴曲。四川綿陽18歲女孩熊翎自幼全盲,6歲起學習鋼琴,12歲考出十級。沒法看譜,她全靠耳朵聽,然後把聽到的旋律彈出來。她說鋼琴是她的熱愛和理想,憧憬著能考上北京的大學,學音樂表演或音樂製作。5.南京遇害女生父親公布洪某錄音。8月4日,警方通報南京女大學生李某月遇害案。
  • 如何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齊默爾曼演繹貝多芬《第八奏鳴曲「悲愴」》淺析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導讀:貝多芬的創作深刻地反映著資產階級民主理想的歌頌和渴望,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和鬥爭精神。《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奏鳴曲之一,是他初期鋼琴奏鳴曲的頂峰之作。在這首奏鳴曲中,莫扎特和海頓的影響已經完全消失。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樂曲介紹🌸《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 🌸《悲愴奏鳴曲》(Sonata Pathétique)創作於1799年,是貝多芬贈給卡爾·馮·李希諾夫斯基親王。作者最初命名為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意為「悲愴的大奏鳴曲」。《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出色的鋼琴奏鳴曲之一。
  • 解讀《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悲劇性
    △點擊圖片聆聽唱片錄音導讀:在音樂界,貝多芬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知名的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了貝多芬早期知名的代表作品。而對於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來說,是極具悲劇性的,彰顯出了貝多芬與命運抗衡的英勇和決心,人物個性被表達地淋漓盡致。本文主要以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的悲劇性為論點,重點闡述貝多芬的鋼琴演奏技巧。 在貝多芬的作品中,鋼琴曲的創作一直閃耀著光芒,其中,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是不可替代的一個經典作品,在創作背景和演奏等方面,充分體現出悲劇性特徵,令人深思。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 | 青春的悸動與詠嘆
    為了保持對音樂的敏銳,為了不寂寞,時不時,我會回到貝多芬32首奏鳴曲裡聆聽,這裡有我曾經探尋過的記憶。音樂不同於文字,古典而鮮活,每次都是不同的感悟。這一晚,是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藝術忠於直覺,忠於具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們對自然現象本質背後的哲學意義做出深刻的思考與描繪,給後人以無窮的智慧啟迪,因為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人類對外部世界所進行的思考,以及對宇宙的探索所進行的不懈努力。▲ 巴倫勃依姆 回到貝多芬《悲愴奏鳴曲》上,C小調在貝多芬作品中有著特殊的立意,是表現英雄氣概、悲劇性的調性。
  • 《悲愴奏鳴曲》,SoloDuo吉他二重奏再度挑戰貝多芬名作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作品第13號,創作於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獻贈給他的贊助人與仰慕者利赫諾夫斯基王子。從原文來看"悲愴"(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的意思與悲無關,而是"情緒", "多情/激情"意思 。音樂風格浪漫且優美。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c小調,極緩板,轉輝煌的快板,宏偉的奏鳴曲式。開頭是一段相當長的充滿悲愴情緒的極緩板,後轉為快板,依舊悲愴的旋律中透露出一絲堅定。
  • ...她全靠耳朵聽,然後把聽到的旋律彈出來。她說鋼琴是她的熱愛和...
    2020-08-30 11:42:09來源:FX168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4.全盲女孩憑肌肉記憶彈悲愴奏鳴曲四川綿陽18歲女孩熊翎自幼全盲,6歲起學習鋼琴,12歲考出十級。沒法看譜,她全靠耳朵聽,然後把聽到的旋律彈出來。她說鋼琴是她的熱愛和理想,憧憬著能考上北京的大學,學音樂表演或音樂製作。5.南京遇害女生父親公布洪某錄音。8月4日,警方通報南京女大學生李某月遇害案。
  • 這個彈鋼琴的全盲女孩上了熱搜……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 近日,一個「盲人女孩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18歲全盲女孩熊翎好在舞臺上行雲流水的演奏,不僅吸引了評委的目光,更令無數網友為之驚嘆。視頻在網上傳開後,還得到了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官媒發文推薦與支持,為其點讚。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中的「英雄氣息」
    本文筆者試圖通過淺析《悲愴》的曲式結構發展來體會貝多芬音樂中的英雄氣息。 「維也納古典樂派」在世界音樂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三位傑出的音樂家分別是「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還有一位是「古典主義」音樂集大成者貝多芬。 提起貝多芬,我們肅然起敬,關於他的讚美,不勝枚舉。他曾經師從於海頓和莫扎特。
  •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全盲女孩的鋼琴夢、說唱歌手戰抑鬱
    01全盲女孩熊翎好的鋼琴夢上海國際青年鋼琴大賽總決賽上,來自四川綿陽的18歲女孩熊翎好,彈奏了一曲《悲倉奏鳴曲》,但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她是由工作人員牽引上臺的,因為她自幼全盲,靠自己上臺有點困難。熊翎好6歲起學習鋼琴,但因為沒法看譜子,於是只能先靠耳朵聽,然後再把聽到的旋律彈出來。她也一直靠著這樣的方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練習,並且在12歲那年,取得了鋼琴十級的成績。熊翎好說鋼琴是她的熱愛和理想,所以即使有很多困難,也從來沒有抱怨過。她憧憬能考上北京的大學,學音樂表演或音樂製作。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技術分析
    貝多芬一生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到晚年時已經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溝通。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op13)第一樂章曲式分析(二)
    一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op13)是其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中帶有標題的五首中的第一首。該首奏鳴曲真正體現出了貝多芬獨特的創作特點和獨到的音樂語言。二該曲第一樂章的曲式結構類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五個部分組成,前面我們分析了引子與呈示部分的結構特點。今天我們接著分析該曲展開部的結構特點。這三部分的結構圖示如下: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傳統鋼琴協奏曲中一向作為慢板樂章的第二樂章,而採取了十分輕快的節奏,短小精悍而又優美動聽的旋律與第一樂章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樂章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承前啟後」作用,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在此銜接得非常完美。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 月光奏鳴曲 第一樂章
    最近的高溫很適合來些冰冰涼風格💨的曲子, 例如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難度不高,又很降溫解暑,並且,還是世界名曲,完成以後特別的有成就感~。  照例介紹下樂曲背景, 「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 ,大名是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為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1年。
  • 奏鳴曲、奏鳴曲式,傻傻分不清楚(上) ——奏鳴曲sonata
    喜愛古典音樂的人,對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這些名詞都不會陌生。奏鳴曲(sonata)作為最常見的音樂體裁,不但在音樂會的曲目單中經常出現,還伴隨著琴童們每個階段的練習。尤其是彈鋼琴的學生,只要說起貝多芬的「月光」「熱情」「暴風雨」「黎明」(標題都是後人起的)奏鳴曲,總有一兩個「在手上」的。
  • 樂曲賞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為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弦的波動。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呈示部主部、連接部音樂分析
    兩年前,寫的貝多芬悲愴奏鳴曲引子的音樂分析,得到幾位大佬的好評,一直想把這首偉大的作品寫完,於是就有了今天這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