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進化史上,土地好似母親,我們與土地相依為命,她哺育我們長大。「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與淳樸農村大地的親密接觸,將會是終身的回憶。
麥可·傑克遜有著「流行樂之王」的稱號,上世紀80年代初,以麥可傑克遜為主導的流行音樂在全球範圍內為人們所熟知。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他試圖打破種族歧視和種族障礙方面的宣傳工具,這讓那些喜歡麥可·傑克遜的人不僅喜歡他的作品,還敬佩他的人格。
麥可·傑克遜離開這個世界也有十餘載,如果他能一直活著,也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他是當之無愧的天王巨星,一生榮獲過多次音樂界榮譽獎項,是音樂界的奇才。儘管他已過世許久,他在音樂界的影響力仍然巨大,他的舞蹈仍被人們所模仿。
舞臺上的麥可傑克遜是光彩奪目的,但臺下的他也只是個普通人。他也有平平淡淡的一面,對世界充滿著好奇之心,對現實生活抱著美好的期望。麥可傑克遜是個偉大的人物,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不是他音樂方面的成就,而正是他用平等的眼光看人,努力消除歧視,給予社會底層人士以人道主義關懷。
1987年,麥可·傑克遜在我國廣東農村,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照片,度過了非常難忘的一天。這也是他的唯一一次中國之旅,麥可·傑克遜經過多番轉折才來到中國大陸,選擇在廣東中山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大地度過他美好的一天。當時的我國還處於發展初級階段,各方面都還不發達,即便是國都北京也不是到華明星中意的地方。
麥可·傑克遜在香港度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往廣東的一個農村。在那裡,他遇到了一群勤勞的中國農民和一個讓他終生難忘的老人。他的此次出行並不隆重,所以也沒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他從未見過如此景象,眼前的場景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他選擇徒步感受當地的風光。
為了能「入鄉隨俗」,他還特地戴上了農民們耕作時遮陽擋汗的草帽,與這片土地儼然「融為一體」。在田野間,麥可·傑克遜留下了許多照片,與田間水牛的嬉戲,更彰顯他的活力。村裡的布局更吸引了他的眼球,充滿著復古氣息的老屋、墨綠的青石板,寧靜美好的樣子與外界的繁華大相逕庭。
麥可·傑克遜隨機走入了一間老屋,裡面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太太。面對這位身軀佝僂的老人,他沒有擺出天王的架子,通過一旁的翻譯與老奶奶耐心的交流,雖然交流中言語甚少,但動作和神態都很是親切。
臨走前,他拿了一些錢財給老太太,老太太雖然並不知道他是誰,但謹遵祖輩留下的規矩,老太太也沒有要麥可·傑克遜的錢。但由於麥可傑克遜的執著,還是為老太太留下兩千港幣以改善她的生活。麥可·傑克遜十分喜歡這座村子,所以他也想為這裡的人們做一些事情。在村子裡,他和老太太留下了一組照片,也和村裡的許多人留下了合影,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當地特色的捕魚勞作也吸引了麥可傑克遜,在這裡他體驗了一次捕魚的生活,再次戴上草帽,享受著這水中觀岸的風光。遊覽這裡的大街小巷,他見識到了當地的特色手工業,面對辛勤勞作的人們,他流露出了深深的敬佩。
而令麥可傑克遜最為高興的是他在這裡見到了許多中國兒童,他也十分喜歡中山的這群孩子。傑克遜坐在孩子群中,也如同是一個孩子,笑容可掬。麥可·傑克遜在他的一本自傳中寫到,他無法抵抗中山孩子的吸引,也非常喜愛他們。
後來,他把在中山之旅的所有照片都放在了他的自傳當中,每一張照片他都笑得十分燦爛,並且和麥可傑克遜接觸過的人的臉上也都洋溢著最真摯的笑容,那種笑容是裝不出來的。
麥可·傑克遜1987年在我國廣東農村,拍下的一組珍貴的照片,受到了人們的一番好評。有和麥可傑克遜接觸過的村民人回憶道,他沒有擺過架子,為人十分溫和。即便是已經站在閃亮的舞臺,是人們心中的巨星,他也格外的低調。嘴角總是帶著笑意,和人相處也是十分的平易近人。雖然只有短暫一天,但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帶給了他創作的靈感。
無論處於什麼時代,有的人會在到達了一定的高度後不斷高調炫耀自己的生活,對普通人嗤之以鼻,帶上有色眼鏡看人。然而傑克遜沒有,他不僅是音樂界的佼佼者,還擁有許多財富,但他卻從不歧視任何人。對他而言,財富有多少之分,但人格沒有,人人生而平等。古往今來,真正的強者,無論何時都是極其謙恭的、幹實事而非口頭功夫。
參考資料:《這片土地是神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