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吐血推薦的是日版《深夜食堂》,為什麼小編偏偏要註明是日本版的《深夜食堂》?因為日本原版和國內翻拍版的口碑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首播於2009年的日版《深夜食堂》在網絡上好評如潮,而2017年的國產版卻是罵聲一片。在黃磊、何炅、闞清子、海青等人的實力演繹下,口碑依舊沒有起色。這次連粉絲都不買帳了,真正的神仙真也拯救不了的爛片。
《深夜食堂》改編於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畫,故事中主要講述小林薰經營的飯館。小林薰的飯館很與眾不同,菜譜上只有豬肉套餐,但是你想吃什麼都可以點。因為特殊的風格和懷念的味道,這個飯館裡每天晚上都會有不少人。
大家喝著小酒,吃著食物,卸下了一天的疲憊,或是獨自品味著孤獨,或是討論著趣事。在食物的香氣裡,一個個充滿著人間煙火氣的故事被講述出來。
這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劇集,豆瓣有14萬觀眾參與評分,有65.5%的觀眾給出了五分好評。網友們說,這是近年來最像散文的電視劇。的確,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抒情,而日本影視劇偏偏最擅長抒情。
日本電影的治癒屬性自不必說,幾乎在大部分的題材中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一點,這就是日本影視劇多年發展形成的的獨特風格。反觀國內,翻拍的影視劇不少,能獲得不錯口碑的也不少,偏偏為啥就拿捏不住這個日本的IP 呢?
日版豆瓣評分9.2而17年的國版卻只有2.8,這不是原版粉絲濾鏡下的惡意評價、更不是那些苛刻影評人的無中生有。而是,我們把一部抒情的文藝電視劇活生生地拍成了不折不扣的中二劇+商業片。
開篇沒多久的第一個重量級人物,劇中的「社會哥」。事實證明,演老大還真的挺考驗氣質的。看看宋洋這迷之畫風,面癱加墨鏡硬生生從老大變成了保鏢,乍看之下還不如他身後的小弟。
而再看看日版,雖然同樣的黑墨鏡黑西裝,但是面部表情更加地豐富一些。皺眉和手裡的香菸,隔著墨鏡也能看出來是個有身份的「社會人」。
同樣對比吃完小香腸的樣子,松重豐版本的面部表情豐富,張弛有度。而宋洋版本直接泛起了淚花,雖然劇情需要做出情緒變化但也不至於直接流淚啊,吃個小香腸就直接哭唧唧?
社會哥走了,迎來了茶泡飯三姐妹。原版裡是茶泡飯三姐妹,你翻版考慮到國人不吃茶泡飯我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是泡麵三姐妹?泡麵也就算了,至少人家吃的是不同的茶泡飯,這導演直接讓泡麵三姐妹吃一樣的老壇酸菜牛肉麵?這廣告植入是當觀眾都是傻子嗎?
有意思的是,正當觀眾以為大廚會把泡麵重新操作一番的時候,人家只是煮了放碗裡。調料包和酸菜包都沒有浪費。也由此,出現了全劇最著名的畫面之一:吳昕瞪眼睛。
硬廣植入、神改設定以及黑社會小弟送葵花油這波迷之操作,徹底讓《深夜食堂》在中國翻了車。
不得不提的還有本劇的主演小林薰,曾經兩獲日本電影學院獎的優秀演員。主要代表作品《深夜食堂》深受觀眾喜愛。
不得不提的還有劇中「社會人龍哥」的扮演者松重豐,別看在劇中是個「老大」。可是在自己的演藝生涯裡,他真的是憑藉實力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可愛的吃貨。
《孤獨的美食家》系列是他的代表作,據悉松重豐食量非常小,為了第二天的拍攝松重豐都是提前一天空腹,也是超級敬業的演員了。
常常在想為什麼這次翻拍會如此翻車,其實根本的原因是導演在改編的過程中並沒有抓住中國的實際情況。說實話,如果將背景放在大排檔或者就是一個普普通通小飯館,效果都會好得多。但是,導演偏偏把背景放在了一個酒吧。
眾所周知,這種場合缺乏的就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煙火氣,普通的勞苦大眾這一類人,在酒吧都是無法接觸到的。
優秀的電視劇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和深思,《深夜食堂》在日本能夠大獲成功的原因是,真正地反應了日本社會各行各業各層人士的辛酸和故事。這樣的翻拍劇在中國想要取得成功,還需要導演編劇們再接再厲才行。
畢竟,觀眾也不是傻子,是不是用心每個人都看得出來。不是隨隨便便找幾個知名演員來演觀眾就會買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