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正文在精神恍惚的鐘浩東口中,聽到了「老鄭」兩個字
谷正文,一個英雄,也是一個叛徒。他曾是愛國的學生,九一八之後帶領北大學子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奔走呼號。抗戰爆發後,他又選擇投筆從戎,參加了八路軍,掌管115師中最精銳的一支偵察大隊,屢立戰功。
但是在一次任務失敗被捕後,谷正文卻在還未受刑的情況就軟下了骨頭,叛變投敵,成為軍統的鷹犬。十幾年後,跟著蔣氏父子敗走臺島的谷正文,已經成為了情報部門有名的「活閻王」。殘害民主人士,製造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谷正文身上血債纍纍。
1949年,在解放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東南沿海島嶼陸續迎來解放。意識到自己僅剩孤島可以立足的蔣介石,開始對各種布防情報的洩露感到惱火。他知道,在自己的軍隊中,絕對還有地下黨的存在。為此,蔣介石召集各級特務機關,成立「整治行動委員會」,負責情報和監督機密的工作,由蔣經國直接負責。
一時間,臺島上特務鷹犬遍布,四處抓捕形跡可疑人員,在臺地下黨損失慘重。8月14日清晨3點半,谷正文帶領3個行動小組,抓捕了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鍾浩東經歷連續幾天的嚴刑拷打後,神志不清,恍惚間問了谷正文一個奇怪的問題「老鄭怎麼樣了?」
谷正文當然不知道老鄭是誰,清醒之後的鐘浩東也是寧死不屈,沒有再透露半個字。但谷正文比誰都明白,這個無意間出現的「老鄭」,就是解決所有的問題的鑰匙。
10月31日,高雄地下黨核心人物陳澤民被捕。在他身上,谷正文搜到了一本筆記,上面再次出現了「老鄭」兩個字。谷正文沒有放過這最後一次機會,對陳澤民用盡酷刑,終於套出了他最想知道的信息「臺北市泉州街26號」。
他就是第二個顧順章,一樣的無所不能,一樣的軟弱
1950年1月29日深夜,在長達兩個月的蹲守後,谷正文率領的行動隊,終於成功抓捕了落入陷阱的「老鄭」。在谷正文的回憶錄中有一段這樣的話「從第一眼印象,我便假定他很注重物質生活,這種人,如果能充分滿足他的物質欲求,慢慢地,就可以主宰他,到那個時候,他什麼話都會說。」
在幾天的審訊中,老鄭意識到眼前的特務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只覺得抓住了個大人物。他便耍起了心機,提出各種要吃要喝的要求。對此,谷正文卻也來者不拒,全部予以滿足,並吩咐手下一定照顧好老鄭。
不久,老鄭突然對特務們說,自己也懂得感恩,想要帶著他們去抓捕地下黨一位施姓聯絡人,並且揚言,抓住了他,就可以破壞整個在臺地下黨。欣喜若狂的特務立即帶著老鄭趕往臺北市武昌街,去姓施的家中抓捕。但是當一人行道過一個黑暗轉角街口後,特務卻突然發現,帶路的老鄭不見了。
谷正文因督導不周,被連記兩次大過,他也真正意識到,自己小瞧了這位老鄭。他和曾經的顧順章一樣,一身的本事,幾乎無所不能。能夠在嚴密監視中瞬間逃脫,這樣的身手和經驗,絕不可能是泛泛之輩。
不久,一直因為追蹤老鄭,卻毫無頭緒的谷正文,終於等到一個好消息。在臺北中山市場,一位被監視的地下黨員黃天家中,突然住進了一對兄妹。但這對兄妹非常奇怪,哥哥是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而妹妹卻是妙齡少女。谷正文聽到這裡,也是露出了一絲得意的詭笑,他沒有看錯,那位老鄭,他的弱點已經暴露無疑。
雖然在黃天家中,特務們再次撲空。但在2月27日,根據黃天口供前往嘉義的谷正文,在臺南的農村裡逮捕了穿著西裝,和周圍環境明顯格格不入的老鄭。而老鄭自己也承認,一個月的逃亡生涯,太過清苦,自己已經難以忍受。在二次入獄前,老鄭提出了一個要求,讓他的「妹妹」,其實就是和他同居兩年的16歲妻妹馬雯娟來監獄同住。谷正文求之不得,他明白,老鄭要開口了。他和顧順章一樣的不凡,也一樣的喜好聲色犬馬,註定一樣的軟弱。
「密使一號」暴露犧牲,罪魁禍首患上了幻想症
沒有經歷任何嚴刑拷打,老鄭幾乎是摟著自己的小姨子招供出了一切,他叫蔡孝乾,在臺地下黨的最高領導人。谷正文接下來聽到的,幾乎讓他所有神經開始緊繃起來。蔡孝乾經歷過長徵,抗戰時一直在八路軍總部工作,負責管理日俘和對敵宣傳。1945年來臺,成為地下黨組織的牽頭人,也是核心聯絡人,他知道谷正文想知道的一切。
谷正文拿出第一次逮捕蔡孝乾時搜出的筆記本,指著上面的「吳次長」3個字問「他是誰?」蔡孝乾本能性地愣了一下,之後神情又回歸常態,略帶無奈地說「密使一號,吳石,你們的參謀次長。」
「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這是吳石將軍傳回舟山群島和大、小金門,以及臺島所有水文和地理、軍事部署資料後,偉人給他的評價。吳石是真實版的「餘則成」,也是在臺地下黨的「密使一號」,他和接頭的情報員朱楓傳出的關鍵情報,曾為解放軍解放沿海諸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不幸的是,吳石和朱楓之間還有一位關鍵的聯絡人,他就是蔡孝乾。蔡孝乾供出了所有,除了吳石和朱楓,還有400多名地下黨的同志,他出賣了他的曾經戰友。1800多人受到牽連被捕入獄,1100餘人犧牲,在臺地下黨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寧死不屈的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人,在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
雖然蔡孝乾靠著出賣自己的戰友升官發財,但他的日子並不好過。作為貳臣,沒人看得起他,和他一起變節的陳澤民,也曾指著他的鼻子痛罵「我們的失敗都是你蔡孝乾一個人造成的!」蔣介石更是形容他「無志無用」。忍受著良心責備的蔡孝乾,也患上了「幻想症」,在醫院裡治療長達半年。1982年,蔡孝乾患急病去世。
隱蔽戰線的悲壯,沒有人比李克農更能感同身受
在總參擔任情報部部長的李克農,是最早得知蔡孝乾叛變消息的人。李克農最後一次接到在臺地下黨傳回的情報,正是吳石將軍的關於臺、海南島、舟山群島三地的防禦方案。而在此之後,海峽的另一邊,就再也沒了聲訊,直到偵查部門傳回「老鄭變節」和在臺地下黨損失慘重的的密電。
久經沙場的李克農,早已鍛就一副「鐵石心腸」,但這一次,他感到了一種久違的沉重和悲痛,對屬下說道「我們輸了一場隱蔽的戰爭,失去了千名戰友」,特殊戰線的悲壯,英雄的無聲隕落,沒有人比李克農更能夠感同身受。上一次讓李克農有這種感覺的人,叫顧順章。但曾經李克農能親手化解危局,力挽狂瀾,營救自己的戰友,但這一次,他卻無能為力。
蔡孝乾事件後,李克農曾讓情報部門集體反思幾個月,緬懷逝去的戰友。在1955年全軍授銜時,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李克農,曾看著身上的勳章感嘆到「那些犧牲的戰友,比我更有資格獲得這些榮譽。」直到1962年逝世前,李克農還帶病探望了一些曾經隱蔽戰線的戰友,和犧牲烈士的親屬,並給上級寫信提到「要使過去在鬥爭中的無名英雄們死有所安,老有所歸,幼有所寄,孤獨各得其所。」
2013年,「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建成,在大理石牆,記錄著846位烈士的名字,而剩餘空白的地方,則是留給那些沒有留下名字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