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被臺積電起訴8年,一山終究難容二虎

2020-12-22 騰訊網

說起現在梁孟松博士與蔣尚義博士的中芯國際內訌事件,其實兩人的境遇還類似於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與中國晶片教父張汝京,都有一種一山不容二虎的態勢。

不同的地方在於,張忠謀曾一心把張汝京逼入絕境,而梁孟松只是為了自己該有的尊重,我們來了解一段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先生的不甘歷程。

中國晶片教父與臺積電晶片教父的歷程:相似的人生軌跡

張汝京與張忠謀的歷史軌跡非常類似,兩個人都是因為一些歷史問題從大陸移居臺灣,青年時期在臺灣取得斐然的成績,壯年時期奮鬥在美國的德州儀器。

他們回國以後都致力於中國半導體事業的發展,兩人都是半導體領域的泰鬥人物,一個創辦了世界第一的臺積電,一個創辦了世界第三的世大。

不同的是後者更像商業總裁,前者更像愛國志士,同樣的路卻開出了不同的花,還有一點不同在於,張汝京要比張忠謀年輕10歲以上,有更多的潛力。

德州儀器:年齡相差10歲的兩個人,人生軌跡出現交集

張汝京結束了在美國的學業生涯以後,來到了美國的德州儀器工作,德州儀器在世界範圍內是能排進全球TOP10的存在,德州儀器讓兩個年齡相差了10歲的人出現了交集。

張忠謀已經是德州儀器的副總裁,這個職位的概念很強大,當時能在美國的企業總部坐上副總裁的位置,全天下那麼多華人,只有張忠謀一個人做得到。

張忠謀憑藉一身過硬本領帶領德州儀器,一次又一次突破,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不過坐上的卻是副總裁而不是工程總監之類的,足以見得他的商業天賦也不在話下。

10年後張汝京與張忠謀在臺灣相遇:再見已是商場敵人

1958年進入德州儀器後,1985年張忠謀回到了臺灣,1987年創辦了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此後十年迅速拿下了全球70%左右的市場。

張汝京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幫助德州儀器在世界範圍內建造了許多晶圓廠,並且在核心技術領域繼續突破,進一步鞏固了德州儀器搖搖欲墜的世界第一的位置。

張忠謀與張汝京有10年左右共事的經歷,他深深知道張汝京有怎樣的實力,就單論技術而言,絲毫不亞於自己,可是張汝京還是回到了臺灣創業。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張汝京的信念很簡單,他要振興祖國的半導體行業,他在德州儀器的時候就深感祖國半導體事業多麼糟糕,幾乎為0,無人問津。

在臺灣創立的世大,3年的時間就來到了全球第三的位置,這速度比臺積電要快很多,並且做的是和臺積電一樣的生意,一山不容二虎,兩虎相爭,必有一死,張汝京從此難逃張忠謀的控制。

張忠謀狀告8年,張汝京被毀

張汝京不懂商場規矩,在德州儀器的時候真的就是一個工程師,張忠謀老謀深算,來了一招釜底抽薪,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世大的老闆,張汝京含恨回到大陸開始第二次創業。

2000年,世界半導體領域已經發展了半個世紀之久,大陸依舊沒有起色,中芯國際在上海應運而生,打響了我國半導體領域的第一槍。

依靠先進的技術,中芯國際一度威脅到臺積電世界第一的位置,張忠謀再下殺手鐧,利用關係在美國狀告張汝京洩密,8年狀告毀了張汝京先生的滿腔熱血。

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赤子之心無處揮灑

8年狀告出現了兩個轉折點,第一轉折點是狀告的第5年張汝京向臺積電支付了1.75億美元專利費,中芯國際物質資料嚴重受損;

第二次轉折點是在狀告第8年,張汝京被判撤離離開中芯國際,且3年以內不得從事半導體行業,至此,中國半導體之父,再難有所作為。

他前後創辦了兩家晶片公司,不過再難有一家能像中芯國際這樣,扛住祖國晶片製造的大旗。

張汝京:單純的科研工作者

張汝京從未把公司營利看作一回事兒,他一心只想提高祖國的半導體實力,攻克尖端科技技術,在世大的時候是這樣,在中芯國際也是這樣,後來的創業也是這樣。

這麼純粹的一個人,依然不能逃脫臺積電的資本遊戲,我們也沒有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將他保護起來。

有人說,以張汝京的實力,完全可以去三星,藉助三星的力量幹翻臺積電,只是70高齡的他,20年來,他一直植根於祖國的晶片製造事業,從未放棄。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科技資訊

相關焦點

  • 江湖恩仇錄:晶片「教父」張汝京與張忠謀20年風雨沉浮
    1996年,中國電子代表團到德州儀器總部參觀,問張汝京:「你願不願意回國?」,並在臨走前留下一句「我們在北京等你」。於是,回到祖國建設的種子在張汝京心中發了芽。1997年,49歲的張汝京應邀從德州儀器返回中國臺灣,接管當地另一家晶片代工企業,世大半導體,與臺積電成為競爭者。 而此時,張汝京和張忠謀的對決,才剛剛開始!
  • 臺積電張忠謀的雙面人生:華為的金牌盟友 大陸半導體的冷面殺手
    任正非不用多說,經過川普的「另類宣傳」,如今在國內的名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創辦的華為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一座「豐碑」。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比任正非大13歲,畢業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與半導體開山鼻祖以及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同年踏入半導體行業。1985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退休回到臺灣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創辦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
  • 張汝京和張忠謀:對中國大陸發展自己半導體代工產業看法的差異
    張汝京和張忠謀:對中國大陸發展自己半導體代工產業看法的差異。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認為,中國大陸發展自己半導體產業機會很大,進步很大,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中國應加快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認為,大陸可以獨立發展半導體設計,搞半導體製造不易實現超越。顯然,張忠謀不希望大陸半導體製造發展起來,就像美國人不希望大陸研發出兩彈來一樣的。張忠謀狀告中芯國際7年,重創大陸晶片產業,強行逼走愛國實業家張汝京。對我們來說,張真的不是個好東西。
  • 臺海觀瀾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七)
    王義偉/文 一山不容二虎。  臺灣這個小小的地方,確實容不下張忠謀和曹興誠打架。1997年8月,聯電旗下的聯瑞開始試產,一個月後月產能便達到3萬片。  焦點轉到張汝京。  張汝京自從在大陸幫助華晶上華改造了一條生產線後,對大陸這片投資熱土念念不忘。他離開世大半導體,在開曼群島註冊中芯國際,目的就是大陸。  而大陸這邊,正持續發力追趕國際先進技術。  2000年6月,當時的大陸國家經貿委和信息產業部聯合制定並通過國務院發布了一份文件《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四):聯電和臺積電、張忠謀和曹興誠,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雙雄」對決
    1997年6月,臺積電宣布赴越南投資4000億新臺幣,聯電隨即做出了赴越南投資5000億新臺幣的決策。這一場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雙雄」對決,最終以臺積電領先而決出勝負。臺積電的勝出,有兩方面因素:深度的國際合作、堅韌的專業精神。
  • 風雨四十年,記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
    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轉向日本、韓國與中國。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崩潰中,德州儀器是美國裁員最狠的企業,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的張汝京,也在名單中。後來,張汝京回到臺灣,這是當時世界上半導體行業的熱土。當時,臺灣有兩家半導體行業巨頭,成立於1980年5月的聯電(UMC)和成立於1987年2月的臺積電。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他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掌握華為晶片命運...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是地地道道的寧波人。父親曾任寧波市鄞縣財政局長,母親是清代著名藏書家徐時棟的後人。抗戰期間,張忠謀一家顛沛流離,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之間。1941年香港遭日本佔領,一家人來到重慶,張忠謀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1949年,18歲的張忠謀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隨後,張忠謀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獲得機械系碩士學位。
  • 一山難容二虎,中芯國際將何去何從?
    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就邀請蔣尚義回歸擔任副董事長、執行董事一職進行投票表決。 對於這一任命,梁孟松直言,「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 2017年11月,梁孟松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彼時中芯的市值只有 300 億人民幣,接下來的幾年,接連攻破 45nm、28nm 到 14nm 等多個關鍵節點,如今中芯的市值已經超過 4000 億元。 梁孟松出生於1952年,現年68歲。
  • 歷史轉折中的臺積電
    一是半導體需求旺盛,臺積電亟需擴大產能;二則是為了甩開老對手聯電。前一年聯電合併了旗下五家公司,將自己一口吃成資本額超過800億的企業。於是臺積電將手伸向了世大半導體。 臺積電成立32年中僅有兩次收購,世大是第二起,另一起發生在收購世大的半年前——臺積電收購德碁。德碁是施振榮創辦的宏碁旗下的半導體製造商,因投資過大,難以支撐,賣給了張忠謀。
  • 中國推出扶持半導體行業政策 韓媒熱議中國晶片自立決心
    目前,全世界只有三星和臺積電掌握7納米半導體技術,而中國大陸在該領域還處於追趕狀態。韓國半導體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已經掌握28納米集成電路技術的中芯國際和華虹將成為最大受惠企業。中國政府還積極從資金方面扶持半導體龍頭企業。最近中芯國際就成功在被稱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上海科創板上市。
  • 後張忠謀時代的臺積電
    來源/圖蟲創意 而「前老闆」張忠謀為何收購世大呢?一是半導體需求旺盛,臺積電亟需擴大產能;二則是為了甩開老對手聯電。前一年聯電合併了旗下五家公司,將自己一口吃成資本額超過800億的企業。於是臺積電將手伸向了世大半導體。
  • 深度丨三十年,張汝京和張忠謀的歷史角色
    僅次於2015年7月7日的中國平安(601318)(全天679億)、2015年6月9日中國中車(601766,股吧)(全天497億)和2014年12月17日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全天391億)。  在這之前,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中芯國際僅僅用了45天,就登陸了科創板,刷新了科創板的速度。  這背後,是政府、是監管、是全市場、甚至是全中國對中國「芯」的期待。
  • 華人硬核學霸硬扛臺積電張忠謀,不懼封鎖,已成中國晶片之光!
    但是差距的存在,並不影響一些想要改變中國晶片產業格局的科學家的決心。 臺積電的張忠謀算是一個,另一個則是張忠謀曾經的下屬張汝京。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在大陸打造出了最牛集成電路晶片公司的張汝京。
  • 臺積電張忠謀生於寧波,長於大陸,真心希望臺積電為國效力
    他決定自學半導體知識,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從此一頭扎進半導體行業,一幹就是一生,在他56的時候成立了「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臺積電)。  再說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和張忠謀曾經是美國德儀的同事,張汝京比張忠謀晚離開美國十年,同樣創建了一個晶片代工廠,叫世大積體。據說一個莫名的電話要求 「世大積體」被臺積電收購。一氣之下,張汝京跑到上海創辦中芯國際。
  • 【深度】橫跨半導體半世紀 張忠謀與晶圓廠敵友「愛恨情仇」
    以前,這間辦公室是臺積電運籌帷幄的最高指揮部,退休後,這兒也將成為他筆耕寫自傳,為自己,也為半導體留下歷史見證的案頭。六月正式退休的張忠謀,經歷全球半導體行業風起雲湧半世紀,臺積電自上世紀80年代創立,歷經同業嚴酷競爭洗禮,已坐大成為市值超過英特爾,晶圓代工市佔率逾8成的行業「巨頭」。
  • 2000年張汝京拍著桌子大喊:張忠謀你是個沒有愛國精神的人!
    2000年張汝京拍著桌子大喊:張忠謀你是個沒有愛國精神的人! 當年張汝京跟張忠謀對大陸態度理念不合,一怒之下帶著300名晶片工程師,從臺北來到上海,建立了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基地,這造就了如今的中芯國際!
  • 臺海觀瀾|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二)
    編者按:因為華為晶片被斷供事件,臺積電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作為全球最優秀的晶片製造商,經過30多年的發展,臺積電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標杆性企業。不但臺積電,整個臺灣半導體產業的表現也非常靚麗。預計今年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規模和產值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