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大教堂又稱復活教堂,內部嵌滿了以舊約聖經故事為體裁的鑲嵌畫。與瓦西裡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麗、更加生動。
公元1917年,俄國革命以後,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奪,其內部破壞嚴重。公元1939年9月1日,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列寧格勒(聖彼得堡)被德國軍隊圍困期間,引發嚴重的饑荒,基督復活教堂被用作蔬菜倉庫,因此得到了綽號"馬鈴薯上的救主"。
公元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乘著馬車準備去籤署法令,宣布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當他的馬車經過格裡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遭遇"民意黨"極端分子的暗殺。公元1907年,教堂主體建造完成,以莫斯科紅場上的聖瓦西裡大教堂為藍本,外觀嬌豔秀麗。
海軍部大廈奠基於1704年,位於涅瓦河南岸,由俄羅斯著名建築師扎哈洛夫設計,建築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閃閃發光的鍍金長針,高達72米,被安置在大廈中央階梯式塔樓的屋頂上,是該市最顯眼的地標之一。不對外開放,但其外觀的宏偉氣勢總能讓遊人嘆為觀止。
它過去是海軍部所在地,現在是海軍學校。塔樓的基座部分為一個設計成類似凱旋門的拱形六門。門上裝飾有以海洋及俄羅斯海軍為主題的各種雕像及半浮雕。正門兩側擺放著兩組名為海神的龐大雕像群,象徵著俄羅斯水手們的英勇精神。
聖彼得堡市區每條馬路都很寬,市政規劃很有前瞻性。
臨街商店的門都比較小,街拍也很美哦。
這裡看起來很像上海的南京東路外灘。
涅瓦河上遊船較多,但遊客並不多,也許是西方國家抵制的緣故。
這是招攬遊客的遊船售票員。
沿著涅瓦河倆岸拍攝,景色都不錯,古典主義建築藝術與近代建築交相輝映。
高速行駛的飛翼遊船,左邊是體育館。從一些視頻來看,這個並不是2020年1月31日聖彼得堡體育館拆除時發生坍塌的那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