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某天早上,一個名叫羅森伯格的美國人正在喝黑咖啡、吃吐司。
手邊的一份報紙吸引了他,報紙上正在講一條新聞:
內容大概是囚犯如果要去別的監獄,是能夠坐飛機的,且有專門運送囚犯的飛機。
這條新聞引起了羅森伯格的注意。
他想,要是拍個電影,講一群犯人坐飛機,然後劫持飛機逃跑的故事,一定很酷。
他是一個編劇,32歲。
為了創作這個劇本,他特地拜訪了俄克拉荷馬城的押運基地。
在那裡,他和囚犯一起,坐了三天飛機。
臨近聖誕,囚犯們都比較暴躁,「媽的,聖誕給不給火雞吃啊。」
「看什麼看,再給老子瞪一眼試試。」
「試試就試試咋地」。
囚犯的強硬、粗魯讓羅森伯格感到不安與恐懼,正是這親身經歷幫助他創作了人生第二巔峰的劇本《空中監獄》。
那年的他並不知道,下一次他再能寫出如此出色的劇本要到23年後了。
2018年的《毒液》是羅森伯格最成功的編劇作品。
《空中監獄》的劇本才寫了一半,就被好萊塢金牌製作人布魯克·海默瞄上了。
如此新穎的題材,觀眾愛看,肯定能票房大賣。
他立刻買下了這還沒寫完的劇本,並找來自己的好兄弟西蒙,
他希望西蒙當這部電影的導演。
西蒙的心裡毛毛的,他只是個拍廣告的導演,從來沒有拍過電影。
布魯克·海默拍了拍西蒙的肩膀,「怕什麼,敢拍就會紅!」
接下來選演員。
1996年,一部叫做《勇闖奪命島》的電影剛上映,反響不錯。
那天舉辦慶功宴,布魯克·海默去了,因為這部戲也是他出品的。
他找到尼古拉斯凱奇,劇本一甩。才看了幾頁,尼古拉斯凱奇就震驚了。
慶功宴的香檳也不喝了,直接和布魯克·海默聊起了新電影。
當得知自己要飾演的角色是個因為犯事而入獄的特種兵時,凱奇提出建議——
一定要把這個人為什麼入獄的前因後果拍出來。
海默一個電話call來編劇,刷刷刷改好。
因為凱奇的一句話有了電影開頭的前8分鐘——
主人公是一個特種兵,因為保護懷孕的妻子,誤殺醉漢,而後在監獄蹲了8年。
蹲監獄的片段通過和妻子、女兒的書信交流實現過渡。
事實證明,這樣的操作是必要的,觀眾通過這8分鐘對主人公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接下來,他們需要體驗「囚犯」生活。
在福爾森有兩個監獄,一個是關押普通犯人,另一個就是被稱為「人間煉獄」的惡魔監獄,裡面的犯人……
很明顯,製作人海默、編劇、導演西蒙、凱奇四人去了那個「人間煉獄」。
監獄長給他們每人一份「生死狀」文件,讓他們籤。
監獄長說,「要體驗生活可以,醜話我先說明,我們這裡關的都是窮兇極惡的犯人,要是他們抓了你們其中一個,劫持當人質威脅,我們是不會救你們的。」
他們所要籤署的正是這樣一份「不作人質」的棄權聲明。
此時的導演西蒙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好兄弟海默要找他來拍電影了……
這部戲,稍微大牌一點、想活命的導演都不會接。
多年後導演西蒙回憶起在福爾森監獄考察的那段時光,
他說,「那地方真的很嚇人,以致你會感到危機四伏,我們曾一度倉惶撤出,因為有一名犯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刺了一刀。」
而這個導演因為《空中監獄》聲名大噪,《敢死隊2》《古墓麗影》《機械師》都是出自他之作。
他還是要感謝他的好兄弟。
言歸正傳。
1996年7月1日,《空中監獄》正式開拍。
1997年6月6日上映,最終用7500萬投資斬獲2.24億票房。
放在如今來說,《空中監獄》是一部爽劇。
它的故事很簡單,有一輛飛機是專門運送犯人轉移監獄的。
這天,飛機上坐著十幾個犯人,其中有幾個成功幹掉獄警,劫持了飛機。
犯人們控制了飛機。
而此時主人公也坐在飛機上,他是一個剛剛刑滿釋放的特種兵。
他運用智慧和格鬥,將那些壞囚犯一個又一個解決掉……
這樣的故事在如今很多網文中都會有。
它強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塑造的是一個有魅力的、迷人的男主角。
尼古拉斯凱奇原先是很瘦的,走的是文藝男路線。
為了演好特種兵,他開始增肌健身。
他一邊嚴格遵從增肌減脂食譜改善形體,一邊接受力量和耐力訓練。
他還專門學習了搏擊技術,甚至拿到了資格認證。
全電影中大多數特技都是由他親自完成的。
俗話說,「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電影對細節下了苦功,囚犯手臂上的紋身是精心設計的。
美國紋身文化流行,
囚犯的紋身不僅是罪犯的標記,還顯現出幫派關係、所犯罪行、服刑時間、剩餘時間乃至個人感受。
比如劇中有個囚犯的紋身是『13 1/2』。
它意味著一位法官、十二名陪審員和半分出去的希望。
劇組共為片中囚犯設計了100多個文身,是畫上去的,每個文身都需數小時才能完成,只能維持4、5天。
關於空中劫機題材的電影很多,但《空中監獄》的巧妙在於:
這是一架裝滿窮兇極惡囚徒的客機。
殺人狂魔、變態罪犯……
你無法猜出這些人下一秒會做出什麼壞事。
這大大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
除此以外,這部電影還有一些八卦花絮:
主題曲《How Do I Live》相當好聽。
它在獲得奧斯卡最佳歌曲提名的同時,居然也被金酸莓獎提名為最差歌曲。
不過最後,哪個獎都沒得。
影片結尾,飛機墜毀在拉斯維加斯酒店的場景,是在傳奇酒店Sands Hotel拍攝的。
1996年,Sands Hotel宣布拆除。
攝製組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提前拍攝這段場景,使得觀眾能在電影中能再看到這已不存在的地標建築。
影片中的飛機型號是C-123 型運輸機。
有一場戲是在飛機下層的貨物隔間內打鬥,而真正的C-123是沒有底層隔間。
當男二號警察切斷電阻,可以從他的墨鏡上看見攝影師的影子。
第85分鐘,當車墜毀地面,可以看見一條「鋼絲」繫著左前胎。
這也說明這個鏡頭實拍的,並非特效。
當飛機駛向拉斯維加斯時,正是黃昏,而下個鏡頭,天空已是一片漆黑。
《空中監獄》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的爆米花電影。
它沒有逃脫傳統俗套劇情走向,
對於人物刻畫偏向「大善大惡」,但取巧在依靠囚犯的兇殘獵奇觀眾。
觀眾看得很爽,隨主人公上天入地,搏擊、爆炸、飛車,場場驚心動魄。
它是尼古拉斯凱奇最為「硬漢」造型的電影。
雖然過去了23年,依舊在許多影迷心中留下專屬回憶。
關注 @文字怪人 頭條號,收看更多有趣的電影解讀,如《無間道》《甜蜜蜜》《神探》《鐵達尼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