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豪富範丹窮,運早甘羅晚太公。」——甘羅12歲就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被傳為一段佳話。這種年少有為,不輸在起跑線也成為了人們標榜的對象。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甘羅那樣的天選之命,當然他們雖然沒有贏在起跑線,卻贏在了夕陽西下之時。所以有甘羅12歲拜上卿,那就有黃忠、姜子牙這種年邁大器晚成之人,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上演著「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老夫聊發少年狂」的佳話。
說到「老夫聊發少年狂」,不禁讓人想到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在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年近五旬的蘇軾為表達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以這首詞抒寫了自身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詞的上闕敘事,下闕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
而今也有一位不服老之人:北京現代音樂學院院長、教育家、音樂家——李罡,他「載德於歌,古今碰撞,傳承國風文化,書寫民族自豪」李罡個人作品專輯《國風·2020》,首發曲《老夫聊發少年狂》。這也是李罡作為一名大學校長,1990年參加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獲獎後,時隔30年後的再次亮嗓發「聲」!
李罡,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院長,第一個為流行演唱命題著書的人,第一個將流行音樂教育引進大學課堂的人,第一個創辦流行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校的人。20多年前,他帶著對現代音樂教育的堅守執著、對音樂產業發展前景的敏銳觸覺,創辦了被稱為「中國流行樂黃埔軍校」的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
北音這所學校孕育了太多音樂人才,侯明昊、蘇運瑩、江映蓉、金瀚、鄭合惠子、姜潮這些早已紅遍娛樂圈的藝人,他們都出自這裡。而李罡作為北音之父,看到了他們在投身於文藝界中鮮活的身影,仿佛看到了30年前那個參加青歌賽,稍顯稚嫩的自己。我旗下的弟子們都已經獨當一面,同樣也少不了我啊!那麼不如讓老夫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狂氣,讓你們看看老夫不減當年,且越來越妖的唱功吧!
這首歌曲詞作源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在該詞中,「狂」是體現、是詞眼。李罡一手持蕭一側仗劍的形象,仿佛就是「一簫一劍平生意,不負狂名三十年。」而這首詞通篇的縱情放筆、氣概豪邁給李罡院長譜曲時帶來了靈感——國風大鼓、二胡奏鳴、交響樂團,多種本身帶有氣勢磅礴氛圍的樂器交織編繪出了一幅鐵馬金戈的戰爭畫面,而歌曲中不斷湧現的前進感,這便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主題表現。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蘇軾在本詞中的動態描寫顯得氣宇軒昂,李罡院長為了準確表達作品意圖,歌曲後半段中加入的「笑聲」、「朗誦獨白」一時將歌曲情緒推入高潮,如果說蘇軾在剛開始留下這首詞時是希望自己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那李罡院長的二次創作便是凱旋而歸的颯爽表達,結尾部分凸顯的和聲與長尾音更是將「狂」與「欣喜」詮釋得十分形象,猶如一位英姿颯爽的常勝將軍回顧半生從歌曲中徐徐走來。
「老夫聊發少年狂」,且聽李罡院長如何在歌中揮灑自己的壯志雄心,回味年少時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