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全詞「狂」態畢露,慷慨激憤,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的冬天。通過「密州出獵」的場面描寫,表現了作者從軍報國的壯志和抗擊敵人的決心。
上片寫出獵的場面。「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我這老頭姑且象年輕人一樣發出狂態,左手牽著黃色的獵狗,右臂擎著追捕鳥獸的蒼鷹,頭戴錦蒙帽,身穿貂皮戰袍,眾多的隨從馬隊布滿了密州郊外的上岡。
「老夫」一詞,雖屬當時年近四十的作者的自稱,含有故意賣老之意,但能「聊發少年狂」,寫來神氣活現,饒有風趣。「左牽黃,右擎蒼」,點明出獵時隨身所帶的動物。「錦帽貂裘」,寫明衣著,暗示時已嚴冬,正是打獵的季節。「千騎卷平岡」,極言隨從馬隊之多,突出聲勢之浩大。一個「卷」字,很有斤量,生動地描繪出「千騎」風馳電掣的行動和叱吒風雲的威力,有力地渲染出狩獵時的緊張戰鬥氣氛。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為了酬答全城的跟隨太守打獵的盛意,我要象三國時孫權一樣,親自乘馬射虎,讓人們看看我的膽量和箭法。
從這三句詞裡,一方面可以看出詩人精神煥發的風採和積極用世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詩人和密州人民親密無間的關係。
下片主要抒發從軍報國的懷抱。「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酒喝得很暢快,胸懷還開闊,膽氣仍張揚,鬢髮開始斑白了,又有什麼妨礙呢?
這三句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的激越心情。從這裡,使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豪曠的胸襟,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什麼時候,皇上能夠派遣我象漢代的馮唐一樣,拿著使者的符節到雲中郡去恢復魏尚的原職呢!
在這裡,作者以年歲很高的馮唐自比,表示了希望出守邊疆。詩人這種老而不懈的戰鬥精神和以身許國的豪邁氣概非常感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我將要手挽雕弓,把弦儘量拉開如圓月的形狀,朝著祖國的西北邊疆,射死前來侵犯我國邊境的兇惡敵人。
在當時常遭西夏和遼國侵擾的北宋王朝,詩人這種堅決抵抗外族侵略,保衛國家和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像茫茫黑夜的火炬,照耀著廣大愛國志士奮起抗敵的心靈,具有難以估量的精神力量。
全詞筆力雄健,文採飛揚,氣氛熱烈,情緒高昂,戰鬥的豪情和豪邁的風格譜成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