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情感密碼

2021-02-19 中國藝術報

四川眉山三蘇祠內蘇東坡像

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

的情感密碼

馬黎麗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熙寧八年(1075年),蘇軾38歲,任密州知州,距他自請外放離開京城已四年有餘。

是年冬,蘇軾作新詞《江城子·密州出獵》,頗為自得,就給鮮于子駿寫信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古樂多不存,無法想像北宋東州壯士的歌聲是如何聲振林木、響遏行雲。但若置於當世,我以為當用秦腔苦音,由一個嗓音略帶沙啞的西北漢子,高亢激越、迴腸盪氣地嘶吼出「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細讀「左牽黃,右擎蒼」一句,竟不覺悵惘難言,這一句猶如整首詞的情感密碼,只有通過對它的解讀,才能洞見作者隱藏在詞中的深意。

這句話化用了《梁書》中張充的典故。少年張充乃紈絝子弟,年二十九依然不務正業,成天「左手臂鷹,右手牽狗」,呼朋喚友,打獵行遊。某一日在河邊偶遇其父張緒,被呵斥「一身兩役,無乃勞乎」,張充跪下回答:「人們都說三十而立,我今年二十九,請允許我明年痛改前非。」從此他修身改節,博覽群書,很快獲取了美好的聲名,最後官拜尚書僕射。

惠州東坡紀念館內的蘇東坡像

蘇軾此處用張充出獵典故,首先表現了自身「左牽黃、右擎蒼」的狂放不羈之情態和返老還童之樂趣。在眾人的簇擁下,他打馬飛奔,馳騁平岡,凌厲中原,豪氣幹雲。然而,密州任上的蘇軾,實則是受朝廷冷落的「下野」之人。此處用張充的典故,還隱含著幾分自嘲的意味。蘇軾戲說自己雖是老夫,卻如青年張充一樣疏狂不羈,一身兩役,一事無成,事實上這也是他彼時的真實處境。

1071年,因為直陳新法弊端,得罪宰相王安石,迫於京城險惡的政治風波,蘇軾只得自求外放,先任杭州通判,第四年調赴密州任知州。古代士人都有根深蒂固的京城情節,即使在地方官任上政績顯赫,也不算功成名就,只有在政權中心得以施展才華並得到認可,才算得經世濟民,方了平生夙願。而宋代官制本重內輕外,如果一個官員在地方上連續任職而不被調往京城,就說明他仕途不順。蘇軾當時已年近四十、兩鬢微霜,然新黨當政,前途渺茫,所以他才會急切盼望早日「遣馮唐」。馮唐持節雲中,是為了赦免遭貶謫的雲中郡守魏尚,這個典故曲折地表達了蘇軾希望朝廷消除對自己的疑慮、早日重用自己的意願。

但是,蘇軾向來以豪放面目、曠達胸懷示人,極少哀吟之語,他將內心的痛苦失意深藏在文字裡。他稱自己的作品為「小詞」,固然是世人推尊詩體的緣故,但更多的恐怕與曹子建「辭賦小道」之說有著更多相似和共鳴。文學創作固然可以撫慰人心,但「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的抱負,豈是區區小詞足以負載?西晉時潘嶽三十有二,始見二毛,慨然而有仕途蹭蹬之哀。蘇軾三十有九,兩鬢微霜,怎麼會沒有「時歸功未建」的鬱悶之情呢?內中多少嘆息,盡在「呵呵」二字吧。深味蘇軾內心的苦悶,《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詞境亦因此並非一味的豪放慷慨、意氣風發,而是頗具悲愴蒼涼之況味,包含著人世滄桑的無奈、痛苦和在逆境中的自我振作與自我寬解。

其實,早在1071年冬,當蘇軾剛剛離開京城到任杭州通判之時,他的苦悶之情就已經表露出來了。這一年所作《遊金山寺》起句極為高遠:「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當真「將萬裡程、半生事一筆道盡」,大氣磅礴,意境高遠,深情款款——宦遊之人對家鄉的思念,盡在其中。而「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則將這思鄉之情推進一步,詞人登高望遠,青山處處遮望眼,不見家鄉在何方,更不知何日是歸程。詩中「羈愁畏晚尋歸楫」一句,情感再遞進一步,詩人仿佛一個零落天涯的孩子,害怕黑夜的降臨,徒勞地尋找著母親的庇護。然而歸楫亦無處可尋,雖山僧苦苦相留,卻並無相對論道之樂趣,獨坐江畔,看落日斷霞,江月初魄,直看到月落二更,天地一片深黑。這時候江心激蕩起神秘的炬火,詩人苦苦思索,不知道這非鬼非人之物是兇是吉,似乎隱然有前途莫測之感。最後詩人悵然歸臥,久久不能成眠,或只聽得潮打金山,濤聲如雷,他內心鳥兒倦飛的思鄉歸家之情,猶如江水一樣澎湃奔湧,竟至於對著江水盟誓:「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湖北黃岡遺愛湖公園內的蘇東坡像

被迫遠離京城,蘇軾內心的苦悶是顯而易見的。許多與《遊金山寺》作於同一時期的其它詩作,都表達了蘇軾內心的牢騷不平和苦悶無奈。如《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絕》之一:「眼看時事力難勝,貪戀君恩退未能。遲鈍終須投劾去,使君何日換聾丞。」首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在朝之時面對時局的無能為力和憂慮焦灼,然後寫自己雖然不願離開京城,但最終未能與王安石勢力對抗,只能自請外放。「聾丞」本指地方副佐,又有老而無用之意,蘇軾當時正好是佐官之任,故而借自嘲表達出內心的牢騷不平。再如《夜泛西湖五絕》其二:「三更向闌月漸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誰料得,看到蒼龍西沒時。」詩人夜晚泛舟西湖,三更之時半月將落未落,湖光月色呈現出奇異的景象。這景象沒有帶給詩人歲月靜好的美妙,而是觸動了他對世事難料的感嘆,無眠的詩人久久仰望星空,直到蒼龍星漸漸西沉。

及至調任密州知州,蘇軾內心的苦悶之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遷移而消解。作於密州任上的《寄呂穆仲寺丞》,更有滄桑之感:「孤山寺下水侵門,每到先看醉墨痕。楚相未亡談笑是,中郎不見典刑存。君先去踏塵埃陌,我亦來尋桑棗村。回首西湖真一夢,灰心霜鬢更休論。」詩中敘寫與呂穆仲同遊孤山寺的美好回憶、不見友人時的自我寬解、友人將回京城而自己依舊獨留桑棗村(密州)的淡淡失落,不禁感嘆人生如夢,大有欲說還休之嘆。

中國古代的文豪,大多仕途不順,經歷坎坷。作為有政治抱負的詩人,杜甫是步履沉重的儒者,他將個人悲愁都化入對蒼生家國的憂念:「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李白是一個凌波微步的儒者,更具仙俠之氣,將人生失意或化作傲視權貴的狂放之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或化作超越紅塵退隱江湖的夢想「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而蘇軾則是一個腳步穩健、不輕不重、不疾不徐的儒者。他最可貴、最令人欽佩的地方,在於他直面逆境之時的心態和行為。單說烏臺詩案之前,外放期間的蘇軾,所受的困擾不僅僅是仕途的失意,不僅僅是對時局的憂慮,還有身體的疾病、內心的孤獨和難以擺脫的現實困境。蘇軾在密州任上所作《喬太博見和複次韻答之》中,慨嘆「百年三萬日,老病常居半」,自嘲「非才更多病,二事可併案」,勉勵自己笑看滄桑:「須臾便堪笑,萬事風雨散。」抒發意欲退隱的逍遙之想:「逝將遊無何,豈暇讀城旦。」

海南儋州東坡書院內的蘇東坡像

密州出獵,距離烏臺詩案尚有四年,蘇軾終其一生方走完的坎坷悲辛的貶謫之旅,尚沒有拉開序幕,但後來長達八年的外放經歷,已經初步展現了他行走世間的姿態、氣質和風度。

蘇軾最為可貴之處,在於他獲得了在逆境中蓬勃生長的胸襟和改變逆境的能力。狂傲放誕、牢騷憤懣甚或雲淡風輕,都只是對抗現實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態度,對於現實本身是無能為力的,但蘇軾每每以順應逆境來對抗逆境,最終把逆境改造成為通達的人生境界。

蘇軾不是幻術大師,而是堅韌不拔的行動派。他在地方任上政績卓著,以造福百姓、盡忠職守之舉作為立身之本。他把自己交付大自然,以清風明月這無盡的寶藏蕩滌身心,洗去煩憂。他把情感寄託於親情、友情,在與兄弟、友人、鄉鄰、山僧等的交往中探討人生的真諦,領略思想的妙趣,感受人情的溫暖。他把快樂植根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蔬一飯,一花一葉,一舉一動,都因他的審美發現而意味無窮。他諧謔、疏狂,又認真、誠摯,他曠達、樂觀,又深藏著人間世的痛苦,唯此,他才如此真實和生動。


相關焦點

  • 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過片以後,敘述獵後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
  •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作者:蘇軾朗誦:方明 鮑國安 妍婷姝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今天咱們一起來分享蘇軾一首非常著名的詞作——《江城子·密州出獵》。
  •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和同事們去當時密州的常山祈雨,通過祈禱希望老天爺降雨,能夠緩解密州的旱災。在祈完雨之後,他和他的同僚們在回來的路上,在鐵溝這個地方打獵,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非常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密州出獵」是詞的題目。密州在什麼地方呢?密州就是在現在山東的諸城市。
  • 宋詞三百首|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豪放派經典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全詞「狂」態畢露,慷慨激憤,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人文課堂 | 密州的三個「千古第一」
    在蘇東坡的文化地圖中,以「烏臺詩案」為分水嶺,之前的杭州、湖州,之後的黃州、惠州甚至儋州,都長久地為人們所注意,唯獨密州,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事實上,密州不僅在蘇東坡的文化地圖中,而且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都具有獨特的價值。
  •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滿江紅(小住京華)》講解
    (3)《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用孫權射虎的典故抒寫自己出獵時的豪情壯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表達作者雖年事已高,但壯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蘇東坡為何30多歲就自稱「老夫」?
    蘇東坡一生寫下了多少動人的詩詞。有的瀟灑自如,比如「何妨吟嘯且徐行」,有的纏綿悱惻,比如「十年生死兩茫茫」,有的海闊天空,比如「明月幾時有」。但他最狂放和豪邁的一首詩詞,當是《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但願人長久,蘇東坡寫火了,鄧麗君王菲唱紅了,曲作者很少人知道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節,任密州太守時。密州即今山東諸城所在地,以前稱膠州,因境內膠水為名,隋文帝時改膠州為密州,取密水為名。北宋文學家胡仔《笤溪漁隱從話》感嘆:「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而現在每年的中秋,明月當頭時,中國人最先想到的也一定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江城子.秋夜感懷
    作者:竹吟風久未填詞了,深秋時節,寒夜小斟,一時興起,恬續江城子一首以自娛。也有古人圍爐夜話,飲酒作詩之樂也。寒窗十載翰墨香。江城子,唐詞單調,這個詞調應是由詠江城之事而得名。『子』是曲名後綴。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或謂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江城子》宋代晁補之曾將其改名為《江神子》。
  • 蘇軾在《江城子》的自嘲讓人心疼 想不到「老夫」有這些含義
    密州出獵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作於蘇軾剛出任密州知州期間(公元1075年),蘇軾是公元1037年出生,按照現在來算蘇軾才剛到38歲,而從以往虛歲算法,蘇軾再長也只有39歲的年紀。既然說到年齡,我們先從「年齡」說起。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江城子,豪情盡處是柔情
    《江城子》宋代晁補之曾將其改名為《江神子》。▐《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 酈音15:蘇軾的兩首《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上闕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下闕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著不舍的深情,寫虛。上闕記實,下闕記夢,虛實結合,襯託出對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詞的悲傷基調。詞中採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
  • 蘇東坡的造詣
    這樣不世出的牛人,簡單用一句「崇拜」已不能表達我們的仰慕之情。雖然歷經滄海桑田,很多故事與作品已然湮滅不得復見,僅從流傳下來的東坡作品中,便有太多可以品味的內容。當然,我這裡仍然要回到他的書法,與大家一起欣賞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與行書尺牘。蘇東坡《黃州寒食帖》
  • 蘇東坡:浪淘盡,千堆雪,一蓑煙雨任平生 原創
    每當讀起這首詩詞,我們就仿佛看見,大學士蘇東坡在江邊躑躅獨行,仰望長天,冷風吹在臉上也渾然不覺,仕途的坎坷已經令他早生白髮,少年時的雄心壯志也已一去不復返了,他不由得感慨:「人生如夢啊!」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詞開豪放一派,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 蘇東坡書法的意義
    這樣不世出的牛人,簡單用一句「崇拜」已不能表達我們的仰慕之情。雖然歷經滄海桑田,很多故事與作品已然湮滅不得復見,僅從流傳下來的東坡作品中,便有太多可以品味的內容。當然,我這裡仍然要回到他的書法,與大家一起欣賞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與行書尺牘。蘇東坡《黃州寒食帖》▼
  • 蘇東坡:餘生做個渣男
    聽起來很豪氣吧?其實啥也沒獵到。就是牽著黃狗,提著大鳥,去城郊散了一圈步。 蘇東坡請客,不聽夫人勸阻,去嘗半發酵的酒,客人飯都吃完了,他還沒上來。直接醉倒在了酒窖裡。 「我保守估計,是想嘗一口,結果一口,好喝,再嘗一口,不錯,再品一口……」食友徐某這樣猜測。 到了貧瘠短食的地方,他都能變著法子找吃的。 在密州,他寫日記說:「我當官九年了,啷個越來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