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節,任密州太守時。
密州即今山東諸城所在地,以前稱膠州,因境內膠水為名,隋文帝時改膠州為密州,取密水為名。
北宋文學家胡仔《笤溪漁隱從話》感嘆:「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而現在每年的中秋,明月當頭時,中國人最先想到的也一定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順便說一下,這個「胡仔」,不念「胡崽」,沒那麼嫩,讀「胡zī」。胡仔字「元任」,這個「仔zī」有「擔負」的意思。
在民風彪悍的山東,蘇東坡漸漸立下了他豪放派的大旗,密州詞作共19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他的第一首豪放詞,自此篇,始奠定了蘇東坡雄視千古的詞壇霸主地位,豪放派方始真正殺出了柳七的重圍。
「老夫聊發少年狂」,蘇東坡在寫給友人鮮于子駿的信中有幾句饒有風趣: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扺掌頓足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一句「呵呵」,讓我們千年後還能看到蘇東坡率真的模樣。跟網絡發帖似的,這倆字在蘇東坡的信中很常見。
蘇東坡的詩佳作不少,他對於詞的發展更是起到了「雄視百代」的貢獻,胡寅《酒邊詞》有一段極精闢的話:「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於塵垢之外,於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臺矣。」
詞寫得好,不過當年一塊唱K的哥們兒都說蘇東坡唱得不行。
我們知道,宋詞本來就是寫出來唱的,蘇東坡詩文書法繪畫皆精,但世傳他有三大弱項,一是喝酒,二是下棋,三是唱歌。
喝酒、下棋那是不用說了,蘇東坡一輩子也玩不轉,兩杯倒,盤盤輸。但這個「唱歌」就看你怎麼欣賞了,王灼《碧雞漫志》言:「東坡先生非醉心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不過也有挺蘇東坡的,陸遊之論就可謂知言:「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多不協律。晁以道謂 『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陽關曲》』。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滿天風海雨逼人。」
晃以道是一位經學家、作家、畫家,也是制墨名家,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的同族兄弟,和蘇東坡及其門人黃庭堅、陳師道等都交往甚密。
「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晁補之跟他兄弟晁以道說得一樣好:「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蘇東坡寫火了,鄧麗君、王菲唱紅了,很多人不知道曲作者是誰。
梁弘志,20世紀70年代臺灣校園民謠的代表人物,一生創作了500多首歌曲。包括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想你的時候》,姜育恆的《驛動的心》,蘇芮的《請跟我來》、《一樣的月光》,張國榮《透明的你》,譚詠麟的《半夢半醒之間》、《像我這樣的朋友》,童孔的《痛啊》……
梁弘志被稱為「敘述情感的音樂大師」,他的作品意境優美,充滿了韻味,《但願人長久》表現的更是如此。
「但願人長久」,這是世間最美好的祝福,然而特別遺憾的是梁弘志於2004年10月30日病逝,享年47歲。
對於音樂人來說,歌曲的傳唱就是最好的懷念了。當蘇東坡遇到梁弘志,這跨越千年的合作,給了中國人最恆久的美好。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