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快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2021-02-19 新華社

我們話說中秋。中秋是怎麼來的呢?

在中國的農曆中,「中秋」早已有之,而人們也早已發現,這一天的月亮,放在一年當中,也往往是最大最圓的。即使八月十五這一天的月亮不能解決「最大最圓」,不要緊,八月十六的月亮可以解決,這就是所謂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然而,中國人全民過中秋節,形成一整套的節日民俗,並不算太早。根據專家們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的考據,全民中秋應該是從宋朝開始。這一點,我們後面會講到。

中秋節這一天幹什麼?

首先,當然是賞月。事實上,以月圓為象徵的傳統節日,還有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但是,如果論資排輩,八月十五要數第一。

其次,慶豐收。在四季分明的北溫帶,亞歐大陸上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而古代文明的基礎是農業。中國更是一個農業立身的民族。秋天,顆粒歸倉,瓜果飄香,人們在這個季節擁有最為充分的「免於飢餓」的自由,自然要狂歡,要吃喝玩樂啦。第三,家人團聚。以家庭和家族為基石的中國傳統社會,春節、中秋、重陽這些節日,都相當重視闔家團圓。自古以來,寫中秋的詩詞,也是多得不要不要的。但是,蘇東坡的這首詞一出來,很抱歉,其他人幾乎等於白寫。蘇軾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我們看他寫的序文就明白:「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一年是農曆丙辰年,蘇軾在今天的山東密州任職。也就是在那裡,他寫出過《江城子 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還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等等。這一首《水調歌頭》,是他在中秋夜歡宴大醉之後,懷念弟弟蘇轍蘇子由。

《水調歌頭》其實是詞牌名。如果一定要給這首詞取個名字,大詩兄鬥膽,可以叫做《天上·人間》。

上闕是「天上」。半醉半醒之間,蘇東坡夢遊仙境。「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古人對於月亮和青天,都有過無窮無盡的疑問和想像。越是浪漫的人,越是想得離奇。屈原有《天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太陽月亮和星星,都在哪兒待著呢?李白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明皇,據傳曾在八月十五遊月宮,帶回一套《霓裳羽衣曲》的曲譜。蘇軾,問著問著,仿佛被仙人帶到了天上宮闕。瓊樓玉宇固然好,卻是高處不勝寒。玉人起舞,仙樂飄飄,不知是天上,還是人間!

下闕是「人間」。醉後小寐,神遊八極。忽然一個冷戰,被秋夜寒露凍醒。再也難以入眠,舉目四望,原來已經回到人間?圓月已經轉過天頂,走到西邊的天空,愈加低垂,朱閣之上的月光轉換了方向,雕花精美的窗欞格柵,影子印在白粉牆上。親人不能團聚,心中五味雜陳,有絲絲惆悵。但是,蘇東坡向來不是一個鑽牛角尖的人,他是一個善於自我安慰的豁達之人。沒有什麼事情是能夠長長久久、圓圓滿滿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俗話說得好「月盈則虧」,且留個念想。子由吾弟,想當年我送你離開,現在你在千裡之外。但是我知道,你也跟我一樣,在望著天上的月亮。但願人長久,世間只要你好。這首詞,小學生們應該背下來。宋詞其實是有曲調的,《水調歌頭》的古曲,恐怕已經失傳,不過不要緊,現代人給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譜上了曲子,鄧麗君和王菲都唱過,大詩兄覺得很棒。其實,跟著她們唱,唱著唱著也就會了。面對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流的詩人,總是有一流的表達。下面給大家介紹兩首,沒有蘇軾的《水調歌頭》那麼有名,但是,意境卻是一樣的不俗。杜甫這一輩子,顛沛流離,吃盡了家人離散的苦。越是在這樣的夜晚,越是對家人倍加思念。「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滿月仿佛一輪明鏡,舉頭望明月,歸心真似箭!不對,比箭還厲害,足以折斷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我就像一顆蓬草,漂泊在人世間;我想要折下月中的桂枝,卻恨沒有一把天梯。「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白月光照在水面上,仿佛一層霜雪;照在棲鳥的身上,羽毛歷歷可見。「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白兔」就是月宮中的搗藥玉兔,簡直可以清晰的看見它的毫毛。「明察秋毫」這句話,竟然可以點化用來形容玉兔,老杜的深沉,你懂不懂?老白也是寫月亮的高手。初月是這樣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滿月是這樣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華陽觀,是一個山中道觀。此中賞月,不像在長安洛陽鬧市之中,別有一番清意。「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老白也是一個愛交朋友的人!中秋夜,招呼大家一起來賞月;到了寒冬臘月,那就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了。「華陽洞裡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他也不說月亮又多圓,不說它有多亮,單單說這月亮的「清光」。知道嗎?這就是留白,就是給你一個想像的空間。月亮,古代叫做「太陰」,當然這是跟「太陽」對比的。月亮的光,不耀眼,不暴烈,不是明晃晃的,而是清光光的,宜直視,宜發呆,宜物我兩忘……還在看月亮?別發呆了,讓我們回到熱鬧的人間。中國人善於把所有節日過得熱熱鬧鬧,善於把所有的吃喝玩樂貫穿其中。中秋節,也不例外。大詩兄前面講過,全民過中秋,是從宋朝開始的民俗。大詩兄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引用過宋朝的《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來講民俗。你不要嫌煩,要怪只能怪大詩兄讀書少。關於北宋京城開封府的中秋,《東京夢華錄》是這麼記載的: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慄、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關於南宋都城杭州的中秋,《武林舊事》又是這麼記載的:禁中是夕有賞月延桂排當,如倚桂閣、秋暉堂、碧岑,皆臨時取旨,夜深天樂直徹人間。御街如絨線、蜜煎、香鋪,皆鋪設貨物,誇多競好,謂之「歇眼」。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爛如繁星,有足觀者。或謂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觀美也。第一,市井小民、皇宮大內,一起歡歡喜喜過中秋。皇族吃什麼、玩什麼,小老百姓看不見,但是耳朵可以沾點光、享點福:「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夜深天樂直徹人間」,皇家愛樂樂團是一直演奏到深夜呢。第二,商業繁榮,吃吃喝喝。「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還沒到中午,酒店裡的新酒就被喝光了,商家只好打烊收帘子(就是「望子」),沒有新瓶裝舊酒、以次充好這一說。「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慄、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吃新上市的大閘蟹,吃各種水果。「榲勃」就是木梨,「孛萄」就是葡萄,「棖橘」就是橙橘。「御街如絨線、蜜煎、香鋪,皆鋪設貨物,誇多競好」,多麼繁榮的商品經濟!第三,夜間張燈結彩,通宵達旦。「燈燭華燦,竟夕乃止」,這簡直就是天上的街市。「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爛如繁星」,浙江就是杭州城外的錢塘江,原來,放河燈不僅是七月十五中元節啊!最開心的是孩子,「閭裡兒童,連宵嬉戲」,一夜瘋不夠!

上面提到吃螃蟹是不是?秋風起,蟹腳癢,我們索性鋪陳開了講。

詩句非常樸實無華,沒有對月光的感慨,沒有羈旅的愁緒,只有對吃的熱愛與執著。中秋時節,「泖田秋霽稻未鐮」,晚稻還沒有收割,「葦箔竹斷收團尖」,用竹篾編制的籠筒來捉螃蟹;「團尖」是螃蟹的別稱,身體是團的,爪子是尖的。「紅膏溢齒嫩乳滑,脆美簇簇橙絲甜」,緊實橙紅的蟹膏,香甜溢齒。「無腸公子誇矍鑠,兩戟前驅終受縛」,哪怕你精神矍鑠、張牙舞爪,哪怕你兩隻鉗子就像大戟,最終還是像呂布一樣被綁成個粽子!「無腸公子」,也是螃蟹的別稱,這個詞兒我們在《紅樓夢》裡經常能看到。「靨心晝暖白玉臍,夔牟夜泣紅銅殼」,上好的螃蟹是在清水和新鮮的水草上長成,肚臍白花花,沒有一絲汙泥;蒸好的螃蟹,蟹殼不就是紅銅的顏色嘛!月餅的起源,說法不一。也許,唐宋時期已經有了「月餅」的雛形;但是,現代意義上的月餅,應該是在明清時期出現並傳承下來的。這首清朝人寫的《月餅》,給我們留下了當時的製作場景。打月餅,需要專業的「餅師」,和面、塞餡,放到「釜齊」,就是平底鍋上烘烤。「火烘羅羅出斧齊」,「羅羅」,就是圓餅子的意思。現在市場上的月餅,花樣百出、千奇百怪,論門派,有蘇式、廣式、京式等等;論餡料,有鮮肉、豆沙、蛋黃、五仁、榴槤、韭菜乃至冰激凌。但是,大詩兄記憶中的童年,月餅總是這樣的:捏起來撲簌簌地掉渣渣,掰開來是暗紅色的豆沙和「紅絲綠梅」,吃起來能感受到發齁的冰糖和豬油。事實上,我們小孩子最好奇的是:「紅絲綠梅」是怎樣一種神奇的東西?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將冬瓜、葫蘆等瓜果切絲,染上色素、用糖醃製。哎呦,知道了也就不好玩啦。

來源:草地周刊(ID:caodi_zhoukan)

作者:大詩兄

監製:葛素表

編輯:王朝

相關焦點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到底是什麼?
    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是一首大家都非常耳熟能詳的名作,這首詞是中秋之夜,蘇東坡思念弟弟蘇轍時所作,語言優美、感情真摯,詞的末尾,蘇東坡寫道「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們都知道,這裡的嬋娟是月亮的意思,但是為什麼古人會用嬋娟來代指月亮呢?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原創文章 | 轉載請註明來源公號名稱:簡愛格妮斯閱讀館ID:lmagneseread主 題 曲: 王菲 - 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那種期盼家人團圓的祝禱之情,躍然紙上。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魯迅先生一向以冷峻、嚴肅的面目示人,可是,當他離家在外時的十幾年間,在他的日記裡,幾乎每年都有關於中秋的記錄。
  • 中秋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送你一組月照,一首詩詞,一曲歌賦,願月圓人團圓範冰冰的「最後一夜」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們都知道,這裡的嬋娟是月亮的意思,但是為什麼古人會用嬋娟來代指月亮呢?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這首《水調歌頭》,開篇的小序寫得很清楚了,是中秋夜懷念弟弟蘇轍所作,開頭第一句起筆就寫「明月幾時有」,所以整首詞都是圍繞著中秋和月亮展開了瑰麗的想像和深入的思考,這首詞把人間的悲歡離合與月亮的陰晴圓缺相結合
  • 多少人誤讀了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每到中秋,大家必然想起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的密州任上,在中秋之夜大醉的蘇軾懷念起多年未見弟弟蘇轍,寫下了這首詞。唐詩中有上百首中秋詠月詩,但那時的中秋其實是「仲秋」,而非中秋節。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是什麼節日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是指什麼...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蜎」指的是中秋節。「嬋娟」一詞指代的是月亮,這句詩句飽含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這句話的意思是:希望人們可以長久相伴,即使相隔千裡也能欣賞同一輪明月。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蜎」的創作背景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蜎」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為何總被「誤解」為愛情佳句?
    前陣子,三葉草在好幾個整理愛情唯美古風句子的帖子裡都發現這「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榜上有名,真是又好氣又好笑。01「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三層本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大家都耳熟能詳,是寫中秋的扛鼎之作,已有無數名家解析,三葉草不再贅述。
  • 中秋佳節: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了當時中秋的夜市繁華:「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明清時期,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北京歲華記》記載了當時祭月賞月的場景:「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 中秋圓月,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一年中秋之夜,註定不平凡,因為這夜中秋佳節,蘇軾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水調歌頭》。蘇軾一生政治起伏,這一年他被朝廷調任山東密州知州。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他在密州超然臺舉行了一次隆重聚會。當地知名人士都來赴會,其中也不乏有知己好友。為了舉辦這次宴會,前幾天蘇軾就叫家人來到超然臺布置會場。
  • 唐家三少發中秋祝福: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看到配圖網友哭了
    今日,唐家三少發文: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祝福大家中秋快樂!祝願所有人都熱愛整個世界
  • 中秋佳節話名人名篇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八月十五寫給誰
    可以說他是一個全方位的完人,特別是他的性格。他曾說:「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是對於蘇軾這樣大起大落不止一次的挫折,他都憑他的偉大的人格力量,平安度過,使他獲得了天下人的愛戴。蘇軾不但是詩詞學界的偉人,名滿華夏。在生活中,他還最注重親情,家人親朋的親情也是他最為眷戀的。有多少人把「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吟誦了戀人。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月圓之夜,祝磊生日快樂!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昨天恰逢祖國母親71華誕,又恰逢中秋佳節,雙節碰撞到一起,家與國撞了個滿懷,可謂是國泰民安的好兆頭,據說,這個世紀這種情況還會出現兩次,希望各位讀者下一次普天同慶之時,身邊人依舊是那個大家彼此珍愛的人。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的「嬋娟」究竟指的是什麼?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和分析下過去所學蘇軾創作的詩詞」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代表的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感情色彩?其實,讓我們不能理解的是,這裡的「嬋娟」是什麼意思?在(嬋娟拜月)中解釋到,「嬋娟」指月亮。通過查閱有關的歷史典籍,似乎都沒記載「嬋娟」指月亮這樣一種說法。也有人認為嬋娟指的是日月,而不是只指月亮。嬋指的是太陽,娟指的是月亮。古人把太陽稱著姐姐,把月亮稱著妹妹。我記得有一個謎語,是這樣講的。白天姐姐來守家,晚上妹妹來敲門。指的就是太陽和月亮。所以,從這個謎語中。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希望什麼「長久」?難倒眾高手
    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皓月當空,清輝如水,算起來已與弟弟蘇轍整整七年未見,蘇軾抻紙調墨,寫下了千古第一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古箏演奏《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 聆聽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作者 | 琉璃疏影    主播 | wind
  •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圖二2018年的第一天,又是一個農曆十五,突然想起蘇軾在密州所作的這首中秋詞。直到熙寧九年中秋,皓月當空,蘇軾想起與弟弟七年未見,不禁心潮起伏,乘酒興正酣,寫下這首名篇。這首詞本就有名,後來又改編成歌,傳唱度極高。對於字面上的意思,實在無需解釋太多。這裡我只挑第一句說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這一問,無論是立意,還是當時的處境,都與屈原的《天問》很相近。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原來是蘇軾寫給他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你知道這首詞,是蘇軾寫給誰的嗎?其實蘇軾給了我們答案:「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顯然這首詞,是寫給子由的。子由是誰?
  • 今日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漢朝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玉兔搗藥玉兔搗藥,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 中秋節快樂!國慶之日,月圓之夜,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節快樂!「中秋國慶,雙節合一,正好是中國!」值此佳節,我閒某人先獻上自己的祝福——「祝各位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諸事如意,心想事成!願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國泰民安……」中秋快樂!國慶節快樂!國慶節快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總會瀰漫著一股名為「鄉愁」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