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2021-02-08 古詩詞文欣賞

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軾

朗誦:方明 鮑國安 妍婷姝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今天咱們一起來分享蘇軾一首非常著名的詞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我們先來一起感受一下這首詞。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還不到40歲,大概39歲左右吧。那正是宋神宗熙寧八年,即公元1075年10月間。此時的蘇軾升任密州知州,密州其實就是現在的山東諸城,他相當於任密州市的市長。蘇軾在任密州知州之前,曾經擔任杭州通判,相當於杭州市的副市長。再往前,他在中央和在地方都做過一些不大不小的官。這次之所以來到了密州,其實核心的原因還是因為跟變法派意見不合。

我們知道啊,北宋最大的一個政治事件就是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有反對之,也有擁護之。對於蘇軾和司馬光這一派的人來講,他們倒也並不是一味的反對變法,只是對於如何變法可能意見有所出入。但是當時宋神宗是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這也有它歷史的合理性。所以包括司馬光和蘇軾的弟弟蘇轍在內的所謂的「舊黨」人物,就遭到了排擠,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原因,蘇軾來到了密州做知州。一方面,蘇軾此時的心情不能算好;另一方面,密州此地比不得杭州,當然更比不得開封,社會經濟條件也不好,自然災害頻發。所以,他在此間創作的很多詞,都能讓人們感覺到「一舒胸中塊壘」之意。 

蘇軾寫這首詞是有一個實際的緣由,密州這個地方啊,經常發生乾旱,所以他和同事們常常去密州的常山祈雨,希望通過祈禱,老天爺能夠降水降雨,緩解旱情。那麼這次在祈雨結束之後,和同僚們回來的路上,在鐵溝這個地方打獵,於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據《東坡紀年錄》:「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蘇軾有《祭常山回小獵》詩云:「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徵衣。聖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其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卒章所顯之志,與這首《江城子》類似。)「江城子」是詞牌,「密州出獵」是詞的題目。

「老夫聊發少年狂」。40歲還不到,當然不能算老夫了,這就是古人的一種自稱。我們在很多的詩詞、小說、散文當中都看到,古人特別喜歡自稱老夫,這有點託大的意思,不過蘇軾在這裡用了老夫主要是為了襯託後面的少年狂。意思是說,雖然我歲數大點兒,可是我身上有一種少年的輕狂、豪放的勁頭,核心是要落在這個「少年狂」上。因為這少年狂如果不說出來,後邊一系列的詞句所表達的內容,那勁頭就有很大的減弱,所以這「少年狂」的「狂」字是全詞的詞眼,這應該和詩有詩眼、文有文眼是一個道理。

這個「少年狂」是怎麼個狂法兒呢?作者說了,「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左手牽著獵狗——大黃,右臂上架著蒼鷹。一看身上穿的是獵裝,什麼獵裝呢?「錦帽」,紋飾著錦繡,身上穿的是貂皮大衣,價錢夠高的,這就是一身獵裝了。這一看就是打獵的範兒。同時感覺也不完全像打獵的範兒,因為後頭跟了一句更厲害,「千騎卷平岡」。追隨他的人,有一千兵馬,這哪是打獵呀,這整個在練兵吧?所以「千騎」應該是一個誇張,言其多也,他們這一干人等,成百上千的人快馬加鞭,一陣風的功夫就越過了山崗,這是說他們快馬加鞭,席捲平岡,為了烘託那樣一種尚武的、剛烈的打獵的氛圍。

千騎卷完平岡了,那得動手打呀,打獵打什麼呢?調子起這麼高,後頭往哪兒落呀?「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大家說,這「傾城」是什麼意思?聽說過有傾國傾城的貌,難不成說跟隨他的是一千多的粉黛美女?當然不可能。有人也說這個「傾城」可能是指他的紅顏知己,但是結合前面說「千騎卷平岡」, 「千騎」和傾城應該是前後照應。那意思是說,看在大傢伙傾城而動跟隨我去打獵,我為了報大家這恩情,我給你們打一隻大的。我不打這兔子,也不打這麋鹿,獅子老虎可以打。

「親射虎,看孫郎。」這裡其實是用了一個典故。我想啊,這密州再落後、再荒遠,肯定也不至於有老虎,這裡說的「親射虎,看孫郎。」主要是展現一種氣派。據說當年東吳的孫權打獵,騎馬射虎,結果老虎真撲過來,這老虎撲過來就把這馬咬傷了,孫權就落了馬。要是一般人遇到這種緊急情況,那還不撒腿就跑啊,可是孫權是一般人嗎?他不是。他雖然落馬,前面是老虎,臨危不懼,把手中的雙戟投向老虎,這老虎居然讓他給嚇跑了。所以這一句可以看成什麼呢?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知州去打獵這份恩情,今天我給大家亮亮我的本事,我要去射虎,讓你們看一看,我跟孫權一樣勇猛、剛烈。(《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這上片呀,就寫到這兒了,上片寫什麼呢?寫他打獵的氣勢,寫他這少年狂,這下片是什麼呀?下片就是英雄派了。「酒酣胸膽尚開張」,喝了點兒酒,可能還不是一點兒。英雄必然要有烈酒來相助,一番酒下了肚,「胸膽尚開張」,膽也壯了,心胸也開了,英雄的本色就展露出來了。所以我們說,蘇軾的這個詞從始至終寫的都非常的有氣派,酒氣上揚,豪氣凌雲。「鬢微霜,又何妨」,我雖然年屆不惑,世事多難,兩鬢微霜,但沒事兒,沒什麼了不起的,全白了都沒事兒。為什麼這麼說啊?只要是英雄,青春永在身,這是毫無疑問的。上片不是用了個孫權打虎的典故嘛,底下又用了一個。這個典故啊,扎紮實實的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漢文帝的時候,雲中太守魏尚戍守北部邊境,抗擊匈奴有功,本來是立了功的。可是這魏尚啊,心眼兒也太小了,他上戰表,虛報戰功。比如說,本來殺敵一千,結果他生生報了1006人,你說你這何必呢。結果朝廷知後,漢文帝大怒,把他給罷了官。文帝身邊有個大臣叫馮唐,他就勸漢文帝說,您這有何苦呢,您這不會用有功之臣呢,他雖然虛報戰功,可他的功勞是主要的,您可以懲罰他,但不能把他的功勞全都抹殺了。現在正是用人之際,邊防吃緊,您還是應該以鼓勵為主,懲戒為輔。漢文帝聽了之後,從諫如流,就派馮唐持著使節去赦免了魏尚,依舊讓他做雲中太守。

現在你知道蘇軾在下半闋為什麼要用這典故了吧?為什麼要說自己頭髮白了吧?為什麼說自己喝點兒酒,胸膽尚開張了吧?他是想為國效命啊。別看我頭髮白了點,有什麼要緊呢。人家當年廉頗還說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對吧?你看我吃了那麼大一頓飯,拿著刀槍上馬還能打仗。更何況廉頗多大歲數,我才多大歲數,當年雲中太守魏尚犯了錯誤,漢武帝還赦免他,讓他繼續為國建功立業,更何況我沒犯錯誤,我既能做魏尚,更能做廉頗,我希望朝廷能派上馮唐這樣識人之人來任用我。

「會挽雕弓如滿月」,我將挽弓搭箭,望向西北,射下天狼星。咱們都知道,北宋的時候啊,雖然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比較高,甚至超過了唐朝。但是啊,當時的北宋王朝受到了西夏和遼國的襲擾,他們解決這個襲擾的方式方法跟漢武帝不一樣,漢武帝呢,以強制強,我靠我強盛的國力驅逐匈奴到漠北一帶。北宋王朝不是這樣,北宋王朝用掏偷銀子來買和平,每年都掏銀子供奉給西夏和遼國,所謂的貢獻歲幣,這是非常屈辱的。天狼星在古人的眼中就代表侵略者,在這首詞當中,肯定是暗喻遼和西夏。如果朝廷用了我,西北方向的戰事依然吃緊,我會全力效命,把我這弓拉的跟滿月似的,向西北的侵略者射去!

所以我們說啊,這首詞歸根結底的主旨,是作者要宣洩報國的一腔忠誠和熱心。這首詞的風格非常的豪放、彪悍,跟以往的詞風大為不同,以往的詞是什麼樣的詞啊?李煜的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晏殊的詞,「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柳永的詞,「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起了還重睡」(柳永《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也擬待、卻回徵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寫的大多都是男情女愛的愛情體裁。那種詞風是無比的溫婉而且嫵媚,可蘇軾這首詞,那是頗為壯觀。

蘇軾在給朋友的信裡面說,我最近也寫了一些詞,趕不上柳永柳七郎那麼別有風味。大家知道,柳永的詞當年流傳甚廣,俗話說,「凡有飲水處,皆有柳詞」。那意思是,只要有人扎堆的地兒,就在傳播柳詞。柳永的詞大都是風流女子和風流才子之間的風流韻事,而我蘇軾的詞跟他不一樣。蘇軾在信裡面說,前幾天跟同事們在郊外打獵,收穫很多,其中一個收穫就我這首《密州出獵》。這首詞不能讓二八少女吹著小曲兒,敲著紅牙板來唱,要「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與鮮于子駿書》,「忝厚眷,不敢用啟狀,必不深訝。所惠詩文,皆蕭然有遠古風味。然此風之亡也久矣!欲以求合世俗之耳目,則疏矣。但時獨於閒處開看,未嘗以示人,蓋知愛之者絕少也。所索拙詩,豈敢措手!然不可不作,特未暇耳。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荻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寫呈取笑。」)。

可有一條啊,在北宋的時候,沒有這麼一鬍子拉碴的關東大漢唱詞的。所以蘇軾說了,我這詞「自是一家」,我自己成一派,那就是豪放派。大家可能會問,難道豪放派就都是這種豪放的風格嗎,都是這種「千騎卷平岡」、「西北望,射天狼」的風格嗎?其實不然。豪放這個說法,其實就是一個詞彙,他其實不能夠涵蓋蘇軾全部詞作的風格。我們說蘇軾啊,他的詞創作不僅拓展了體裁主題,也拓展了手法,也拓展了情感。蘇軾寫了不少的鄉村題材的詞,他是中國古代詞史上第一個用詞來表現鄉村生活的人,那這部分詞你能說他是豪放派?比如說他寫道,「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哎呦!喝點兒酒,走段長路,困得要命,噹噹當,敲這村裡頭的人家。給碗茶吧,你說那太陽這麼高,渴死我了。這以前的詞裡怎麼能表現這些。他還是中國詞史上第一個寫悼亡體裁的詞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我們是這麼理解的,在那兒女情長的婉約詞之外,蘇軾大大地拓展了詞的題材範圍,他用詞來寫那些在詩中可以寫的所有的生活,這就叫以詩為詞。同時呢,也用詞來寫自己作為一個士大夫的那樣一種情懷。所以我們說這個豪放啊,這個詞本身因為它局限性很大,但其實這所謂豪放詞,我認為它是除了婉約之外,更能表現廣大生活題材的那樣一種詞的境界。

大家可能還會問,為什麼偏偏是蘇軾第一個開始寫這種豪放詞和以詩為詞呢?這個問題非常好。首先啊,蘇軾本人學識非常淵博,知識面非常的廣博,人生閱歷又極為豐富,所以,傳統詞的這點主題和題材根本不夠他用的。你想想,他這一輩子經歷了多少大事、經歷了多少坎坷,詩、詞、文、書法、繪畫、儒家、道家、佛家,他無不精通。廣泛的閱歷,豐厚的學養,使得他必然會對他接觸到的任何一種文學體裁都做巨大的改造,他也許不是有意的要改造詞風和詞的內涵,但是呢,這種特殊的人生經歷和廣泛的知識範圍使他處處逢春。他一旦接觸到詞的創作,他就必然會拓展它的形式和內涵,這是個必由之路。

第二,也跟蘇軾的個性有關。蘇軾這個人咱們太了解了,個性很飄逸、放達,喜歡開玩笑。他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叫劉貢父(劉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江西省樟樹市黃土崗鎮荻斜墨莊劉家人。慶曆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這人跟蘇軾一樣博學、喜歡開玩笑。劉貢父啊,得了個奇怪的病,眉毛鬍子都掉了,鼻梁啊,顯得也沒原來那麼高了,有點兒塌。有一次吃飯,蘇軾看他這怪模樣,靈感乍現,脫口而出,老兄,你現在這副模樣啊,好比《大風歌》所說,大風歌?他不是劉邦寫的《大風歌》嗎?沒有《大風歌》寫我這模樣的。說有,您這是「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梁?」你說你這不是貧嗎?不但貧,還有點損,好在劉貢父跟他一樣貧和損,倒也沒拿他當回事兒。就是咱們舉個小例子說明,蘇軾這個人喜歡開玩笑,性格比較灑脫。(《諧史》,「劉貢父晚年得風疾,鬚眉墜落,鼻梁斷壞,苦不可言。一日與東坡會飲,各引古人一聯相戲。子瞻遂言曰:「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梁。」坐中大噱。貢父默然無言,但感愴而已。」)

還有個小故事。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蘇黃米蔡。大家都非常喜歡他的字,當時有一個官員跟蘇軾不熟,很想得到他的字而不得,於是,委託了一個蘇軾的朋友跟他說好,你只要給我弄到一幅蘇軾的字,我就送你一隻羊腿。朋友一看這買賣划算呢,可是有一樣,你天天跟蘇軾要這個書法作品,也不太合適。這個人非常聰明,他想了個辦法,天天給蘇軾寫信,蘇軾接到不就得給他回信,一回信,這可不就是一幅書法作品嗎?於是啊,隔三差五的給蘇軾寫信,蘇軾隔三差五的給他回信。他就把這信送給那位提供羊腿的朋友,他得到的羊腿就越來越多。 

後來呀,不知道怎麼的,蘇軾的大弟子黃庭堅聽說了這件事,就跟蘇軾開玩笑說,老師啊,人家王羲之寫字換來一群白鵝,現在人家拿你的字兒去換羊肉了,你這書信可以成為換羊的書信。蘇軾這個人的性格啊,他不是那小心眼兒,聽完之後哈哈一笑也就過去了。他這哈哈一笑過去了,那位還急著要羊腿呢。可趕上蘇軾有一陣子特別忙,對方寫了好多信,都沒回信。可是這邊兒接不到回信,羊腿就供應不上了,他趕忙讓自己的僕人專門跑到蘇軾的府上去說,我們家大人給你寫了好幾封信,您還沒回呢。蘇軾一聽,哎呦!最近太忙了,真不好意思。趕緊拿出紙筆,正要把筆落在紙上,忽然想起黃庭堅給他說的這事兒。他緩緩地把筆放下,告訴這個僕人說,今兒個回去告訴你們家老爺,本官我今天不殺羊。你瞧瞧這蘇軾啊,就喜歡逗悶子,是不是?喜歡開玩笑的人啊,他心胸是比較開朗,也說明了他智慧。

所以我們說啊,今天咱們讀了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弄明白了好幾個知識。第一,中國詞史上的豪放詞派是怎麼來的。再一個以詩為詞,這到底具體是什麼意思。豪放詞派這個名稱到底精準不精準?所有這些,通過今天咱們講解,多多少少就有了一些基本的知識。當然你要進一步的了解,咱們還得去讀書,還得去看蘇軾的一些作品。好,最後咱們再重新溫習一遍這首詞。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神子·恨別 》蘇軾 |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蘇軾

《行香子·過七裡瀨》蘇軾

《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蘇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轉發只需1秒哦~

相關焦點

  •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在祈完雨之後,他和他的同僚們在回來的路上,在鐵溝這個地方打獵,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非常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密州出獵」是詞的題目。密州在什麼地方呢?密州就是在現在山東的諸城市。據說現在那個地方還有一些蘇軾活動的遺蹟。
  • 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過片以後,敘述獵後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
  •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豪放派經典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全詞「狂」態畢露,慷慨激憤,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情感密碼
    四川眉山三蘇祠內蘇東坡像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
  • 宋詞三百首|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酈音15:蘇軾的兩首《江城子》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上闕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下闕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著不舍的深情,寫虛。上闕記實,下闕記夢,虛實結合,襯託出對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詞的悲傷基調。
  •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滿江紅(小住京華)》講解
    (3)《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用孫權射虎的典故抒寫自己出獵時的豪情壯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表達作者雖年事已高,但壯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蘇軾在《江城子》的自嘲讓人心疼 想不到「老夫」有這些含義
    當我們讀一句的時候就覺得此時的蘇軾是「老當益壯」呀,但仔細一琢磨發現,蘇軾作於這首詞時才三十八歲,正值壯年,為何又自稱「老夫」呢?且在同一期間蘇軾還寫過「寂寞山城人老也」的句子,這又是為何呢?密州出獵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作於蘇軾剛出任密州知州期間(公元1075年),蘇軾是公元1037年出生,按照現在來算蘇軾才剛到38歲,而從以往虛歲算法,蘇軾再長也只有39歲的年紀。既然說到年齡,我們先從「年齡」說起。
  • 江城子.秋夜感懷
    作者:竹吟風久未填詞了,深秋時節,寒夜小斟,一時興起,恬續江城子一首以自娛。也有古人圍爐夜話,飲酒作詩之樂也。寒窗十載翰墨香。江城子,唐詞單調,這個詞調應是由詠江城之事而得名。『子』是曲名後綴。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或謂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江城子》宋代晁補之曾將其改名為《江神子》。
  • 蘇軾被貶密州,出城打獵時,寫下這首詞,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
    蘇軾與王安石雖然曾經相識,王安石也較為賞識蘇軾的才華,但在這場表達運動中,蘇軾卻並不贊同王安石的變法,因此他也受到了被貶官的命運。一年之內他先是為了貶至於杭州出任通判,沒過多久便又被貶到密州去當地方知州。
  • 自古文人多傲骨,蘇軾也曾寫下一首狂傲的詩,開篇大氣磅礴
    文學史中的蘇軾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標誌著一種開放的態度,一種開闊的胸懷,文人一向都有傲骨,尤其是才華橫溢的文人,蘇軾也不例外,蘇軾也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只用七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話英雄霸氣。這首詞就是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蘇軾很豪放的一首詞,只是開篇7個字,便令人血脈僨張!
    而說到蘇軾的豪放詞,就不得不提他在密州知州任上創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那麼蘇軾的這首詞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雖然說蘇軾在密州的兩年裡,共寫了19首詞,且其中有14首是豪放詞。但是《江城子·密州出獵》卻是蘇軾的第一首豪放詞,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江城子,豪情盡處是柔情
    《江城子》宋代晁補之曾將其改名為《江神子》。▐《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 蘇軾38歲就自稱老夫,劉備哭了,韓愈道出真相
    題:蘇軾38歲就自稱老夫,劉備哭了,韓愈道出真相!文/姜子說書杜甫46歲,就有「晚歲迫偷生」的感慨,只因為「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故有「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的場景!而蘇軾就更過分了,他出生於1037年1月8日,病逝於1101年8月24日,享年64歲,卻在僅僅38歲時,就自稱老夫,語出《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蘇軾遊玩西湖,一女子為曲求詞,蘇軾寫了首《江城子》,成為經典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一生究竟成功不成功呢?留於讀者的心中無一定論,寄寓眾人的觀感見仁見智。若是論及智力才情,蘇軾斬獲「文豪」稱號當之無愧。以至「貶謫」這個詞還是不才筆者從蘇軾先生這裡初識的,縱看此等,其在宦場仕途的層面稱不上大成。說起蘇軾官場蹭蹬,其一生輾轉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其若是作為旅行家可堪稱廣識多見,可放在做官上,卻略顯尷尬。
  • 蘇軾最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
    比李白小三百多歲的蘇軾,雖然沒有李白身上的俠者風範,但內心的堅強與狂傲,絲毫不遜於李白,可謂伯仲之間。蘇軾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蘇軾很狂的一首詞,每讀一遍都讓人熱血沸騰,王立群對其高度評價
    蘇軾的三分狂氣,用兩分衝淡了人生的五味雜陳,還有一分落進了他的筆墨,字裡行間藏不住他的狂傲,這份狂隨著時光長河奔騰千年,在詩詞的國度撒野,那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是「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 此心安處是吾鄉——密州為官,蘇軾依舊「詩酒趁年華」
    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自杭州調知密州,時三十九歲。為政期間,他滅蝗除盜,鑿井祈雨,收置棄嬰,密州百姓無不稱讚。做為樂天派的文人,他自然少不了吟詩作詞,也好讓當地的「蘇粉」不至於失望。密州城北的城牆上有個土臺,蘇軾到任後加以維修,復加棟宇,做登眺之所。蘇轍為其命名為」超然臺」,並著《超然臺賦》贈兄。
  • 一曲江城子,看蘇軾的情與義、成與落
    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都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而被迫離京。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自請出京外放,此後幾年,他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又在密州、徐州、湖州任知州。在任上,他努力為百姓謀福,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很得百姓愛戴。
  • 蘇軾的《水調歌頭》,皆是千古名句,說盡人生悲歡離合!
    比如因''烏臺詩案''而幾回差點被處以極刑的蘇軾,也並沒有一蹶不振,反倒抵達被貶的地方黃州以後,一連寫出數篇千古絕唱,在其中包括《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載經典。實際上在此之前,蘇軾早已經歷流落荒野的經歷,那就是在不毛之地密州的艱辛歲月。密州在宋朝時歸屬於偏僻貧窮地區,常常有珍禽猛獸出沒,蘇軾抵達以後曾多次狩獵,《江城子·密州出獵》即寫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