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傲骨,蘇軾也曾寫下一首狂傲的詩,開篇大氣磅礴

2021-01-18 語文教師謝雨蒙

文學史中的蘇軾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標誌著一種開放的態度,一種開闊的胸懷,文人一向都有傲骨,尤其是才華橫溢的文人,蘇軾也不例外,蘇軾也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只用七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話英雄霸氣。這首詞就是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一生留下許多首詩詞,最顯傲骨的,莫過於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不愧為豪放派的代表,出手盡顯英雄本色。雖然蘇軾在文壇上聲名顯赫,但是在政壇上卻歷經坎坷,有人故意將他的詩詞扭曲,污衊他的詩詞諷刺新法,因此蘇軾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殺的險境。烏臺詩案給蘇軾身心的打擊是巨大的,但是這場磨難也造就了他後來在文學創作上的輝煌成就。「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沒有機會馳騁疆場,但是,在詩歌的這個戰場,他是千古勝利者。

相關焦點

  • 蘇軾最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
    文人一向都有傲骨,尤其是才華絕倫的文人,恃才傲物的性格無可厚非,比如大名鼎鼎的李太白。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詩,「肉麻」程度不相上下
    雖然蘇軾和李清照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兩人都在新婚當夜寫過一首詩,而且兩個人所寫的詩內容都很"肉麻",可以說是不相上下。蘇軾迎娶王弗當晚,洞房花燭夜,才子佳人共處一室,蘇軾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詞送給愛妻,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恃才傲物,終為傲弒——那些不得不說的狂傲文人
    這是40多歲時春風得意的李白。可在這不久之後李白就見棄於唐玄宗,遭逢謫貶,並且再也沒有被起復。他畢生汲汲以求的高光時刻只維持了兩年。杜甫曾寫詩稱讚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僅這一句就寫盡了李白的狂傲。縱酒任性,詩傲人傲,這是李白的"狂"。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家都說,蘇軾是最「乾淨」的一位詩人,蘇東坡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多是狂放不羈、豁達樂觀。其實,蘇東坡一生飽經憂患,嘗遍了酸甜苦辣、人情冷暖。蘇軾還是個非常浪漫的詩人。蘇軾的妻子是王弗,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這首詞名為《南鄉子·集句》,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闢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
  • 新婚之夜蘇軾寫下「洞房詩」,卻成為千古絕唱,其內容讓人臉紅
    我國古代曾出現過許多詩人,尤其是在唐宋時期,當時的文人騷客非常之多,不管是在什麼場合他們都能寫詩。北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詩人,他就是柳永,他之所以被稱為「情聖」,是因為他寫詩的靈感都來源於女人,這也是那時的文人都被稱為「風流才子」的原因之一,而蘇軾也是如此,他在結婚的當天晚上,居然寫下了一首「洞房詩」。
  • 蘇軾偶見李白肖像,秒變小迷弟一枚,寫下這首後世難以模仿的奇詩
    當年唐代詩人徐凝模仿李白寫了首《廬山瀑布》,蘇軾讀了是氣憤不已,毫不客氣地批其為惡詩。而到了他自己身上,《念奴嬌·中秋》是直接模仿李白《月下獨酌》的意境,甚至《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都頗有點兒李白的況味。在蘇軾眼中,李白儼然是除了自己其它人模仿不了的偶像級人物。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致敬偶像的一首詩。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詩人筆下的悲歡離合總是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情感是互通的,那些讓你難忘的詩句,當再一次讀起時,是否還有著情感的波動呢?詩人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為官多年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順從他人,他才華橫溢,內心寬廣,精神高遠,他也遭受過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
  • 新婚燕爾,李清照、蘇軾各寫下一首「洞房詩」,網友:太肉麻了
    新婚燕爾,李清照、蘇軾各寫下一首「洞房詩」,網友:太肉麻了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蘇東坡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蘇軾的妻子是王弗,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這首詞名為《南鄉子·集句》,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1980年大詩人臧克家與季老再次相逢時,曾提筆贈了季老這樣一首詩:年年各自奔長途,把手欣逢驚與呼!樸素衣裳常在眼,遍尋黑髮一根無。 是的,印象中的季老幾乎沒有西裝革履的時候,永遠是一身樸素的衣服,真正牛的人是不需要衣服來裝飾的。
  • 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出了意境,寫出了傲骨,寫出了惺惺相惜的情義
    蘇軾樂觀的一生,是與人交往的一生,他的詩,總是讓人感覺到生命向上的東西,是那種草木生長,欣欣向榮的感覺。對待困難與挫折,他總是笑著面對。與智者交,聽君一席話,勝讀三年書。與情者交,便是三冬熱酒,暖透四肢。
  • 蘇軾特有趣的一首詩,描寫洞房花燭夜,讀後成年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其詩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他的生活寫照,便是安享富貴,詩酒風流。據說,張先在八十歲的時候仍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在一次家宴上,他還寫下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後來,蘇軾得知後便寫下了《戲贈張先》一詩,來調侃好友八十歲仍娶十八歲妾的這件事。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唐朝無名詩人不願娶豪門千金,寫下一首拒婚詩,盡顯錚錚傲骨
    作者:凱紫唐朝很多詩人曾憑一首詩,抱得美人歸。例如崔郊,他和姑母的婢女兩情相悅,可是姑母后來卻將婢女賣給了權貴於頔。崔郊在寒食節那日,好不容易和心上人見上一面,還沒來得及互訴衷情,便不得不分離,傷心欲絕的他寫下了「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蘇軾送侍妾的一首詞,竟讓朝雲寫在「裙帶」上,開篇10字就絕了
    大意就是一群文人對蘇軾擁有朝雲這樣一位紅顏知己感到既羨慕又嫉妒,希望自己有生之年也能擁有一位通情達意,才色雙絕的女子。  蘇軾的三任紅顏其實各個都有勝人之處,或者不論貧賤甘心照顧蘇軾,或者有識人之慧,為蘇軾的仕途出謀劃策,或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夠指出蘇軾肚子中的「不合時宜」。  但可惜的是三人都沒有陪伴蘇軾太久,都在30、40歲的年紀就去世了,蘇軾為此更是痛斷肝腸。
  • 詩詞與肉,家國情懷,萬花筒式的文人──蘇軾
    又比如「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他們都在各自領域裡獲得最極致的認可,可是一個人把幾個興趣愛好都做到了極致又是什麼體驗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堪稱文化界的「文人萬花筒」蘇軾吧。 作為蘇軾最具代表性的書法作品《黃州寒食帖》,可謂將這樣風韻娟秀的自然率真感寫到極致,觀之如春風如沐,讓人有種「潤物細無聲」的溫馨感。《黃州寒食帖》也被尊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也曾評蘇軾書法當時「天下第一」。
  • 蘇軾因詩獲罪,劫後重生寫下一首詩,痛罵小人卻不帶一個髒字
    作為宋代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詩詞可以說是蓬勃大氣,縱橫恣肆,而其現實生活中卻是一生漂泊,被迫流浪放逐,望汴梁而遙遙無期,不過從另一方面講,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挫折和磨難,讓蘇軾寫下了更多壯麗經典的詩篇,其筆下激昂的詩詞,讀起來實在是令人酣暢淋漓。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就驚豔了,至今無人超越
    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歐陽修在內,都因為跟宰相王安石不和,被貶。蘇軾獨木難支,加上他也批判了王安石的變法,熙寧四年(1071年)被貶為杭州通判。貶就貶吧,好好再幹總有捲土重來的時候,結果剛做出點政績卻爆發了烏臺詩案。起因是蘇軾給神宗寫了封《湖州謝表》,由於詩人的身份,難免帶點個人色彩。結果就被新派一些人利用,說他愚弄朝廷、對皇帝不忠,一頂大罪的帽子就此扣下。